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以夢為馬詩人一樣,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海子
人生中總是有許多時候,許多人、乃至你自己都會告訴你這件事你不適合做 /不能做 / 沒法做……理由也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時勢,可能是成見,還有可能是你的性別。19 世紀的美國女性遠沒有今天這樣的地位,別說像希拉蕊一樣競選總統,大多數女性甚至連工作的機會都沒有。
今天我們想聊的就是一位,在「世界都說你不可以」的時候,身體力行證明「我可以」的女性。
她叫娜麗·布萊,她敢於打破無數的不可能,她曾是普利茲手下的得力幹將,首創了隱秘調查法,也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暗訪;她也是第一位環遊世界的女性,用 72 天的時間,走過 24899 英裡;同時她還是富豪的妻子,是企業的管理者,是一位發明家。
她不僅僅寫新聞,還把自己活成了新聞。
127 年前的 11 月,她踏上了環遊世界的旅程,所以我們選擇今天把她的故事分享出來,希望在你也「認為自己不可以」的時候,給你一些勇氣和激勵。以下,Enjoy:
「孤獨的孤女」
拒絕偏見,女孩也有意見
娜麗·布萊(Nellie Bly),是伊莉莎白·簡·科克倫(Elizabeth Jane Cochran)的筆名。1864 年,她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科克倫的米爾斯小鎮(Cochran's Mills)。
她的父親曾是當地著名的地主和法官,也是小鎮的重要創始人,布萊在那裡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歲月,直到父親去世。
母親帶著她和哥哥們改嫁,但沒想到的是繼父的脾氣非常糟糕——酗酒、家暴,還常常拿槍指著布萊媽媽和哥哥的頭。忍無可忍的母親選擇離婚。
在 19 世紀的美國,離婚是極其罕見的事情。年幼的布萊大膽地在法庭上指責繼父所有的暴力行為,幫助母親順利離異。但隨後,這個二度破碎的家庭失去了所有經濟來源,布萊不得不中途輟學。
布萊16歲的時候,和母親搬到了工業城市匹茲堡,希望找個好工作。也是在這裡,布萊意外地開啟了自己的新聞人生。
1885 年,匹茲堡《快報》在專欄中刊登討論「女人能做什麼」的社論,這是一篇頗帶有引導性的文章,在當時的美國,有一種很流行的觀點:即女性只要待在家裡,等著男性來娶她們就好了,如果女孩兒嫁不出去,就只能當傭人和女管家了。
19 世紀中期以來,女權運動得到發展,布萊就是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布萊對這篇報導十分憤怒,立即寫了一封信給報紙,駁斥其中「女性不該外出工作的觀點」,她寫道:「國家正在把一半人民的聰明、智慧、勤勞白白浪費,婦女應該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權利。」信末署名「孤獨的孤女」,這是布萊的第一個筆名。
《快報》編輯喬治·麥登在看完布萊的「匿名信」後,認為文筆優美,邏輯縝密,對作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報紙上刊登啟事,希望與寫這封信的作者會面,並邀請這位「寫信的先生」任職《快報》作者。布萊就這樣誤打誤撞地開始了自己的記者生涯。
《瘋人院十日》
所有的痛苦都應感同身受
一想到這些精神病人是怎樣被管理者玩弄於股掌之間,若管理者無意,他們怎樣哭求都沒用,我就不禁發抖。我迫不及待地接受了這項任務,好去了解黑泉島瘋人院的內部運作。——《瘋人院十日》
由於行業潛規則裡,女性是不能勝任記者的,所以在編輯們的一致建議下,布萊開始以當時的一首流行歌「娜麗·布萊」作為自己的筆名。
編輯們始終認為,女記者應該寫一些時尚、八卦、美食的內容,而布萊則明顯對嚴肅報導和貧富差距更感興趣。可能是因為童年的痛苦遭遇,使得她對貧窮與暴力帶來的痛苦更能體會,因此始終對社會問題充滿了關懷。
布萊很快因為意見不合被編輯派往墨西哥擔任駐外記者。本性難移的布萊因為寫了大量關於政府貪汙受賄、關押持反對意見的記者、對窮人不聞不問等負面的報導而被墨西哥政府驅逐出境,後來這些報導被布萊整理成《Six Month in Mexico》。
回到紐約後的布萊輾轉來到紐約《世界報》,時任《世界報》主編的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約瑟夫·普利茲。普利茲新聞獎被譽為記者界的諾貝爾獎,在新聞界有崇高的地位。在普利茲的引導下,布萊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的巔峰。
19 世紀末紐約報界競爭激烈,普利茲想了很多方法來進行改革,其中一個創舉就是「隱性採訪」,即記者臥底採訪。之前在《快報》的時候布萊就已經嘗試到工廠中,和生產盒子的女工們一起工作,去體會她們的艱辛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但是因為很快被外派,這個做法也被擱置起來。而「隱性調查」為她帶來了第二次機會。由於布萊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以及她女記者身份本身就自帶的話題效應,布萊很快成為臥底的不二人選。
布萊選擇了一家精神病院,她在大街上假裝瘋子,被法院判定為被迫害妄想症患者,送到布萊克韋爾島。1839 年,島上建立了第一家市立精神病院。儘管很多作家和文人對島上的惡劣條件都有所指摘,但是第一次深入探訪的,還是布萊。
她在島上度過了十天,與病人一起遭受了醫生和看護毆打、謾罵和騷擾。醫護人員給他們酸腐的食物、骯髒的飲水,逼他們用冷水洗澡。為了減少麻煩,他們把危險的病人用繩索捆綁在一起,讓病人們坐在硬靠背的椅子上,不能走動,也不能說話,只給他們劣質的食物。
離開精神病院後,布萊將自己在島上的遭遇《在瘋人院鐵欄的背後》發表在《世界報》上。報導轟動了整個新聞界,同時也喚起了社會大眾的批判,引起醫療機構、政府官員的重視,最終得以改善精神病院,粗魯的醫護被開除,食品衛生條件得到改善,一些不實的外國病人被轉移。
之後,布萊將她在精神病院的系列報導整理成書,取名《瘋人院十日》,受到廣泛地追捧,故事還一度被改編成電影。
她在書中如是寫到:
「若能進入瘋人院——我並未抱太大希望——這段經歷不止是體驗一下瘋人院的單調生活那麼簡單。這樣一個機構裡管理竟如此混亂,在其屋簷下上演著種種暴行,在此之前我都認為是不可能的。我一直都想更全面地了解瘋人院生活——實際上是渴望確知上帝創造的最無助的生命,這些精神失常的人,能被溫柔相待。我讀過許多關於這種機構虐待病人的故事,我寧願當它們是極度誇張或純屬虛構,暗暗希望能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告訴我這都不是真的。」
布萊開創了暗訪記者的先河,暗訪精神病院這後,布萊又做了一些類似的調查性報導,包括揭露紐約監獄和工廠裡面不公待遇,以及州立法機構裡面的貪腐行為,為社會的公平法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72天
兩萬裡環遊世界
1889年。法國,亞眠 。
我在Bologne下了船。本來想著行李要被檢查,結果沒有。路上連一個可以指路的人都沒有,最後還是靠自己找到了去亞眠的火車。在餐車吃飯時,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服務員會說英語,而且願意收美元。這趟行程很慢,很容易讓人感到疲憊。但後來拜訪了凡爾納先生和他的妻子,讓我覺得一切都值了。——娜麗·布萊旅行日記
從《奧德賽》到五月花,旅行,尤其是長途旅行似乎只是男人們的專利,長期以來各類文學作品都彰顯了男性的力量與魅力。然而普利茲和《世界報》做出一個危險舉動:讓娜麗·布萊去環遊世界,真實還原《八十天環遊地球》的故事,而娜麗欣然接受了挑戰。
1889 年 11 月 14 日,娜麗·布萊帶著國務卿的特別籤證,穿著花格大衣,開始了自己的世界之旅。《世界報》開闢專欄,刊登她每日的行程路線和沿途報導,並且還舉行了有獎猜謎大賽,預測她的行程,很快這場活動變成一個全民參與的真人秀,吸引了大約 100 多萬的市民參加,紐約市內人人都關心布萊小姐是否能平安歸來。
布萊從新澤西州的霍博肯乘船出發,依照小說裡提供的路線,走遍了蘇伊士、亞丁、科倫坡、新加坡、香港、橫濱、舊金山等地,途中還繞道拜訪了小說的作者凡爾納。
在她眼中,亞洲是這樣的:
新加坡 「新加坡的人不像其他地方的人。他們不用等著鄰居或者報紙告訴人們他們的身份。而是靠著印在額頭上的灰色標記表明自己的社會等級。」
香港 「港灣點綴在山與山之間,成百上千的船停泊在港灣,遠遠望去就像是放在地上的玩具。半山上富麗堂皇的白色房屋好像每家都有一個網球場。香港的夜景從山頂望去是無與倫比的,就像在天堂與天堂之間。」
真實的旅途並沒有像小說那樣妙趣橫生,暈船、嘔吐、吃不慣異地的食物,還要忍受旁人質疑的眼光;睡眠不足、語言不通、交通困難。娜麗幾乎搭乘了所有可能的交通工具,輪船、火車、馬匹、人力車、以及驢子。她在自己的旅行日記中寫道,因為實在無法忍受船上的顛簸,只能睡覺,曾經在船上睡 了20 多個小時,船長都以為她死了。
娜麗的環球旅行展現了美國女性的獨立與驕傲一面,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當她抵達舊金山的時候,成千上萬的人到碼頭去迎接她。在乘火車橫跨美國時,每到一站,人們都熱烈地歡迎她,在堪薩斯州,甚至有人讓她競選州長。1890年 1 月 25 日,歷經 24899 英裡,歷時 72 天后,娜麗·布萊回到新澤西的碼頭完成旅行,她成為成為當時第一位環遊世界的女性,並且是當時最快的記錄(雖然記錄很快被打破)。
傳奇人生
別告訴我什麼不能做
30 歲時,正值事業巔峰的娜麗·布萊退出新聞界,嫁給了一個剛剛認識兩個星期、比自己大 40 歲的富豪,一度引發爭議。甚至她丈夫伯特·西曼本人都懷疑她是為了財富才嫁給自己,但是娜麗·布萊很快證明自己不是。
1904 年,丈夫去世後,娜麗接管了公司,在她的管理期間,她還有兩項專利發明,其中一個是 55 加侖的油桶專利,直到今天這仍然是常用的油桶標準。
由於經營不善和員工貪汙,布萊的公司最終破產。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布萊再次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寫了許多關於歐洲東線戰場的報導。1920 年,美國婦女權運動進行得熱火朝天,布萊又加入了普利茲的老對頭赫斯特旗下的《紐約日報》,撰寫了大量關於爭取婦女選舉權的文章。
在一次採訪中,布萊淋雨感冒,並最終引發肺炎,1922 年逝世於紐約。
2015 年 5 月 5 日,Google Doodle 發布了一個短片,配上歌手 Kelly O 專門創作的《Oh Nellie》一曲,向這位偉大的女性致敬。
臥底記者、環球旅行、經營工廠、發明專利.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敢想像的事,她用 57 年做完了。所以,一切的「你不可以」都是對的嗎?
Reference:
維基百科:Nellie Bly
《臥底記者、72天環遊世界、拿過發明專利...誰說好女不如男!》
作者 / 波叔
《傳奇人生:內莉·布萊》
作者 / 冷墨瀟染,BY 簡書
沃微圈:#電影#紀念內莉·布萊:瘋人院十日「Ten Days In a Mad-House」
《美國暗訪鼻祖的貢獻與爭議》
作者 / 展江
也許你還想看 :
他賣掉公司隱居寺廟9年,卻不小心用一輯照片捧回攝影界奧斯卡,成為網紅
來看看同樣都是遊客,可惜那時沒有朋友圈
那些改變世界的人,只是把喜歡的事情做到了極致
他只有一隻手,卻還堅持送外賣養家,你還有什麼藉口不努力?
19歲高材生放棄名校,直面死神20年,只為告訴人們這件事
她是在香港的普通菲傭,也是擊敗數千人獲獎的攝影師
「只要爬起來比跌倒多一次,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