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越大越容易堵塞血管嗎?醫生:不是要看斑塊的大小

2020-12-26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張先生體檢發現左右頸動脈都長了斑塊,雖然斑塊不大只有1.8*2.4mm,對此也很是擔心。他想知道這麼小的斑塊有危險嗎?會不會堵塞血管?是不是斑塊越大越容易堵塞血管呢?

【醫生評析】

這是查出頸動脈斑塊的人最關心的問題,首先可以肯定地說:頸動脈斑塊是反映全身血管狀況的一個窗口,提示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管也可能發生了相同的病變,只是頸動脈在人體中所處的位置表淺而易於檢查發現。因此查出頸動脈斑塊的人,就存在著心腦血管病發生的風險。其次需要說明的是,斑塊並不是堵塞血管的主要原因,斑塊破裂後形成的血栓才是堵塞血管的罪魁禍首。

那麼,什麼樣的頸動脈斑塊容易發生破裂呢?

斑塊實際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結果,是由於血管內皮受到損傷後,大量的脂肪進入並沉積下來,引起炎性反應使脂肪發生變性形成像「粥」一樣的物質,積存在血管內皮下並逐漸取代血管正常的組織導致的一種病理變化,當積存的粥狀物集結成團時就形成了斑塊。

形象一點說,斑塊就類似於皮膚上的一個膿包,外面會包裹一層纖維組織,這層纖維組織的厚薄對膿包是否容易破潰起著主要作用,同時膿包中的「膿液」多少以及性質也決定著是否容易發生破潰,如果膿包中的膿液被纖維化與鈣化了,就形成了瘢痕疙瘩,這樣的瘢痕疙瘩反而會很穩定而不易破潰有膿液流出。

了解了這些知識就會知道,斑塊是否容易破裂的關鍵因素是其穩定性如何。那麼,如何評判斑塊的穩定性呢?通常可以通過頸動脈彩超檢查來評估斑塊的危險程度,主要有幾種情況:

彩超顯示低回聲斑塊 提示斑塊中的粥狀脂質物主要呈現為液態,具有較強的流動性,所以對超聲波的反射作用比較弱;這樣的脂質物外面包裹的纖維膜相對也會比較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軟斑,很顯然這樣的斑塊處於相對不穩定狀態中,容易受到一些因素比如高血糖、高血壓的影響而發生破裂。彩超顯示強回聲斑塊 這樣的斑塊其中的粥狀物部分或更多因為有鈣的沉積而發生了鈣化,相對成為了固態而不再具有流動性;外面包裹的包膜也相對較厚,成為了通常所說的硬斑,所以對超聲波的反射增強。這樣的斑塊相對來說穩定性較強,不容易發生破裂。彩超顯示混合回聲斑塊 這樣的斑塊處於上述兩種斑塊性質之間,表明斑塊處於軟斑向硬斑的過渡階段,也提示斑塊可能還在不斷發生進展,穩定性處於兩者之間,發生破裂的風險也處於軟斑和硬斑之間。為什麼要對斑塊的性質重點關注呢?因為斑塊的大小雖然會造成血管的狹窄,但通常並不會完全堵塞血管,因為斑塊長大到一定程度致使血管狹窄了,就會引起一系列缺血的症狀表現而去就診,因此並不會有生命危險,可怕是斑塊發生了破裂。

斑塊破裂後其中的粥狀物暴露在血液中,吸引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在其周圍,眾所周知血小板是起凝血作用的,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血栓並不像斑塊一樣是長在血管上的,是具有流動性的,它會隨血液流動遊走,遇到與之大小相近的血管時就會被「卡」住,血管就被堵塞了,發生在心腦血管的結果就是腦梗塞與心肌梗塞。

因此,對頸動脈斑塊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這樣的斑塊可能在全身各處都有發生,尤其是斑塊如果處於不穩定狀態時,隨時都有發生破裂形成血栓的風險。所以當發現有頸動脈斑塊時,提示你一定存在著導致血管病變發生的危險因素,必須加以幹預治療,基本原則是從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入手,該用藥時就用藥且要長期堅持服用。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相關焦點

  • 頸動脈斑塊是怎麼回事?發現了斑塊,3個應對方法先收好
    別看這個血管裡的小斑塊,平時不痛不癢,其實危害非常大:頸動脈斑塊如果不斷增大、變厚,就會導致頸動脈狹窄,進入大腦的血液減少,出現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等症狀;頸動脈斑塊一旦從血管壁上脫落,會形成血栓,隨著動脈血流堵塞血管
  • 體檢報告上常說的頸動脈斑塊是個什麼東西?|頸動脈|斑塊|體檢|內壁...
    很多中老年朋友們體檢時,醫生常常會建議做一個頸動脈彩超檢查,查查血管的情況。可做完這項檢查後,有些朋友就被告知「你頸動脈上長了個斑塊」。很多人因此被嚇壞了,「斑塊是個什麼東西,嚴重嗎?怎麼會長這個?該怎麼治療啊?接下來幾期,我們會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關於頸動脈斑塊的那點事兒。
  • 頸動脈斑塊會不會堵住腦子
    A+ | A-  我想找醫生諮詢一個問題。一個月前做了一次體檢,體重超重,血壓135/90毫米汞柱,做B超說我頸動脈裡有斑塊。我們好幾個同事都發現有斑塊,有些人血脂還高。我聽人講這個斑塊會引起腦血管堵塞、腦中風。我現在挺擔心,這個斑塊到底有多大危害?我該吃點什麼藥?讀者杜先生專家回復杜先生:您好!您信中提出的問題,現在很多人都有。
  • 頸動脈斑塊是如何形成的?揪出3個「禍根」,不給血管「添堵」
    那麼什麼是頸動脈斑塊呢,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出現黏稠硬化的表現,血液黏稠之間形成塊狀物,附著在血管壁上,多發生在頸總動脈分叉處,目前患者中以年事已高的老人為主,與缺血性的腦卒中相關,很容易後期進一步增大出現脫落的跡象,想成栓子,容易引起顱內的動脈栓塞。
  • 頸動脈裡的斑塊,到底哪兒來的?用什麼方法能消除嗎?醫生告訴你
    生活中,對這個疾病有了解的人不是很多,其實頸動脈斑塊也是一種血管疾病,他的形成也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一般會發生在年齡大於60歲的男性身上,對於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人來說,更容易患上頸動脈硬化,早期的斑塊有逆轉的可能,如果不加注意發展到中晚期,就難以消除。
  • 頸動脈斑塊:有的像湯圓,有的像蛋黃酥,哪種更危險?
    畢竟斑塊也分不同性質,我們要學會分辨最危險的斑塊,及早採取幹預措施。道理誰都懂,關鍵是怎麼識別?下面就上乾貨。沒搞錯吧?這是斑塊嗎?!要讓你明白不同性質的斑塊,我們必須找到合適的東西,為你模擬展示,於是我們就想到了平日裡都吃過的湯圓和蛋黃酥。
  • 查出頸動脈斑塊,還有機會逆轉嗎?內科醫生的話,確實很靠譜
    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醫療設備和儀器的先進使用解決了很多人的困擾和疾病惡化情況,尤其是在檢查頸動脈超聲的過程中經常會被查出斑塊的形成、硬化或狹窄等字眼,很多人看到檢查報告單上的疾病,心中總是存在疑惑和不解,所有的患者諮詢最多的問題就是板塊可以消除或者逆轉嗎等等?
  • 查出頸動脈有斑塊,怎麼治?注意什麼?不能吃什麼?醫生一文講清
    頸動脈是血液從心臟流向多個部位的重要血管,與其他血管相比,頸動脈更窄一些,如果裡面出現斑塊了,時間長了,對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查出頸動脈有斑塊,該怎麼治?要注意什麼?在飲食上,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醫生一文講清楚,接下來就具體跟大家說說。
  • 頸動脈斑塊能去除嗎?醫生說:有2個辦法!但唯有預防是上策!
    理論上去除頸動脈斑塊的方法包括手術的方法以及藥物的方法,但是各有適應症,並非都能去除。再者,就算去除了頸動脈斑塊,也不代表萬事大吉,只能代表局部斑塊去除,一方面別的血管還有斑塊,一方面原有斑塊的位置,還可能新生斑塊。
  • 健康天天測,頸動脈斑塊篩查有什麼意義?
    頸動脈斑塊不是卒中的唯一病因,頸動脈斑塊篩查也只是卒中危險因素探查的一個指標,但不是絕對指標,只是觀察全身血管硬化情況的一個窗口。預防控制卒中,實際上是一項系統的健康管理工程,需要針對各項危險因素採取措施,包括增加運動、合理飲食、減輕體重、戒菸、不酗酒,並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是否進行藥物或其他治療則需要綜合判斷。那麼,檢查發現斑塊應該如何解讀和應對呢?讓測驗內容給您提供思路吧。
  • 關於頸動脈超聲!
    答:頸動脈超聲可以發現的病變有很多,比如:頸動脈內膜增厚:頸動脈內膜厚度>1.0mm稱為內膜增厚,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改變;頸動脈硬化斑塊:頸動脈內膜厚度≥1.3mm稱為斑塊,斑塊的大小、質地、形態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管狹窄和血流動力學的改變;頸動脈狹窄:頸內動脈狹窄≥70%會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
  • 來看看膽固醇是怎麼跑到我們血管裡引起斑塊的
    圖片來自網絡我們常常講高血脂容易引起心梗腦梗等嚴重併發症,而心梗腦梗屬於心腦血管病,說白了,就是因為給腦或心臟供血的血管堵塞了,引起的神經或心機細胞的缺血而引起的梗死。,在顯微鏡下,像是一個個肥皂沫,就被稱為了「泡沫細胞」,然而這些傢伙和其他滲透進來的一些雜質越積越多就在「地板」下面往外頂出來一個個小包,且往往會越長越大,並且在這些軟軟的東西表面還會形成一層質地相對堅韌的「網」,就像是建築工地土方上的防塵布,將下面的東西罩在一起使之不容易被快速流動的動脈血流給衝走,就形成了所謂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也就是很多人在超聲體檢中發現的「斑塊」
  • 會脫落的「斑塊」更危險,4步拆除藏在血管裡的「炸彈」
    讓血管變窄、影響血液流通,還可能突然破裂,造成血管堵塞,甚至引起梗死。三四歲小孩的血管裡就能看到輕微動脈硬化的表現(脂紋);還有的人只有十五六歲,血管裡就長了動脈硬化斑塊;成年人中,每三個人裡就有一個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 金醫Skyra3.0T磁共振開展頸動脈血管壁斑塊檢查
    「頸動脈血管壁斑塊檢查」對於這個名稱大家或許有些陌生,但小編換種說法就能明白,這項無創影像檢查也被稱之為腦卒中與腦血管疾病的「預警器」!腦卒中是死亡率及致殘率非常高的疾病,頸動脈不穩定斑塊的存在就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雖然臨床表現是卒中等靶器官的損害,但根源都是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破裂而導致。
  • 關於頸動脈超聲,你到底了解多少?
    答:一般可以觀察頸動脈的內徑、血管壁、內膜中層厚度、有無斑塊以及斑塊的形態、大小、性質及管腔是否有狹窄及其狹窄程度等。問:頸動脈超聲可以發現哪些病變?又有什麼意義呢?答:頸動脈超聲可以發現的病變有很多,比如:頸動脈內膜增厚:頸動脈內膜厚度>1.0mm稱為內膜增厚,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改變;頸動脈硬化斑塊:頸動脈內膜厚度≥1.3mm稱為斑塊,斑塊的大小、質地、形態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管狹窄和血流動力學的改變;頸動脈狹窄:頸內動脈狹窄≥70%會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
  • 羅子鳴:頸動脈狹窄其實很常見,醫生提醒:做好3事,血管才通……
    頸動脈狹窄其實很常見,醫生提醒:做好3事,血管才通 頭暈犯困要查啥? 一直頭暈,經常犯困睡不醒,總擔心自己是不是腦梗了。查了核磁什麼也沒發現,應該怎麼辦?
  • 斑塊能去掉嗎?哪些藥物對斑塊會有效果呢?哪些有副作用呢?
    導語:斑塊到到底能不能去掉呢?哪些藥物對斑塊有明顯的作用呢,而哪些藥物又沒有明顯的作用呢?那些藥物會對斑塊有副作用嗎?這一直是人們爭議的一個話題。聽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對斑塊的好轉有所期待呢?在很多時候,之所以會出現心血管的相關疾病,就是因為它與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有著密切的聯繫,而動脈粥樣硬化又與血管壁的炎性反應密不可分。
  • 預防心肌梗死的關鍵,不是消除硬化斑塊,而是增加斑塊的穩定性
    華子告訴這位患者,他對冠心病的治療存在著誤解,因為對於冠心病的治療,並不是消除冠狀動脈中的硬化斑塊,而是要增加斑塊的穩定性。一、冠心病的主要風險是心肌梗死冠心病指的是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血管變得狹窄,造成對心臟的供血能力下降,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
  • 年齡越大壞習慣越多,血管越容易堵塞,吃3種保護血管的食物
    尤其是年齡越大的人,壞習慣越多(吸菸、喝酒、熬夜、吃重口味、吃檳榔等),血管就越容易堵塞。而人體的血管,就好比如水管,它可以分布人們全身,但如果某個地方出現堵塞,甚至是形成了斑塊。斑塊越來越大,那麼流經血管的血液,就會變得擁堵,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危險。
  • 這根血管堵了最容易被忽略!腦梗、腦中風都與它有關…別怪我告訴你...
    我們的血管就像自來水管一樣,年齡越大,血管內沉積的垃圾也就越多。這些垃圾會積累而成斑塊,不及時清理,斑塊會越來越大,血管一天比一天窄,最終把血管堵死了!很多人因此失明了、不能說話了、半身不遂了、甚至癱瘓了才發現,這個血管就是——頸動脈!別以為這個距離我們很遠,年裡越大,血管越窄,雜質越多。每個人都有血管變窄、雜質增多的那一天。慶幸的是,你現在看到這篇文章還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