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旬的時候,美國對華為的針對和打壓再次上了一個臺階,不僅限制了華為自己研發以及臺積電代工晶片,甚至還限制了華為採購其他擁有美國技術的晶片。所謂的擁有美國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晶片當中不允許有美國企業的產品,而這種規則明擺著就是不想讓華為購買目前市場上的任何一款產品,因為我們都知道晶片的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了美國的手中。
當初在一次媒體採訪當中,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曾明確地表示過一旦中國晶片實現了自主化發展之後,美國將會有大批的企業陷入營收下降,甚至也不會再有那麼多高薪職位了。其實比爾蓋茨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尤其是在晶片這種全球化最為完善的一個行業當中更是有著一定的道理。
因為我國在實現了晶片自主化研發與製造之後,自然會減少對外界產品的採購量,尤其是美國晶片技術的比重更會明顯減少。所以對美國來說,目前我國的發展形勢很明顯對美國的半導體行業尤為不利。
但事到如今一個消息的出現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當初比爾蓋茨僅僅只是預言正確了一半,因為除了我國開始主攻晶片之後,還有其他的國家也開始做出了行動。
近日,歐洲17個國家聯合宣布了一項關於半導體晶片計劃的聯合聲明,該聲明的主要意義就是為了鼓勵並且促進一些歐洲國家能夠針對更加先進的處理器以及製造工藝上的研發與發展。從該計劃的投資規模來看絕對是大手筆級別的,因為在未來的兩到三年之內,將會對其投資14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為1.2萬億,要知道華為每年的投入研發也才千億人民幣。
因為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清楚,隨著華為事件的逐漸發酵,到時晶片已經成為了目前科技行業發展的根本,因為誰都無法預測下一個華為是誰。外加上現階段各個行業當中的發展都離不開晶片半導體技術,所以加大對晶片方面的研發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點,所以最根本的目的其實就是減少對美國以及亞洲晶圓體製造工廠的依賴。
二者恰恰印證了當初餘承東的預言。當初餘承東在媒體採訪當中明確表示過「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誰也跑不掉」,餘承東這句話的主要含義就是因為美國對晶片做出了限制只有,將會對所有其他和大部分國家造成影響,而美國自然也在影響的其中。我國著手發展晶片技術,歐洲17個國家聯合出手準備減少美國的依賴已經成為了事實。
不可否認,美國斷供華為對華為確實造成了影響,但如今各種連鎖反應也隨之出現,而這些連鎖反應的最終指向目標卻是在美國。所以說餘承東說的沒錯,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了,在這場危機當中誰都逃不掉,包括美國。晶片行業本來能夠合作共贏的局面,但如今卻被打亂,可想而知未來市場也將會迎來「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