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是哪一天 入伏是如何算的?2018三伏天時間表

2021-03-04 芝麻科技訊

最近有小夥伴問入伏是哪一天?對於這個具體的時間,小編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致記得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經常出現高溫天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8三伏天時間表,以及相關入伏小知識,有興趣的小夥伴不妨了解下這些小知識吧。

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2018年的7月17日,是頭伏的第一天,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

俗語有云:「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2018入伏是哪一天?

2018年入伏時間是2018年7月17日,每年的入伏時間並不是固定的,下面小編會具體講講入伏是如何算的。

2018三伏天時間表

2018年初伏時間: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時間: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時間: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為末伏,10天。

入伏是如何算的?

三伏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庚,在天幹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

三伏天時段長短不完全一樣,如果中伏在立秋後結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結束,就是40天(中伏20天)。

三伏天往往天氣是最熱的。主要是因為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後的三伏。

以上就是入伏和三伏天的小知識,快分享讓小夥伴們也一起漲知識吧,另外三伏天要注意避暑哦。

相關焦點

  •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時間:2020-07-07 11: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
  • 2018年三伏三九貼時間安排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
    如果你已經忘了這樣的滋味請參考一下去年的三伏天的熱度,相信你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的。當然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三伏天而是2018年三伏三九貼時間安排,這可是冬病夏治的好時候,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這就給您送上。
  • 2019年夏天什麼時候入伏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
    夏天的時候肯定是逃不過三伏天的噩夢了,這個天氣真的是絕了,超級熱的啊,我們來看看2019年夏天什麼時候入伏?
  • 「三伏天」到來,入伏當天是晴天,伏天期間晴天多還是雨天多?
    入伏的意思是「三伏天」的第一天,每年的入伏時期都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今年的三伏天,和去年一樣,持續40天,算是比較長的時間,「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具體時間如下: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什麼時候開始 2020三伏天時間表 7月幾號入伏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三伏是哪三伏?為什麼三伏天的英文翻譯是「熱成狗(Dog days)」。天氣炎熱,注意防暑降溫。
  • 「三伏天」來了,入伏第一天是晴天,那往後是晴天多還是雨天多呢?
    進入伏天意味著「三伏天」的第一天。歷年來進入伏天的時間是大概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今年的三伏天和去年的三伏天一樣,持續40天的時間,時間相對較長。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時間如下: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 2021年夏至是哪一天?夏至是入伏的開始嗎?是怎麼計算的?
    2021年6月21日將迎來夏至,夏至之後,就要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了,迎來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那夏至是入伏的開始嗎?
  • 2020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在二十四節氣中,小暑節氣是屬於夏天的節氣,並且在小暑的時候天氣也越來越熱,那麼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小暑是入伏頭一天嗎?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不是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
  • 馬上入伏,要熱40天,農諺說「入伏有5怕」,是什麼意思呢?
    導讀:馬上入伏,要熱40天,農諺說「入伏有5怕」,是什麼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小暑來臨之後不久,就要迎來全年之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三伏天,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雖然小暑過後天氣開始炎熱起來,但並未入伏,真正酷熱的天氣還未到來,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 2019年什麼時候入伏共多少天?2019年入伏出伏時間具體日期
    2019年什麼時候入伏共多少天?如今已經是2019年7月中旬了,氣溫越來越高,太陽如同火爐炙熱著大地。氣溫的變化讓我們想到2019年的三伏是不是要到了,今年入伏出伏是哪天呢?接下來,小編整理2019年的三伏時間表以及入伏是什麼意思,三伏天吃什麼祛溼。
  • 2019年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嗎
    2019年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嗎?夏至不是入伏,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才是入伏的時間。
  • 明日入伏,記得給家人吃這5種美食,去火消暑,清清涼涼過三伏天
    明日入伏,記得給家人吃這5種美食,營養美味,去火消暑,清清涼涼過三伏天!明天7月16日,正式進入今年的三伏天,一年中最最最溼熱的日子來了。查了查我家的老黃曆,今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溼熱之邪的時間是又長又強,對我們人體健康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一不小心就會被溼氣中傷,因此三伏天合理正確的飲食習慣,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三伏天人們的食慾低下,但飲食準則卻不是簡單的以清淡為主,高溫高溼,更需要攝入足量的營養物質,保證機體的正常運轉。
  • 入伏為什麼不能吃涼的 臨沂人食冰冷解暑危害大
    入伏為什麼不能吃涼的   營養專家劉納介紹,傳統中醫認為春夏要養陽,要生發、發散,而寒涼食物有收縮作用,尤其是對腸胃和鄰近的心臟和動脈有刺激,導致痙攣。   傳統中醫還認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體的寒氣排出來的機會就是三伏天,所以說這個時候肯定是不能吃涼,否則就容易讓更多寒氣進入,原有的寒氣又排不出來。   入伏吃涼的有什麼危害   營養專家介紹,入伏不吃涼,這在今年的季節養生尤為關注。這實際上是要建立一個好的飲食習慣,提醒人們吃東西不能過涼,好好呵護脾胃。
  • 2017年三伏天時間表及注意事項!
    1、少吃冷飲入伏後,天氣越來越炎熱,人體內陽氣處於旺盛狀態。有些人認為在夏天吃冷飲、喝冰凍飲料、多吹空調,就能把暑氣壓下去。
  • 今日入伏,河南:不「伏」!
    問:如何才能每天都能收到這樣的社會和民生資訊?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民生大參考百家號即可。ps: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大參考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今日入伏 ,河南:不「伏 」!今天(16日)進入「三伏」中的「頭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全國多地即將開啟「蒸烤」模式。今年的三伏天「超長待機」,足足有40天。
  • 今天入伏,開啟40天超長三伏天,怎樣預防中暑?
    今天正式入伏了(初伏期:7月16日-7月25日),將開始長達40天的三伏天。三伏天高溫多雨,是一年之中最溼熱的時節,這個時節溫度高,空氣溼度大,很容易讓人染上暑氣,引起中暑。很多抵抗力差的人、不注意防暑的人,也會出現多種健康問題。
  • 入伏後,哪些人可以繼續喝姜棗茶?
    立夏的時候,就推薦大家喝姜棗茶,一直到三伏天。現在已經中伏了,一般人就不用每天喝了。這是因為入伏後,自然和身體的陽氣都達到了鼎盛,一般的人就不太需要姜棗茶來助力了。有時嘔吐清水、怕吃涼)胃口不開氣血不通手腳冰涼有以上任意一種情況,入伏後可繼續喝姜棗茶
  • 上海還沒出梅,本周四又將「入伏」,網友:下開水麼
    超長待機的梅雨季還沒結束三伏天又要來了!因此,今年7月16日(庚申日)上海就將入伏,今年的三伏天共計40天。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為10天;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20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為10天。
  • 狂暑季|入伏,送你一套「學霸級「」護膚筆記
    2020年三伏天時間2020年伏天時長40天初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中伏:7月26日—8月14日,20天末伏:8月15日—8月24日,10天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從今天開始 最適合喝熱熱的水敷涼涼的小梔膜▼天暑假剛開始,正值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持續的高溫溼熱的天氣將給我們的肌膚帶了巨大的考驗,這時科學的護膚,就尤為重要了。
  • 入伏第一天,飲食上多吃四物,生活上少做四件事,平安度夏少生病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而今年7月16日就正是入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