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稱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美國會如何「協防」臺灣?

2020-12-21 騰訊網

美國批准向臺灣出售總額約18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後的第五天,中國宣布對美實施制裁。可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再度批准向臺灣出售價值近24億美元的100套「魚叉」岸防巡航飛彈系統。而被中方制裁的波音,恰恰是「魚叉」交易的主要承包商。

按照美媒的說法,「魚叉」系統是有能力打擊中國大陸沿海船隻及陸上目標的。很顯然,大陸進一步的制裁在所難免。而就在前兩天,臺灣學者根據八項指標得出結論,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

岸基部署版「魚叉」飛彈系統

我們先來看看這100套武器的真實戰鬥力,然後再分析美國的對臺策略!

這100套「魚叉」岸防巡航飛彈系統包括100輛發射器運輸卡車,25輛雷達卡車,411個貨櫃。因為一輛車可以發射4枚「魚叉」飛彈,所以這次軍售中的「魚叉」飛彈一共是400枚實彈和4枚演練用飛彈。作為一種進攻性武器,400枚實彈無疑是解放軍的一個威脅。因為不同於戰機需要依賴機場,「魚叉」岸防巡航飛彈可以機動發射,甚至可以偽裝成貨櫃,進行隱蔽打擊。

而就在幾天前的10月21日,美國務院已批准了總額約18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包括「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SLAM-ER增程型空對地飛彈、F-16戰機新型偵察吊艙等。其中「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只是一個幌子,和其配套的不是火箭彈,而是陸軍戰術飛彈,射程可達300公裡,彈頭重500磅。所以,單就射程而言,這種戰術飛彈是「夠得到」大陸海岸的。

「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6日表示,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對參與此次對臺軍售的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防務、雷神等美國企業,以及在售臺武器過程中發揮惡劣作用的美國有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

自川普上任以來,已經進行了8次對臺軍售。而近期的對臺軍售之所以這麼密集,原因就是美國大選臨近,川普既可以通過賣武器拉攏軍工巨頭,又可以對抗中國大陸,以此來拉票助選。這些措施都是他遏華策略的一部分。如果他的任期能夠延長,很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10月22日,川普與拜登參加最後一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

從美國近段時間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的對臺策略就是「豪豬論」。通過不斷軍售,甚至是打算以租借的方式,讓臺軍獲得F-35隱身戰機,以打造一座「豪豬」般的臺灣島,作為其應對中國大陸的一枚重要棋子。但是兩岸的實力差距這麼大,賣更多武器也無濟於事。與其說是「豪豬」,還不如說是「仙人掌」,因為「仙人掌」的刺下面,一點都不扛「揍」。

所以,既然臺軍不行,在美國國內,的確有「協防」臺灣的聲音存在,白宮前國安顧問博爾頓曾呼籲,把駐守衝繩的美軍移防臺灣。那麼如果美國真的「協防」臺灣,他們會得到什麼呢?首先,肯定會和解放軍發生「熱的碰撞」,美軍戰機雖然在我國沿海一直保持「飛行自由」,但是其依託的無非是島鏈上的幾個基地,而日本和韓國的美軍基地一是數量有限,二來,如果真的「協防」臺灣,他們所依託的港口和機場將不復存在。

而就在前不久,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大陸正在東南沿海地區部署最新型的DF-17高超聲速飛彈。據悉,這種新型超音速武器是給那些幹涉中國內政的外部勢力準備的。所以,想在解放軍「家門口」硬碰硬,美軍會遭遇可怕的後果。

此外,臺當局只是美國政府眾多棋子中的一顆,且地位遠沒有那麼重要。在解放軍實力不斷增強的今天,美軍應當考慮的是如何確保衝繩、關島等基地的安全。小小的臺灣島,美國是不會投入太多的。對於川普政府來說,投入很可能導致負產出。面對解放軍的正義行動,美國政府應該明白,為「臺獨」撐腰只會讓大陸民眾更團結。

DF-17高超聲速飛彈

另據臺媒報導,CSIS(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亞洲事務資深副會長邁克•格林表示,大陸對臺灣的威脅主要在灰色地帶,而非直接攻擊。面對灰色地帶的最佳反應不是軍事部署,而是透過經貿、外交等手段,讓灰色地帶戰略付出代價。他不認為美國重新在臺灣駐軍有太多助益。所以,他認為美國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手段(經貿,外交),來「幫助」臺灣地區以應對他眼中的「灰色地帶」。

所以,在筆者看來,美國政府不會直接「協防」臺灣地區,在中東打了這麼多年的美軍,早就筋疲力盡。面對疫情、種族矛盾、失業,美國政府精力有限。現代戰爭是多維戰,超限戰,美國政府必然會在外交、貿易、科技封鎖方面加強攻勢。但是,從這次的疫情看看,這個世界已經不是「一超多強」,中國必將復興,祖國必將統一。(側翼)

相關焦點

  • 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臺灣陸委會聽後反應亮了!
    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臺灣陸委會聽後反應亮了!10月24日,「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召開了一場名為「化解兩岸僵局可行性探討」的記者會。  會上,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的「準戰爭說」引發輿論普遍關注。趙建民指出,當前兩岸關係是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兩岸關係已進入「準戰爭狀態」。
  • 兩岸進入「準戰爭」狀態?蔡英文已得到美國支持?國防部回應來了
    01臺灣綠媒的炒作臺灣島內的親綠媒體對民進黨當局邀請美國官員"竄訪"臺灣以及川普向臺灣進行軍事武器銷售的做法大加炒作宣揚這是"美臺關係"發展的重要表現。還有個別臺灣島內的專家為了挑起兩岸之間的對立情緒,甚至揚言現在兩岸之間已經進入"準戰爭狀態"。最近美國環保署長惠勒即將"訪問"臺灣令臺灣島內的綠營人士感到興奮不已。民進黨當局外事機構甚至高調宣稱,美國環保署長是蔡英文的邀請而來。
  • 臺海如果「進入準戰爭狀態」?美國真的會出兵嗎?
    當前,臺海已經進入到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臺灣學者根據八項指標得出結論,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這個判斷是否準確?10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宣布對三家美國軍工企業實施制裁,這三家企業參與了最近一波的對臺軍售。
  • 兩岸被傳進入準戰爭狀態,蔡英文還不老實,美國有人坐不住了
    近日,蔡英文更是在一周之內,接連參與三場與美國有關的活動,故意彰顯所謂"美臺熱絡"。蔡英文還公開放話,臺美之間的交流會一直存在,而且會越來越頻繁。長期以來,民進黨一直在引導臺灣民眾,只要和美國關係越好,民進黨當局的能力就越強。 為了維持"臺美友好"的假象,蔡英文力排眾議,不顧民眾反對,執意要"引進萊豬"。此外,蔡英文當局還大量購買美國的武器,充分體現出民進黨"挾洋自重、賣臺求榮"的本質。
  • 【盤中回顧】10月28日亞市盤中要點回顧:兩岸進入準戰爭狀態?國...
    【盤中回顧】10月28日亞市盤中要點回顧:兩岸進入準戰爭狀態?國臺辦回應 亞美尼亞總理夫人準備參戰1.10月28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日前島內有學者列出「八個證據」,稱「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說,我們注意到了相關報導。
  • ...美國真想打一仗嗎|民進黨當局|大陸|解放軍|美國_軍事|臺海|臺灣
    原創/補壹刀執筆/胡一刀&刀小胡當前,臺海已經進入到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臺灣學者根據八項指標得出結論,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這個判斷是否準確?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自9月16日以來,臺軍首次通報有預警機進入臺灣周邊空域。臺海上空的較量還在繼續,島內對這一緊張氣氛的感受也越來越明顯,25日,有專家直接表示:認為臺灣與大陸已陷入「準戰爭狀態」,臺「主權從地表消失」並非不可能。
  • 臺學者:美國應不會從「外交」上承認臺北
    臺灣《中國時報》9月8日才轉載了美國《新聞周刊》在日前刊出美國學者孔傑榮針對「美臺關係正常化」的社論,他曾是馬英九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他認為,美國一旦「外交承認」臺灣,很可能將美陸臺三方拉入核戰,所以他建議應「循序漸進」推動美臺關係。
  • 美國會否協防臺灣?臺防務部門智庫刊文:美國只顧利益、臺灣安全須...
    臺防務部門智庫刊文:美國只顧利益、臺灣安全須靠自己) 【美國會否協防臺灣?臺防務部門智庫刊文:美國只顧利益、臺灣安全須靠自己】「若臺海發生衝突,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臺灣?」
  • 親綠民調指六成臺灣人妄想美國「協防」
    兩岸緊張情勢升溫,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昨公布民調,大陸若武統臺灣,有高達六成的臺灣人認為美國可能出兵「協防」臺灣。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昨在臺當局立法機構「外委會」質詢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美國會在什麼條件下支持臺灣?美國會不會來「協防」?吳釗燮聲稱,這個話必須由美方來說,但臺灣必須展現堅強的「自我防衛決心」,當臺灣受到「威脅」時,外在力量才有可能協助臺灣。
  • 美國「協防」臺灣?臺防務部門智庫刊文:臺灣安全必須靠自己
    近日,臺灣防務部門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發表文章稱,儘管美國一直向臺灣展示「善意」,但美國是個利益至上的國家,關鍵時刻靠不住,臺灣安全必須靠自己努力。根據臺媒報導,該篇文章是由該研究院的「學官」林政榮所寫。
  • 兩岸如何突破困局? 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
    「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12月19日在上海舉行,兩岸專家學者就當前臺海局勢進行了深入分析並就如何突破兩岸關係困局、重建疫後的兩岸關係積極建言獻策。與會者普遍認為,當前兩岸關係進入了重要的轉折時期,兩岸各方都應理性、冷靜處理兩岸事務。
  • 臺灣要涼涼?臺學者稱:緩和兩岸關係,是美國民主黨一貫想法
    「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是他個人看法,但也傳達民主黨一貫的想法,並非全面性對抗的作法,會希望跟大陸在某些議題上,有合作可能,對岸也正在營造中美一起處理兩岸議題的氛圍。董思齊表示,對於美國來說拜登團隊上臺,最優先課題是美國國內議題,未來一年到兩年是調整期。
  • 美國持續鼓譟臺灣加入WHO,學者預計兩岸關係將「探底」
    蔡東傑說,因此兩岸關係的未來,不太容易有更好的發展,至少從2020到2024這段時間,只會變壞、不會更好。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上美國的介入,兩岸現狀正逐漸被打破當中。蔡東傑指出,蔡英文2016上任後,兩岸在不穩定當中,還是可以維持某種程度的聯繫。也就是兩岸人員及經濟的交流,兩岸民間的旅遊、經貿、商業、文化互動成為保住兩岸關係的「基本紐帶」。
  • 兩岸關係尖銳衝突 學者:陸生來臺政策不明朗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當局將防疫當反中操作,學者認為,兩岸關係尖銳衝突不斷,已瀕臨「冷熱戰」狀態,雙方民意都已明顯衝撞,雖然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就任後,普遍認為美中關係將趨緩,兩岸關係也可能逐漸和緩,但仍充滿未定之數,陸生政策是否恢復開放,存在可能性,還是不明朗。
  • 原創丨美國悄悄亮出忽悠臺灣底牌,太狠毒了!
    美國之所以「戰略模糊」原因也很簡單:一、美國希望兩岸維持現狀美國絕對不希望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所以他必須讓中國大陸認為,如果中國大陸發起統一臺灣的戰爭,美國很有可能會協防臺灣,如此可以達到不讓中國輕舉妄動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也需要讓臺灣方面既覺得美國會協防臺灣,又沒有把握一定協防臺灣,所以美國不能明確告訴臺灣方面,一旦解放軍發起攻擊美軍會參戰
  • 島內民調:58%的臺灣民眾不擔心兩岸之間發生戰爭
    兩岸議題引爆馬英九、蔡英文隔空互嗆,親綠「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民調,有4成1民眾擔心兩岸之間爆發戰爭,5成8不擔心。對馬英九認為兩岸「首戰即終戰」的說法,有3成4民眾同意,5成8不同意,該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表示,大多數臺灣人不認為兩岸一開戰,臺灣方面就兵敗如山倒。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導讀:近年來,大陸和臺灣地區的貿易往來逐漸增高,如今,大陸已成為臺灣地區最大的貿易順差地。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今年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針對逐漸增加的「出口額」給出了答案。 兩岸關係有益臺灣,大陸是臺貿易順差地 兩岸關係在「經貿問題」上一直都處於難捨難分的狀態之中。
  • 美方頻頻作妖 蔡英文火上澆油 臺學者:民進黨過度親美讓臺灣風險增大
    而蔡英文、民進黨當局甘為美國棋子,大肆配合美國演戲,火上加油,刻意升高兩岸敵意,趁亂圖謀一黨之私,罔顧臺灣民眾利益。對此,臺灣時事評論員鈕則勳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川普為了爭取勝選,不斷渲染反中氛圍,並看準蔡英文無力改善兩岸關係,故意向民進黨當局釋放一些美方資源進行「拉臺反中」,「這是川普的如意算盤,但並非臺灣的最佳利益,而蔡英文卻單方面強力依賴美國,受制於美國,讓臺灣面臨的風險大大增加」。
  • 2021年是臺灣最後機會?臺學者:大陸進入啟動統一前期階段
    撰文:泉泉  民進黨當局在2016年上任,隨後,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進入2020年之後,臺海局勢出現「波動」,主要是民進黨當局多次惡意詆毀大陸。針對不思悔改的「臺獨」分子,大陸方面已多次發出警告。然而,民進黨當局等「臺獨」分子並沒有緩和兩岸關係的想法,而是在不斷「詆毀」大陸。  由於民進黨當局等「臺獨」分子的囂張態度,所以兩岸形勢已經到達「重要的時刻」。在這如此關鍵的時刻,「臺灣競爭力論壇」正式召開。期間,臺灣學者趙春山表示兩岸若想成功和解的話,那麼今年或許是最後的機會。
  • 美國與臺灣地區關係大好?臺學者鐵口絕不可能建交
    針對美國與臺灣地區關係,前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27日在論壇上舉兩個例子闡明美國到底是口惠,或實作?邵宗海說,美國至今在臺灣要參與WHA(世界衛生大會)都沒有任何承諾,美國國務院近期說明臺灣要「不希望臺灣以主權國家的身份」進入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