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糰子姐
01
似乎大眾對田樸珺的印象與評價一直不夠好,很多人覺得她是「心機女」。
最開始注意到田樸珺,是她寫的專欄文章《我的男閨密你不知道的陳可辛》。文章中寫自己跟陳可辛關係有多親密,自己有多懂這位大導演,一副紅顏知己的樣子。卻不想,被吳君如直接打臉,「不用理會什麼閨蜜或閨蜜,反正我知道他的心和財產都歸me。」
之後陳可辛也出來表態,自己的閨蜜「只有君如一個」。
很明顯陳可辛並不認為田樸珺跟他關係有那麼近,或許兩人支持一起有過合作而已。
還有採訪褚時健,對外公布與褚老的親密合照,卻沒想到又被打臉,原來合照只是礙於王石的面子。
其實,我一度不能理解田樸珺為什麼要這麼做。她是聰明人,不會不知道這些專欄文章寫出來,照片發出來,是有很大風險的,這其中就包括被拆穿,被打臉。這難道不尷尬麼?
而且,嫁給比自己大30歲的王石,很明顯很多資源、人脈和機會都是藉由王石獲得的,但是田樸珺似乎卻很牴觸和排斥這點,經常在各大公開場合,宣揚自己「獨立」女性的人設,把自己包裝成勇敢堅韌的商界女精英。
很多人調侃她是「王的女人」,這讓她很介意,甚至非常反感。
其實大家都明白,我想她自己也很清楚,如果不是跟地產大佬王石的戀愛曝光,有幾個人知道她是誰?說她是演員,又有幾部拿得出手的作品,有幾個讓觀眾記得住名字的角色呢?
為什麼對於「獨立」女性,如此有執念?僅僅是心機重,貪心,所以得了便宜還賣乖嗎?
02
今天就來談談我的理解,窺探一下表象背後,她內心的深層次動機和心理。
其實,一個人的性格脈絡,往往可以追溯到她的成長經歷。
田樸珺不是富人家的大小姐,相反,她出身普通,父親還有些重男輕女。
在一次演講中,她提到自己童年的經歷。
父親跟她並不親密,甚至基本沒有抱過她,而且也是一直把她當男孩子養。
她的父親曾跟她的母親說:「我做夢都想要個兒子」。這句話不巧被只有10歲的田樸珺聽到了,她講述自己:「我在樓底下的小角落大概哭了快一個晚上」。
也因此,她告訴自己,這輩子都不要依靠男人,這輩子一定要比男人強。這是她的心結,此後很多年,她都憋著一股勁兒,證明自己不比男孩子差。
她當然是有自己的能力和天賦的。
看過她自傳的人,都會感受到,她是一個聰明的、野心勃勃的、有能量的女性。我相信,王石對她,是有欣賞的。
說到這,不由得想起鄧文迪,同樣的精明、步步為營,目標明確,野心勃勃,默多克或許當年看重的就是鄧文迪的這些特質啊。對於這些大佬而言,僅有美貌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時候,他們喜歡的女性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大佬都是自戀的,喜歡同類。
田樸珺自傳中寫了自己獨自闖蕩紐約的經歷,看不到她的忐忑與小心翼翼,她在紐約似乎很開心,如魚得水。
她不太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和自我拘束,也不懼怕與大人物的交往。
她可以拉著僅有一面之緣的外交官出去吃飯,看電影,逛博物館;跟上流朋友圈的朋友們機會吃飯,甚至還把一個華爾街著名的「私募之父」當成了招待,卻不想對方反倒很開心,覺得這是一種非常不一樣的「待遇」。
無疑,她有著自己獨到的人格魅力——生猛、鮮活,大膽而熱烈。這迷人的生命力啊,誰會不喜歡?
這樣的人,放到什麼環境中,都不會被打倒的。
你看她後來,被中戲勸退,然後在演藝圈苦苦掙扎,後來又轉行到房地產,再後來寫專欄、經商,還成功俘獲了王石,精力如此旺盛,抗打擊能力和抗壓能力絕對一流。
03
本來已經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了,享受這一切就好了。可這個時候,她偏又要跳出來,說自己是「獨立」女性。
她是有些擰巴的。
骨子裡她要強,自認為也是有能力的。然而,她又是一個精明的、善於審時度勢的人,這樣的人,走捷徑是難免的。
她當然希望自己今時今日得來的一切,名利也好,成功也好,都是靠著自己一步一步的奮鬥,扎紮實實得來的。畢竟,童年的經歷,讓她始終憋著一股勁兒,她是那麼渴望證明,不依靠男人,依靠自己也能過得很好,證明她絕不比男人差。
然而,她又心知肚明,自己今天的一切,很多都是依仗著王石而來的。沒有王石,她可能還是寂寂無名的小演員,或者在房地產行業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打工人」。
她當然也很努力和拼命,但是她的能力、努力都不足以支撐她走到現在的人生層次和高度。
比如她講到自己在地產公司打拼的經歷,跑工地、吃盒飯,甚至出差訂不到酒店直接住了澡堂子。為了談一個項目,人家不見她,就在人家辦公室門口等一天,中午還被人家趕出去在大太陽下曬著。
然而,這些努力和辛苦,並不能讓她過上現在的生活。她人生階層的改變,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王石啊。
田樸珺所接受的價值觀、個人經歷使得她渴望依靠自己,獲得成功和名利;但現實情況,她的能力、資源有限,想要快速成功必須走捷徑,當然這條捷徑她走得不錯。
可內心深處,她對現在的自己是不夠認可的。也一定是有痛苦的糾結的。
就好比馬思純,明明依仗了小姨蔣雯麗和姨夫顧長衛的資源和扶持,卻總要強調自己在娛樂圈都是靠自己在打拼。她似乎也是憋著一股勁兒,一路努力,奔跑,心裡始終繃著一根弦,渴望通過自己的成績獲得外界肯定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獲得內在的自我認同。
所以田樸珺開始給自己洗腦,也給大眾洗腦——不遺餘力打造自己的「獨立」人設。
只是越著急,就越會用力過猛。越強調什麼,就越彰顯自己內心的怯懦和不自信,以及恐懼。
是的,恐懼,因為今天得來的這一切,有運氣,有偶然,更直白地說,德不配位,是在自己能力和階層之外的東西。所以怕失去,怕被重新打回原形啊。因為深知,一旦失去,再要贏回這一切,靠自己的努力怕是不太可能了。
人啊,真是奇怪的動物。田樸珺明了明走捷徑,卻又要宣揚自己的努力、辛苦,宣揚自己的「獨立」。也真是貪心和執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