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使孩子戒掉電子遊戲癮的

2021-01-12 搜狐網

  去年9月,新學期開始的第三個星期,班主任又一次打電話將我叫進了學校。這準沒好事。果然,一進辦公室,班主任老師就板起了面孔。原來,剛剛升入初中的兒子再次去電子遊戲室玩,又被校風糾察隊逮了個正著,按照學校規定,要寫檢討。兒子屢教不改,老師痛心疾首:「老陳,對你這孩子,我的確已經無能為力,你自己想想辦法吧,再這樣下去,他肯定會毀了。」

  事態嚴重,我窩火透了。兒子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從小就聰明乖巧,討人喜歡。以前,我們一家子說起兒子,個個都眉開眼笑,說他今後長大了一定會有出息。乖巧的孩子讓人疼。兒子要玩具,奶奶立馬就買;兒子要吃的,爺爺寧可不抽菸,也要滿足他的要求;兒子要是哭了,爺爺和奶奶一個抱一個哄,非得將他逗樂了才罷休。開始,老父老母對兒子這近乎「溺愛」的關懷,我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兒子小學快要畢業了,我才感覺到事情有點麻煩。

  前年4月,眼看就要進入升學考試了,兒子對剛剛入門的電子遊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天,他曠了一天的課,一個人在遊戲機室玩了一整天,將幾天省下來的早點錢全花光了,連一口飯都沒有吃。我和他媽媽一點也不知道,直到晚上7點多鐘,老師來家訪,詢問兒子為什麼沒上學,我們才緊張兮兮著急起來。兒子明明背了書包去上學的,怎麼連校門都沒進?我們像熱鍋上的螞蟻,打電話發動親友滿街瘋找,直到10點多鐘,才在一條偏僻街巷的遊戲機室找到眼睛已經熬得通紅、餓得差點要虛脫的兒子。那天,我教訓了他一頓,打了不說,還罰他跪了1個小時的搓衣板。兒子皮肉受苦,不得不噙淚寫了保證,承諾再也不去電子遊戲機室了。真是不打不成人,棍子底下出好人。我們以為兒子從此會牢記「傷痕」,再也不敢涉足電子遊戲機室了。

  以為僅僅是以為。上了初中後,兒子不僅舊「病」復發,而且變本加厲進一步「發揚光大」。第一次,我聲色俱厲狠狠罵了他;第二次,讓他跪了2個小時的搓衣板;前不久,一根竹篾在他身上咬得粉碎。可他身上左一道右一道的傷痕還沒復原,又鬥膽去了那個鬼地方,這傢伙真是讓那個該死的電子遊戲迷走了魂魄?

  我心急如焚卻又束手無策。

  晚上,一位朋友來家做客,得知我悶悶不樂的原委後,給我說了一個故事:一位哲學家培養了一批弟子,畢業時,他將弟子們帶到長滿雜草的曠野,問弟子們如何除掉雜草。有的說用鋤頭挖,有的說用柴火燒,有的說撒上石灰……哲學家笑著搖搖頭:「這都是亡羊補牢的辦法,治標不治本,力氣費了,結果都不會理想,惟一的辦法就是播種,種上好的莊稼。」

  我眼前一亮,大受啟發。兒子愛玩電子遊戲,無異於是心田長了雜草啊,該給他種上什麼樣的莊稼,才能使他健康地成長?我在思考中尋求有效的方法。一連三天,我笑臉不開,當然也沒提孩子玩電子遊戲的事。事情也怪了,兒子見我沒像以往一樣打他罵他,心靈仿佛有了重荷似的,低垂著的腦袋也三天沒抬起來,不敢同我對視,連偷看我的目光也是怯生生的。沒有想到,第四天晚上,兒子倒主動找上我了:「爸,你還在生氣?」我長長地吐了口氣:「你說我能不生氣嗎?現在單位經濟效益不好,工資不能按時發出,可為了你上學有經濟保證,我和你媽不辭辛勞,到處打工做兼職,可你倒好,一門心思玩去了。」兒子的心似乎有所觸動:「爸,我也知道玩電子遊戲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一想起來心裡就痒痒的,特難受。」我相信兒子說的是真心話。

  這天晚上,我和兒子推心置腹,頭一次進行長談。這次談話使我感到寬慰。顯然,兒子沉迷電子遊戲,無非是貪玩的結果,只要引導得法,我想他一定會「痛改前非」,抬起頭來「重新做人」的!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日,我提議去爬山,看看山中秋天的風景。兒子興致勃勃,將裝滿乾糧和水的旅行袋往肩上一挎,興高採烈地同我開始了有趣的登山活動。大自然美景無限。久居鋼筋水泥叢林的兒子心胸頓時開闊,在山頂的草坪上像小鹿一樣歡快得又跑又跳,大聲叫喊,開心極了。玩累了,兒子和我並肩在青石板上坐下來。我指著山腳下我們居住的新城告訴兒子,以前這裡曾是一片蠻荒之地,由於建設者們流血流汗的辛勤勞動,才將這兒建成一座繁榮的城市。兒子陷入了思索。下山時,兒子突然提出,下星期日還要我陪他去郊外遊玩,我一口就答應了他,但附加了一個條件,將今天「遊山玩水」的經歷和體會寫成一篇作文。兒子沒有反對。

  回到家裡,兒子立即動筆。新聞聯播之後,兒子一篇千來字的「傑作」完成了。這是兒子有史以來寫得最長的一篇作文。我看過之後,覺得還算不錯,當即給予了表揚,還有不足之處提筆做了修改。第二天放學,兒子像摘了星星似的,高興得吊上了我的脖子。原來,兒子將作文交給老師看了,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還讓他讀了一遍,又抄好貼上了班裡的牆報欄。這是兒子上學以來獲得的「最高榮譽」,當然喜不自禁。等他高興過了,我又不失時機給他澆了一瓢冷水:「別驕傲喲,這裡面有我的一份功勞,等你今後自己也寫得這樣棒了,那才真正值得慶賀!」

  兒子的臉色陰了下來。我有些緊張,擔心兒子的壞習氣剛剛開始收斂,又回到原來不爭氣的「軌道」。事實卻讓我虛驚一場。覺醒了的兒子就像憋了股氣要同我較個高低似的,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回到家裡,就走進自己的臥室攤開了書籍,連吃飯都要三請四催才遲遲出來。我暗暗驚喜,因勢利導又給他買了許多中外名著。在他學習的過程中,我只要有時間,就陪他一起閱讀,同他討論書中的情節和人物的命運。讀得高興了,我們父子倆還抱著滾在一起,嘻嘻哈哈地樂上半天。

  當然,陪他出去「遊玩」也是我不可推卸的重大任務,不管我心情如何,只要兒子提出的要求正當,我決不會讓他失望。

  今年元旦放假,因在獎金分配上與同事發生了矛盾,心裡一直不愉快。但我沒有忘記自己半個月前對兒子的承諾,毫不猶豫帶兒子去了一趟張家界。回到家的那天晚上,兒子竟然傻乎乎地說了一句「爸,你要不老,我要不長大,那該多好」。這是一句很樸實的話,而其中卻蘊藏了兒子和我父子情深的深刻內涵,我眼眶溼潤,控制不住一把摟緊了兒子,心裡的煩惱眨眼間全都煙消雲散。

  在我辛勤的「澆灌」下,兒子獲得了迅速而健康的成長,對巴爾扎克、託爾斯泰、雨果、魯迅、巴金等許多世界級的大文豪都有了一個初淺的了解。對我寫的文章,兒子會一臉嚴肅地進行一番評說,還說得頭頭是道。自然而然,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受老師表揚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我擔心他偏門,找機會偷偷檢查了他的其他功課,驚訝地發現其他功課也一樣趕了上來。我這才如釋重負,明白自己幾個月來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讓我欣慰的回報。

  期末考試,一向處於「中遊」狀態的兒子居然拿了個全年級第一,這好令人驚喜。領取成績單那天,班裡召開家長會,老師託信讓我一定去參加,給家長們談談兒子「質變」的過程。我去了,但我將這「拋頭露臉」的機會給了兒子。他上臺時,開門見山就說了一句:「我老爸幫我去掉心田裡的雜草,種上了好的莊稼……」

  一陣熱烈的掌聲響過,兒子的臉上竟然掛了淚花。

  醫生點評:本文中,這位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還是有值得讚賞之處的。有時孩子出現了不良行為,打罵或其他懲罰不奏效或不合適,講道理又聽不進,那麼,採取「不理睬」的方法可以說是一種不傷雙方感情,不會導致雙方關係惡化的一種有效懲罰方法。但「不理睬」的方法並非能解決孩子所有的行為問題,有些行為如不講禮貌(當眾罵人、說髒話等)、危險行為(玩水或玩電等)、破壞性行為和攻擊性行為等,絕不能採用「不理睬」的方法。

  要注意,實施「不理睬」的方法時,應該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當孩子在父母不理睬之後出現了父母期望的行為時,父母要及時表揚或獎勵;當孩子出現因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而出現破壞性行為或攻擊行為等難以容忍的不良行為,父母在「不理睬」的同時,要採取如「關禁閉」等更加嚴厲的懲罰措施。

  很多家長看見孩子犯了錯誤,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大聲地訓斥他們,這很大程度上是因家長生氣。有的家長認為,若在責備孩子時聲音過小,就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夠注意,收不到好的效果。實際上並非如此。當家長對孩子大聲嚷嚷時,孩子當時確實能被鎮住。但當孩子懼怕於家長這個發怒行為時,心裡只在叨念怎樣快結束,並沒有去想家長責備的內容,更沒有在反思自己的過錯。若孩子年齡大一點,他們會對家長這種斥責方式產生對抗情緒,「以牙還牙」,也朝家長大聲嚷,這樣一來,就將矛盾激化了。

  當孩子犯錯、偏離了正軌,家長不應一味地指責他們,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導他們走回正路。

  正如本文的「我」,後來放棄了棍棒教育的方法,與兒子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同時,通過帶兒子去郊遊,將兒子的注意力從電子遊戲上轉移到其他正當的方面,事實證明了這種做法是對的。促膝談心能形成家長與孩子間良好的氣氛,小聲地說,是向孩子表示這話是說給他一個人聽的,談話僅局限於兩人之間,這不僅能吸引孩子的興趣,還可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還使孩子覺得家長對自己改正錯誤很有信心,即所謂「響鼓不用重槌」。

  讀罷此文,相信很多家長都明白,那種「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好人」的教子思想該摒棄了,而且體罰、棍棒教育,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都應該禁止。

作者:陳建華|文章出處:家庭醫生

相關焦點

  • 假期如何「戒掉」孩子看電視的癮?看看別的父母都是怎樣做!
    孩子看電視「上癮」,如今十分普遍。據一些權威部門調查,有將近90%的小學生愛「黏」著電視,而且一看還沒完沒了,大人無論怎麼說、怎麼勸,都無濟於事。長期看電腦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據統計,一個人連續看4至5小時電視,視力會暫時減退30%,過一段時間後才能恢復。
  • 怎樣幫孩子戒掉手機癮?這4點,家長必須做到!
    其實,戒掉孩子的手機癮也並非難事,前提是,你得知道孩子上癮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說到底,小孩子對手機的沉迷無非就是娛樂型依賴。不同於成年人,小孩沒有有強大的人脈關係需要去維繫,不過就是玩玩小遊戲,看看視頻罷了。所以,簡單來說,只要父母能抽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就可以一步步消減他們的手機癮。具體來說,以下4點是必不可少的操作。
  • 窮是一種癮,染上了就很難戒掉!
    坦言,窮對我來說已經堅持了33年。當然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成績,畢竟有人比我堅持得更久,比如說我爸媽。因為我們都習慣了窮。習慣的堅持,根本不需要用力。為什麼窮可以堅持這麼久?我認真的研究過,因為有癮。就和抽菸一樣,癮太大。
  • 網癮、菸癮、各種癮,一個改變,即可戒掉?
    孟子的母親為了選擇良好的環境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煞費苦心,曾兩度搬遷才最終在文廟附近落腳。這個典故讓我們知道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可小覷,正所謂「環境造人」便是這個道理。當然,環境能否對人發揮影響關鍵還在於自主意志,不然就不會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說法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環境存在諸多誘惑或者誘因的時候,對於人的意志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 武漢金鑰匙讓你認識並解決孩子的「手機癮」
    孩子手機「癮」首先我們要認識「為何孩子痴迷於玩手機?」看到情況特別嚴重,有些家長們普遍會問,有什麼戒除孩子的手機癮好方法呢?金鑰匙老師在這裡說一句:有,但需要家長們的配合。為何阻止不了孩子在家玩手機?金鑰匙老師分析,絕大多數父母都能意識到手機的危害,卻又沒法阻止孩子玩,主要原因有兩個:全家都是手機控,父母態度不堅定。
  • 不再有捆綁,我已經被釋放(連載二):戒掉看言情小說的癮
    我在那篇文章裡也提到:「我沉迷於言情小說這件事,很久以前就是過去式了。我在信主以後,花了好幾年時間把這個毛病改掉,從那以後就沒有再犯過。」雖然重新時隔這麼多年又犯了癮,顯得之前戒癮沒有那麼成功。但如果沒有之前那次戒癮的過程,我這次不會這麼清楚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也不會這麼快從裡面出來。
  • 愛玩電子遊戲,孩子究竟圖個啥
    半月談記者 楊欣 疫情帶來漫長假期,原本應坐在教室裡的孩子不得出門,在此期間,電子遊戲成為他們釋放精力的「不錯」選擇。 長期以來,在家長心中,電子遊戲都與影響學習、危害身心健康等字眼掛鈎。此前有研究數據顯示,17.7%的青少年每天都玩電子遊戲。
  • 吃豬肉成了癮,戒掉又怎樣?正好提升膳食結構,吃喝更舒坦
    本文從食材入手,分享豬肉走上餐桌的歷程,又是怎麼成為人們的美食依賴,以及怎麼戒除這個「豬肉癮」,讓我們有機會吃到更多的美味肉食,膳食結構更合理,口福更寬泛。豬肉真的那麼好吃嗎?——養豬就是單為了吃肉。我國吃豬肉的歷史比養豬長,很多史前出土證據裡有豬骨頭,被人吃過的豬骨頭,都在萬年以上。
  • 沒錯,我就是那個陪孩子玩電子遊戲的爸爸
    好不容易老公答應帶帶娃,轉眼便是一手抱著孩子,一手對著遊戲屏幕滿眼放光。等孩子稍微長大一點,竟然也複製粘貼一般,坐在遊戲機面前,滿眼放光、不肯撒手。面對無處可躲的電子遊戲,很多學齡前的家長就開始發愁。知乎上也誕生了一條高瀏覽量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打遊戲?」
  • 飲食日記——能否戒掉零食癮,甜點癮?
    我開始搜集相關的資料和書籍,食物成癮確確實實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減肥,開始成為你每個人為之抗爭一輩子的事業,吃還是不吃,這也是讓每個人為之糾結的事情。從今天起,我會每天記錄自己的飲食,看是否能夠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成功戒掉那些會更人上癮的食物。可以說,我們現代人對高脂食物的渴望就像菸癮一樣,所以我採用戒菸癮的方法去戒掉這些高脂食物。
  • 遊戲癮、菸癮、酒癮……戒癮,用這一個方法就搞定!
    他想戒掉,但還是一次又一次地陷進去。有人想減肥,可是卻總想吃甜食,最嚴重的時候直接把甜食當飯吃,身體越來越胖。他想戒掉,但怎麼都無法控制對甜食的欲望。有人想寫作,可是卻被一個接一個的視頻、網絡小說、朋友圈吸引,轉眼幾個小時過去。他想戒掉,卻依然天天重複。有人想身體健康,可是卻忍不住抽菸,一支又一支。他想戒掉,但過不了多久就又開始。......
  • 我是如何一步步戒掉賭癮的呢?
    從開始網絡博彩到今天,有太多的人說我貪得無厭,也有無數人說我畜生不如。曾經的我也在內心深處不斷的拷問自己,賭癮真的就戒不掉了嗎?我現在是不是已經廢了呀?是不是只有以死謝罪,才能挽回那僅剩的一點點尊嚴?沉迷網絡博彩,我輸的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無數次的想到了以死謝罪!
  • 孩子戒不掉吃手指,手指頭光禿禿的,你了解「吃手癮」的危害嗎?
    孩子有吃手的習慣,應該怎麼辦?需要注意的是,寶寶1歲以前吃手家長可以不用太擔心,可如果超過2歲,還是戒不掉「吃手癮」,還是吃到停不下來該怎麼辦呢? 長期吃手帶來的隱形危害有哪些?
  • 性癮是一種病態依賴,我卻戒不掉
    其實我也不想的,真的不想。當時很爽,事後又懊悔得很年前信誓旦旦地制定計劃,要戒掉,至少是別那麼頻繁好不容易堅持了一周,又破功討厭自己!!今早醒了別賴床就好了!起來發現外面有點陰,貪戀被窩的溫暖打開微信碰到以前的p友,又被撩,他發了張自己羞羞自拍照,,,,,慢慢又有了感覺。。。。。。
  • 孩子成功戒掉尿不溼,學會了自主如廁
    為了防止童童隨意找個地方尿尿,媽媽把以前的開襠褲縫起來,尿溼了讓孩子看看,緊接著,晚上尿不溼也不給他穿了,在床上鋪個尿布,主要是因為媽媽覺得孩子馬上3歲了,要戒掉就要徹底戒掉,不要讓他產生依賴,剛開始晚上沒穿尿不溼,都不適應,怎麼都睡不著覺,我們就跟他說,想尿就去坐馬桶(小馬桶放房裡)。
  • 我的生活與電子遊戲:啟蒙
    包括很多次跟家裡人視頻,他們也會時不時地叮囑我,少玩遊戲,當回到家中,看到我在玩遊戲也會說上一句「都多大了,還玩什麼遊戲」。雖然他們的這些話,並不能澆滅我對遊戲的熱情,但時不時的聽也總會覺得不舒服。我想他們這樣想的原因,有著對電子遊戲的不了解,也有著害怕我成迷電子遊戲的擔心,那麼,我就來說說我跟電子遊戲的故事,說說我到底為什麼愛上電子遊戲,為什麼玩電子遊戲,以及為什麼電子遊戲不應該被那樣的排斥。
  • 如何戒掉不知不覺毀掉你生活的癮
    說起成癮,我們最先想到的是菸癮、酒癮、遊戲癮,賭博等,但其實除了這些,有一些癮已經不知不覺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物質充分的年代,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讓我們成癮。你是否有「癮」呢?愛好和癮是有區別的,愛好是一種健康的行為,對我們的身心是有好處的,但癮雖然可能會給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感,但它也具體要求有傷害性,癮會對我們的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帶來一定的傷害。沒有傷害,就不是癮。一般成癮行為具有4個特點:令人愉快、帶來傷害、無法控制、反覆出現。造成成癮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們需要滿足這些在現實生活中未能得到滿足的需求。
  • 孩子一玩電子遊戲就沒完,多番勸解鬧得雞飛狗跳,不妨反其道行之
    孩子一玩上電子遊戲就沒完,在家裡不僅僅聽不到家長的任何呼喊,也變成了不餓不渴的「永動機」。在家不聽話也就罷了,可因為遊戲,老師反映孩子的成績也不斷下滑,但多番勸解不僅沒有改善,反而鬧得雞飛狗跳。長時間處在這種壓力下,叛逆期的孩子自然就會出現反抗的想法:既然父母討厭我玩遊戲,那我就要玩!逐漸與父母站到了對立面。考慮什麼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很正常,但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和心理發展規律,只會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
  • 網紅爆款迷你抓娃娃機,讓孩子在家過足癮
    朋友就是典型的例子,經常跟我抱怨:孩子在家就一直玩遊戲,帶出去玩,每次經過商場,都要抓娃娃,抓不到就不走。聽到這,我就再想是不是很多家長都有同樣的需求呀,所以近期我一直在找這種貨源,直到前兩天看到一位供貨商跟我說他們上新了一款藍色迷你娃娃機,稱在家能無限次暢玩,還能鍛鍊孩子的想像能力、感官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