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地球上消耗了大量能源能量,最後都以什麼形式存在?

2020-12-15 八戒科學

人類在地球上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能量,最後都以什麼形式存在?

這個問題問得好!好在哪裡?且聽我慢慢道來。

回答之前,我們先來將題目統一一下,因為題中問道大量的能源能量,最後以什麼形式存在?我們知道人類消耗能源的本質也就是消耗能量,所以不妨我們把它們都歸結於能量,討論能量的去向問題。

既然我們要討論能量的去向問題,就少不了說說能量的來源。

我們知道人類有無數種能量來源的方式,但是歸根結底他都來源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而太陽系的能量肯定是來源於宇宙。

就目前的理論認為,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了數以萬計能量,它們儲存在宇宙萬物中,迫不及待的等著再次被利用。46億年前一顆藍色星球在太陽系中形成——地球,由於吸收了存在於宇宙之中的「靈氣」,所以形成之初的地球便帶有巨大的能量,它們大部分儲存在地核中。

其實這些地核中的能量並不足以使地球孕育生命,所以地球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能量來源——太陽。

太陽可以散發巨大的能量,儘管經過重重阻礙最後只剩下一小部分。那也比地核散發出的能量要多得多,因為地核最後達到地面的能量還不到太陽帶來能量的0.3%。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小看它們,地核能量中有22%維持地核內的對流。不僅如此,還有54%還會維持地幔內對流,板塊移動以致火山、地震的能源都來自於此。從地球形成至今46億年,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地震個火山噴發,就這地核中的能源也沒能用完。

所以說地核中的能量還是很多的,不過直到現在,人類所利用的大部分能量還是來源於太陽。

但是太陽能並不可以直接就流入人類的口袋,總需要走一些流程。它首先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態系統,然後從層層遞減轉移到各種消費者,人類就屬於消費者,這便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我們還可以發現,在生態系統中能量並不能從消費者流向生產者,也就是不可以從人類流入小草,其實這就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原則——單向流動,層層遞減。

然而這只能說是人體為了運作而消耗的能量,除此之外人類還會消耗其他的能量,不過總的來說都是來源於大自然。我們知道能量的存在形式眾多,包括化學能,電能,動能,風能等等。在了解人類能量的來源之後,我們就要討論人類消耗的能量有哪些?

這可就多了,首先人要吃飯吧。一個人吃飯那不是啥大不了的,可是全球75億人,沒人一張嘴那還了得。其次煤、石油、天然氣、這些不可再生能源要用吧。我們做飯要用天然氣,汽車在地上跑要用油,還有以前的蒸汽火車要用煤,這都是我們消耗的能量。以上這些都可以統稱為化學能。還有你整天打遊戲、看電視要用電吧,這是電能。然而人類消耗的能量還有很多很多,數都數不清!我們既然用了這些能量,它就一定有個去處吧!

好,在熱力學第一定律中說熱量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也可以與機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轉換,但是在轉換過程中,能量的總值保持不變。意思就是能量守恆唄!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消耗的能量最後到底以什麼形式存在?

筆者認為是萬物,即回歸自然!

怎麼這麼講,不妨我們思考一下舉幾個例子

首先人類吃到嘴中的化學能哪裡去了?我們學生物都知道,一部分人體細胞呼吸消耗了,一部分轉化成了蛋白質,脂質。細胞呼吸產生了能量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還是化學能回到了自然界,能量被用於支撐我們的機體運轉。蛋白質、脂質呢?哦,它讓我們長肉肉了!其次我們用掉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能量哪去了?冶金、化工、做燃料……這些推動了我們社會的發展,它們也回歸自然了。最後還有我們用的電哪裡去了?你現在扇的風扇,吹的空調,玩的電腦是不是都要用電能,有的轉化為了熱能有的轉化為了動能。至於我們消耗的其他能量,你也不妨去思考一下,它是不是也回到了自然界,推動了萬物的發展!

現在在回過頭看看我說的話,這個問題問的是不是很好?

能量源於萬物,終於萬物。這便是規則。這裡是@八戒科學,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足夠人類用1萬年,為何能源危機還是困擾人類
    可以說,整個宇宙中恆星的總數比海灘上的沙子還多。對人類而言,太陽是獨一無二的。人類活動消耗的絕大部分能量,追根究底都是來自太陽。例如,地球儲存的石油、煤炭都是來源於古生物的光合作用;在河流上設置水壩可以發電,但是水的勢能是來自太陽的蒸發作用——是太陽免費幫我們把水搬到天上,再落回地面上的高處。
  • 永動機——難道就沒有跳出能量周期律的能源存在嗎?
    引言:經研究發現;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核心,竟然是能量周期律,即能量守恆定律。因為人類從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開始,柴草能源是支撐人類社會的動力。從發現煤炭引發了蒸汽機工業革命,到發現石油引發了汽柴油機工業革命,到今天的核電站工業革命,人類為社會文明發現了能量守恆定律而自豪。但恕不知用消耗資源的文明建立之能量周期律,被摧毀掉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是自豪還是應該反思自責?
  • 人類發現一個戴森球,距地球1480光年,為何科學家警告不要靠近?
    戴森林想像圖 目前人類的一切生活都需要用到能源,汽車需要汽油、坐飛機需要航油、生活需要電能、發電需要消耗煤炭、各種各樣的工業都需要使用到石油,由於人口過快增長,能源短缺已經成為人類面臨最需要優先解決的生存問題之一
  • 永動機不存在?地球為什麼自轉46億年不停止,它的能量從哪來呢
    人類自始至終都希望發明一種機器,使其能夠永久地轉動,並使其在轉動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額外的持續作用力,也就是說,只要一種力就能使該機器不停地運轉,這種機器被稱為「永動機」,1000多年來,人們想盡各種辦法想要造出一種永動機,但均以失敗告終,後來人們才發現,不能造出永動機,因為永動機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世界上根本沒有任何物體能不消耗能量就對外做功。
  • 撇開戰爭和自然災害,一億年以後,人類還存在嗎?
    而實際上,我們從落後的社會發展到如今,僅僅用了三百年的時間而已,而人類社會還在不斷地進步當中,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地設想未來會更加光明,科學也會更加發達。那麼,在人類文明繼續保持前進的前提下,人類究竟可以走多遠呢?又或者說,在一億年以後,人類還存在嗎?
  • 能源——人類對未來的終極暢想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點擊藍字關注我們近期大熱的電影《八佰》帶領我們回到了淞滬抗戰的最後一役,而電影中「八百壯士」所守護的倉庫,也是故事中的重要元素。這個當時作為指揮所的倉庫,臨近煤氣廠,而煤氣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已經應用到人們的經濟生活當中。電影就是這樣,既可以記錄人們的生活,將其永存;亦可以寄託人們的幻想,待其實現。
  • 永動機並不存在!可地球自轉已持續46億年,它的能量到底是什麼?
    從古早的科學實驗還是到了近代的科技大爆發,關於永動機這一命題的實驗就未有停止過,關於它的真實存在,各界的態度都眾說紛紜,讓人曖昧不清。這個矛盾的源頭就是來自我們人類,來自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雖然人類科學家一致的在否定著永動機的存在,世間其實真的並不存在永動機這樣的痴心妄想,可是,這樣舉一個例子呢?如果有個人,提出拿地球的自轉當作永動機存在的一個例子,那麼你會信服這個理由嗎?
  • 太陽氦閃會摧毀地球生態,但人仍可生活在地球上,只是要移居地下
    地球是宇宙中已知的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而一旦太陽發生氦閃,那麼地球生態就將會被徹底破壞。氦閃為何會有如此威力?到底什麼是氦閃呢?宇宙間所知的一切事物都是存在始終的,有開始就有結束,生命如此、非生命體也是如此,就連宇宙本身也有誕生和消亡,而恆星作為宇宙間能夠發光發亮的天體,同樣存在著始終,而氦閃的出現就是它生命進入晚期的信號。
  • 戴森球是什麼,真的存在戴森球嗎?
    戴森球是什麼一個在宇宙中的文明,隨著他的不斷發展,對能源的需要也會不斷增加,當行星的能源不足以維持這個文明發展的時候,去開發自己星系的恆星來獲取能量也是文明發展的必然。戴森就順勢提出了戴森球的想法。戴森球就是一個環繞在恆星外面的球體,完全包圍恆星,並獲取恆星的能量輸出。由於戴森球的建造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工程,建造要消耗大量物質,如果建一個完整的戴森球,科學家估計甚至要消耗一顆行星。
  • 如果人類把月球上的大量資源運回地球,會發生什麼?能不能運?
    一百年內人類應該可以開採月球資源並運送會地球了,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大概本世紀末能應用。解決了能源問題,宇宙飛船也隨之而來。往返月地就跟出趟海一樣輕鬆。至於什麼資源,也是沒有什麼可利用的。而且運輸成本,是月球幾百倍。只能說,中國現在探測月球,是為了整體技術提升而已。根本沒有去希望有什麼可利用價值。還有就是在月球上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建立空間站,在做一些外空探測研究。我們並沒有希望從月球上本身獲取什麼資源利益。但是研究是必須的。比如我們為了探測月球,我們發射了中繼衛星。這些都是好大進步啊?而且這種定位經驗也可以用於地球上。
  • 地球上被掩蓋的秘密(二)
    特斯拉線圈的設計初衷,是為地球提供一個免費的自由能源,它以地球為導體,為人類傳輸自由能源。(這段話引用)發明特斯拉線圈的初衷是無線傳輸能量,但是無線傳輸能量並不提供免費能源,雖然在接受端是免費的,但是在發射端必須付出成本,這是此項技術在商業社會行不通的原因,這個道理小學生也會知道。
  • 人類文明還能在地球上存在多久?答案很可怕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並且歷經了數百萬年的進化,才最終成為地球唯一的主宰。現在人類文明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類的腳步已經向著太空進軍。人類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靠的從來不是體力,而是智慧。人類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人類會思考。我們不僅銘記過去,奮鬥當下,也思考未來。
  • 迪迦奧特曼:人類能源發展是把雙刃劍,麥克斯動力系統遲早釀大禍
    TPC裡有一個天才科學家名叫八尾明番,他通過20年的研究終於把光作為能量的技術開發出來了,名曰麥克斯動力系統。麥克斯動力系統是一種利用質子和反質子相撞從而產生巨大的能量作為推進動力的飛船動力系統,這種技術的產生使得人類宇宙航行技術得到了質的飛躍,但是麥克斯動力系統的產生卻帶來了意外之禍。
  • 人類對水的使用量不斷增加,地球上的水為什麼沒有減少?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也是一顆水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球,在外太空觀看地球就是一個藍色的水球,水是生命之源,由於我們的地球存在著大量的水,40億年前才能夠孕育出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和演化誕生了高等智慧的生命一一人類。
  • 除了地球,它是唯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卻被科學家無情排除
    隨著對宇宙深入了解後,人類越來越好奇除了地球外,宇宙中是否還存在著其它的宜居星球。特別是人類進入近現代社會後,在工業文明和信息化的推動下,各個國家對能源的消耗產生了巨大依賴。但地球現有的儲備資源是有限的,儘管目前人類還不會面臨能源枯竭的問題,可是過了幾十年或者一百年,能源問題將會更加突出和迫切。所以,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的星球,成為了科學家們目前比較重要的任務。首先,科學家們想到的是地球的近鄰——火星,為此,荷蘭在2013年啟動了「火星一號」的探測任務,而這個探測器目的是計劃在2023年前能啟動火星移民計劃。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九章 人類和地球磁場
    3、太陽活動對人的神經系統也有影響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資料的分析和研究,發現人類一些重大發明、創造和成才,也奇蹟般地存在11年或22年的周期規律。為了得到一個好的變壓器的設計,如此事物的關鍵點就在於對該設備的磁芯設計上,磁芯的大小、形式和選材決定了磁通的量和磁場的流通程度,對於這些參數的設計,也就決定了該變壓器到最後是否會變的理想。設計磁芯時的關鍵就是要考慮磁路是否順暢,儘量讓它不要出現磁渦流現象,致使轉換電能量儘量少的發生損耗。
  • 地球誕生46億年來,出現過的五大文明,人類處在最後一環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之久,而地球上的生命更是在38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根據記載,人類在地球上活動的痕跡也不過20萬年的時間。這讓很多科學家懷疑,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以前,地球上就存在過已經滅絕的史前文明。
  • 【人類的揚升】:水晶宮殿——水晶能量的旋渦、編碼、網格和覺醒
    我們曾經詳細描述過十三顆水晶頭骨裡所蘊涵的大量宇宙信息,通靈大師能夠用特殊的方法讀取這些信息。很多人喜歡佩戴水晶飾物,因為它似乎有磁場感應,讓你感受到自然寧靜的氣息。實際上,水晶的磁場感應是一種微弱的能量波動或超微粒子的振動現象。以現代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觀察,任何物質在還沒有形成物體以前,都是以能量的形態存在,物質只是能量凝聚的結果。水晶如此,人體也是。
  • 辛東方:地球是一個生命體,人類大概是破壞生態的癌細胞
    早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地球、火星和金星其實早期環境是差不多的,都有液態水的存在,現在也能在火星和金星上找到海洋存在的痕跡,大氣中也都有極高濃度的二氧化碳。金星上的二氧化碳濃度竟達到了96%,導致了非常嚴重的溫室效應,過高的溫度就把液態水全部蒸發掉了,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火星和金星的模樣。
  • 人類把礦產資源挖光了會毀滅地球嗎?
    其實在人類進化之初並沒有比地球上的其它動物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我們遠古的祖先從樹上下來,在幾十萬年的時間裡依然保持著採集野果、狩獵動物來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後來,人類學會了保留火種、鑽木取火,甚至通過焚燒林地的方式來獲取食物,這是對自然資源破壞的最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