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智造」——「發現時間的形態」第二期拼貼工作坊活動回顧

2020-12-18 澎湃新聞

"雲智造」——「發現時間的形態」第二期拼貼工作坊活動回顧

2020-06-20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美術館小泡芙 美術館的小泡芙們

你能想到的

拼貼的方式有多少種?

答案是——無數種

其實,不論是碎片的幾何圖案

還是殘缺的圖片

都能成為拼貼的藝術品

6月10日下午,「發現時間的形態」第二期拼貼工作坊依舊準時開始~

我們同觀眾一同賞析了抽象藝術先驅——瓦西裡·康定斯基的幾何語言,在炎炎夏日陪伴大家度過了一個閒適的午後時光。

《紅黃藍》

主講人利用不同肌理的紙張親自示範了拼貼教學,直播間還選用了來自巴赫的G大調大提琴組曲作為拼貼靈感,以此激發觀眾的藝術創作。

接下來一起欣賞小朋友們對音樂節奏的理解吧~

沒有秩序的直線或許是小朋友心目中的自由~

滑動查看更多

布滿整個黑色畫面的彩色方塊好像是現實世界在畫框內重組了~

勾勒出的神秘符號如同來自地球之外的文明語言,而這些飛揚的幾何造型又附著在粉色基調上,又透露出這好像是小朋友的一場「玫瑰色」的夢境。

塗出線框的顏料像天空飛舞的鳥兒一樣,上下左右地自由盤旋,棕色的圓形不明物體圍繞在白鶴周圍,這是一場激烈的戰鬥嘛?

縱橫的直線連接著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圓,像機器人內部的零件一樣精密。

幾何碎片拼貼的圖畫像萬花筒

絢麗又迷人

還有小朋友聽著樂曲,不知不覺拼貼出了一個唱片機的摸樣!

正如康定斯基所說:「可以有沒有歌詞而偉大的音樂,也可以有沒有題材而偉大的繪畫」,小朋友們的想像力就是最好的創作源泉。

每個小朋友都在用自己的幾何語言創作出了一幅充滿個性的拼貼作品。看,有的小朋友創作到深夜還不想停呢~

原標題:《"雲智造」——「發現時間的形態」第二期拼貼工作坊活動回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雲智造 · 直播|三場工作坊帶你再發現「時間的形態」藝術家們
    雲智造 · 直播|三場工作坊帶你再發現「時間的形態」藝術家們 2020-06-05 0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智造」——「蒙德裡安社區」 兒童建築工坊系列回顧
    同濟大學建築係為此次工作坊提供了專業的理論支持,與公教組共同研發了針對6-12歲兒童的建築啟蒙系列活動。活動倡導兒童從經典藝術作品出發,通過畫筆、紙張等簡易材料的使用,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平面與立體,了解建築的構成,從而感受建築與空間的魅力。工作坊從六月二十七日開始,在上周六圓滿結束了為期三期的活動。在第三期,工作坊還從「雲端」來到了線下。
  • 華為雲普惠AI新實踐:AI!社區智造局工作坊開營
    11月14日,華為雲與設計互聯聯合主辦的AI!社區智造局工作坊於深圳蛇口開營。「AI!社區智造局」 工作坊系2020「去!設計社區節」系列活動之一,是設計互聯與華為雲在社區藝術與建築營造實踐上開闢的創新合作,共同探索雲與AI時代的新營造守則。
  • 【手作之美】第40期回顧 | 童思妙筆·趣味拼貼——我是小小插畫師
    ——西方插畫師作品展」展廳和創意工作坊進行,由公共教育與對外關係部周瑩主講,包含「展廳導賞」「趣味拼貼」「分享與交流」三個部分。帶著對童話故事的美好構想,小朋友們回到創意工作坊,課程進入到「趣味拼貼」環節。
  • 遇見秋天的第一場展覽,徐匯區美術館10月準備了這些精彩活動!
    泊(二層):周一至周日 11:30-22:00酒庫(地下一層):周一至周日 10:00-20:00參觀提示: 提前一天在「西岸文化藝術季」平臺預約參觀假期提示:10月1日-10月8日開放展覽信息時間的形態
  • 鹹陽市渭城區第二期「名師大課堂」暨張力工作坊省級課題成果交流...
    張杰 郭丹萍為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在教育科研、教師隊伍建設中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培養區內小學語文教師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分享課題研究成果,探索學科領域新方向,11月27日,鹹陽市渭城區第二期「名師大課堂」暨張力工作坊省級課題成果交流活動渭城區道北中學舉行。
  • 雲智造 | 在輕柔的秋風中,享盡天真童夢
    本期推送將帶領大家一起回看「童話匯」第一期現場,並為大家預告接下來兩期的活動內容。同時,還將預告另一個新奇有趣的活動「歡迎歸來,考爾德」親子鐵藝工作坊。歡迎大朋友與小朋友們一起參與!童話匯親子閱讀計劃回顧篇上個月,童話匯第一期繪本共讀與工作坊,以豪梅·卡布雷的《奇幻森林夜遊記》開啟。
  • 智·造未來 制聯前沿,智造斜槓基地發布會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19日,由「智造斜槓基地」主辦的「制聯前沿&智造斜槓基地發布會」在上海嘉定舉行。本次活動以「智·造未來」為主題,集結了五十多位製造業專家,共同探討製造行業與職業發展的未來。
  • 廣州工作坊丨一場真正的森林教育之旅!
    入園指導的腳步剛剛停息,工作坊緊接著就來了!在廣東開展了入冬的第一場工作坊。接下來還會有杭州、溫州的OCN培訓等。 工作坊是我們與森林學校相遇的第一步,了解最落地、最真實的森林教育,學習最核心、最經典的理論與技能。
  • 新亞洲影志|第12期工作坊「專業疏通電影」
    廣州工作坊之後,蘇青沒有直接回北京,他去了趟梧桐山。發現山中幾間小飯館經營素食,做得用心美味,別有洞天。吃了山上的飯,他覺得也許2020年新亞洲影志的電影工作坊可以在這裡,將年底的一錘落地。但生活要繼續,做什麼樣的電影已經不是困擾郭曉東的問題,他確定了第26期「新亞洲影志影人會「的策展——經歷一年與TaiwanDocs溝通選片集合成」臺灣紀錄片回顧專題「,其中包括了很少面世的60年代的陳耀圻的短片合集,以及2013-至今的數位臺灣導演作品集。
  • ...生藝術展演上海市活動 優秀藝術作品、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
    、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展示(以下簡稱大藝展)在上海圖書館第二展廳正式開幕。  本次大藝展開幕式由上海市教委體衛藝科處副處長楊國浩主持,首先由承辦方代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介紹本次活動的組織情況,他回顧了一年來大藝展籌備的相關工作,因受疫情影響,大藝展在徵集和宣導過程中遇到很多挑戰,但在主辦方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的領導下,承辦方上海藝術教育委員會、上海大學的努力工作和協調下,組織工作得以順利展開。
  • 開展閱讀工作坊活動
    孩子們從一本本圖書中探尋未知世界的秘密,為了讓孩子們能夠一直與書為友,培養孩子們的早期閱讀習慣,合肥市洞庭湖路幼兒園在疫情這個特殊的時期,向「宅」在家的老師們發出閱讀邀請,成立了旨在提升老師閱讀能力、幫助孩子愛上繪本的閱讀工作坊。工作坊的成立吸引了很多年輕的老師們,也相繼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 「V-Studio」-母親的旅程工作坊成都站活動回顧(上)
    由美國舊金山華德福創校教師之一,有近20年從幼兒園至高中遊戲,運動教學經驗的Valerie老師帶領母親們探索孩子童年的本質及孩子的基本運動,也透過充滿樂趣的遊戲,舞蹈,去提升母親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而作為女性,作為母親也學習如何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平衡,今日與大家分享母親的旅程工作坊活動回顧(上)兒童運動的發展
  • 恆潔夢想智造家,智造精彩家園
    11月26日,恆潔「夢想智造家」全國大型品牌營銷活動第二站——西安站將盛大啟動! 恆潔衛浴是國內衛浴行業的領先品牌,始終注重消費者體驗,以最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實用設計及品質,產品口碑一直引領衛浴家裝行業。
  • 海雀科技榮獲「2020國際科創節年度智造領軍企業」大獎
    大會上頒發了「科創之光」獎項,海雀科技榮獲「2020國際科創節年度智造領軍企業」大獎。  海雀科技榮獲「2020國際科創節年度智造領軍企業」  海雀科技2017年6月成立於深圳,是一家以視覺物聯平臺、AI算法、機器視覺晶片設計等多項技術為核心,智能硬體終端產品
  • 共青團中央雲團課節目《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你看了嗎講...
    來源:青春溫州12月12日「青春新徵程 奮進十四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主題雲團課播出了由共青團浙江省委、共青團溫州市委出品的節目《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大家都準時收看了嗎也讓沒能準時收看的朋友彌補遺憾由幻想淺綠老師作為嘉賓走進溫州樂清智能電器小鎮正泰集團、天正集團、德力西集團等企業在智能家居體驗區、智能化生產區等區域了解,浙江溫州這一中國製造業重鎮是如何以創新實現「智造
  • 【中國智造看湖南】方圓之間藏乾坤
    由人民網湖南頻道發起的「中國智造 看湖南——中國優秀品牌湖南建設案例」徵集報導活動正式啟動,記者通過視頻、圖片、文字記錄湖南一批優秀企業,通過他們的產品、技術或服務,傳承工匠精神、傳遞中國自信,與人民群眾形成緊密情感連接和價值認同,展現國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圖景,在生動的歷史變遷中感受湖南企業奮進的磅礴力量。
  • 武漢大學舉辦第二屆「智能營銷傳播」學術工作坊
    2020年9月19日,第二屆智能營銷傳播學術工作坊線上會議成功舉辦。單波認為,智能營銷傳播是一種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算法,利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進行精準化廣告和營銷信息推送的營銷傳播新形態,是人工智慧在廣告、品牌、傳媒、營銷傳播領域應用的新傳播形態。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營銷傳播理論和廣告理論已經不能完全解釋業界實踐,人工智慧正在重塑廣告與營銷傳播生態,對廣告學科、營銷傳播學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