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戰士關大局。遼瀋晚報記者 吳章傑 攝 - 電子報刊

2020-12-26 北國網

抗美援朝老戰士關大局。遼瀋晚報記者 吳章傑 攝

人物簡介

關大局

1951年1月,關大局穿著棉襖棉鞋,隨部隊跨過鴨綠江,槍林彈雨中搶救傷員。1953年11月回國。

那段烽火歲月,在敵機空襲中,關大局和戰友們走走停停,時而隱蔽時而加緊腳步,就算來不及把大米和水抱走隱蔽,也要把急救箱抱在懷裡,來就是搶救傷員,光有人沒有藥和器材能行嗎?那個時候,就覺得醫藥物資比生命都寶貴,就算拼了命也要保護好!

關大局老人1933年出生,曾任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兒科主任並從該院退休。2020年6月4日,在瀋陽一家老年病醫院,老人回憶了從參軍入伍到入朝作戰的往事,87歲高齡的她思路清晰,表達準確流利。

女兵坐綠皮車過江

1948年12月6日,正在鐵道部哈爾濱衛生學校讀書的關大局參軍入伍,當時她虛歲16歲。

「寫入朝作戰志願書時,我所在部隊正在寶雞。我第一個交的!」1951年1月,關大局穿著棉襖棉鞋,從寶雞坐火車到瀋陽,再到通化、吉安,坐綠皮車跨過了鴨綠江。

「入朝之前,我們隨身攜帶的物品精簡了好幾次,最後帶著彈藥箱、急救箱、餅乾、炒麵袋、一把鐵鍬、一個鎬頭。」關大局老人說,「我們兩人一組,鐵鍬鎬頭是用來挖掩體的,但溫度低時刨不動,一鎬下去一個白點……」關大局老人細細述說。

儘管在解放戰爭中她隨部隊南徵北戰,作為鐵道兵護士的她見到慘烈場面並不多,但她早早就做好了入朝作戰的心理準備,「跨過鴨綠江,我們很快就遭遇了美軍飛機轟炸,親眼看到了身邊戰友負傷、犧牲……」

不吃不喝也要保住急救箱

關大局說,敵機空襲很多時候是看到生火做飯冒出的煙循跡而來的,「我記得,跨過鴨綠江的第二天早上,我和戰友們在隧道裡生火做飯,把雪燒化了煮大米,敵機不久就來盤旋掃射,我們就隱蔽在隧道深處,等敵機走了我們也吃完了,繼續行軍趕路。」

「行軍途中敵機空襲,我們躲進了一個山洞,這一次敵機盤旋的時間比以往長很多,一位女同志口渴得厲害,司務長看到了就去取水,沒想到飛機正好飛回來。」

敵機朝山洞裡掃射,暴露的司務長被機炮打中腿部,失血過多不幸犧牲。

在敵機空襲中,關大局和戰友們走走停停,時而隱蔽時而加緊腳步,「就算來不及把大米和水抱走隱蔽,也要把急救箱抱在懷裡。」

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

在朝鮮戰場上,關大局遇到了一位鐵道部來的老醫生,「他在工作空閒時教我拉丁文,教我說教我寫,還帶著我查房,手把手教護理,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那時候真不知道什麼叫累,什麼叫困。」

雖然身為護士,有時也要幹一些重體力勞動,除了抬擔架掩埋戰友遺體,關大局還曾和戰友們一起上山砍樹,「砍樹就不容易,砍完了還得拖下山,我一個女同志哪來那麼大的力氣?但當年就是做到了,咬牙堅持著,我們每個人都鬥志昂揚,哪怕一寸一寸蹭,也要把木頭運下山來。」

關大局擔任班長後帶著十幾名護士護理傷員,擔任排長後曾榮立集體三等功一次,「當時護士還是以男同志為主,我們一個排三個班,女同志也就七八個,其餘都是男同志,運送傷員男同志比我們幹得好,他們更有力氣,但我們不能服輸,男同志能做到的,我們女同志也要比一比!」

回憶起這些經歷,老人語氣雖然平緩,但透出一股那個年代特有的豪邁,「有戰鬥就會有犧牲,我們都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

遼瀋晚報記者 李毅

相關焦點

  • 黃美華走訪慰問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
    融媒體訊 日前,縣政府副縣長黃美華走訪慰問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高文周
  • - 電子報刊
    他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他從一個通迅員、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營指導員一步步走上副司令員的崗位。 孟昭身是山東省金鄉縣化雨鄉孟堂村人,出身於一個窮苦的家庭。他家有兩間土坯房,漏風漏雨,土地被地主霸佔,吃了上頓沒下頓。 孟昭身見日本兵到處燒殺搶掠,製造慘案,忍無可忍,毅然決然地參加八路軍。
  • 王力張德華江華走訪慰問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和高齡困難老人
    回憶起往昔那段崢嶸歲月,兩位志願軍老戰士激動落淚,卻一如當年那樣果敢堅毅。「你們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奮不顧身,是『最可愛的人』,你們的不朽功勳,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祝老戰士健康長壽。」握著老戰士的手,王力說,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 抗美援朝老戰士齊聚一堂憶崢嶸歲月惜幸福時光
    抗美援朝老戰士齊聚一堂憶崢嶸歲月惜幸福時光 2020-12-01 1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特別的禮物給特別的你們 觀山湖區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
    12月1日,觀山湖區雲潭街道下麥村兩位耄耋老人羅培志與尹少文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等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 市中院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市中院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 2020-10-25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7歲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鳳池:一朝隨軍旅,終生為報國!
    」年輕時候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王鳳池老戰士。同無數英雄兒女一樣,王鳳池老戰士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抗美援朝作戰勝利後的1955年,剛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畢業的王鳳池就奔赴朝鮮,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恢復生產。王鳳池老戰士在朝鮮時的戎裝照。「當時的北朝鮮,除了山還是山,條件相當艱苦。」回憶當初入朝鮮時的情景,王鳳池連連感嘆。
  • 陝師大抗美援朝老戰士!90歲高齡依然發揮著光和熱!
    陝師大抗美援朝老戰士!90歲高齡依然發揮著光和熱!】參加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志願軍老戰士,@陝西師範大學 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退休教師楊清源,成長於戰爭年代,參加過抗美援朝,歸國後在部隊繼續服役,部隊轉業到大學研究黨史,退休後,一直在學校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發揮「光」和「熱」,先後給230餘個單位作報告320餘場,直接聽眾近11萬人次,從第一次報告開始,他就給自己立下「四個不」原則:不要課時費、不要紀念品、不要吃請、不要接送,所得獎金也用於奉獻社會
  • 東陽包場請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看電影 電影院裡的特殊黨課
    東陽市委宣傳部、組織部、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以包場免費放映的形式,邀請一批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和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擁軍家屬等觀看電影《金剛川》。滿頭銀髮仍軍裝筆挺,戴著榮譽勳章的老戰士一走進電影院,就受到熱烈歡迎,掌聲經久不息。
  • 河間市領導慰問抗戰老戰士!
    市委書記尹衛江走訪慰問抗戰老戰士市委書記尹衛江先後來到北石槽鄉齊會村、留古寺鎮石馬村走訪慰問抗戰老戰士時燕南、郭俊波。為他們送去慰問金及誠摯的問候。在抗戰老戰士時燕南家,尹衛江與老人親切交談。段勇還叮囑有關部門要主動服務,深入了解抗戰老戰士的生活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確保各項優撫政策落實到位,使他們幸福安度晚年。同一天,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西九吉鄉政府慰問了老戰士任玉生和徐德龍。
  • 唱響英雄讚歌⑨|左腿中了一塊彈片,鮮血直淌……抗美援朝老戰士...
    「突然之間,一發炮彈擊中了我們的掩體,搖機員李邁同志當場犧牲,我的左腿中了一塊彈片,鮮血直淌……」每當回憶起當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奮勇戰鬥、九死一生的場景,今年已89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虹口區第一幹休所離休幹部吳琦總是感慨萬分。
  • 祖國·正義·和平——抗美援朝紀念館巡禮
    ↑這是抗美援朝紀念館內陳列的「向最可愛的人致敬」大型裝置(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新華社瀋陽10月4日電題:祖國·正義·和平——抗美援朝紀念館巡禮新華社記者曹智、梅世雄、張非非、孫仁斌仲秋時節,遼寧丹東。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丨歲月無聲 英雄無悔:記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
    孫景坤(2013年6月15日攝)歲月無聲 英雄無悔>——記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新華社記者牛紀偉、梅世雄、於力、高爽男兒從軍去,百戰衛家邦。今天,在如水的歲月裡回望,我們看到的是96歲抗美援朝老英雄孫景坤的家國情懷、無悔初心。20多處傷疤,是刻在身體裡的軍功章深秋,清晨。丹東市光榮院裡,孫景坤坐在床前,打量著掛在牆上的一件掛滿軍功章的舊軍裝。陽光照進屋裡,軍功章上泛起金光。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向志願軍老戰士致敬 「棚二代...
    在吉林省長春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姜明山(9月25日攝)。1950年,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姜明山得知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帶著傷病離開醫院,趕赴前線與部隊匯合。作為鐵道兵,姜明山和戰友們冒著敵機轟炸搶修鐵路,保障了鐵路暢通和物資彈藥補給。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3、王瑞林
  • 92歲志願軍老戰士,為小學生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志願軍裝備簡陋,渡江時就靠腳上一個鐵鉤,當時就有戰友掉入江中犧牲了……」說到犧牲的戰友,志願軍老戰士張慰民潸然淚下。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近日,海澱區八裡莊街道舉辦「聆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抗美援朝主題宣講活動,街道退役軍人事務組特別邀請本地區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英雄張慰民,為定慧裡小學學生講述戰鬥故事。今年92歲的張慰民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戰場上多次立功且受過傷的志願軍女兵。
  • 電子報刊
    今日,《遼瀋晚報》聯合喜馬拉雅發布「遼寧人喜馬拉雅有聲閱讀報告」,報告顯示了遼寧有聲閱讀人群的年齡、性別、偏好等各方面特質。在遼寧省收聽喜馬拉雅的各年齡段群體中,80後為主力軍,但不可忽視的是,90後與00後用戶的增長速度很快。
  • 瞭望|天地英雄氣 江河萬古流——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多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他們中最年輕的85歲,年紀最大的96歲。 抗美援朝戰爭中曾負重傷的原志願軍38軍老兵金朋玲告訴記者,戰士們在戰場上面對人高馬大的美軍毫不畏懼,一打仗就來精神。「眼裡只有敵人,殺紅了眼,不知道害怕,就是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