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浙江一些地區如奉化、新昌等地的水蜜桃正在市場上熱銷。
然而,往年困擾果農朋友的問題又再一次讓他們「皺起了眉頭」——水蜜桃保鮮問題。
雖然由於鮮甜多汁,水蜜桃的銷路一直很好。但是保鮮時間很短,如果快遞出現延遲就會嚴重影響外觀和口感,甚至還會有腐爛現象。
寧波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的幾位教師近日取得的科研成果,有望解決這一困擾果農多年的「頑疾」,且每箱只需5毛錢左右,就能讓浙江的水蜜桃「駐顏有術」。
尋找難題:科研工作者就是要「急農民之所急」
在新昌縣沙溪鎮孫家田村的慶興家庭農場裡,農場主人呂賢慶正焦急地等待著實驗結果。
另一邊,在寧波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果蔬貯藏與加工實驗室裡,韋瑩瑩、姜舒兩位老師和研究生們正在分離培養腐爛水蜜桃上的微生物,以找到解決真菌引起的水蜜桃病害的防控方法。
呂賢慶是新昌縣沙溪鎮水蜜桃種植大戶,而韋瑩瑩和姜舒是寧波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的黨員教師,也是青年博士,其中姜舒在美國學習深造了果蔬加工技術。
兩隊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在新昌縣科技局的牽線下,因為水蜜桃保鮮貯運的難題,而湊到了一起。
「通過走訪調研,我們了解到沙溪鎮桃農一直想要解決水蜜桃的常溫保鮮難題,回來後我們開始物色專家,最後找到了寧波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副院長邵興鋒教授。」縣科技局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梁軍表示。
此前,寧波大學在新昌成立了寧波大學新昌技術轉移中心,根據實際生產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地和校企科技服務工作。
4月疫情好轉後,邵興鋒教授便帶著韋瑩瑩、姜舒來到沙溪進行實地調研,回去後決定利用現有的保鮮劑在沙溪進行相關試驗。
7月16日,韋瑩瑩和姜舒再次來到了慶興家庭農場,在呂賢慶的帶領下,現場採摘、挑選水蜜桃,並開始裝箱對比試驗。
「第一階段的試驗其實很簡單,我們將水蜜桃裝箱後,分別放入一包保鮮劑和兩包保鮮劑,與不放保鮮劑的作對照。快遞運回寧波的實驗室後,我們再查看結果並測定品質。」韋瑩瑩告訴記者。
回到寧波大學的韋瑩瑩收到了從沙溪寄出的水蜜桃,打開後,果實色澤和硬度都不錯。
室內放了兩天後,不同處理組的水蜜桃發生了明顯變化:沒有放保鮮劑的桃子出現了嚴重的腐爛現象,放一包保鮮劑的桃子腐爛情況顯著減輕了,維持了果實的硬度和色澤,狀態還明顯好於放2包保鮮劑的桃子。
「保鮮劑並不是放得越多越好,我們希望能找出保鮮劑的最佳使用濃度。」韋瑩瑩說。
2020年7月17日上午,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邵興鋒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成果「植物精油對生鮮食品防腐保鮮的作用機制研究」獲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在經濟恢復按下快進鍵的關鍵時刻,我們作為涉農科研工作者,更要急農民之所急,到田間地頭發現實際問題,在田間地頭開展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實施,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邵興鋒認為。
攻克難關:每箱5毛錢讓水蜜桃「走得更遠」
從科學角度來看,水蜜桃為什麼特別容易腐爛呢?
「桃子是呼吸躍變型水果,成熟過程中會放釋放乙烯,乙烯會進一步加速果實的成熟和衰老,成熟的桃子特別容易遭受病原菌的侵染,常溫下放置三天就會發生腐爛。」在桃子裝箱時,韋瑩瑩也作出了解釋,「所以我們在採摘時一般會選擇七八成熟的果實,此時果實已經達到了生理成熟,在貯藏、運輸途中完成後熟,達到最佳的食用狀態。」
7月23日,在寧波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果蔬貯藏與加工實驗室裡,經過一段時間的分離培養鑑定,韋瑩瑩、姜舒等人發現匍枝根黴、褐腐病菌是導致水蜜桃易腐爛的最主要的兩種病原菌。
在拿到實驗數據後,韋瑩瑩和同事們並不急於推廣,「雖然從實驗角度來說,我們在快遞紙箱裡放入保鮮劑的做法已經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從桃農的角度是希望消費者收到沒有一個發生病害腐爛的桃子。只有達到了這樣的保鮮效果後,我們才會制定技術規程,推廣給種植戶。」韋瑩瑩告訴記者。
科研團隊還充分替果農們考慮了經濟成本因素,每箱只需要放一袋保鮮劑就可以達到效果,而其成本才僅僅5毛錢。
那麼,保鮮劑是否會造成安全風險呢?邵興鋒告訴記者,該保鮮劑其實就是通過控制水蜜桃乙烯的產生,來延緩水蜜桃果實的成熟衰老,是安全無毒的。新昌縣果農們認為,這項技術推廣後,不僅對新昌或許對整個浙江的水蜜桃產業都將有很大助益。
編輯:龔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