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劇」也成雷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喪心病狂

2020-12-14 央廣網

目前,追大陸劇成為臺灣網友中很普遍的現象,從陸劇到動漫電影,再到綜藝節目,大陸節目在臺灣備受熱捧。然而民進黨當局卻強制將大陸影音平臺下架,逆文化交流之勢而動,他們到底在怕什麼?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教授吳舒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民進黨當局封殺愛奇藝,阻斷兩岸文化交流,阻礙臺灣民眾自由接受大陸文化,必將不得人心。此舉是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及「文化臺獨」的一種策略,必然走不下去。

吳舒潔表示,9月3日,民進黨當局出臺了所謂的「愛奇藝條款」,禁止大陸的影音平臺在臺灣落地,禁止大陸在臺灣尋求代理商或經銷商,此舉在臺灣網民中掀起了非常大的反應。很多臺灣網友非常擔心,以後在臺灣無法再看到大陸的影視劇,無法接觸到大陸的流行文化,這樣的情況我們怎麼來看?其實臺灣民眾很早就可以看到大陸的電視劇,尤其是大陸的歷史劇及古裝劇,很多臺灣的電視臺很早就開始反覆在播大陸的四大名著的影視劇版,比如《三國》基本上每年都會輪播,可見臺灣民眾對大陸歷史劇的喜愛。

近幾年來,大陸的穿越劇及古裝劇在臺灣通過網絡平臺推出而大受歡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延禧攻略》,這部劇的流量相當可觀,達到當時整個「愛奇藝臺灣站」總流量的1/10。當時網絡上大量的話題都是關於《延禧攻略》的討論,包括民進黨當局的一些政治人物,在開會時都會偷看《延禧攻略》,可以說這種盛況對臺灣的影響非常大。

吳舒潔強調,此後大陸製作的大量影視劇通過網絡平臺進入到臺灣。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網絡媒介就是所謂的「OTT平臺」,也被稱作影視串流平臺。大陸之前有兩個影音平臺進入到臺灣,一個是「愛奇藝臺灣站」,是由臺灣經銷商歐銻銻娛樂代理,實現在臺灣落地,然後在臺灣發展會員。

另一個主要平臺是騰訊視頻,在臺灣叫做「weTV」。通過這兩個影音平臺,臺灣觀眾可以看到最新的大陸電視劇,在臺灣,基本上可以實現同步跟大陸觀眾一起看到最新的電視劇。儘管會涉及一些版權的限制,但在臺灣,大陸電視劇的受眾年齡層分布非常廣泛,涵蓋青少年到中老年。大量的大陸流行用語,包括電視劇、影視劇裡的網絡流行用語,也大量進入到臺灣民眾的生活裡,現在年輕人經常講的「網紅」、「小姐姐」、「小鮮肉」等網絡流行語,都是隨大陸的流行文化過去的。

吳舒潔表示,這種現象會造成一部分比較激進的「反中分子」強調要淨化臺灣語言,但語言交融是一個勢不可擋的趨勢。民進黨當局為什麼要出臺「9·3條款」?在吳舒潔看來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方面,大陸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勢不可擋,會催生民進黨當局的「反中」情緒,加大對大陸文化的抵制。

另一方面,在吳舒潔看來,「9·3條款」的最終目的是想要阻止「陸資赴臺」。所以,民進黨當局不是單純地禁止愛奇藝或騰訊,因為臺灣的付費觀眾還是可以照樣可以看到愛奇藝上面的內容,但是由於不能在臺灣落地,用戶只能通過連接境外伺服器去看。民進黨當局想要保護的是臺灣的OTT市場,因而拒絕「陸資入臺」,但是這樣會造成什麼結果?吳舒潔強調,這種做法必然會造成像英美的HBO和net flix這樣的OTT平臺在臺灣一家獨大。因為臺灣本土的OTT平臺是非常弱小的,由於內容非常的貧乏,導致用戶非常少,基本上沒有人看。禁止愛奇藝在臺灣落地,必然會使英美的OTT平臺佔據臺灣市場,對市場進行瓜分,這樣的規劃其實是非常荒謬的。

吳舒潔表示,大陸的流行文化所涵蓋的不僅是影視劇,還有綜藝節目及動漫,對臺灣的年輕人影響是非常大的。這樣的文化融合的結果會是什麼?會使民進黨當局苦心製造的「去中國化」的意識形態發生鬆動和破裂。隨著大陸文化大規模的進入,民進黨當局沒辦法守住所鼓吹的「臺灣本土化」或「文化臺獨」的意識形態,這是民進黨當局最害怕的現象。

吳舒潔最後強調,民進黨當局對大陸文化如此恐懼,這在臺灣的網民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彈,在臺灣的臉書上,大量的臺灣網友對民進黨當局的做法發出了強烈的批判。民進黨當局阻礙兩岸文化交流,阻礙臺灣民眾自由接受大陸文化,必將不得人心。此舉是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及「文化臺獨」的一種策略,必然走不下去。 (記者 程莎莎 編輯 陳靜 李覲如)

相關焦點

  • 臺媒批臺當局「去中國化」:大陸歷史劇是解藥
    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臺當局日前在新課綱中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在島內被批「去中國化」。對此,臺灣《旺報》報導稱,當局「去中國化」行徑也存在「解藥」,即大陸歷史劇。這名臺生認為,一些完全學過中國史的人會比較能理解那些古裝劇的劇情或發展,但那需要在對歷史有所了解或認同,在此前提之下大家才會有興趣追劇,如果從一開始就是「去中國化」脈絡,則不一定會有興趣。另有臺生向環球網記者表示,在大陸電視劇對臺灣人的影響不淺。
  • 民進黨妄想「去中國化」?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
    撰文:小埋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便致力於推動「去中國化」的行為,對蔡當局來說這些可謂「老把戲」,諸如篡改歷史教科書、「華航改名」等等。 近期又有消息稱,民進黨當局再次挑起「去中國化」,計劃將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隸屬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甚至是改名。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島內輿論:何不乾脆把文物...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
  • 臺當局要「封堵」愛奇藝、騰訊?臺媒質疑:連陸劇平臺都怕嗎
    每經編輯:趙雲據新華社報導,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18日發布新聞,將在臺灣地區代理或經銷大陸地區的網際網路視聽服務(OTT-TV)納入商業禁止項目表。預告期間為14日,9月1日預告期滿後,規劃於9月3日正式公告。
  • 民進黨當局一番「折騰」後,臺灣對大陸經濟更依賴了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受今年疫情的嚴重影響,臺灣經濟下行的壓力直接成倍增長,這讓民進黨當局進退兩難。原本在今年年初,民進黨當局還想出各種舉措,意圖達成與大陸經濟「脫鉤」的目的。可現如今民進黨當局卻不得不接受現實,經過一番「折騰」後,兩岸經濟不僅沒有愈發生疏,反而讓臺灣對大陸經濟更加依賴了。據數據表明,在6月份臺灣出口大陸的總佔比達46.1%,這也是史上最高紀錄。
  • 風波再起 民進黨當局「一魚三吃」!
    戳視頻,看詳情 最近,有關「臺北故宮」又傳出了新聞,說民進黨當局要把它降級,同時還要把名字改了。
  • 臺當局要封堵愛奇藝?臺媒質疑:連陸劇平臺都怕嗎
    民進黨當局18日預告將禁止臺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大陸OTT TV(流媒體平臺)服務,輿論猜測主要針對愛奇藝。由於當局只能限制臺灣本土不能有代理或經銷行為,專家認為「技術上不太可能讓臺灣觀眾完全看不到愛奇藝」,大陸業者可以改為直接以跨境消費方式收取會員費用,或通過第三地代理商運作,臺灣會員仍可以正常收看這些大陸OTT TV,不過便利度會大幅降低。「連陸劇平臺都怕嗎」,《中國時報》此前刊登的一篇評論質疑禁止大陸影音平臺的正當性究竟何在。
  • 臺當局要封堵愛奇藝? 臺媒質疑:連陸劇平臺都怕嗎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天行】民進黨當局18日預告將禁止臺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大陸OTT TV(流媒體平臺)服務,輿論猜測主要針對愛奇藝。由於當局只能限制臺灣本土不能有代理或經銷行為,專家認為「技術上不太可能讓臺灣觀眾完全看不到愛奇藝」,大陸業者可以改為直接以跨境消費方式收取會員費用,或通過第三地代理商運作,臺灣會員仍可以正常收看這些大陸OTT TV,不過便利度會大幅降低。「連陸劇平臺都怕嗎」,《中國時報》此前刊登的一篇評論質疑禁止大陸影音平臺的正當性究竟何在。
  • 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民進黨「去中國化」的罩門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可能降格隸屬臺「文化部」,甚至改名,再次挑動「去中國化」敏感神經。然而,就算政治風向、國族認同可以靠執政者有意引導而改變,但臺灣與中國大陸存在的連結,卻如鐵證般無法磨滅,如文化上對臺北故宮的態度,地緣上金門馬祖特殊的行政地位,可說是民進黨推動「去中國化」工程的兩大罩門。
  • 民進黨「去中國化」又邁出危險一步!只要能和中華扯上關係,蔡英文...
    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蔡英文當局多年來企圖通過一系列「去中國化」操作,推進「漸進式臺獨」,這一次似乎惦記上了臺北故宮。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12月1日,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又跳出來闢謠稱絕無此事,「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不過,傳言未必就是空穴來風。民進黨在出臺爭議政策前,有先向媒體放風試探輿論水溫的傳統。
  • 民進黨「去中國化」花樣又翻新,這次盯上臺灣華航
    新塗裝華航機身,民進黨又搞「去中國化」把戲「臺獨政客」對華航新塗裝洋洋得意,殊不知卻在國際社會上又鬧了一個大笑話。在外界好奇這是不是就是未來臺灣華航飛機的塗裝的時候,臺「交通部長」林佳龍做出回應,表示華航會在塗裝設計完成之後,第一時間對外公布。
  • 唐永紅:民進黨當局為亂港分子撐腰是極大諷刺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隨即跳出來公開聲援,妄稱「基於民主和自由,為黎智英撐腰」。對此,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19日在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民進黨當局為亂港分子撐腰是極大的諷刺。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為賺取政治私利、實現「臺獨」目的,以「為民主自由」之虛,行「反民主自由」之實。從最近追殺中天等動作更可見一斑。
  • 唐永紅:「去中國化」導致臺灣政治混亂、社會撕裂
    而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逆道而行,終將受到歷史的審判。」「去中國化「就是搞「務實臺獨」唐永紅指出,民進黨上臺第二天就大力修改教綱,最近又對歷史。教科書做了大力處理,如今中華文化歷史內容在臺灣學校教綱中,就只有簡單的內容了。
  • 民進黨當局新版「護照」放大「臺灣」 臺網友批:了無新意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9月3日訊 民進黨當局又搞「去中國化」小動作!綜合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2日公布所謂臺灣新版「護照」封面設計,為了強化所謂「臺灣元素」及「辨識性」,將封面上的英文「TAIWAN」字樣放大、字體也加粗,預計明年1月發行。此事引發島內各界爭議,臺灣網友批評「了無新意,空空洞洞」。
  • 熱評兩岸:民進黨當局說謊成性,臺灣的安全豈可依靠美國?
    ——這些胡言亂語,反映出的是民進黨當局一貫的「倚美抗陸」思維,但事實早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全面依靠美國的臺灣,只會越來越危險,並且絕無可能實現民進黨口中的「安全」與「和平」。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全世界估計也只有臺灣的民進黨當局,全心全意地跟在美國後面追求政治私利、而置民生經濟甚至民眾死活於不顧了。
  • 臺灣歷史教科書慘遭「去中國化」,張彬:這招非常毒!
    作者:年負民進黨當局把「去中國化」的手伸到教科書上已經是基本操作,但是2020年九月新學期開學的歷史新教材更是變本加厲。中國古代史被大幅刪減,總共就只有1600字。民進黨當局的本意是「洗腦」下一代,不過在「洗腦」到同時,臺灣學生也會失去許多應該有的價值觀。歷史「去中國化」從李登輝時代,歷史課本「去中國化」已經悄然展開。李登輝表面上主張一個中國,教育改革時,就把順序改成了先學臺灣史,到二年級再學中國史。他這個做法就已經把臺灣史和中國史分隔開。
  • 民進黨當局的「經濟泡沫」,大陸一戳就破
    作為第一批從疫情中成功恢復經濟生產的國家,中國經濟在2020年的低迷環境中,仍然實現了正向增長。此前,民進黨當局對於臺灣地區實現經濟增長的壯舉沾沾自喜,殊不知這一切靠的全是大陸市場的力量。民進黨當局營造「經濟泡沫」現象根據《朝鮮日報》報導,臺灣地區於2020年實現了經濟增長率近3%的突破,號稱「世界經濟體第一」。
  • 王鴻薇直稱蔡英文為「領導人」,民進黨當局的玻璃心又碎了
    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稱呼,平平常常卻又深深刺痛了民進黨當局的玻璃心。有媒體評論認為,臺灣民進黨當局政客以及部分臺獨人士紛紛跳出來對王鴻薇女士進行無端的指責、辱罵。他們認為這位臺北市議員是拿臺灣民眾的錢去幫大陸說好話。
  • 臺鐵延伸至屏東縣 臺東議員怒斥民進黨當局為選票
    臺鐵延伸至屏東縣 臺東議員怒斥民進黨當局為選票 2019年09月10日 13:3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東縣議員陳宏宗怒斥民進黨當局只為選票考量。
  • 民進黨當局承認吧,你們就是在「倒貼」美國
    作者:塞西臺灣隸屬中國領土,這是人盡皆知的。儘管如此,蔡英文仍舊試圖通過聯合其它外部勢力來達到「臺獨」的目的。臺灣政客「貼心」為美國著想由於民進黨當局大肆放開對含有瘦肉精的美豬的進口,島內民眾對蔡英文的態度跌至冰點。之所以寧可犧牲臺灣人的生命健康利益,也要進口萊豬,原因在於民進黨當局想與美國早日達成所謂「雙邊貿易協定」。但事情並非蔡英文想像的這麼簡單。拜登最近表示,美國在獲得大量投資前,不會籤訂新的貿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