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被疫情所困,正是因為黨和國家強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同克服困難,我們才取得了抗疫的勝利。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三支樂團的音樂家們聯合起來,用這樣一場特殊的新年音樂會迎接2021年的到來,向帶領我們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100周年致敬。」指揮家餘隆說。
「唱支山歌給黨聽」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12月31日晚,餘隆率領麾下三支親兵——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組成的「聯合樂團」, 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獻演了「唱支山歌給黨聽」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演繹了多部見證時代巨變的紅色經典。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現場觀眾迎面而遇一片紅色燈海,藝術裝置「燈Ⅱ」以中國傳統燈籠為靈感,燈身上刻著不同的音樂術語,盞盞燈火如同希望之光,點燃新年新跡象。
當晚,新年音樂會還通過上海交響樂團官網及微博帳號,以及澎湃新聞等平臺,同步直播。
藝術裝置「燈Ⅱ」復盤演出多部紅色經典當晚的音樂會由《唱支山歌給黨聽》拉開序幕,這首風靡大江南北的紅歌,正是出自上海交響樂團已故駐團作曲家朱踐耳之手。
1963年,朱踐耳看到《人民日報》上刊登的雷鋒事跡,深受感動,尤其是看到《雷鋒日記》引用了姚筱舟所作小詩「唱支山歌給黨聽」,旋律脫口而出。不久,由他作曲的同名歌曲發表在報紙上,迅速傳遍全國,成為群眾歌詠大會上的必唱曲目。
音樂會現場還復盤和演出了多部鐫刻時代烙印的經典之作。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等聲樂作品回顧了時代足跡和歷史回聲,《黃河鋼琴協奏曲》《苗嶺的早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等器樂作品則通過充滿民族特色的韻律,歌唱祖國的秀美山河。
為慶祝建黨百年,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位作曲家創作了四部新作,即將綻放。當晚,於陽《中國頌》、楊帆《父輩》中的片段,首次與觀眾見面。
現場,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和龔爽、鋼琴家王雅倫、大提琴家娜米薩·孫、長笛演奏家李筱熹、二胡演奏家陸軼文、小提琴家李沛和蘇千尋、薩克斯演奏家王也等,分別擔綱了獨唱、獨奏重任,這也是上海新年音樂會首次推出如此龐大的獨唱、獨奏陣容。
從年齡上不難發現,獨唱、獨奏從「60後」跨到了「00後」,大膽了起用了王雅倫、娜米薩·孫、蘇千尋等古典樂界的「新星」,而他們代表了中國音樂的未來。
女高音歌唱家龔爽
鋼琴家王雅倫
大提琴家娜米薩·孫
長笛演奏家李筱熹
二胡演奏家陸軼文三支樂團組成聯合樂團除了上海交響樂團,現場還有20位來自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的演奏家。
三支樂團強強聯手組成「聯合樂團」,分別於2020年12月30日、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登陸北京、上海、廣州,共演「唱支山歌給黨聽」,在三大一線城市展示中國音樂家們的凝聚力和硬實力。
演出當天,樂手們五六點就起了,下午一點多從北京飛到上海,從虹橋機場落地後便被直接拉到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開始走臺和排練,連去酒店換衣服的時間都沒有。第二天一早,樂手們同樣需要早起,趕往廣州。
演出現場,男樂手們齊齊繫上紅領帶,女樂手們則集體配上了紅絲巾。
演出現場,男樂手們齊齊繫上紅領帶,女樂手們則集體配上了紅絲巾。「上海的團比較流動細膩,北京的團比較沉穩厚重,就像南方和北方的飲食差異,北方菜吃起來很爽,南方菜需要慢慢地、細細地去品嘗。」並肩作戰下來,上海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員於任超感覺,三個團風格不一,南北方差異很大,「『內循環』有助於我們互相交流,有助於我們取長補短,我們要加大這樣的『內循環』。」「今年太困難了,三團合力演出,世界上很難看到,這也是為全世界的音樂界打氣。」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演奏員郭筱姮說,她認識的那些國外樂團的朋友都停工了,很艱苦,中國的樂團能合力演出,很幸運,「大家平時都蠻熟悉的,而且音樂總監都是餘隆,所以沒有什麼差異感。」
「能和優秀的同行、年輕有為的音樂家們共聚一堂、同臺獻禮,對我來說是一次互相學習的好機會,太難得了!」廣州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員方海燕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