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地三蔡 根在中原

2021-01-15 大河網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政 文/圖

  對河南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河南駐馬店有個上蔡縣,上蔡以東有個新蔡。其實在古代,新蔡東邊還有一個「下蔡」。這「三蔡」的得名皆與楚國有關。

  鬥轉星移,到了現在,蔡姓已經發展成為位居中國第44的大姓,蔡姓子孫遍布海內外。每到清明,不少蔡姓後人都會不遠萬裡,回到「發源地」上蔡縣祭拜祖宗。

  蔡姓由來

  西周蔡國的國姓

  2月19日,上蔡縣楊屯鎮,54歲的蔡小啟正抱著2歲的孫子旭旭曬太陽。說起蔡姓,蔡小啟一下子來了精神,「俺可是蔡叔度的後代啊!」

  他說,楊屯鎮姓蔡的人不多,但他所在的村民小組的人都姓蔡。他聽父輩說過,村裡的蔡姓人都是古蔡國的後裔。蔡小啟的說法,被村裡其他蔡姓人證實。他們公認的老祖宗,便是3000多年前古蔡國的建立者——蔡叔度。

  上蔡縣蔡氏宗親會會長蔡國芳介紹,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姬發打敗了殷紂王,為鞏固西周政權,他大封宗室,把弟弟姬度分封在蔡地。姬度建立了蔡國,都城位於今天的上蔡縣城附近,他被人稱為「蔡叔度」。相傳,蔡叔度死於郭鄰(上蔡縣城西1公裡處),葬於郭鄰東200米處的臥龍崗。

  在蔡國芳的指引下,河南商報記者來到上蔡縣城城西的臥龍崗。這裡,蔡氏後人建造了規模不小的「叔度陵園」,以紀念蔡姓始祖蔡叔度。

  對於當地蔡姓人而言,說到蔡國和蔡叔度,不得不提蔡仲。蔡國芳介紹,蔡仲是蔡叔度的兒子,一部分蔡姓人視他為得姓始祖,並在上蔡縣城東北修建了「蔡仲陵園」。

  史料記載,公元前447年,蔡國被楚國所滅。後人為了保留蔡姓,便「以國為氏」,四散分居。不過,蔡姓來源也存在多種說法,比如源於少數民族改姓等。

  蔡國故城

  父子接力,建造蔡國城池

  蔡國故城遺址,位於今天的上蔡縣城西南。故城已經難覓蹤影,而寬厚的古城牆依然矗立,城牆最寬處近百米,最高處約20米。

  上蔡縣蔡姓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蓋志介紹,古城牆總長10490米,圍起來的面積約8.86平方公裡,是如今保存較為完整的西周時期城牆遺址。

  與大多古城牆不同的是,古蔡國城牆有內外兩層。站在高處,能看到古城牆呈「U」形。蓋志說,這種構造在古代被稱作「甕城」。甕城是城牆的一部分,分為內外兩層,它用於保護主城門,加深縱深防禦,同時利於守衛部隊迅速集結人馬,居高臨下,從多個角度打擊進入甕城的敵軍。考古人員介紹,上蔡的「蔡國甕城」開了我國甕城之先河。

  關於故城遺址,當地流傳著「父子倆合力建城」的故事。當地村民介紹,蔡叔度被周武王封到蔡地,首先建造城池。而動工不到3年,蔡叔度因不滿周公旦攝政,起兵反叛被鎮壓。蔡國的封號被取消,蔡叔度也被軟禁,不久去世。

  好在蔡叔度的兒子蔡仲「率德馴善」,贏得周公旦讚譽,被重新封在蔡地。蔡仲繼承父親未竟的事業,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終於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蔡國城池。

  祖地三蔡

  歷史上的「三蔡」

  「可惜,蔡人的祖先無法抵擋南方日益強大的楚國。」蓋志說,正是楚國的強大,才使古蔡國歷經多次遷移,也就有了上蔡、新蔡和下蔡這「三蔡」的說法。

  上蔡,即蔡叔度建立的蔡國。後來,他的後代蔡靈侯被殺,蔡國在上蔡共歷經18個王,持續了514年。

  楚國第一次滅掉蔡國後,楚國公子棄疾被封為蔡公。3年後棄疾叛亂,殺掉了楚王並自立為王。為了收買人心,他重新恢復了蔡國,將蔡國的後裔封為蔡平侯。蔡平侯南遷,在今天的新蔡縣城西北建立都邑,稱為新蔡。

  何為下蔡?蔡平侯建都新蔡後,蔡國仍不穩定,遷入了楚國境內。好景不長,東面的吳國兵臨城下,蔡國抵擋不住,被迫將官民和蔡侯的祖墳一起遷入吳國的州來(今安徽鳳臺縣一帶),後人稱之為「下蔡」。

  成亡皆楚

  死心塌地跟楚國,卻受它傷害最深

  在蔡小啟看來,上蔡是蔡姓的根,但上蔡的蔡姓人並不多,原因是古蔡國幾次覆亡。

  在蔡氏後人看來,蔡國和蔡姓的遷徙,與楚國聯繫密切。蔡國芳說,春秋時期,最早臣服楚國的是蔡國,最死心塌地附屬於楚國的也是蔡國,但受楚國迫害最深的還是蔡國。

  蔡國多次遷都,國人散居四方,蔡人以國為氏,後裔遍布大江南北。如今,蔡人,足跡已遍布今天的河北、安徽、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湖南、江蘇等地。

  河南商報記者查閱史書和蔡氏族譜發現,兩晉之交,蔡氏有族人隨中原士族南渡,定居江浙一帶。唐末中原戰亂,河南的蔡氏後人隨王潮、王審知入閩,後來又從福建寧化縣遷到了廣東梅州。到了明代,蔡姓人已分布全國各地。

  你知道嗎

  在臺灣

  蔡姓人數位居第八

  五湖四海的蔡氏後人,一直渴望回到祖先所在地。上蔡縣僑辦一位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近年來,國內蔡姓人經常來上蔡祭拜祖先,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蔡氏後裔,也經常組團回上蔡尋根謁祖,臺灣地區的蔡姓人更是頻繁「回家」。

  說起臺灣蔡姓的來歷,文獻資料中有記載: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已有蔡姓人移居臺灣。清康熙、乾隆年間,進入臺灣墾荒的大陸蔡姓人也不在少數。

  另有記載稱,漳浦縣蔡姓於明清時入臺人數也很多,鄭成功部將蔡文就是漳浦人,他協助鄭氏治理臺灣20多年。

  如今,蔡姓已發展成為位居中國第44的大姓,在臺灣,蔡姓人數位居第八,臺北市區、臺北金山鄉和萬裡鄉及基隆市一帶的望族多為蔡氏。

相關焦點

  • 人祖伏羲、一畫開天,我們的王是個大天文物理科學家
    作為地球上唯一綿延持續的文明國家,東方人有自己的文化體系——這就是人祖伏羲創造的——代表道法自然、陰陽均衡、五行生剋、八卦相蕩的易經體系。太昊陵坐落於中原腹地,北方水城,周口淮陽,南臨白龜獻瑞的蔡河,北依聖神之域的蓍草園,處處體現出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
  • 安徽鳳臺:下蔡十二連城
    下蔡古代為州來國,淮夷領地,春秋時為楚國侵佔,又被吳國奪去。鳳臺縣素稱「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下蔡十二連城」就是下蔡四面屯兵之城。除十二連城之外,下蔡四面屯兵之城還有小肥陵城、梁城、湄城、元康城、魏昌城、木城、柳城、羅城、留輔城等。一、下蔡古城即今城關北,以今古城村為中心,機械二廠、看守所、鳳臺一中、二中一帶,古為州來邑。
  • 彩陶坊天時酒黃帝故裡拜祖大典供奉用酒灌裝儀式...
    灌裝儀式現場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申明貴3月23日,作為「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的重要環節,拜祖大典供奉用酒——彩陶坊天時酒灌裝儀式在鄭州舉行。侯建光致辭侯建光在致辭時表示,黃帝時代處於仰韶文化中晚期,是仰韶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年一度的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則是炎黃子孫禮祖先、傳承華夏文明、祈福社會和諧的盛典。作為仰韶文化的傳承者,仰韶酒業人將一如既往地把弘揚、創新中華傳統文化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02.27)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
  • 尋根問祖之曾姓祖根在方城
    因此,專家們認為,有文獻記載,有歷史遺存,還有大量的出土文物為證,可以認定,中華曾姓祖根地就在方城。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19.7.22)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1.6)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各位陳氏宗親!本家屬於義門陳上元莊繼全公後裔,祖上從義門陳分莊遷南京上元莊,後有陳鳳一郎再從南京上元縣遷回江西瑞金智鄉住數代後,再遷武陽松山下,我祖再從瑞金武陽松山遷江西萬載縣黃矛鄉朱碧橋村,後部分兄弟分別遷宜春、墰埠、湖南瀏陽包家段、廣西桂林陽朔等地。字輩是:二欽賢傳仲,子寬成茂必曰嘉德良祥 ,開漢實貽謀遠唐世澤永,本大恩義長國運昌隆會 ,文明衍慶芳。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2.25)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各位陳氏宗親!本家屬於義門陳上元莊繼全公後裔,祖上從義門陳分莊遷南京上元莊,後有陳鳳一郎再從南京上元縣遷回江西瑞金智鄉住數代後,再遷武陽松山下,我祖再從瑞金武陽松山遷江西萬載縣黃矛鄉朱碧橋村,後部分兄弟分別遷宜春、墰埠、湖南瀏陽包家段、廣西桂林陽朔等地。字輩是:二欽賢傳仲,子寬成茂必曰嘉德良祥 ,開漢實貽謀遠唐世澤永,本大恩義長國運昌隆會 ,文明衍慶芳。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19.10.2.)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0.1.16.)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十一則(2019.6.24)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 客家人的「祖地」鄉愁別緒 「女兒林」寄託鄉情
    中新社龍巖4月7日電 題:客家人的「祖地」鄉愁別緒  作者 鍾旖  清明時節,45歲的新加坡華人江麗花回到「客家祖地」福建省永定縣的南江村探親。尋常的掃墓儀式結束後,她扛鍬上山,在一片「女兒林」裡找到20年前出嫁時自己親手栽下的松樹,為它鋤草、澆水。
  • 月嫂蔡阿姨
    早晨看到小葡萄指甲長了,拉開抽屜拿出指甲刀,小手指放進去,一摁,不料小傢伙腳一蹬,身體一晃,指甲剪了,和著一層皮,還帶點血,紅紅火火地,一天開始了。在這之前,小傢伙的指甲大多是蔡阿姨剪的,她習慣用小剪刀,等小葡萄睡熟後,輕輕拉過她的小手放在手心,一個指頭一個指頭地剪,長短、力道剛好,細緻且乾淨。記得那天下午我被推出產房,她一迎上來就誇我厲害,是偉大的母親。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19.4.29)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 名人故事:蔡萬霖
    蔡氏家族的父輩均是農民,父親蔡福安,母親蔡甘盡,生有五男三女。五位兒子依次為蔡萬生、蔡萬春、蔡萬霖、蔡萬才與蔡萬得;三個女兒分別是蔡玉串、蔡玉蘭與蔡玉梅。除長子英年早逝外,其餘四子都曾馳騁商場,有著不凡的業績。而真正將蔡家帶出窮困,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的,首推二子蔡萬春。1916年12月20日,蔡萬春誕生於臺灣苗慄縣竹南鎮獅山莊。
  • 三度IPO 祖名股份衝擊「豆製品第一股」
    三戰A股三度衝擊A股市場的祖名股份,曾在新三板掛牌。相關資料顯示,祖名股份的主營業務為豆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生鮮豆製品、植物蛋白飲品、休閒豆製品等。早在2013年,浙江省環保廳就曾表示祖名股份進入上市環保核查公示階段,不過當時衝刺IPO計劃未能成功。據了解,當時納入環保核查的生產實體除祖名股份外,還有安吉祖名一家子公司,而另一家子公司杭州祖名由於從事銷售業務,未納入核查。
  • 日本人「中間禿」頭型是為追隨中原?一根根拔下來也要趕潮流
    脫髮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多數中年群體,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使他們的髮際線一再後移,早早地步入「謝頂」行列。大眾審美還是偏愛多發量,看著其他人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心中難免不平衡。然而在幾百年前的日本,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審美觀。
  • 弘揚中醫文化|一根銀針牽兩岸:不忘祖 不忘根
    5月20日早8時30分,黑色西裝,白色襯衣,紅色領帶,來自臺灣的醫學博士溫崇凱精神抖擻地出現在
  • 河南一縣,古稱裕州,是中華曾氏祖根地,博望鍋盔是著名小吃
    始於夏代、為禹貢豫州之域,春秋為楚地,是中國絲綢之路發源地之一。《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勝者,陽城人也" 。相關人士認為,陽城位於秦嶺以南、楚通中原咽喉地帶、重要交通要道"夏路"樞紐位置的方城縣境內,陳勝的家鄉就是二郎廟鎮陳堰村。方城是中華曾氏祖根地。歷史文獻表明,從夏周到戰國初期,方城境內一直存在著繒國。
  • 三月三,吃薄餅
    中原古諺云:「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原來,三月初三是中華人文始祖,華夏子孫共同祖先黃帝的誕辰日。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在河南的新鄭市有20多處黃帝文化遺蹟,為黃帝出生,創業,建都之地。軒轅黃帝在這一帶修德振兵,撫萬民,度四方,融炎帝一統天下。後人為紀念黃帝功德,每年三月初三都要在黃帝故裡舉行拜祖活動,並已形成民俗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