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法律法規又有了許多變化,為此,他和上級領導正在聯繫協調有關部門,未來打算將新製作的《雙語警務》電子版集成在社區民警配發的移動警務終端上,幫助民警進行日常走訪、簡單交流和先期處置,更好的為一線警務做好服務。
未來網北京4月30日電(記者 朱延生)有一次,一名巴基斯坦遊客來到北京,卻忘記了自己住在哪家賓館。後來,這名迷失在「鋼鐵森林」的遊客被好心人送到了西二環外的月壇派出所。
「有吃的沒有?我餓得不行!」一見到胡辛,巴基斯坦的遊客就問他有沒有吃的。
胡辛拿來燒餅,說:「你先吃個燒餅,然後好好想想。」
「出了門,有很多樓,很多車,然後……哪裡都是很多樓,很多車……」
胡辛帶著巴基斯坦人上了車。這位巴基斯坦人突然回憶道「哦,對了!那裡有一個彩虹」。
「彩虹?」胡辛立即開車帶他去了復興門。彩虹?高樓?其他的信息對不上。復興門沒有找到,就只好再去建國門看看。經過4個多小時的搜索,胡辛終於在宣武門附近的一個角落裡找到了他的住處。
一下警車,巴基斯坦人就激動地哭了:「就是這裡!我已經跌跌撞撞走了整整一天了,感謝胡警官!我要在我的遊記中記錄下來這個故事!感謝中國朋友!巴中友誼萬歲!」
「感謝中國朋友!感謝中國警察!」在胡辛收到的各種電子郵件和感謝信裡,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原西城分局外事科老科長胡浩告訴胡辛的一句話:「我們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而胡辛也將這句話聽到了心裡,把它作為指引自己一言一行的信條。
胡辛與外國友人交流。 警方供圖
外事執法的背後代表著中國
通常說來,違法者給執法者送錦旗的情形是不多見的,可胡辛卻收到了幾面這樣特殊的錦旗。
2015年的一天,一位年約60多歲的外籍華裔婦女主動來到分局,說自己的籤證過期100多天了。按照法律她可能面臨罰款甚至拘留的處罰。
在做筆錄的時候,胡辛發現這位婦女渾身哆嗦,而且看起來顯得比實際年齡大了不少。
胡辛一問,她講她身上一身病。胡辛說,如果這樣的話我就要調查您生病的情況。
婦女不解。
胡辛說,警察當然要調查對你不利的證據,你護照上的中國籤證過期100多天這是違法事實,但同時警察也會要調查對你有利的情況,因為你如果不是主觀故意又確係因重病在醫院住院治療的話,根據行政法的有關規定可以減免處罰。
執法中的胡辛。 警方供圖
胡辛為了落實情況,開始打電話、跑醫院進行調查。從救護車到轉院證明,再到病歷單,拿到了一大摞的材料。經過精心覆核、反覆比對,證明了這位婦女確實是由於病重耽誤了申請籤證延期,並依法對這位華裔外籍婦女減免處罰。
事後,婦女的親戚皮女士,代表生病的婦女給胡辛送了一面錦旗,上寫:「熱情服務,為民解憂」。
一個韓國人在感謝信裡是這樣說的:「因為我個人大意,不懂中國的規定,發生了沒有隨身攜帶證件無法住宿問題,是胡辛警官熱心解決了臨時住宿的問題。大半夜還給你們增添麻煩,真是不好意思。我的人生又增添了美好回憶——永遠難忘我在中國北京遇到親切的警官!」
還有一封感謝信是來自一位美國女士的。這位女士把手機丟在了路上,西城分局民警撿到後,一看好像是一個外國人的手機,就趕緊來找胡辛。
胡辛按照手機裡的線索趕到了女士住的酒店,可這位女士已經離境回國了。於是胡辛就給這位女士寫了一個電子郵件要了她的地址,把手機給她寄了回去。
這位女士非常感動,給胡辛寫的信中說:「我雖然是美國人,可住在遠離本土的一個小島,其實很少出國。對於中國的回憶全在這個手機上,這個回憶太重要了,沒想到還能失而復得。感謝中國朋友!」
從英語專業修成外事警察「專業英語」
今年36歲的胡辛已經是西城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中隊長。2005年7月,經歷過兩次考試後,胡辛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
高中時,有一次胡辛和同學在放學的路上,看到一個騎車的歹徒搶走了一名女士的手機。還沒等這名女士開口,胡辛立馬就和同學追了上去,可由於對方騎車,最終讓歹徒跑掉了。雖然是一次不成功的見義勇為,卻讓胡辛的心中種下了一顆要當警察的「種子」。
高考那年,胡辛報考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但由於成績不理想,沒能考上。
2002年,已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生的胡辛在網上搜到了北京警察博物館招實習生的信息。他一下子就選定了自己的暑假實習的目標,一來可以練英語,二來正好有一個了解公安系統的機會。
在警察博物館實習期間,胡辛認真完成博物館給他安排的每一項翻譯、每一個布展、每一次接待任務,並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胡辛認為,不能讓自己再次錯過實現從警夢想的機會。最終,胡辛通過了隨後的各項考試,考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實現了自己的警察夢。
執法中的胡辛。 警方供圖
入警後,胡辛到府右街派出所做了一名巡邏民警。在完成巡邏任務的業餘時間,胡辛堅持學習外語,他密密麻麻的計劃表從沒有間斷。2006年,胡辛獲得北京市公安局派出所青年民警英語競賽一等獎。
2007年,胡辛被分到了分局外事隊。到崗後,胡辛卻有些發懵。他發現自己在學校學的英語,和日常警務工作中所需要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尤其是面對形形色色的各種外籍嫌疑人、被害人,外事民警的用語和語氣是否足夠專業、有威懾力,影響著辦案的效果。
一向對自己的外語很自信的胡辛,此時有了很強的危機感:即使「英語專業」也並不等於「專業英語」。
胡辛又拿起了他的計劃表,開始了「警務英語升級計劃」。分局外事隊的老科長胡浩更是手把手地把胡辛調整到了「實戰頻道」。
工作的實踐讓胡辛意識到,涉外警務中,「警務英語」,就是要從現場出發,讓「考場」的英語變成「現場」的英語。對於最前線的警察來說,現場,比什麼都重要。
胡辛開始琢磨怎樣在工作各個環節進行改善。在一家經常去的飯館中。胡辛發現,餐廳服務員的外語水平並不高,可他們卻能藉助菜單,順利的為外國人完成點單。
胡辛豁然開朗。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胡辛在得到上級同意後,立刻開始著手準備外事民警的「菜單」。
他針對社區涉外警務、涉外旅店業培訓等工作和日常經常遇到的問題,設計了一些問題和選項的服務卡,並回母校求援做了多個語種的對照翻譯,這張卡為廣大的一線民警第一時間處理涉外警情,提供了實用便利的工具。
近10年的時間過去了,胡辛製作的「多國語言警用英語卡」等工具,從語言溝通、工作流程、專業形象等細小的環節入手,經過不斷更新,至今仍在西城分局涉外警務工作中使用。
工作間隙寫就38萬字《用英語辦案》
在西城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胡辛的同事通常都稱呼他為「胡老師」。而胡辛的「老師」稱號,名副其實。
作為一個普通的外事民警,胡辛不但被公安大學等系統內院校邀請去講課,而且還歷經數年寫成了近40萬字的《用英語辦案》及相關的警務英語彙編,並受到了業界好評。
而他為了「警務英語」所付出的努力,更是令人讚嘆。寫一本書。這對有著繁重日常工作的人來說,有著很大的難度。但常年處於「值加班」、「白加黑」模式的胡辛卻做到了,他是通過「切香腸」做到的。「切香腸」指的是平日裡做出一系列細微而有計劃的小動作,目的是達成一個大目標。
胡辛有記筆記的習慣。經年積累下,他的筆記本已經放了整整一書櫃。胡辛不僅僅是在自己的工作中積累,他還看大量國外的東西,當地的書、宣傳冊、警法類電視節目等,發現裡面某句話在自己遇見的案件中也可以用,就記下來,每天一點點地積累。
執法中的胡辛。 警方供圖
同時再查字典,有些俚語的意思往往都是大辭典裡最後幾個詞條才看得到的解釋。他從各方渠道收集大量英語專業詞彙,小到一個動詞beat(擊)、push(推)等,以及一些俚語、暗語等。
從2009年到現在,胡辛每天都給自己訂計劃,比如每天必須看兩個小時的資料,即便他值班,出完勤務和現場,即使夜裡一點半才坐到桌前,也沒什麼可商量的。
在胡辛的「工作看板」中,每天至少2個小時的學習,周末是不少於5個小時。此後的一段日子裡,周六、日、節假日和年休假全部被編寫工作佔滿。勞累的時候,他給自己衝杯咖啡,並在衣服上別上一枚小的警徽來「給自己堅定一份信念」。
就這樣,胡辛切了很多年香腸,僅為寫作《用英語辦案》做的筆記就達到了100多萬字。2011年4月,這一筆記中的38萬5千字被定名為《用英語辦案》,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
時至今日,還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給胡辛寫信,感謝胡辛給他們帶來的實操性很強的教輔材料。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方的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涉外案例有限,如果要靠自己在實踐中摸索,也許需要更多時間。每當有人聯繫胡辛,胡辛也很認真的把書中的錯印、新法律法規的變化單獨附頁發給同行。
如今,法律法規又有了許多變化,為此,他和上級領導正在聯繫協調有關部門,未來打算將新製作的《雙語警務》電子版集成在社區民警配發的移動警務終端上,幫助民警進行日常走訪、簡單交流和先期處置,更好的為一線警務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