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要說自己喜歡的清邁餐廳,應該就只有Wan La Mun了。不是說其他餐館不好吃,可是餐館好吃是基本要求,光好吃,很難讓人加上喜歡這樣的帶感情的主觀的評價。
第一次去Wan La Mun是朋友帶去Central Festival裡面那一家。環境寬敞乾淨,擺了很多花。食物當時沒有很在意,應該是感覺不錯的。不然的話不會後來自己也經常去。去多了,也見多了其他泰餐館就越來越喜歡Wan La Mun了。其實一般的泰餐館水準相近,不會很差,也不會出格地好。一些在裝盤和內裝上下功夫,很適合拍照,可是食物也就那樣,並不突出。
Wan La Mun前臨萍河。岸邊還有幾個小叔在釣魚。可以沿著燈籠走到河邊,不過我沒有去。
Wan La Mun內裝是清爽泰國風。沒有Ginger Farm和Nara那麼濃妝豔抹。反倒是舒服,天天遊客審美也是會膩的。尤其他們店裡大篷大篷的花更是對我胃口。在萍河邊的店有一半座位在室外,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香港流行的花園餐廳。座位之間有充足的距離,這也是我喜歡的。菜單和商場裡的店差不多,不過多了一個清粥小菜的選擇。
四菜一粥的配搭,精緻出乎我所料。圖片左上的是魚露海米。海米要比一般的海米小,但不是蝦皮。這種海米在香港沒見過,大約和日本的櫻花蝦相近,不過更小。充分泡發後混入稀釋過的魚露,應該是加了一點糖,再加上蒜片和辣椒。十分配白粥。
圖片右上在菜單寫的是橄欖炒豬肉末。想像中是潮州橄欖菜切粒加豬肉末炒幹。可是不然。橄欖不成粒,反倒如橄欖泥。不像潮州橄欖菜,更像西方醃橄欖。炒得也不幹。豬肉末和橄欖泥融為一體分不出彼此。最後淺淺鋪上一點炒米。感覺像炒米,不過不肯定。炒米是泰北寮國常用的添加,所以猜是炒米。橄欖肉末入口軟糯鹹香,加上炒米的脆,讓味道和口感都出色。
左下是泰國的中式臘腸。泰國的中式臘腸看不出肥瘦,因為肉不是切粒而是都磨成泥了。因為磨成泥,口感和一般的中式臘腸就略有不同,味道倒是廣東臘腸的味道。這臘腸不是蒸的,也不是煮的,是切塊後低溫烤的。表層乾脆,裡面還留著肉汁。
右下是蜜糖豆炒脆豬肉。這個就中規中矩,沒有驚喜。
清粥小菜在商場的店裡是沒有的。在商場裡我經常會點他們的豬油渣炒飯。菜牌寫的是crispy pork fried rice。其實就是豬油渣。豬油渣是大小只有三毫米左右的立方體,看起來粒粒一樣大小。這就是細節。炒飯很香,也大概很油,不過好吃。酥鬆的豬油渣粒混在軟糯幹身的炒飯裡使整體口感更豐滿。配一塊三文魚。魚身比較幹和薄,不能和紐西蘭的水準相提並論。
圖片右上的冰水裡浮著一朵幹玫瑰,這就是細節。
配餐的還有一份鹹蛋黃沙拉。第一次點的時候很迷惑,鹹蛋黃沙拉會是怎樣的一個沙拉?上餐才發現所謂的沙拉其實就是小小一份涼菜。小碟上放三顆鹹蛋黃做的丸子。我叫他丸子因為這不是整個鹹蛋黃。猜應該是鹹蛋黃碾碎了再揉成這樣小小一顆丸子。汁是甜的。我特別喜歡各種反差組合,所以很喜歡鹹中有甜的「鹹蛋黃沙拉」。
菜牌上寫的是鹹蛋黃沙拉。
Wan La Mun還有一個讓我喜歡的特點是服務員很穩定。每次去看到的基本就是那幾個妹子。勤快有禮。這在清邁十分難得。不知道為什麼,很多餐館的服務員都是天天不一樣的。我特別不喜歡這樣。雖然也不能怎樣交流說話,可是從她們的身體語言可以知道她們把我認出來了。為什麼在意這個我也說不上。
我希望上餐館是一次體驗而不光是填肚子的行為。所以內裝、擺盤、服務、食物質量、細節心思、面面俱到的才是好餐館。而目前來說,清邁能滿足我這些要求的只有Wan La M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