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溫度與價值,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盡在@讀書文史。
文 | 讀書君
「血色紅棺」,光聽名字就讓人覺得眼前一亮。為啥?因為顏色過於鮮豔,非同尋常。要知道,在古代,越是鮮豔的顏色,一般也就只有皇室貴族才能配得上。比如像「血色紅棺」這樣的棺木,就非同尋常。
01 在過去,普通百姓的棺木只能用黑漆,朱紅漆料乃為皇族喪葬之特權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逝者的安葬非常講究,正所謂是「死者為大」。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為此,在諸多的喪葬(土葬、火葬、天葬、懸棺葬)形式當中,土葬是中國人最普遍的一種喪葬形式。
(懸棺葬)
根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國就已經存在土葬。到了新石器時代,這種喪葬形式更是普及。
而土葬,需要考慮的東西顯然更多,不像火葬、天葬啥的,隨便一把火燒掉,又或者將逝者放在指定地點,讓禿鷲(或其他鳥類、獸類等)吞食掉就Over了。
中國人對土葬的講究,就差沒條件了,否則應該基本都按秦始皇修地宮那樣的水準要求來建。什麼選址,什麼東西南北走向方位之類的都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陪葬品、棺木的選材等等,也是最為重要的。當然,像這類的也都是視經濟實力、社會地位、身份等而定。
像一般人去世後,在喪葬上的花費,肯定也不會太高。而達官貴族的有錢人,則相對比較考究,像選個棺材木,也是精挑細選的。
比如像本次樓主所提到的這個新聞事件中的紅館,這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隨用得上的。
在古代,普通的平民百姓去世,能用的棺材,一般都是刷黑漆的,顏色鮮豔的紅漆,多為貴族才能用得上。
02 事件中的這位老農,顯然是因為不識「貨」,錯燒了「血色紅棺」
樓主所言的這事,發生在05年河南省的一個普通的村落裡。話說當時村裡的一位老農,因為兒子要娶媳婦,打算翻新自家的房屋。
結果在挖地基的過程中,意外地挖到了一口棺材。因為棺材過硬,據說當時老農還找來了不少村民來幫忙挖。最終,一陣東挖西撬,終於把棺材挖了出來。當時,映入眼帘的的景象,很是讓人感到詫異:
棺材通體血紅色,顏色非常鮮豔,且棺材上方還端端正正地放著一口銅鏡。
如此之景,讓不少人驚呼:活久見!
因為太稀奇,這看者覺得詭異,聽者也覺得詭異,很快消息便在村裡傳開了。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老農想打開棺材看看,但是用了各種工具,東砸西擊,愣是沒能敲開。加上老農文化水平不高,也看不懂棺材上的紋理都刻的是些什麼。
他尋思著,放著也礙事,再者在自家地底下挖出棺材來,著實有些晦氣,且更何況是為了蓋房子,娶媳婦,這更是讓人覺得太忌諱,於是便一把大火把棺材給燒了。
03 地方部門得知後,專家鑑定認為該口棺材至少價值5個億
在地裡挖出棺材這種事,在鄉下肯定是熱門新聞。再者,鄉裡人多嘴雜,消息不脛而走,漸漸被傳了出去,引發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重視。
很快,上面便派了人來欲探究竟。
專家到了現場後,對該區域進行了封鎖,並對現場進行挖掘。之後,經過考古取證,終於找到了墓穴所在,並找到了一些陪葬品。
專家認為,該口棺材應該是清朝時期,某個身份顯赫的官員使用的。但是,由於棺材已經被燒掉,想要更深入探究其中的歷史細節,顯然已經不太可能。
之後,專家將取證的材料,包括一些被燒毀的棺材灰燼帶回去鑑定研究,發現棺材木是珍貴的金絲楠木。因為金絲楠木的硬度非常高,所以用一般的斧頭器械很難將其劈開。
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棺材主人非富即貴。因為在古代,用得起金絲楠木的人,一般只有達官貴族,皇室這樣的有錢人。
專家表示,單單是那口被燒掉的棺材價值不菲,應該不少於5個億。只是可惜,由於老農文化程度低,沒能第一時間上報給當地部門,私自錯誤處理,把如此具有研究價值的歷史文物給燒掉了。
小結
古代的中國,有陪葬的傳統。如將死者生前喜愛的東西帶進棺材,給死者陪葬金銀珠寶等。比如唐太宗當年很喜歡王羲之的字,死後便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帶進了棺材。
可以說,棺材墓穴的歷史研究價值都比較高,尤其是像金絲楠木這類的。
中國是一個文化古國,歷年來經常新挖掘出土許多的文物。這些文物,因為歷經滄桑,多數已經不是完整的狀態。加之,在民間,不少文物出土,因為人們文物保護意識比較弱的原因,更是導致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再遭受破壞。
希望人們日後再次遇到這類的事情時,能夠用科學的思維去審視,發現文物後及時上報國家,避免造成許多無法彌補的損失。
關注我,了解更多文化歷史知識,若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