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水木
近日,張家港市第一中學開展了「節儉養德,舌尖有道」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攜手多方資源,創新服務理念,強化精細管理,講好校園「糧心」故事。此舉積極營造校園節儉文化,讓節儉信念根植於心,由心化行。
為了營造節儉氛圍和讓廊、牆、桌「說話」,新學期剛開始,學校充分利用宣傳畫廊、食堂牆壁、就餐桌椅等場所,布置古今名人的節儉故事畫報,張貼相關宣傳標語,通過環境浸染,讓學生從名言、警句、俗語、格言、故事中汲取節儉養德的養分,積極投身於踐行「糧心」行動的行列。
為使「糧心」行動高效有序進行,校長室帶領德育處、總務處,根據本校校情,建立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如《學生光碟行動管理條例》《食堂節約管理制度》《厲行節約,制止餐飲浪費行動指南》等,讓全校師生做到心中有標,行動有方。開學第二周的國旗下講話,學校便拉開了「糧心」行動的序幕。
食堂是浪費糧食的重災區,總務處通過更新菜單改善服務,發動家委會每日參與食堂管理,從採購、驗收、切配、烹飪、清潔等各方面對食堂進行全方位的監督檢查。為充分發揮年輕教師朝氣蓬勃、幹勁十足的優勢,德育處還專門組建「青年教師益德促進會」,「促進會」主要是監管和反饋各班用餐情況,創意設計光碟「糧心」卡下發到班級,各班桌長憑卡接受飯菜剩餘量考核,食堂門口每日公示光榮榜,以此激勵各班學生養成好習慣,實施「光碟」行動。校學生會及時抓拍餐桌上的突出問題並製作成「反思鏡」海報,引導全校師生關注陋習,修正自我。這些措施在校園內形成了強有力的監督力量,從各個環節上有效預防和減少「舌尖上的浪費」。
同時,各班精心開展主題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主題班會活動。有的班級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入手給學生敲響了糧食危機的警鐘;有的班級通過講老革命、老前輩關於節儉的故事,讓學生從中受到啟迪,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數據最有說服力。有的班級通過師生一起算,讓學生認識到「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以此來喚醒大家的「糧心」,從內心深切感悟到踐行「光碟行動」刻不容緩。
為使活動紮實推進,學校發動同學們親身體驗,積極實踐:初一同學通過對校內菜園翻新種植,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初二同學通過節糧小妙招視頻製作,向大家傳遞節儉理念;初三同學以線上倡議書的形式號召大家參與共同承諾,積極行動。另外,各班還發動家庭開展實際行動,在「糧心行動21天記錄卡」上比一比、曬一曬晚餐的光碟效果。一些同學還和家長一起親歷垃圾處理廠參觀廚餘垃圾的處理流程,既增長了知識和見識,又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表現出色的同學還獲得了「糧心標兵」稱號,表現優異的班級也被授予「糧心行動風尚班級」的榮譽。
活動開展一個月來,校園勤儉節約蔚然成風,節儉美德深入人心,食堂的廚餘垃圾明顯減少了一半,垃圾分類工作有了顯著改善,每天午餐後多餘的飯菜,會準時送到學校門衛,讓需要的老師放學後及時帶回家。不少同學還常常自發地幫助食堂阿姨打掃整理,家委會也對食堂的精細化管理、貼心服務頻頻點讚。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