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為的晶片禁令,讓華為深受其害,餘承東表示:華為現在處在非常艱難的時刻。
不過,同樣受禁令傷害的,還有一眾美國科技企業與美國晶片產業。在全球化分工的時代,華為依靠上遊供應商獲取零部件,同樣的,華為也為眾供應商帶來了不菲的營收。
《環球時報》曾引用外媒報導稱,每年華為從美國公司採購的零部件,約為110億美元。顯然,禁止華為會對這筆資金造成直接影響。不僅如此,美國此舉還將產生眾多副作用。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此前就曾對美國警告稱,美國禁令將造成在美產品銷售額損失17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1370億元。並且,與華為無關的公司,也將受到牽連。
雖然,華為只是一家民營企業,但華為業務十分廣泛,在全球擁有眾多的合作夥伴。並且,在全球化分工的情況下,牽一髮便會動全身。由此,美方無理由限制華為一事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據《金融時報》統計數據顯示,已有300多家公司向美國提交了申請。可以看出,受華為斷供一事影響的企業十分廣泛。據悉,已有近1/3的企業獲得了許可。
為了扶持美國晶片產業,美國政府將提供250億美元資金,以鼓勵更多科技企業在美國建廠。然而,美國半導體協會、波士頓諮詢集團表示,250億美元不足以完成美國增強晶片競爭力的野心。
早在此前,VLSI Research執行長也表示,美國給出的援助金還遠遠不夠,預計需要500億美元。同時他還預測,美國晶片行業增長率將出現放緩。
比起資金上的虧損,更為嚴重的是,美國此舉將失去顧客的信任。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指出,這將刺激「取代美國技術的努力」。
比爾蓋茨也曾發表過類似的看法,其認為,美國的行為會逼迫中國投身晶片製造行業,以達到晶片自給自足。從我國近來的表現來看,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與比爾蓋茨的預測,正逐步成為現實。
中科院已經表態,要將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
由此來看,美國對華為制裁一事,同樣會對美國產生影響。雖然中國晶片產業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超車」,但是,這會促使晶片產能向亞洲、歐洲國家轉移,從而影響美國半導體產業。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