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起於中國古代婚禮程序之一,又稱定親彩禮、聘禮、聘財等。
本來在過去的農耕社會、男權時代,養育多年的女兒嫁出去,女方家庭在經濟上是付出養育成本的,而彩禮是對女方家庭付出養育付出的禮節性補償。
彩禮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社會基礎。咱們國家自古就有在男女雙方初步達成婚約後,由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
都說婚姻不是買賣!什麼事都要講究合情合理。在法律裡面明文規定婚姻自由,禁止買賣婚姻,可是,現實中,卻有好多家庭,利用彩禮之類,幹涉了婚姻自由。
感情好,彩禮多少真的很重要嗎?
講一個朋友真實的故事,令人唏噓。
我一個朋友畢業後在上海工作,當時也是復旦畢業的高材生,在公司實習中認識了後來的女友小夏,女友很漂亮,後來兩人感情進展很快,計劃結婚,我朋友是河南洛陽人,就帶著女朋友回老家見了父母。
見面的時候,聊起了彩禮的事,小夏先提出的,彩禮需要50萬,這個錢用來給他倆在上海買房子首付,他女友說結婚買房這個錢是不夠的,她們那邊的習俗結婚需要買房子,彩禮錢也不能少,不然自己父母沒面子。
當時我朋友父母不同意,認為在洛陽沒有這個價位,就在這第一次見面中,小夏竟然因為彩禮錢買房子這個事和未來婆婆吵起來了,我朋友的母親堅決不同意娶這個女生。回上海後,他和女友溝通多次無效。致使我朋友竟然心灰意冷,辭了上海的工作,回去了洛陽,找了個當地的公務員女孩。
去年看他朋友圈,曬娃曬旅行,很快找了別人結婚生子了。而那個要彩禮的妹紙再沒有見過,飄散到風中了吧……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說,彩禮是一個社會習俗,情侶們如何彼此相愛,就要勁往一處使,錢還可以再掙,感情錯過了就沒有了。
女方覺得自己嫁過去,男方花多少錢都應該。不停的變卦要錢,卻忽略了自己家沒有一分錢嫁妝。愛情、婚姻多數都是輸在了錢上!
有人說,越窮的地方彩禮越多,我不敢苟同。其實彩禮多少跟地域、城鄉和窮富真的關係不大,真正決定因素是人心,是愚昧無知正常人之間的區別,自私貪婪與正常人之間的區別,僅此而已。
女人說,你要是真的愛我你就我這個錢。
男人說,你要真的愛我,咱不要可以嗎?
聽上去是一個僵局,卻是一個平等的對立。
但你細品,你就會發現他若給你,需要真金白銀地去籌錢,甚至是自己父母血汗錢,養老錢。
你若不要,就只是一句不要了而已。其中的難度和重量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在愛情的基礎上,我只欣賞兩種女人!
一種是,男方無房無車無存款堅決不嫁,目的明確去結識這類男性,找到符合標準的想方設法套牢,不合標準的不多看一眼。
另一種是,堅信真愛至上,有情飲水飽,愛上一個人,哪怕跟他吃糠咽菜也非君不嫁,貧窮富貴都能甘苦與共。
有的女孩子,一邊捨不得幾年的感情,一邊又嫌棄男朋友給不了自己想要的物質條件。這樣的婚姻,真的能幸福嗎?
那些以斷送女兒幸福的娘家,真的值得去妥協嗎?
我是小霍,歡迎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