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堡壘》:從拼接動畫到科幻史詩

2021-01-09 澎湃新聞

前不久的美國漫展Anime Expo 2017上傳出消息,索尼公司宣布得到了經典動畫《太空堡壘》的真人電影化版權,並表示將拍攝本作的真人電影,由出品過《電鋸驚魂》、《速度與激情7》、《招魂》系列的導演溫子仁擔任本作的導演,編劇則由《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的編劇麥可·高頓擔任。以此觀之,最初只是一部拼接動畫的《太空堡壘》,如今卻成為一個眾人趨之若鶩的「IP」,從科幻小說進而搬上銀幕,只怕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湊集數的產物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日本動畫迎來了自己的新時代。著名動畫導演富野由季執導的《機動戰士高達》成了日本動畫史上裡程碑式的巨作。這部動畫實際上確立了此後日本機器人動畫的幾個標準:由人類操作的巨型人形機動兵器(平均尺寸約為人類的10倍)以及由比較完整的「科技」與「社會」設定的架空背景;主人公不僅要面對火爆的高科技戰鬥,也要面對敵人與死亡的恐懼感……

隨著《機動戰士高達》的大熱,跟風作品一時間如過江之鯽層出不窮。1982年10月3日開始在日本電視臺播出的《超時空要塞Super Dimension Fortress Macross》就是其中之一。它首次以戰爭、愛情和歌為三大主題,強調和平、愛情,突出歌聲的作用,當時就掀起了一番熱潮,從原定播出的23集延長到了36集,並與《宇宙戰艦大和號》、《機動戰士高達》一起並稱日本軍事科幻動畫的三大不朽之作。

FC遊戲機上的《超時空要塞》

到了1984年下半年,正當「超時空要塞」熱潮在日本逐漸消退之際,美國金和聲(HARMONY GOLD)公司已買下36集《超時空要塞》在北美地區發行的許可,但在準備播出這部動畫時卻遇到了一個意外的問題。根據當地廣播電視組織的有關規定,凡引進海外劇集,必須不少於65集,也就是所謂的「黃金數字」:每一部動畫片的檔期是13個星期,每個禮拜一到禮拜五各播一集,所以至少需要65集。

顯而易見,將36集的《超時空要塞》強行拉長為65集是不可能的。但是金和聲公司的製片人卡爾·梅賽科(Carl Macek)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看中了另外兩部同樣從日本購買的動畫片,25集的《機甲創世紀(Genesis Climber Mospeda)》(1983年)和25集的《超時空騎士團(Super-dimensional Cavalry South Cross)》(1984年),決定將三者結合在一起。這三部原本彼此無關、單獨放映的動畫長片被這位製片人和他的小組成員天才地剪接,加工,重新編寫,重新設定,賦予人物歐化的語言、思維甚至名字(例如男主角由一條輝改名為瑞克·卡特,女主角由早瀨未沙改為麗莎·海斯),又在每一集動畫片的開頭和結尾,巧妙地加上一些讓劇情減少突兀感的銜接性畫面並重新編配了所有配樂和插曲,終於將其拼接焊接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創造動畫史上著名的85集的巨作:《ROBOTECH》。

《Robotech》海報

儘管不少《超時空要塞》的死忠粉絲譴責《ROBOTECH》是美方隨便將3部日本動畫合併起來的拼湊偷懶之作,卡爾·梅賽科為此還受到了粉絲的漫罵,甚至收到了「死亡威脅」,但《ROBOTECH》於1985年10月在北美地區上映後仍然引起轟動。在隨後的幾年裡,《ROBOTECH》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播放,熱潮席捲了大半個地球,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南美,反響都十分熱烈,90年代初期,《ROBOTECH》終於來到了中國(1991年起在國內多家電視臺播映),上海電視臺譯製部在譯製後主要根據動畫片第一部分(即原《超時空要塞》)的劇情將其譯名確定為《太空堡壘》,較之「ROBOTECH」的直譯「機器人技術」,誠不失為生花妙筆。

《太空堡壘》劇照

動漫雙璧

無論美國抑或日本,《太空堡壘》的播出時間都接近另一部傳奇動畫:大名鼎鼎的《變形金剛》。除去《太空堡壘》沿襲《超時空要塞》世界觀採用人形機甲戰士而《變形金剛》中的「汽車人」、「霸天虎」都是完全具備自主意識的機器人這一區別之外,兩部動畫機器人的主要賣點——「變形」——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太空堡壘》中的變形戰鬥機、裝甲車、旋風摩託車會讓人很自然地將它們與《變形金剛》中的經典變形場景聯繫起來,甚至「太空堡壘」本身就頗為類似變形金剛中的巨型汽車人「大都市」。這其實也是不足為奇的,因為《太空堡壘》前身《超時空要塞》最初負責機械設定的就是「變形金剛」玩具前身「Diaclone」的設定人員宮武一貴和河森正治,而後者更逐步成為了《超時空要塞》系列的主要機械設定人員。此人的代表作——《太空堡壘》中的 VF-1 變形戰鬥機恰恰是以現實中的美制F-14「雄貓」戰鬥機為原形設計的,作為當時(也是截止到現在)最成熟的可變後掠翼戰鬥機,F-14的機翼對於動漫機械設計來說是一個意外的收穫。可以前後改變角度的機翼從視覺效果來說是非常適合放在動漫作品中的。而且在整個變形結構中,把機翼完全摺疊合併以後,就完美地變成了機器人背部,這使得河森正治設計風格中「精簡、實用、協調」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反過來,《太空堡壘》的大熱與另一部F-14挑大梁的空戰(愛情)電影《壯志凌雲》的流行也令「雄貓」在全世界收穫了無數擁躉,即便它在十年前已經從美國空軍退役之後,依然如此。

河森正治

F-14與VF-1

但如果除去華麗視覺效果的表象,《太空堡壘》的立意其實是高於《變形金剛》的,究其原因也很簡單,1984 年,美國「孩之寶」公司推出最初的16集動畫片《變形金剛》的主要目是為了促銷玩具。因此它的內涵簡單,各集動畫片之間也沒有太大的關聯,就是不斷重複著好與壞的鬥爭,好人、壞人的性格臉譜化——符合美國商業片一貫不注重寫人而注重情節的規律,最明顯的是美國一貫的英雄主義思想貫穿始終:正義的汽車人與邪惡的霸天虎繼續它們400萬年來的爭霸戰爭,而汽車人的領袖擎天柱就是正義的化身。它強調的是畫面的色彩、節奏,更注重變形的步驟設計,是小孩愛看的東西。與此同時,它的感情描寫很薄弱,人物性格單一,關係自然也不複雜,就是簡單的朋友和敵人關係。甚至整個動畫片的世界觀設定都是在動畫播出過程中才逐漸成型(以致前後明顯有矛盾之處)的。

反觀《太空堡壘》,它的情節連續性與豐滿程度遠遠勝過《變形金剛》。它並不是將側重點放在傳統的英雄主義描寫上,而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悲歡離和來向觀眾講述生命的可貴,強調生命的尊嚴。在宇宙戰爭的壯闊背景下,更牽動人心的卻是幾個不同年齡、性格的年輕人多角的戀愛關係,他們像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人一樣,因為自身的理想、個性承受著感情的煎熬。故事的主人公瑞克·卡特等人的性格之複雜多端,也讓習慣了臉譜化英雄的美國觀眾感到新奇。甚至可以說,《太空堡壘》早已不作為單純哄小孩的東西存在了,甚至壓根兒就不是兒童片(1991年上譯廠引進時就刪節了相當多的當時看來「少兒不宜」的內容),其內涵和意境也超脫了純粹娛樂的範疇。

《太空堡壘》中的「感情戲」

科幻史詩的誕生

正因如此,《太空堡壘》才能從動畫片華麗轉身為一部科幻史詩。1985年《太空堡壘》在西方世界播出引起轟動後,美國人立刻注意到了影片背後蘊藏的巨大商業潛力。很快,模型、玩偶、音樂、漫畫等相關產品紛紛出籠,科幻小說當然也不甘落後。沒多久,《太空堡壘》系列小說就擺在了美國各大書店裡。

《太空堡壘》小說

有些巧合的是,正如《太空堡壘》的動畫片是三部動畫拼接而成一樣,《太空堡壘》小說的作者也不是一個人。《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詹姆斯·盧西諾(James Luceno)曾經創作了一系列的《星球大戰》小說,1986年時,他與其結識20年的老朋友布萊恩·達雷(Brian Daley)一起,以傑克·麥金尼(Jack McKinney)的筆名開始創作《太空堡壘》的系列小說。

《太空堡壘》小說漢譯本

整部小說以動畫片的劇情為主線,圍繞著對「史前能量」的爭奪,將因維德人、天頂星人、機器人統治者、人類四個種族,拖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從創世紀開始就永不終結的宇宙爭霸戰。在四個種族的空前慘烈的高科技大決戰中,小說的真正主題卻是:技術不是一切,人類的未來需要其他更純樸也更美好的東西。當天頂星人在林明美的歌聲中譁變;當機器人統治者社會在個性解放中崩潰;當因維德人不得不遠離充滿「傳染性」的人類時,是「愛」擊潰了「武器」。

毋庸諱言,在動畫片中,譬如以歌聲與接吻令敵人恐懼、一次爆炸就擊毀敵軍數百萬艘戰艦之類的情節,在成人眼中多少顯得有些荒誕。因此,兩位小說作者竭盡全力對其打上補丁,比如,在於天頂星人400萬艘戰艦的決戰中,作者就設定「太空堡壘」飛船融合了「史前文化」和「機器人技術」的秘密,因此它的懸臂像穿過柔軟的奶酪一樣刺穿了天頂星帝國最高統治者多爾扎的要塞堅厚的裝甲,像一根巨大的樹樁插入超級艦隊的心臟(仿佛類似《三體2》中的用強相互作用力材料所製成的宇宙探測器「水滴」穿透地球人戰艦一樣),隨後多爾扎要塞主反射爐被擊中所產生的類似超新星爆發的毀滅性爆炸毀滅了這個基地與整個天頂星艦隊。這樣就顯得小說的整個情節頗有了一些可信度。

《太空堡壘》小說系列

《太空堡壘》小說插圖

總的來說,《太空堡壘》小說場面宏大,節奏快捷,情節驚心動魄。「傑克·麥金尼」還在小說中新添了一些細節和角色,充分描述了人物的思想和內心的感受等很難通過動畫片來表現的內容,努力表現自己的個性和觀念。有些地方,作者甚至為動畫片補寫了相當多的情節,比如開頭關於全球局勢和人類首次接觸太空堡壘的描述等等。時至今日,在《太空堡壘》即將被搬上銀幕之際,筆者衷心希望這部真人版電影能夠完美演繹《太空堡壘》小說中的精彩史詩,雖然由於《變形金剛》真人電影天馬行空的劇情在前,未來的真人版的《太空堡壘》電影更可能與小說內容大相逕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80後科幻動畫《太空堡壘-超時空要塞》誕生的幕後故事及時代文化
    》(1974)、《銀河鐵道999》(1979)等作品,1979年的另一部科幻作品《機動戰士高達》在將機器人動畫熱潮推入新的高峰,スタジオぬえ開始策劃《太空堡壘》系列的第一部《超時空要塞》(1982)。大學生大野木寬的兩點創新和《傳說巨神伊迪安》除了河森正治,他的兩位慶應義塾大學工學部的同學也成為《超時空要塞》的團隊主創,一位是角色設計、漫畫家美樹本晴彥,另一位是腳本家大野木寬,三位20歲出頭的年輕人支撐起這部日後被談論的科幻巨作,他們將日本SF引發的流行時尚-「若者文化」(愛情與歌聲)代入到這部動畫中,構成了「麥克羅斯三駕馬車」(超時空要塞中太空堡壘墜落的島嶼)。
  • 閒聊太空堡壘
    儘管太空堡壘源於日本三部獨立動畫,但以火柴盒和金和聲名義發行的玩具產品多數為原創,秉承了美式玩具一貫的空洞、體積大、可玩性一般的特點。例如骷髏機僅以飛機造型發售,無保護神和人形造型。劇中的三變氣墊坦克到了玩具則只能實現兩變。
  • 懷舊動畫系列——太空堡壘
    說到魔改拼接的動畫片,有一部最著名的我們還沒聊,那就是《太空堡壘》。當時美國有個很特別的規定,就是動畫片必須滿多少集以上才能播放(具體多少我也不知道,反正應該不短),所以才會有《戰神金剛》之類的魔改拼裝版的誕生,《太空堡壘》也不例外,他是由三部日本動畫作品《超時空要塞》、《超時空騎團》、《機甲創世記》重新編輯而成的,所以當時看著的時候就覺得很奇怪,打著打著怎麼畫風劇情就變了呢?
  • 你們的童年經典《太空堡壘》藥丸 但也許是件好事
    《太空堡壘》這部二次改編後自成體系的系列作品和原作《超時空要塞Macross》系列的劇情、世界觀存在矛盾和衝突,因此它的未來並不被人看好。  《太空堡壘》曾經是不少中國人的機器人動畫啟蒙之作。1991年引入中國的《太空堡壘》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版本還是和金和聲達成改編協議,配音和歌曲經過重新錄製和翻唱的中國定製版。
  • 舊番回憶錄——《太空堡壘》
    對於《太空堡壘》,網上的這段介紹再貼切不過: 「上譯的經典配音,美國的經典配樂,日本的經典設定。它是70、80年代生人的第一部『成人像童話』動畫作品。到了後來,《太空堡壘》的世界觀、故事結構、人物塑造、配樂都與三作的原版有很大區別了,而且還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續作、小說、漫畫、遊戲。2 「經典的配音」——《太空堡壘》在中國的流傳,上譯功不可沒。
  • 130個科幻壯麗星雲太空黑洞行星地球隕石4K圖片視頻特效動畫素材
    科幻星雲太空黑洞行星地球隕石4K圖片視頻特效動畫合成素材,創建了您在FX包中看到過的最逼真的效果。無論您是製作短片,音樂視頻還是商業廣告,這些130多種拖放素材都將使您在幾秒鐘內建立史詩般的世界。可讓您使用最真實,最壯觀的太空效果。
  • 為什麼日本著名動漫《太空堡壘》女主角是中國女孩林明美?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為什麼日本著名動漫《太空堡壘》女主角是中國女孩林明美?薩沙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181期其實《太空堡壘》是三部互不相連的漫畫拼接而成。最初的是《超時空要塞》,後面兩部是《超時空騎團》、《機甲創世記》。三部動畫根本沒有關係,是互相獨立的。
  • 這些經典科幻作品你有看過幾部?
    向《星球大戰》的粉絲推薦電影或電視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真的沒有像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史詩般的太空傳奇故事掌握在JJ Abrams和迪斯尼手中。但你可以先看看是什麼影響了盧卡斯,使星球大戰,然後試圖總結出什麼使星球大戰如此的成功。科幻一般分為兩類:硬科幻和軟科幻。
  • 懷舊動漫《太空堡壘》:重塗體現VF-1S女武神變形戰機-造型欣賞
    《太空堡壘》動畫片的中文版名稱是在1991年來自於上海電視臺翻譯,並使用成為此部動畫片的中文名稱。猜測起名時的主要參考大概是對應動畫片劇情中在太空「撿」來的巨大戰艦,而對於劇情中的人物等細節,在此名稱中沒有體現。
  • 動漫插圖創作欣賞:壁紙描述的「史詩級太空之戰」
    概念插圖主題來自「史詩級的太空之戰」來自:《史詩級太空之戰概念插圖》內圖描述。遠處的「天空堡壘」同樣的窗口也會同樣目睹這個時刻的開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來自:《史詩級太空之戰概念插圖》內圖描述。來自:《史詩級太空之戰概念插圖》內圖描述。
  • 世界觀贊到爆的科幻動畫
    在諸多的動畫類型當中,相信很多人非常喜愛「科幻」題材的作品。那種讓人能夠聯想到未來科技,以及對於人性思考的設定也提升了動畫本身的內涵。而近日,mynavi就列舉了「世界觀贊到爆的科幻動畫」。 配備了「波動引擎」的大和號正緩緩地啟動,即將展開一場來回29萬6千光年的浩瀚旅途……  這樣一種講述戰艦在宇宙空間戰鬥的作品,在當時(70年代)的日本動畫中可謂創新度十足,甚至於有人認為本作品成為了改變日本科幻動畫的契機,至今都擁有無數的狂熱粉絲。  2.
  • 《太空旅客》主題曲MV曝光 鄧紫棋演繹史詩愛情
    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飢餓遊戲》詹妮弗·勞倫斯和《侏羅紀世界》克裡斯·帕拉特聯袂主演的年度科幻冒險巨製《太空旅客》將於2017年1月13日正式登陸內地大銀幕。鄧紫棋深情獻唱,吟詠著史詩級太空之旅的浪漫和真摯,道盡兩位太空旅客之間令人動容的純粹愛戀。據悉,《光年之外》也將作為影片國語配音版的片尾曲在大銀幕與觀眾見面。
  • 太空旅客:科幻冒險片,槽點滿滿,科幻外殼下的愛情經不起推敲
    寂靜,孤獨,絕望,星際旅行中太空旅客危機四伏,雲航危機,星際救援,太空科幻大片《太空旅客》我個人最喜歡的太空電影是《飛向太空》我覺得太空最讓我著迷的地方是神秘,因為到了太空以後覺得身邊所有東西都不知道是什麼,《太空旅客》這部電影帶給我關於太空太多吐槽的感受,這部電影關於太空的場景很少,所以我很不滿意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在《飛向太空》面前,一切科幻灰飛煙滅提到科幻,腦子立馬出現了兩部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的《飛向太空》,都是大師之作,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部,一美一蘇,相似而又不同。
  • 無盡的未知 盤點太空題材的動畫
    此前第一張黑洞照片的發表又一次點燃了大家對太空的熱情,正因為有很多未解之謎,我們才會對太空有著無限的嚮往。也因為如此,ACG作品當中也有很多太空題材的動畫。今天企鵝娘就為大家介紹一些這樣的動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太空堡壘攻略篇——這些房間特殊機制,你知道嗎?
    親愛的小夥伴們,自從新的太空堡壘地圖上線以來,雖然很多小夥伴們在這裡收穫了滿滿的奇妙體驗,但也有不少小夥伴直呼:我太難了。太空堡壘地圖太難了。所以小不點本著能讓小夥伴們在遊戲中獲得暢快體驗的原則,是時候為大家來講講太空堡壘中各個房間的奇妙與不同之處,讓我們在這裡更加愉快玩耍!
  • 套著科幻外殼做「龍傲天」、女性向動畫,靠譜嗎?
    在真人影視市場裡,受制於劇本、資金、特效技術等問題,科幻題材影視作品的產出極為有限。但是在中國網絡動畫行業,近年來已經有數家動畫公司製作了科幻題材動畫,然而這些動畫作品裡最終能夠獲得認可的卻不多。以科幻為背景,在有限的動畫時長裡講有趣的故事——這是不少科幻題材動畫一直無法解決的難題。儘管困難重重,然而嘗試卻是必須的。
  • 套著科幻外殼製作的龍傲天、女性向動畫 靠譜嗎
    但是在中國網絡動畫行業,近年來已經有數家動畫公司製作了科幻題材動畫,然而這些動畫作品裡最終能夠獲得認可的卻不多。以科幻為背景,在有限的動畫時長裡講有趣的故事——這是不少科幻題材動畫一直無法解決的難題。  儘管困難重重,然而嘗試卻是必須的。  或許是和《流浪地球》電影的成功有關,自2019年開始,科幻題材動畫的立項數量就有明顯增加。
  • 《鐵臂阿童木》,科幻動漫的先驅,聞名於世的科幻動漫領跑者
    《鐵臂阿童木》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不但是手塚治虫的科學幻想題材的成功嘗試,而且是一系列科幻動漫作品當之無愧的先驅。作為一代宗師的首部連載作品,於1952至1968年於光文社的《少年》漫畫雜誌連載。1963年,被正式搬上電視屏幕的《鐵臂阿童木》開啟了日本觀眾暢遊宇宙、幻想未來的大門,可以說是日本最早的科幻動畫片,也是日本第--部電視連續動畫。
  • 《超蛙戰士》新生力量創作 十大熱播機器人動畫
    30年過去了,當年看動畫的孩子早已長大成人,他們中的一批人,因為對童年所看動畫的留戀與喜愛而走上了動漫之路。即將於今年六一檔上映的3D科幻機甲動畫電影《超蛙戰士之威武教官》正是由這樣一群70後80後的大孩子們親手創造出來的。我們專門整理出曾經在國內播放過的機器人電視動畫片,這些傢伙有的可愛調皮,有的高大英武,有的力大無比……你最喜歡什麼樣的機器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