讓自製體育教具「板鞋」走進體育教學課堂

2020-12-12 騰訊網

不想錯過精彩的推送?

戳左上角藍字「體育教師大本營」關注

每天早上8:30,大本營伴您成長

徐剛:雲南省昆明市昆鋼實驗學校

板鞋運動是一種新型校園文化組織形式,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歷時較長,參與面較廣,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益於營造濃鬱的體育鍛鍊氛圍。學校要充分利用板鞋運動這種組織形式進一步拓展開設項目的空間,競賽項目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廣大學生的參與性,避免過分競技化和只有少數人感興趣的現象。大量引入趣味性強、時代性強、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簡單、大眾性的體育娛樂項目,擴大直接參賽人數,使更多的人能夠從參與競爭中體驗體育帶來的樂趣以及競賽中體現出的體育精神。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

目前,學生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容樂觀,身體素質下降,肥胖學生比例上升,對於中小學生多一門特長就為他們將來立足於體育方面就多提供一個機會,而將少數民族體育融入到教學中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僅學會技術,還學會了技能、健身方法、各種組織能力及競技水平,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自練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協調、互助、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創新能力等方面。將少數民族體育板鞋融入學校的教學,它可以使學生從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內心境界的追求,使學生自覺調節自己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讓學生不斷開拓意識領悟,全面完善自我。總之,將少數民族體育融入到學校教學是以學校開展豐富多彩、格調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藝術為載體,營造文明、現代、高品位、高層次的校園文化氛圍,鞏固和發展學生正確的思想陣地,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群體意識與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板鞋的起源

板鞋本是廣西民族地區普遍使用的一種生活用具,即用兩塊木板製成的木板拖鞋,稱之為「板鞋」,通常稱「木屐」。板鞋競速是壯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起源於明代。民間對於板鞋的傳說有一段動人的故事: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廣西壯族女英雄瓦氏夫人曾經以板鞋作為「秘密武器」,訓練士兵之間的團結性以及協作能力。明代倭寇侵擾我國沿海地帶,廣西百色地區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為了讓士兵步調一致,讓三名士兵同穿上一副長板鞋一起跑步,長期如此訓練,士兵的戰鬥素質大大提高,鬥志高漲,所向披靡,從而在戰場上大敗倭寇,為壯鄉人民立了大功。後來,南丹縣那地州壯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練兵方法,開展三人板鞋競技活動自娛自樂,相襲成俗,流傳至今。

二.板鞋的特徵

壯族板鞋分有二人制、三人制、五人制。板鞋製作簡單,採用木質較好的木材,經過修鞋頭,刨邊、使鞋底、鞋面平整光滑後用寬4釐米、長25釐米的橡膠帶釘在板面即可。學校體育教學用的板鞋寬8—10釐米,厚度3釐米左右、長度可根據幾人制板鞋確定,鞋把間距在50—60釐米。表演方法是:2-3人或多人穿板鞋,分別定距離組成趣味性的具有對抗性的比賽形式,哪個隊速度快為勝者。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三人板鞋競速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設有男子60米,女子60米,男子100米,女子100米和男女混合2×100米5個項目。

如今,板鞋這一古老的競技體育項目正在逐漸走向世界,在我國的外國學生和我國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留學生,學習之餘休閒娛樂時,常常利用板鞋競技進行各項娛樂活動。許多外國遊人看到壯鄉的板鞋競技後,都被它的競技性、體育性和娛樂性所吸引。

三.板鞋運動的體育教學價值

通過板鞋課堂教學,學生親身的體驗練習,充分感受到板鞋運動帶來的娛樂價值和板鞋文化氛圍,使學生在運動中享受快樂,培養積極、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達到增強體質。由於板鞋是一項集體運動,通過板鞋競速,培養了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增進信任和友誼。由於板鞋運動的廣泛參與性,運動娛樂觀賞性和形式多樣性,所以能更好地融如體育教學中,隨著中小學生升學競爭的加劇和知識的網絡化,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也日劇加深,板鞋的娛樂功能可以調節他們的節奏,愉悅身心,減輕心理壓力和精神焦慮,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增進人際交流與溝通。中小學生學習板鞋運動,能培養機智、果斷、沉著、冷靜等心理素質,勝不驕、敗不餒、堅持到底的作風。同時進一步了解各民族的風俗人情,又可以在學習中拓展自己,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既給學生精力十足之感,又蘊含著極大的民族藝術魅力。能幫助學生糾正肩、胸、腿部的不良姿態,使身體端莊、挺拔,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使心靈得到淨化,獲得一種審美愉悅。板鞋運動作為學校體育鍛鍊增進健康的一種有益運動方式,正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板鞋運動必將在學校體育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值得普及與推廣。

四.開展板鞋運動豐富文化活動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多學校的場地設施還沒有完善,缺少器材嚴重,體育教師應該積極整合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板鞋項目,專研板鞋技術動作,融入到中小學體育的教學以及趣味運動會中。把板鞋的相關內容融入到中小學課程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更多的民族特點特色,能夠豐富學生本身的內涵,提高學生的吸引力,弘揚了中國的傳統體育,開展板鞋運動,使之在中小學的體育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還吸引學生的集體參與,對民族團結、民族體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進作用。板鞋運動是一項集群眾性、娛樂性、競速性於一體的民族傳統體育,不僅是一項非常獨特的健身娛樂活動,還豐富了校園藝術文化。

五.板鞋的教學

1.板鞋競速基本技術學習

板鞋競速運動歷史悠久,器材簡單,因地制宜,不受年齡、性別、條件的限制,板鞋競速的基本技術有預備姿勢,原地踏步,向前走,快速跑,彎道走、終點衝刺技術。

2.預備姿勢

(1)動作要領:三人將腳套進板鞋的鞋套,第二名和第三名隊員分別扶在前一名隊員腰部或者肩部。

(2)學習重點:腳與板鞋套套好,腳背用力勾住護皮。

(3)學習方法:把板鞋平行放好,三名學生腳套進板鞋套,腳勾住護皮,後兩為學生手扶住前一位學生的腰,用力抓緊。

3.原地踏步——向前走——快速跑

(1)動作要領:三人都穿好鞋後,一人或一齊喊口令「一、二、一」或「左、右、左」原地踏步,步調一致。熟練後,自然向前走,再慢慢過渡到自然跑、快速跑,提高速度

(2)學習重點:行走、慢跑和快速跑時腳步的協調一致性。

(3)學習難點:腳與板鞋的感覺,跑時腳背用力勾住護皮。

(4)學習方法:穿板鞋行走時腳步的協調性。學習時應注意循序漸進,一人或一齊喊口令「一、二、一」或「左、右、左」的口令,保持動作協調一致,由易到難,先原地踏步走,後行進間走、競走、慢走、急停、起跑、變速走和彎道走,最後是快速跑。

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昆鋼實驗——徐剛老師自製體育教具「板鞋」,運用到體育課堂及校運動會展示。

器材名稱:自製大板鞋

製作材料:木板、廢舊籃球、釘子。

器材用途:用於趣味體育遊戲比賽及親子活動。

器材作用:提高學生全身協調能力,培養學生團結齊心合力的精神。

自製板鞋展示

課堂展示

校運會比賽

教研活動:體育教師嘗試

六.結束語

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創新思路,活躍形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民族體育運動。在時間上、內容上、場地上給予保證,將課堂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將校內體育活動擴展到校外,將體育活動延伸到節假日,將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融為一體,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鍛鍊機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陽光體育運動中來, 把民族體育板鞋運動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讓全體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身體健康了,心理更是充滿陽光。

做成任何事都不容易,大家都知道亞洲飛人蘇炳添吧,可是你們知道他平時的訓練強度有多大嗎?經過這種日復一日的超負荷訓練才能在百米跑道上10秒以內的驚人成績啊。三年鳴,一鳴驚人,蘇炳添受過的傷,流過的汗水,都是在積蓄力量,日積月累,不也就水到渠成了嗎?學習也亦是如此的,有的人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還期望著在某場考試中超常發揮,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想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日積月累,只要基礎紮實了,才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只有在平時不斷的掌握知識,吸取營養,才能取得好成績。

堅持,是一種對人生的態度。奧運賽場上,我們看到的往往是體育健兒光環罩頂,卻想不到他們在賽場下無數次艱苦重複的鍛鍊和永不放棄的堅持。還記得讓我敬佩科比的是那個「你知道洛杉磯每天早上四點鐘是什麼樣子嗎?」的採訪,記者問:記者問:「你為什麼能如此成功呢?」科比反問道:「你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鐘是什麼樣子嗎?不正是他的這份堅持才讓他有了如今的成就和影響力。

相關焦點

  • 變廢為寶,疫情期間在家自製體育教具,可以帶上孩子一起哦
    下面我就以自己利用廢舊課桌椅,製作的體育教具器材的作用及用途,與各位同仁分享與交流,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同仁多提寶貴建議及意見。一.利用廢舊課桌椅自製收納體育教具器材體育器材是實施體育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但體育器材畢竟不是「金剛不壞身」。尤其是桌球拍、羽毛球拍等屬於損耗品,如果沒有很好地收納及維護,在使用一定時間後,就會老化或損壞而不能使用。
  • 體育課堂戴手環 智慧教學顯身手
    原標題:體育課堂戴手環 智慧教學顯身手   12月18日,西安市
  • 火箭車、烏拉波、彩色輪胎……老師們的自製教具火了
    用滅火器噴射推進,急速行駛的「火箭車」成為演示反衝作用的絕佳素材;在寬8釐米、長6米的帶子上,「伸」出幾十根小橫杆,輕輕撥動一端,波浪此起彼伏,機械波的產生與傳播便一目了然;將廢舊的輪胎刷上顏色,能滾動、能投籃,體育課從此不再枯燥……在中小學課堂上,老師們巧手製作教具,讓學習和鍛鍊都成了件有趣的事兒
  • 這名體育老師37年用廢品自製教具10000餘件
    發明 從大自然中取材 自製體育用具 初來乍到,畢首金髮現,白漢場中心小學是一所典型的山區小學,學校坐落在半山腰,校舍是借用寺廟的房屋,四周無圍牆,可謂「四通八達」,而學校全部的體育器材就是一個哨子,兩個皮球。
  • 福田區百花小學體育學科組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深圳晚報記者 汪仕林 通訊員 方釗群 攝  近日,深圳市福田區百花小學體育科組教師魏文豐在學校操場上給大家帶來了一節別開生面的《田徑單元導入及拓展訓練》教研課。  魏文豐課前進行了精心準備,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速度、敏捷、協調等綜合素質。課堂教學設計新穎、妙用器材,採用各種器材組合訓練的方法,以趣味教學貫穿始終,不僅充分體現了體育學科教學的特色,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
  • 動因體育:「中考體育將達語數外同分值」,為體育競技儲備全能人才
    此次文件明確提出學校體育要立足於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 動技能。「體育課和語數外是一樣的,如果體育課要教會這些知識和技能,除了課堂教學之外,必然還有課後的練習。」 王登峰進一步解釋,因此,勤練就意味著學校體育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要組織經常性的課餘體育訓練、課餘體育鍛鍊,要讓學生熟練他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 我的體育老師是「愛迪生」:37年,他發明一萬多件體育器材
    別人家的體育老師畢首金。「別人家的體育老師」,說的應該是畢首金。畢老師是教師界的「愛迪生」,因為他用37年,為農村小孩發明了11623件體育器材。動畫片裡的「機器貓」有魔法口袋,能變出增強記憶的麵包、穿越時空的任意門。
  • 這所學校體育老師讓學生滾鐵環、敲鑼鼓、踩高蹺、走板鞋
    近日 新華社客戶端發表 《我愛體育課——兒時遊戲走進體育課堂》一文 介紹了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敖溪小學老師 把充滿趣味的運動項目搬進了體育課堂
  • 體育教學五大方法有哪些?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和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有計劃地採用的、可以產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具有技術性的教學活動。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體育教學方法的分類:1.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講解法、問答法和討論法。
  • 別人家的體育老師是「愛迪生」
    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用PVC管彎成呼啦圈,用小藥瓶和麻線合成跳繩,用廢籃球皮剪成圍棋子……出自畢老師手的體育器材,件件都附「說明書」:木頭排隊長腦袋——梅花樁;增高假腳人人愛——肘夾式高蹺;踢來踢去樂開懷——腳踢式陀螺;倒著爬樹多自在——爬杆……畢首金小臂尤為粗壯,像動畫人物「大力水手」。他說主要歸功於做教具。
  • 死樹變彈弓、課桌變板鞋,鄉村老師自製體育用品:一切為了學生
    據了解,這些木製體育用品都是一位姓畢的體育老師親手製作,畢老師利用學校裡廢舊的桌椅板凳,在空閒時間根據學生的特點製作了這些玩具,用死掉的樹樁做成巨型彈弓、用課桌做成板鞋,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這些器材融入了畢老師對學生的愛,同時也體現出了這所學校的特色。畢老師熱愛創新的做法也為學生樹立了榜樣,讓更多的孩子體會到動手創造的樂趣。
  • 我的體育老師是「愛迪生」
    昆明市官渡區白漢場中心學校的「機器貓」畢首金有神奇雙手,可製作102種體育器材,每拿出一件,都獨一無二。作為教師界的「愛迪生」,他用37年,為農村小孩發明了11623件體育器材。四個大人同穿木板鞋行走,你興許看過,16個小孩同穿木板鞋競速,你是否見過?形容現場就一個詞:地動山搖。
  • 動因體育小籃球課上線,給孩子優質的籃球啟蒙教育
    近期,動因體育特別推出了動因小籃球課程,該課程針對3-8歲的幼兒及兒童,以籃球啟蒙為主,採用小班授課、三師全程服務模式。該項目一上線便吸引了眾多家長的好奇,紛紛表示希望可以給孩子報名該課程,通過小籃球課開啟孩子們籃球世界的大門,發掘自身潛能。
  • 鄉村體育老師發明百餘種體育用具,網友:想上體育課
    學校的樹死了,就用它做成一人多高的「巨無霸」彈弓;16人款的板鞋是用舊課桌改成的,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這些,都是雲南昆明白漢場中心學校特有的體育用具,其他學校玩不到!發明這些體育用具的老師,名字叫做畢首金。因為名字中有首金兩個字,所以畢首金老師小時候的願望是成為一名運動員,想拿世界冠軍。
  •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五環模式」育體育匠才
    社會體育專業確立了「四層進階、五環相扣」的人才培養模式,將6個學期劃分為4個學段,以培養學生的全民健身指導能力為核心,另與生產性實訓、橫向課題研究、技術技能訓練、技能展示等共5個環節全程滲透於每個學段的人才培養過程;「運動訓練與教育專業群」作為省級優秀專業群培育項目,依託運動訓練專業構建了「厚品德、強技術、會執裁、善組訓、勇創新」五環相扣的運動訓練專業人才能力目標、「校內課堂、企業課堂、社會課堂、體育講堂
  • 教師界的「愛迪生」:他用37年,為農村小孩發明了11623件體育器材
    用PVC管彎成呼啦圈,用小藥瓶和麻線合成跳繩,用廢籃球皮剪成圍棋子……出自畢老師手的體育器材,件件都附「說明書」:木頭排隊長腦袋——梅花樁;增高假腳人人愛——肘夾式高蹺;踢來踢去樂開懷——腳踢式陀螺;倒著爬樹多自在——爬杆……畢首金小臂尤為粗壯,像動畫人物「大力水手」。他說主要歸功於做教具。1984年,畢首金來到白漢場村執教。
  • 樂動體育發球教學,運用不同發球得分
    (原標題:樂動體育發球教學,運用不同發球得分) 桌球是我國的國球
  • 這些體育課堂評價用語,你會用嗎?
    這個方法真不錯,很有創意——創新能力01創新意識,是課堂教學要特別重視的地方,一個動作,有的孩子會用另一種方式來展示出來,大多時候,老師會直截了當的說:你這樣做不對/這個動作不是這樣的。其實,有時候學生的這些動作,可以成為我們教學的輔助動作。
  • 「居家體育鍛鍊」——一位體育教師的深刻總結
    隨著新冠肺炎態勢日益嚴峻,「在線教學」做了一次全域的實驗、「居家體育鍛鍊」成了全民的新時尚。作為以班級教學為主體的學校教育,不斷的優化、多次的嘗試,最終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線上教學模式。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結合「翻轉課堂」「泛在化學習」「深度學習」等網際網路+教育的教育理念,結合網絡直播、視頻點播、網絡互動等方法策略,將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推向了大眾。
  • 線上線下銜接期如何開展體育教學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毛振明說,如何針對這些新問題開展教學,既滿足防疫要求,又保證體育課的質量,成為複課後體育教學面臨的挑戰。在毛振明看來,從居家鍛鍊回歸到體育課堂,應注意做好銜接,迅速、全面增強學生體質,為正常的體育教學打好基礎。為此,北京市學校體育聯合會專家團隊推出了系列銜接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