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與電子遊戲:啟蒙

2020-12-22 丸桃雜談說

作為一個經常玩遊戲的我來說,偶爾也會在朋友圈發發一些遊戲的截圖或者成就或者一些有趣時刻,但每當這個時候就會猶豫是否要屏蔽家人。

不難發現在上面朋友圈中最下面那個評論「遊戲」 後面帶著憤怒表情的就是我的父親。這就是我猶豫要不要屏蔽一些人的原因。包括很多次跟家裡人視頻,他們也會時不時地叮囑我,少玩遊戲,當回到家中,看到我在玩遊戲也會說上一句「都多大了,還玩什麼遊戲」。雖然他們的這些話,並不能澆滅我對遊戲的熱情,但時不時的聽也總會覺得不舒服。我想他們這樣想的原因,有著對電子遊戲的不了解,也有著害怕我成迷電子遊戲的擔心,那麼,我就來說說我跟電子遊戲的故事,說說我到底為什麼愛上電子遊戲,為什麼玩電子遊戲,以及為什麼電子遊戲不應該被那樣的排斥。

說到電子遊戲啟蒙,對於我來說,是曾經家裡買了VCD,然後配送的一套小遊戲光碟,裡面有各種小遊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裡面的坦克大戰,那個時候的我其實對電子遊戲並沒有那麼熱情,只是單純的覺得挺有趣偶爾玩玩,更多的是喜歡在外面跟小區裡的夥伴們一起爬樹,捉迷藏。在那個時候我的家人還偶爾會跟我一起玩坦克大戰,甚至我記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天我半夜想上廁所,起來聽到客廳有聲音,來到客廳一看,我爸跟我媽在那裡一起玩坦克大戰到深夜。當時腦海裡想的就是,為什麼他們能玩到那麼晚,我為什麼不行。

網上找的VCD的圖片 記得我家那個就長這樣

坦克大戰的開始界面

後來,出現了那款紅遍全國的小霸王,在這套設備上印象最深的就是魂鬥羅,當時家裡沒有小霸王,同小區的小夥伴家裡也沒有,我們只能去小區門口的商店裡,交上半個小時五毛錢的費用才跟小夥伴們一起玩。當時的我們就各種攢錢,然後一起去那個商店,買些垃圾食品玩起了魂鬥羅。這個時期可能是我慢慢對電子遊戲有了熱情的時候,因為我能跟小夥伴們一起吃零食、玩遊戲,電子遊戲就像是一個集結我們的工具,帶給了我許多的快樂,雖然我們一直都沒有通關過魂鬥羅,但有了拿分快樂,通關似乎也沒那麼重要。

小霸王遊戲機圖片

第一次接觸電子遊戲,是在某一次放學去我媽的工作單位找她一起回家的時候,她還在忙我就在她辦公室裡四處轉。轉著轉著就轉到了一位叔叔的電腦桌前,他正在控制的一大波盟軍,向著蘇聯進攻。當時屏幕上兩軍交戰的畫面,電腦桌前那位叔叔嫻熟的操作,讓我對這款遊戲產生了巨大的興趣,我腦海裡第一次出現「這款遊戲我好想親自玩一玩」的衝動。我小時候雖然跟朋友們一起瘋玩,在家人和親戚面前也是十分調皮,但在陌生人面前還是有些「害羞」(這不就是典型的窩裡橫??lol),這樣的我根本不好意思給那位叔叔說我想玩,我就那樣在他的電腦桌前看著他操縱著那一大波盟軍對蘇聯進行最後的進攻。沒過多久「勝利」的文字就出現在了屏幕中央。或許是有意,但或許也是無疑,這局打完之後那位叔叔說他要出去一下,問我想不想玩,我有些猶豫但最後還是忍不住點了點頭。後來這位叔叔幫我設置好了選項,幫我開始新的一局之後就出門了。我坐在那裡,抓著滑鼠,第一次點開了基地車,之後 「building,construction completed」的聲音也第一次的傳入我的耳朵,我好奇的這點點那點點,在這造個東西在那造個東西,越來越覺得這款遊戲真的好酷,可以這樣造東西真的太有意思了,突然一聲「we are under attack」的警報響起,敵人的部隊來了將我建造的東西一個個地摧毀,我這才想起來,我需要一支部隊去進攻他們,當然這局就輸了。後來不知如何,在界面上亂點終於找到了如何開啟一局對戰的方法,這次我帶著必勝的決心來「復仇」,可就在這局剛開沒多久,我媽找到了我,說該回家了,沒辦法我就很不舍地離開了座位,那局剛剛開始的對戰都沒來得及關。

我後來才知道這個遊戲的名字叫紅色警戒

回到家後,我腦海裡想的一直是紅警的內容,一直在期待著下一次還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贏,沒過幾天,我的機會來了,還是放學後我媽讓我去她單位找她一起回家,還是那個叔叔的電腦桌,果然他也還在玩,看我來了還給我打招呼問我還想玩不,我點了點頭,再一次,他為我設置好對戰就出去了。這一次當然我勝利了,但贏得相當輕鬆,後來又開了一局也是輕鬆獲勝,我突然對這個遊戲也失去了興趣(那個時候的我愚蠢的並不知道我僅僅打敗了簡單電腦)後來就在界面亂點,點出了故事模式,這時有了旁白,給了我任務指示,也有了故事線,瞬間我對這款遊戲的興趣再次被提了起來。就這樣,每次我都期待著我媽對我說去辦公室找她,雖然不是每次都能玩到紅警,但每一次玩都是帶著對後面故事的好奇。

後來有一次我來我媽辦公室,還是那個叔叔,這次界面不一樣了,屏幕裡有隻拿著槍的手,藏在草叢裡對這拿著AK的人進行射擊,我的好奇心再一次被提起來,腦子裡那個「我好想玩」的聲音再次響起,但這次過了很多天之後我才玩到這款叫秘密潛入2的遊戲。感覺那是時候的我對遊戲似乎有著「天賦」(那現在還這麼菜??),不管是紅警還是秘密潛入,沒人教我怎麼玩都是我自己摸索著操作,就好像我的手就知道WASD是移動,左鍵是設計右鍵是瞄準。之後的日子裡就是紅警跟秘密潛入換著玩,可是因為去辦公室的次數也沒那麼多,玩的時間也沒那麼長所以從來就沒有通關過任何一款遊戲,但是我認為這段經歷才是我電子遊戲的真正啟蒙時刻,我就是在這時對電子遊戲充滿了好奇,之後一有新的遊戲就想試試。

相關焦點

  • 關於21世紀——電子遊戲
    首先,有的人為了玩電子遊戲,就想盡辦法節省自己的生活費用,以後上癮了,就慢慢發展成偷家裡的,學校裡的錢財物品,最終走上不歸路。其次,經常沉迷於電子遊戲這種虛擬的世界,也往往會誤入歧途。聽老師說:某中學的一學生因沉溺在遊戲中,而將自己的同學殺了。綜上所述,絕不是危言聳聽。
  • 嘻哈扶正電子遊戲
    儘管大多數人對於電子遊戲所帶來的樂趣仍偏向於輕描淡寫,但數字不會騙人,而且報導也力證,這個行業的總收入令音樂和電影在一起都顯得相形見絀。在遭遇多年的排斥後,電子遊戲也終於獲得了主流媒體的尊重,它的藝術地位也因而得到了認可。同時,它的嘻哈之旅也挺順風順水。
  • 電子遊戲的教育功能測評(11):《塗鴉冒險家:無限》(英文版)
    (遊戲宣傳視頻)選擇此遊戲的測評的主要原因:情境化是該遊戲用於教育的最大優點,在生活情境中學習語言效率遠高於傳統課堂情境。該遊戲靈活的遊戲機制將這種優點發揮到了極致,從而實現了傳統教學情境中只有面對面乃至一對一小班教學才可能實現的效果。
  • 我,女朋友,電子遊戲
    我心中仍保有一絲以為是誤會的幻想,叫她詳細說說。  她忿忿地跟我講:「我給他打了兩三次電話了,都說自己在打遊戲叫我等會,再打過去就直接給我掛了。」  「一個破遊戲不能暫停一會兒麼?到底我重要還是遊戲重要啊!這不就是網癮麼?」
  • 我是怎樣使孩子戒掉電子遊戲癮的
    開始,老父老母對兒子這近乎「溺愛」的關懷,我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兒子小學快要畢業了,我才感覺到事情有點麻煩。  前年4月,眼看就要進入升學考試了,兒子對剛剛入門的電子遊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天,他曠了一天的課,一個人在遊戲機室玩了一整天,將幾天省下來的早點錢全花光了,連一口飯都沒有吃。
  • 愛玩電子遊戲,孩子究竟圖個啥
    那麼愛玩電子遊戲,孩子們究竟圖什麼? 贏得「成就感」 「成就感」是青少年們接受採訪時提及最多的詞。對青少年而言,除了學習,電子遊戲最能滿足他們的成就感。電子遊戲的短期激勵機制,「完美」對接青少年贏得「自信」「成就滿滿」的需求。 「打一把排位賽,只需十來分鐘。
  • 也許終結在前方——淺談電子遊戲與遊戲批評
    文丨AntiAnimus-@bigfun社區前言電子遊戲,在一開始作為發明電子計算機的副產物降臨於世界後,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逐步展現出其巨大的影響力,如今電子遊戲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沒錯,我就是那個陪孩子玩電子遊戲的爸爸
    面對無處可躲的電子遊戲,很多學齡前的家長就開始發愁。知乎上也誕生了一條高瀏覽量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打遊戲?」可是,既然躲不掉,為什麼我們不能將電子遊戲利用起來,和孩子一起,邊遊戲邊成長呢?今天,我們就請來大家熟悉的葉壯老師,一起聊一聊「親子共遊」的話題。相信看完後,讓你對「該不該玩遊戲」這個問題產生新的認識。
  • 電子遊戲能否改變世界?| 芝士褲
    如果要說我(對電子遊戲)有什麼看法的話,我會深陷於電子遊戲那上癮的沉浸式體驗並感到恐懼。    但當我第一次看到《紀念碑谷》這款遊戲的時候,我徹底被它迷住了,因為它的空靈之美,它M.C.埃舍爾(譯者註:著名的視錯覺藝術家)一般錯綜複雜的小徑、結構和階梯,以及它其中那靜謐的小人兒靈巧地穿越重重關卡。    這不只是娛樂,我還被它治癒了。
  • 電子遊戲:繞不過去,那就科學地玩起來!
    當我們聽到孩子們說這句話時,不要天真地以為他們是希望能在晚餐的時候大快朵頤,其實他們是在談論一款名為《絕地求生》的電子遊戲。而且某些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已是擁有多年遊戲經驗的資深玩家。電子遊戲的利與弊       電子遊戲是一把雙刃劍。
  • 在家怎麼英語啟蒙?我給萱寶制定的英語啟蒙路線
    我是宣元媽媽家,點擊上方「關注」,分享和交流我的育兒經驗,私信我回復「資料」,送你一份2000G英語啟蒙和數學啟蒙資料。現在越來越多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意識到英語啟蒙的重要性,但如何開始進行英語啟蒙卻很迷茫。
  • 【海上記憶】「小霸王」「任天堂」「電子寵物」,那些關於電子遊戲...
    對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80後」來說,電子遊戲不僅是玩具,也是童年生活水平變化的直接見證。時間回到三十年前,說起「電子遊戲」,一直走在時代潮流前列的上海人非常有發言權。那時上海孩子的課餘生活已經開始從弄堂遊戲向電子遊戲悄然過渡。在日本誕生的電子遊戲開始進入國人的視野,不少「80後」「70後」,甚至一些趕時髦的「60後」,成了國內第一批接觸電子遊戲的用戶。
  • 電子遊戲《我是耶穌基督》被指「褻瀆神明」
    圖源:Steam screenshot 一款有爭議的新電子遊戲允許玩家成為耶穌基督據遊戲發行平臺「蒸汽」(Steam,由維爾福公司開發並運營)稱,《我是耶穌基督》(I am Jesus Christ)這款遊戲允許玩家「進入古老時代,跟隨耶穌基督的腳蹤行」。《我是耶穌基督》是一款模擬真實場景的遊戲,其靈感來自聖經新約的故事。商家在平臺網站上稱:「看看你是否能像耶穌基督一樣,行所有大能和奇蹟。
  • 當藝術「愛」上遊戲:中國當代藝術如何「應用」電子遊戲?
    他所在的陽江當時的陽江青年日常娛樂賭球,沉浸於網吧遊戲之中,小城鎮生活與時代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某種虛擬與現實的衝撞。作品細緻描繪了幾位在上海生活的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巧妙穿插了微信對話以及《GTAV》的遊戲場景畫面在其中。
  • 電子遊戲可長期提高兒童記憶和認知能力?
    就在不久前,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歐貝塔大學(UOC)的研究人員,進一步在27名參與者中進行試驗,證實電子遊戲可以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這一影響是長遠的,即使是在兒童時期短暫接觸遊戲,也能在未來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提高他們的記憶和認知能力。
  • 遊戲論·歷史的維度|韓國電子遊戲的引進與新自由主義的興起
    使用以電子·信息設備為媒介的電子遊戲就是熟悉機器的過程——比「電腦」更早地和電腦熟悉起來。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認為,孩子們通過電子遊戲學到了(數字支配時代的)「戰略和企劃能力這一生活技能」。克萊恩、威瑟福特與皮特(Kline, Dyer-Witheford and de Peuter, 2005)認為電子遊戲是玩家今後「為數位化部門工作的訓練場」。
  • 【掃盲貼】8個問題告訴你,為什麼那麼多人熱衷玩電子遊戲?
    於是我們開始了對話——名牧:在我牧養的年輕弟兄當中,電子遊戲是很普遍的休閒活動。甚至在團契聚會時,也有人偷著玩……我認為這是撒但在這個時代用來迷惑年輕人的工具。每次年輕人聊電子遊戲,我就被晾在一邊兒,從牧師變成路人甲,只能傻傻陪笑。這好像是我在牧養上永遠無法觸及的黑洞。我想多了解一點,但又不得其門而入。筆者:我非常能體會您的挫折感。
  • 被建構的性別:女性主義視角下的電子遊戲
    電子遊戲作為一種交互性、身臨其境感特別強烈的媒介,從誕生之日開始就反映現實並建構人類的社會現實,且相比起其他媒介有著更為明顯的性別色彩。女性角色在進入電子遊戲後,往往或被「他者化」為一個刺激和滿足男性慾望的客體,或成為充當男性身份確認的道具,或成為男性自戀型審美趣味的對象。
  • 探討分析:電子遊戲、電影和動漫如何共生發展?
    甚至認為隨著時代潮流的進步電子遊戲與電影、動畫動漫合作創作會成為標配。或許在未來某一天會有融合三者優點的更高級藝術出現。回望20世紀,紙媒閱讀和影視熒幕自誕生伊始便承擔了人類生活中絕大部分的娛樂方式。20世紀後期駛入高速發展「快車道」的電子遊戲開始走向娛樂大眾。
  • 《家有兒女》是我的亞文化啟蒙
    作為那位被嗆到的人,憑著藝術生敏銳的視神經,我發現,《家有兒女》其實是萬千亞逼的亞文化啟蒙:劉星的亞逼破洞褲oversize+Y2K潮人霹靂眼鏡有股現代潮人味Champion的短袖、淡紅的頭髮,暗黑亞逼李大嘴2020的亞逼們爭著染一頭紅毛,劉星和小雪已經戴紅色發套在家裡開演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