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地球上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能量,最後都以什麼形式存在?
這個問題問得好!好在哪裡?且聽我慢慢道來。
回答之前,我們先來將題目統一一下,因為題中問道大量的能源能量,最後以什麼形式存在?我們知道人類消耗能源的本質也就是消耗能量,所以不妨我們把它們都歸結於能量,討論能量的去向問題。
既然我們要討論能量的去向問題,就少不了說說能量的來源。
我們知道人類有無數種能量來源的方式,但是歸根結底他都來源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而太陽系的能量肯定是來源於宇宙。
就目前的理論認為,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了數以萬計能量,它們儲存在宇宙萬物中,迫不及待的等著再次被利用。46億年前一顆藍色星球在太陽系中形成——地球,由於吸收了存在於宇宙之中的「靈氣」,所以形成之初的地球便帶有巨大的能量,它們大部分儲存在地核中。
其實這些地核中的能量並不足以使地球孕育生命,所以地球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能量來源——太陽。
太陽可以散發巨大的能量,儘管經過重重阻礙最後只剩下一小部分。那也比地核散發出的能量要多得多,因為地核最後達到地面的能量還不到太陽帶來能量的0.3%。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小看它們,地核能量中有22%維持地核內的對流。不僅如此,還有54%還會維持地幔內對流,板塊移動以致火山、地震的能源都來自於此。從地球形成至今46億年,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地震個火山噴發,就這地核中的能源也沒能用完。
所以說地核中的能量還是很多的,不過直到現在,人類所利用的大部分能量還是來源於太陽。
但是太陽能並不可以直接就流入人類的口袋,總需要走一些流程。它首先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態系統,然後從層層遞減轉移到各種消費者,人類就屬於消費者,這便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我們還可以發現,在生態系統中能量並不能從消費者流向生產者,也就是不可以從人類流入小草,其實這就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原則——單向流動,層層遞減。
然而這只能說是人體為了運作而消耗的能量,除此之外人類還會消耗其他的能量,不過總的來說都是來源於大自然。我們知道能量的存在形式眾多,包括化學能,電能,動能,風能等等。在了解人類能量的來源之後,我們就要討論人類消耗的能量有哪些?
這可就多了,首先人要吃飯吧。一個人吃飯那不是啥大不了的,可是全球75億人,沒人一張嘴那還了得。其次煤、石油、天然氣、這些不可再生能源要用吧。我們做飯要用天然氣,汽車在地上跑要用油,還有以前的蒸汽火車要用煤,這都是我們消耗的能量。以上這些都可以統稱為化學能。還有你整天打遊戲、看電視要用電吧,這是電能。然而人類消耗的能量還有很多很多,數都數不清!我們既然用了這些能量,它就一定有個去處吧!
好,在熱力學第一定律中說熱量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也可以與機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轉換,但是在轉換過程中,能量的總值保持不變。意思就是能量守恆唄!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消耗的能量最後到底以什麼形式存在?
筆者認為是萬物,即回歸自然!
怎麼這麼講,不妨我們思考一下舉幾個例子
首先人類吃到嘴中的化學能哪裡去了?我們學生物都知道,一部分人體細胞呼吸消耗了,一部分轉化成了蛋白質,脂質。細胞呼吸產生了能量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還是化學能回到了自然界,能量被用於支撐我們的機體運轉。蛋白質、脂質呢?哦,它讓我們長肉肉了!其次我們用掉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能量哪去了?冶金、化工、做燃料……這些推動了我們社會的發展,它們也回歸自然了。最後還有我們用的電哪裡去了?你現在扇的風扇,吹的空調,玩的電腦是不是都要用電能,有的轉化為了熱能有的轉化為了動能。至於我們消耗的其他能量,你也不妨去思考一下,它是不是也回到了自然界,推動了萬物的發展!
現在在回過頭看看我說的話,這個問題問的是不是很好?
能量源於萬物,終於萬物。這便是規則。這裡是@八戒科學,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