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暢新材業績遭遇「過山車」 大客戶身份、財務數據存疑

2020-12-17 證券之星

記者 | 周月明

編輯 | 承承

新三板公司美暢新材擬轉板在創業板上市,雖然2016年至2019年營收和業績增長迅猛,但若仔細分析可發現,這三年數據的真實性存在很大疑問,不僅營收存在虛增的可能,且存貨方面數據也有失真的嫌疑。

掛牌新三板的美暢新材早在2019年4月就已發布了擬在創業板IPO的招股書,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8年營收和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均實現持續快速增長,然而4月份披露的2019年年報卻讓人大吃一驚,營收和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同比下滑44.70%和60%。對於這樣一家營收業績出現「過山車」表現的公司,《紅周刊》記者在查看其招股說明書和相關財報後發現,公司前幾年的財務數據存在不少疑點,不排除其為達到上市目的有數據造假的可能。

盈利空間壓縮業績遭變臉

美暢新材的主要產品為電鍍金剛石線,用於晶體矽、藍寶石等硬脆材料的切割,2016年時,因單晶矽龍頭公司隆基股份將金剛線切割大規模用於矽片切割,使得成立剛剛一年的美暢新材從中大幅受益,業績出現突飛猛進。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美暢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1.84億元、12.42億元和21.57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9400萬元、6.77億元和10.24億元,短短三年之間,業績翻了10倍。

不過,一個賺錢的行業往往容易在短期內會湧進大量競爭者,金剛線行業也是如此。激烈的行業競爭令美暢新材盈利空間愈加壓縮,首先體現在其銷售單價上,招股說明書披露,2016年至2018年,公司金剛石線均價一路下行,分別為180.3元/公裡、174.02元/公裡和123.64元/公裡,尤其是2018年降幅最為明顯。銷售單價上不去,公司只能靠壓縮成本來贏得更多利潤,2016年至2018年,金剛石線單位成本分別為53.65元/公裡、49.99元/公裡和43.94元/公裡,然而即便如此,美暢新材還是阻擋不了毛利率下滑的趨勢,2016年至2018年,毛利率分別為70.25%、71.12%和63.56%。

值得注意的是,《紅周刊》記者查看其單位成本變化發現,單位製造成本、單位人工、單位材料成本在2018年都是有所下降的,特別是單位材料成本甚至較上年下降了12.9%,同期公司的材料採購方面,其主要原材料母線、裸粉、金屬鎳、工字輪中,除了工字輪,其餘三種原材料2018年的採購均價都在上升,採購均價下降的工字輪也並不是金額佔比最高的原材料,如此不同步變化情況令人疑問,既然2018年原材料的均價都在上漲,其單位材料成本又是如何做到下降12%的呢?

在2019年4月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美暢新材表示,要大舉融資23億元,其中10個億並不是用於建設什麼項目,而是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然而讓人疑問的是,在其發布招股之前,即2018年11月14日時,美暢新材剛剛宣布分紅計劃,擬每10股派25元現金,合計分紅9億元。公司剛剛進行大比例分紅緊接著又募集資金補充流動性,美暢新材的做法讓人一頭霧水,如果缺錢為何要大舉分紅,如果不缺錢為何將募資中的10億元用來補充流動性?

除募集的10億元為補充流動資金之外,美暢新材還將募集的7億元用於建設高效金剛石項目,然而,截至2018年,公司的存貨已然越來越多,2016年至2018年,存貨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4%、13%和23%。在存貨節節攀升,且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銷路未卜的情況下,美暢新材還要募資擴產,如此做法是否合適也是有一定疑問的。

大客戶身份存疑

查看公司招股書,記者發現美暢新材大客戶長期較為集中,2016年至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為98.71%、70.12%、67.42%、85.46%,均在65%以上。若細看這些大客戶,大多都是光伏行業中規模較大的公司,比如隆基股份、保利協鑫、晶澳太陽能等,然而梳理這些大客戶,《紅周刊》記者還是發現一些疑點。

首先是出現在2016年、2017年前五大客戶名單中的西安默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其這兩年的銷售金額分別為427.5萬元、5281.39萬元。在招股說明書中,美暢新材對其他大客戶都有一個簡介,但對默瑞電子科技卻仿佛被「忽略」過去。《紅周刊》記者通過天眼查查看,發現默瑞科技是一家員工人數極少的小公司,2017年參保人數為1人,2018年為4人,可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在2017年與美暢新材銷售金額卻達到5000萬元,如此情況實在令人不解。

除此之外,在與第一大客戶隆基股份的合作中,隆基股份的子公司無錫隆基矽材料有限公司與美暢新材來往金額一直排名靠前,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9615萬元、2.17億元和1.27億元。然而《紅周刊》記者查看隆基股份的相關財報,發現無錫隆基2017年、2018年的營收分別為7.1億元、5.5億元,這意味著,無錫隆基2017年、2018年單是向美暢新材採購的金額就佔到其當年營收的30%、23%,佔比不低,然而問題在於,為何隆基股份其他公司向美暢新材的採購佔其當期營收比例均很小呢?

營收數據疑點重重

《紅周刊》記者根據招股說明書核算了美暢新材2017年至2019年的營收數據,發現其確實存在不小異常。

2017年至2019年,美暢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12.42億元、21.58億元、11.93億元,其中2017年、2018年披露了境內營收,分別為12.27億元和21.12億元,若考慮到國內增值稅率16%的影響,那麼美暢新材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含稅總營收大約為14.38億元、24.96億元和13.84億元,(實際上,2018年5月之前國內增值稅率為17%,理論上2017年、2018年實際含稅營收可能比推算金額還要高)。

據美暢新材2017年至2019年的合併現金流量表數據,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5.39億元、17.66億元和9.41億元,同期,預收款分別增加2.24億元、-2.14億元和-973.54萬元,對衝同期與現金收入相關的預收款項影響,則與2017年至2019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達到3.15億元、19.8億元和9.5億元。將這三年的含稅營收與現金收入數據勾稽,則2017年至2019年含稅營收都分別比現金收入多了11.23億元、5.16億元和4.34億元。理論上,2017年至2019年的應收款項應該分別新增這些金額。

然而,在同期資產負債表中,美暢新材的應收帳款(包含壞帳準備)、應收票據合計分別為6.7億元、3.83億元和4.33億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數據僅增加了5.2億元、-2.87億元和4946萬元。數據對比可看出,與理論上應該新增的金額相差甚遠,分別存在6.03億元、8.03億元、3.85億元的差額。

值得注意的是,若不考慮增值稅的情況,公司營收與現金收入的差額也比應收款項實際上新增的金額要多得多,2017年至2019年分別多出4.07億元、4.65億元和1.94億元。

在財報中,美暢新材也披露了近幾年的應收票據背書金額,即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7.1億元、6.14億元和5.46億元,可即便考慮這個數據影響,也不能與存在的數據差異相匹配。那麼,美暢新材這幾年的營收差異空間是如何產生的呢?前幾年突飛猛進的業績是否真實,是否存在營收虛增的情況,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存貨數據處處矛盾

除營收數據連續多年都存在異常之外,據《紅周刊》記者多角度核算,美暢新材的存貨數據也存在矛盾。

在招股說明書中,美暢新材披露了2017年和2018年公司主要產品電鍍金剛石線的產銷情況,由此可以推算出當年的產銷差,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84.89萬公裡、149.13萬公裡。與此同時,公司還披露了同期的單位主營業務成本,分別為49.99元/公裡、43.94元/公裡,將產銷差與單位主營業務成本相乘,分別得到4243萬元和6552萬元的金額,這些金額是2017年和2018年多生產的電鍍金剛石線的價值,理論上,這部分多生產的產品應計入當期的存貨新增中。因這些多出的產品是產成品,即體現為存貨中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的新增中,新增金額應大體與4243萬元和6552萬元相等。

然而查看美暢新材2017年和2018年存貨的變動情況,這兩年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分別較上一年新增了3120萬元和1720萬元,與理論上應新增的4243萬元和6552萬元並不相符,尤其是2018年相差最為明顯。因此,這些數據上的差異是需要公司進一步解釋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暢新材的存貨相關數據不僅從產銷角度分析存在異常,其實若從採購角度分析同樣存在異常,尤其是2018年。

在招股說明書中,美暢新材披露了採購各項原材料(母線、裸粉、工字輪、金屬鎳)的詳細金額,由此可推算出2018年原材料採購總金額大約為6.06億元,而同期,營業成本中消耗直接材料的金額為5.04億元,將原材料採購金額與當期消耗的直接材料金額相減,得到1.02億元的差額,這部分原材料既然沒有被消耗,按理說應該計入當期的存貨之中,即2018年存貨中的原材料應大約新增1.02億元。

然而,查看2018年的存貨情況,其存貨總帳面價值才總共比上一年新增了1.017億元,而這新增的1.017億元中,不僅包含原材料,還包含其他新增部分,這意味著美暢新材2018年存貨中新增的原材料肯定比理論金額要少,如此情況就令其存貨相關數據的真實性產生不小疑問,需要公司做進一步解釋。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相關焦點

  • 業績依賴大客戶,創耀科技給未來埋雷?
    儘管好業績和所處優質賽道是創耀科技的亮點,但備受質疑的問題是,公司業績嚴重依賴單一大客戶,且第一大客戶成謎。招股書顯示,「公司A」從2017年至今一直是創耀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同時,「公司A」也出現在創耀科技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
  • 紅寶麗收購存疑標的 雄林新材奇怪的銷售模式及財務數據
    但是公告一出,投資者對收購標的雄林新材的資質狀況產生了一些疑問,如其長年採取的寬鬆賒帳銷售政策引發了很多官司,以及財務報表數據不一致等,《投資者報》記者近日聯繫公司相關負責人詢問以上問題,但截至發稿日並未收到合理解釋。  寬鬆賒銷暗藏風險  資料顯示,雄林新材與紅寶麗同屬化工新材料領域,主營產品為TPU膜和TPU熱熔膠膜。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 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600309,股吧)牽扯多…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  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安凱特IPO:供應商存疑大客戶不省心 財務狀況惡化募資前突擊分紅
    原標題:安凱特IPO:供應商存疑大客戶不省心 財務狀況惡化募資前突擊分紅6565萬江蘇安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凱特)成立於2002 年,公司的主要產品為電解 電極、電解槽及配件,主要應用於氯鹼行業,部分延伸至冶金、環保及其他行業。
  • 祥源新材IPO:兩任財務總監離職 貿易摩擦影響公司業績
    2008年,祥源無紡更名為湖北祥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源有限」),即祥源新材的前身,開始進入聚烯烴發泡材料領域。祥源有限進軍聚烯烴發泡材料領域後,通過積累技術研發能力,開發出系列產品,並收穫了大批優質客戶。
  • 招股書與年報數據打架,匯隆新材信披真實性存疑
    《壹財信》發現,報告期內匯隆新材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均高於同行水平;對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佔比均超七成;一創始股東悄然退出,演變為家族企業;更值得關注的是,招股書與年報的財務數據存在多處打架的現象。  銷售費用高、依賴供應商  匯隆新材自設立以來,始終專注於差別化有色滌綸長絲領域,是國內較早實現規模化生產差別化有色滌綸長絲的企業之一。
  • 凱盛新材IPO:實控人王加榮虛擬貿易增厚業績,會否重蹈「金正大...
    製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凱盛新材招股書 從公司披露財務數據來看,2017年-2019年3月,公司實現營收44867.82萬元、67730.51萬元、65887.67
  • 屹通新材創業板IPO獲批註冊:實控人持股94%,業績受第一大客戶影響...
    上半年淨利潤下滑16.1%,三季度業績回暖2017年-2019年,屹通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2.54億元、3.09億元、3.0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4676.45萬元、4330.35萬元、5910.05萬元。
  • 應收帳款攀高、財務數據「打架」,光祥科技信披真實性存疑
    反觀身後,光祥科技的應收帳款持續攀高,多處財務數據」打架」,信披甚至出現」烏龍」,其招股書編制水平可見一斑。應收帳款持續攀高,壞帳風險加大光祥科技成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LED顯示屏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
  • 泰和新材(002254):重組相關財務數據有效期延長至6月30日
    (002254.SZ)宣布,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和新材」、「公司」)擬通過向煙臺泰和新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和集團」)的全體股東煙臺國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豐控股」)、煙臺裕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泰投資」)發行股份吸收合併泰和集團,及擬向煙臺國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裕泰投資、煙臺交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煙臺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姚振芳等
  • 泰和新材(002254.SZ):重組相關財務數據有效期延長至6月30日
    格隆匯5月22日丨泰和新材(002254.SZ)宣布,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和新材」、「公司」)擬通過向煙臺泰和新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和集團」)的全體股東煙臺國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豐控股」)、煙臺裕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泰投資」)
  • 華東重機轉型未果股價坐過山車 多項財務數據為何顯詭異_個股資訊...
    華東重機轉型未果股價坐過山車 多項財務數據為何顯詭異
  • 海昌新材IPO懸而未決 收購企業未經營即註銷
    從財務數據來看,成立已20年的海昌新材業績卻相對薄弱,目前員工不足200人,營收不足2億元,周光榮、徐曉玉夫婦二人分別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57.33%和16.67%,家族持股超八成。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按合併口徑統計)的銷售額佔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 85.11%、88.86%、87.72%、84.05%,其中來自第一大客戶美國史丹利百得集團(Stanley Black&Decker)的銷售佔比分別為51.38%、53.18%、55.70%、57.19%,大客戶依賴度極高。
  • 南凌科技:子公司資不抵債採購數據存疑
    南凌科技是國內專用網絡服務提供商,主要收入來源為虛擬專用網服務,目前,該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已資不抵債,公司財務數據也與供應商存在較大差異。青島南凌七年不運營,資不抵債財務報告顯示,2017-2019年,南凌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8190.95萬元、42086.16萬元和50217.77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106.41萬元、5309.72萬元和6833.84萬元。
  • 倍特藥業未披露3400萬假發票案,報告期37億元推廣費去向存疑
    祥源新材:兩任財務總監離奇辭任,報告期內關聯擔保存疑
  • 華東重機轉型未果股價坐過山車 多項財務數據為何顯詭異
    狂跌的業績與過山車般的股價截止今年9月30日,華東重機業績已經持續下滑了三季度,且仍未看到有扭轉的跡象。另外,受低迷業績的影響,今年華東重機的股價屢屢走出過山車的軌跡。4月末,公司股價跌至4.42元/股的低谷,此後開始回彈,7月末漲至7.77元/股的最高點,隨後,便一瀉千裡。截至12月14日,公司收盤價價停留在不到5元/股的低位。截至12月15日,華東重機主力資金連續5天淨流出累計5074.57萬元。
  • 海昌新材IPO暫緩,募投擴產降低利潤率,董監高薪酬比生產人員低
    來源:金色光近日,擬上市公司海昌新材上會遭遇暫緩表決,這也是第十八屆發審委在2020年首次作出暫緩表決的決定。海昌新材未能順利過會的因素眾多,除了經營業績略欠火候、信息披露存在諸多瑕疵,以及對單一大客戶存在依賴和客戶集中度明顯偏高之外,其主投項目擴張產能規模雖大,但是盈利能力卻堪憂;而公司部分董監高的薪酬比生產人員的平均薪酬水平還低,明顯不合理。
  • 金張科技大客戶銷售真實性存疑,毛利率遠低同行均值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一鳴Wind數據顯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從2013年的10.19億部增長到2018年的13.95億部,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48%。智慧型手機產業的蓬勃發展,進一步帶動包括功能膜材料等產業的發展。
  • 八菱科技子公司業績真偽調查(上):大客戶數據成糊塗帳 已審帳目說...
    近兩年主要8家年度大客戶中,3家為關聯方,另外5家雖被認定為「非關聯方」,但其中至少有4家客戶同弘潤天源有(曾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大客戶背後的股東曾與弘潤天源董事長王安祥一起以同家公司高管身份出席活動;有大客戶跟王安祥旗下公司註冊地完全一致。這樣一家公司,能成為八菱科技轉型的頂梁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