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之曾姓祖根在方城

2020-12-23 華豫未來

曾氏是軒轅黃帝的後代,夏禹王(禹姓姒氏)的63世孫。2010年4月13日至14日,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省姓氏祖地與名人裡籍研究認定中心主辦的研究認定會在方城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現場考察了方城縣與繒國有關的繒關,八裡橋等遺址和遺物,並圍繞方城與曾姓和繒國的關係這一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根據史書記載和現存文物遺蹟的考古認證,方城是古繒國,繒關所在地和曾氏家族的起源地。

歷史上的繒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史書中,「曾」「繒」「鄫」曾通用。《世本·氏姓篇》稱:「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於鄫。」曲烈所封之鄫是最早的繒國。繒國因繒關而得名,位於今方城縣境內。

方城縣現存有繒關遺址,尤其是1993年發掘的方城八裡橋夏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殘片,石器,玉斧等,還有更具王權象徵的石鉞,這為夏時繒國在方城提供了重要依據。

因此,專家們認為,有文獻記載,有歷史遺存,還有大量的出土文物為證,可以認定,中華曾姓祖根地就在方城。

相關焦點

  • 天下曾姓源自方城?上千年的尋根之夢,終於得以圓滿
    隨著河南方城八裡橋夏代遺址的發掘,終於揭開了古繒國神秘的面紗。2010年4月,經河南省姓氏祖地與名人裡籍研究認定中心認定,河南方城為「中華曾姓祖根地」。2012年12月12日,古繒國文化苑項目在方城八裡橋正式啟動,標誌著長期以來關於曾姓根源的追索遂告一段落。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19.7.22)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1.6)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各位陳氏宗親!三、尋找從永淳(現在橫縣巒城鎮)搬遷到寧明縣明江鎮的陳克明的後人,字輩是:克-順-文-蘭-大-康-棋-上-聚-星-堂-承...在解放後曾回去尋根一次,找到上杞祖公,在建設湘桂鐵路時,我村的工人曾經遇見過,並說知道從永淳搬來,門前有一口井。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2.25)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各位陳氏宗親!五、【尋根問祖】民國時期祖父昌壽公兄弟倆,在國都南京中華門外掃帚巷附近經商開糧行,生有五子女。現尋找同……昌、振、懷(鴻)…字輩的宗親與我聯繫。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02.27)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陳氏贄公家族尋親啟事:贄公—武公—宜公—日新公—善公—克寬公—理公—澯公—天瑀公—欽詔(由南門壇遊魚上水遷坭陂白墓嶺)—西山—志萬—維光。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十一則(2019.6.24)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19.4.29)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19.10.2.)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0.1.16.)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尋入鄰始祖陳上謨上源,因家譜失傳入鄰始祖上謨公入鄰之前上源中斷,據口傳信息,我入鄰始祖上謨公明代未期由湖廣省麻城縣孝感鄉廖家灣遷入鄰水牟家坪居住,同時遷來的有鄰水興仁街場壩始祖陳良玉,鄰水柳塘始祖陳晏仲,鄰水麼灘松柏灘始祖陳長國,我族現在字輩是
  • 尋根問祖之吳姓郡望在南陽
    近年海內外吳漢後裔紛紛探根溯源,回歸吳漢祖地,尋根問祖。為傳承至德精神,祭拜先祖吳漢,南陽吳氏文化研究會於2004年成立。南陽吳氏宗親又慷慨捐助數萬元資金,整修吳漢墓,刻制吳漢碑,栽種松柏,製作吳漢故裡開發整體效果圖,組織編寫《吳漢傳》,弘揚吳漢的功德。
  • 大槐樹尋根問祖 - 文章 - 8264戶外
    影壁是景區的標誌性景觀,這個大大的隸體「根」字是由我國原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書畫家張仃老先生題寫。字體蒼勁有力,穩健端莊,隱含象形,寓意深邃。飽含著濃濃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鄉之意。道盡了凝結於歸鄉遊子胸懷間那種複雜的故園家國之感。
  • 待我功成名就時,尋根問祖歸故裡……
    老家那個房子不管有多破、多舊,但對於出生在農村的你來說,那個農村在你心中的位置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正所謂:「家鄉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魂」!但我們對於那個老家賦予這麼多的情感,可能也出於我們的父母還在那,我們的親朋好友還在那,倘若他們都不在了,我們還有那麼想回去嗎?
  • 1700年前,劉邦後人在日本逃難,如今有些日本貴族到中國尋根問祖
    在找到了劉邦、劉徹等帝王的陵墓後,這些人還搞了尋根問祖的活動。從先祖的交流就可以看出,其實中國和日本關係深厚,兩國更應該在國際上加深合作,這樣才能實現共贏。
  • 廈門江夏堂迎宗親冬至謁祖 臺胞專程趕來尋根
    【解說】掩藏在思明區熱鬧的商業街旁,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老建築之一」的江夏堂,是清末武狀元黃培松在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這裡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鄉親「過臺灣」、「下南洋」的出發地,如今,廈門江夏堂又成為臺灣地區和海外東南亞各國族人後裔回大陸尋根訪祖首選的落腳點。
  • 中國民協授牌水布埡「廩君文化之鄉」,巴人到此尋根問祖追溯夢想
    《恩施古村寨紀遊》連載之二十一:廩君故裡三裡城從水布埡集鎮驅車沿巴鶴公路向西北盤旋20公裡,就到達廩君巴人發祥地三裡城,這是一座深藏於巴東境內的遠古名山陳友諒覺得原名「難留城」與自己身份不相稱,取孟子「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這個典故,將「三裡之城」的「之」字去掉,取名三裡城。到三裡城,哨棚頂是必須要去的。哨棚頂因作為三裡城北面的外部防禦哨所而得名。每逢戰亂,有賊入侵,哨棚頂便升起狼煙,三裡城全城盡知,有備無患,如今成了低空極限運動訓練基地。
  • 人祖伏羲、一畫開天,我們的王是個大天文物理科學家
    作為地球上唯一綿延持續的文明國家,東方人有自己的文化體系——這就是人祖伏羲創造的——代表道法自然、陰陽均衡、五行生剋、八卦相蕩的易經體系。太昊陵坐落於中原腹地,北方水城,周口淮陽,南臨白龜獻瑞的蔡河,北依聖神之域的蓍草園,處處體現出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
  • 祖地三蔡 根在中原
    考古人員介紹,上蔡的「蔡國甕城」開了我國甕城之先河。  關於故城遺址,當地流傳著「父子倆合力建城」的故事。當地村民介紹,蔡叔度被周武王封到蔡地,首先建造城池。而動工不到3年,蔡叔度因不滿周公旦攝政,起兵反叛被鎮壓。蔡國的封號被取消,蔡叔度也被軟禁,不久去世。  好在蔡叔度的兒子蔡仲「率德馴善」,贏得周公旦讚譽,被重新封在蔡地。
  • 「秋思之祖」乃是一首元曲,而「百代詞曲之祖」卻由唐代詩人所寫
    但是正如《天淨沙·秋思》超越唐詩宋詞成為「秋思之祖」作品一樣,雖然宋詞的成就也是千古無人後無來者,但是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詞作品卻並非產生在宋朝。想來也是很不可思議,宋詞中的大家輩出,從大小晏到蘇辛,到柳永,到李清照到陸遊等等,留下的精彩作品更是不計其數,但是卻沒有一首真正能稱得上「祖」的作品。
  • 這位靖爺爺歷時17年尋根問祖,找到2000位在渝族人 修家譜、知家風...
    10-18 18:15:0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 想要尋根,卻找不到自己祖籍來自哪裡;想給孩子按輩分取名,但家譜遺失不知該取什麼……沙坪垻覃家崗街道鳳天路社區的靖爺爺,歷時17年尋根問祖,潛心修譜,找到了2000位在渝的靖氏親人。
  • 「自在禪茶」禪宗法脈之十祖 脅尊者
    十祖脅尊者,中印度人,姓氏未詳。處胎六十年,將誕之夕,母夢白象載一寶座,座置一明珠,入門乃生,生而神光燭室,體有奇香。及長雖穀食,絕無穢滓,本名難生,後侍九祖,執侍左右,未嘗睡眠,謂其脅不至席,遂號脅尊者。初至華氏國,憩一樹下,右手指地而告眾曰:「此地變金色,當有聖人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