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半年為加裝電梯打了3387次電話,他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2020-12-26 央廣網

  近日,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街道迎來「四喜臨門」的大場面,一周內4個小區的4臺電梯同時開工加裝;普陀區長風新村街道風荷園也啟動推進成片加裝電梯。而在不久前的10月27日,虹口區江灣鎮街道逸仙小區更出現了14個單元同時開工加裝電梯的「盛事」……

  今年以來,申城老舊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這一民生工程不斷「提速升溫」。在政策的優化下,加裝電梯在各大老小區可謂遍地開花。關於加裝的程序步驟、糾紛調解、施工流程,也都成為了民生關注的焦點話題。而據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統計,今年5月1日以來的半年中,市民共撥打熱線3387次對加裝電梯一事進行諮詢、求助和投訴,這一來電量也遠高於了往年。

  △半年熱線撥打數量曲線。

  3387次來電中,哪些問題最被聚焦?哪些矛盾最為突出?哪些做法和建議呼聲最高?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對這些大數據進行了梳理和解讀。

  這幾個區為何來電要多一些?

  3387次市民來電中,包含諮詢類來電1035次、求助類來電1347次、投訴舉報類來電706次、意見建議類來電284次,以及15次其他類型的來電。

  △3387次來電的分類。

  記者對市民的來電內容快速瀏覽得知:諮詢類來電以政策諮詢為主,常見的有詢問加裝電梯的基本條件、操作流程、補助政策、費用分攤方式以及如何提取使用公積金、如何聯繫加裝企業等等;求助類來電是來電中最多的一類,大多為老房內的居民們通過「12345」表達對電梯的渴望,希望自己所在的小區和樓幢也能著手推進加裝事宜。此外,居民們在推進加裝事宜中遇到糾紛和難處時,也習慣撥打「12345」向屬地政府部門求助,希望政府部門出面介入搭設平臺,或做通反對加裝居民的工作,或呼籲修改調整加裝方案,或協調相關部門給予便利等等;至於投訴舉報類來電,大多則聚焦電梯加裝事宜中的種種「違規」之處。在推進加裝電梯的前期,投訴主要聚焦徵詢程序不合規的問題,如租客代替業主籤字。中後期則圍繞電梯施工過程,如投訴電梯施工時未按照圖紙或前期徵詢時確定的方案來操作,投訴加梯施工方野蠻施工存在擾民,投訴工期拖延遲遲不能結束,投訴通信企業在管線遷移時漫天要價等等。

  總體而言,諮詢和求助較多產生於加裝電梯的前期步驟中,而投訴舉報則更多聚焦實際推進施工等環節。3387次來電中諮詢和求助佔據了大多數,這說明隨著申城加裝電梯熱度越來越高,有想法推進加裝電梯的小區越來越多,對於政策普及、糾紛協調需求旺盛。706次投訴舉報也表明加裝電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面臨著較為激烈的社會矛盾,仍是社區治理中較為棘手的問題。

  具體到申城各個區,記者梳理發現,3387次來電中,除了一些政策諮詢未明確所屬區域之外,「12345」為2977次來電標註了來電人的所在區域。其中,浦東新區以372次來電位列第一,其次分別為普陀區328次、寶山區320次、靜安區305次、虹口區266次、閔行區261次、徐匯區255次、楊浦區251次、長寧區234次,剩餘的黃浦區和幾個郊區則來電較少,均不足百次。但具體分析,各區來電多寡除了與區域面積有關之外,還與各區的加裝電梯推進情況有關。

  △各區熱線電話數量分布。

  如普陀區的328次來電中,求助類佔到了177次、諮詢類則有68次。這說明在普陀區儘管加裝電梯的呼聲高,但實際推進加裝的數量相對較少;而寶山區的320次來電中,求助類僅126次,但投訴舉報來電多達93次。據了解,寶山區此前曾提出了今年「新增100臺、完工100臺」的目標。梳理93次投訴,才發現寶山區在推進電梯加裝工程中,由於擾民問題多,以致產生較多的投訴;再如靜安區,305次來電中也以求助類和諮詢類為主。不少居民呼籲自己所在的街道要向臨汾路街道學習,加大加裝電梯工作的推進力度……

  △各區熱線電話具體分類圖。

  「同意」「施工」出現頻次最高

  那麼,具體到這3387次來電中,哪些問題最受申城市民關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對市民來電中的高頻詞進行了梳理。排除掉工單記錄中使用的工作術語,以及「加裝」「電梯」這些必然出現的關鍵詞外,還出現了以下這些高頻詞:「同意」出現了1584次,「施工」出現了1286次;「居委會」出現了746次,「業委會」出現了690次,「物業」出現了680次,「影響」出現了642次,「徵詢」出現了630次,「街道」出現了569次,「協調」則出現了514次等等。此外,反對、公示、三分之二等高頻詞也較為突出。

  △熱線電話內容詞頻分布圖。

  「同意」成為出現頻次最高的詞並不讓人意外。在加裝電梯中,所在樓幢的居民能否達成一致意見,更具體說能否取得底樓以及二樓居民的同意,幾乎是電梯最終能否成功加裝最關鍵的因素。大量的來電中,居民們紛紛訴苦加裝電梯止步於底樓或二樓居民的反對聲中,如靜安區共和新路一位居民反映稱所在門幢2019年就已開始推進加裝電梯,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微信群,但因1樓一戶居民明確反對而卡牢至今。不少居民也同樣選擇通過「12345」,表達自己對於加裝電梯的「不同意」。除了影響通風、採光以及擔憂運行噪聲等常見的說法之外,「房屋市值的變化」「是否有相應的補償」也是常見的理由。

  此外,去年年底,上海出臺新政策將本樓幢同意率從原來的90%降低到三分之二,且不再要求「無明確反對意見」,小區同意率也從原來的三分之二降低到一半。但從市民來電來看,這一門檻的降低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部分居民的反對聲。如寶山區一街道在回復居民來電時明確「為避免今後安裝電梯產生矛盾,建議市民最好是取得100%同意」。可見,要求「百分之百同意」仍然是一個操作「潛規則」。僅有個別街道表示願意在有反對意見的情況下「在充分協調的基礎上推進工作」。

  一旦無法達成一致,居民們大多向居委會、街道求助,希望他們介入,這使得「居委會」「街道」「協調」等詞語連帶成了高頻詞。

  而隨著申城推進的加梯項目越來越多,「施工」成為高頻詞預示著新問題的產生,即加梯過程中施工擾民成了居民們投訴的焦點。梳理投訴發現,施工材料堆放雜亂影響通行侵佔車位、施工噪聲從早吵到晚、頻繁挖爆小區水管導致停水、基本的安全措施無法保障以及在小區搭建工棚導致髒亂差等問題較為突出。如虹口區一小區居民投訴稱,小區加裝電梯施工野蠻,隱患突出,不僅損壞了路燈,挖的坑井未做任何圍欄防護措施,加之小區通道狹窄,一旦老人小孩掉入坑井中後果不堪設想。施工擾民影響了居民們對於加裝電梯這一民生工程的好感度,不利於後續的推進,這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284次建議來電提了哪些「金點子」?

  儘管加裝門檻不斷調低,但要辦好這件民生實事,難度仍然不小。居民們如何通過共治共享凝聚共識,街鎮、居委會如何搭建協商平臺予以幫助,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好方法和新思路。那麼,284次意見建議類來電中,居民們提供了哪些「金點子」呢?

  這些來電中,一些街鎮成立「加梯臨時黨支部」「加裝電梯工作室」的做法頗受推崇。寶山區的一位居民建議推廣楊浦區殷行社區「0元加裝電梯」的方案,即由電梯公司「代資」加梯,居民每年繳納一筆使用費;虹口區的一位居民則建議應該由街鎮社區牽頭,更多地嘗試「組團」「批量」加裝,通過規模化的操作降低成本,凝聚條塊合力,也容易為加裝電梯營造濃厚的氛圍;靜安區的一位居民則希望臨汾路街道能夠「共享」他們在推進加裝電梯中製作的《電梯技術》和《群眾工作》兩本指導手冊,分享他們破解「底樓尷尬」的好經驗,幫助其他社區推進加裝電梯。

  加裝電梯中一些容易產生糾紛的「點」也被指了出來,提醒其他正在操作的居民們予以防範。長寧區的一位居民建議,加裝電梯在小區徵詢時必須將加裝的細節明示,並提供必要的效果圖。尤其在涉及到是否佔用到綠化、是否佔用小區車位、是否涉及無障礙通道的改造等問題上,一定要說清楚,避免進入實際加裝環節時遭致小區其他樓幢居民反對,引發矛盾;寶山區的一位居民則建議,在樓內協商時,樓上居民不應該有欺瞞的心態。而應該主動告知可能的不利影響,保障底樓及二樓居民的知情權。這樣才能就加裝細節充分協商,進而改進加裝方案,達成一致。多位居民還指出,實際操作中已發生多次「老人起初同意,但子女知曉後反對,導致老人後期『反水』」的現象,建議在樓內徵詢環節中予以考慮規避。

  而針對施工過程中擾民現象,除了呼籲加強施工管理外,黃浦區的一位居民則建議不妨嘗試已在一些社區試點的工廠化安裝、鋼結構整體吊裝新工藝,縮短工期,降低對小區居民的影響。奉賢區一位居民建議,電梯加裝施工時如果要佔用小區道路和車位,不妨先對佔用區域進行「增擴」,保障居民正常的通行和停車需求,待電梯加裝完畢後再恢復原樣。

相關焦點

  • 房屋加裝電梯施工方案_2020年房屋加裝電梯施工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
    ,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 廈門一棟7層樓加裝電梯後,地基下陷!牆體開裂,電梯外傾,牆面還出現了20釐米的裂縫!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居民們能不心驚膽戰嗎?
  • 老小區加裝電梯方案_2020年老小區加裝電梯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李勁峰、朱筱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來臨,對城市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加裝電梯的需求日益強烈。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已先行探索,鼓勵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但「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解到,這項備受關注的民生工程在不少地方推進緩慢,有的業主申報審批「無人受理」,有的社區拿到批文卻籌集不到資金。
  • 電梯如何加裝?這裡有一份「闖關手冊」!
    第一步要做什麼就難倒了陳伯。於是,他來到了位於寶盛新家園的荔灣區舊樓宇加裝電梯服務中心,了解加裝電梯的整個流程。加裝電梯「長路漫漫」,其中不僅有很多繁瑣的工作,還需要協調鄰裡關係,在許多街坊看來是「難關重重」。很多加裝成功的街坊在享受著電梯便利的同時,紛紛感嘆當時「加梯路」的艱辛;也有許多有加裝想法的街坊,因為不清晰加裝電梯的流程,在一籌莫展中望而卻步。
  • 杭州濱江區破解加裝電梯後續維保難題 加裝電梯有了「4S店」
    12月16日,一家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售後服務中心在杭州市濱江區繽紛小區啟用。「這就像政府給加裝電梯開了個『4S店』,不僅能夠就近響應加裝電梯出現的各種故障,還能提供加裝政策諮詢、方案優選、矛盾協調等一系列服務。」該區加梯辦負責人吳宏強說。  濱江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售後服務中心覆蓋繽紛小區、繽紛西苑和繽紛北苑。
  • 越秀區加裝電梯服務中心成立,到這裡了解下如何加裝電梯
    越秀區加裝電梯服務中心成立,到這裡了解下如何加裝電梯。隨著廣州舊樓加裝電梯工作的推進,各區的加裝電梯服務中心相繼成立,作為廣州市中心城區的越秀區也進一步提升加裝電梯的服務工作水平,成立越秀區加裝電梯服務中心,並於本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
  • 敲遍46個章、還被居民「罵出門」……上海首個試點加裝電梯的小區...
    表面上看,靜安區華怡園小區和其他住宅社區並沒有什麼兩樣,但事實上,小區內的1號樓是全市第一幢成功啟動加裝電梯試點的樓房。頭頂著「第一個吃螃蟹」的名頭,這兩年來,小區接待了不少慕名前來取經的市民。更令人高興的是,下個月,小區將啟動最後一部電梯加裝工程。至此,小區將完成「加裝電梯全覆蓋」。
  • 「刷卡電梯」真的來了?老房子加裝電梯又出新方案,不用再爭了
    老房子開始改造,可是在加裝電梯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此次舊改針對的是建成年代在2000年以前的,也就是說這些老房子的房齡都超過了20年,而且老年人是主要住戶,所以為了方便他們出入,就提出了加裝電梯,可是在加裝電梯的過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3點: 1、部分住戶不需要電梯 這些住戶認為自己不需要電梯
  • 上海老房加裝電梯 加出百姓滿滿的獲得感
    深度老齡化的上海,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是惠及廣大群眾、彰顯城市溫度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圖為虹口區逸仙小區成功推進小區加裝電梯工程。文匯報記者 陳龍 攝 面對即將開啟的「十四五」,關乎「讓人民生活更有品質、更有尊嚴、更加幸福」,老百姓心裡有更多熱望與期待,小小電梯無疑是現實而直接的一個載體。
  • 加裝電梯、社區食堂……市人大代表到徐家匯樂山關注了這些民生問題
    加裝電梯、社區食堂……市人大代表到徐家匯樂山關注了這些民生問題 2020-06-08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虹口區已完成全區加裝電梯藍圖的初步繪製
    為助力全市加梯藍圖的繪製,做好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前期調查和可行性評估工作,明確相關技術要求,規範成果形式,市房屋安全監察所(市住宅修繕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牽頭編制了《上海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前期調查與可行性評估技術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用於指導各區、街鎮和相關單位開展加裝電梯前期調查和可行性評估工作。
  • 上海首臺整體式裝配吊裝加裝電梯用了近5個月,聽聽居民怎麼說……
    居住在靜安區大寧路街道延長中路451弄居民區20號樓的居民,去年有一件開心事,就是加裝的電梯在8月19日交付使用了,過去常年被上下樓問題困擾的居民們不再發愁,迎來了便捷的幸福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上海首臺整體式裝配吊裝加裝的電梯,交付使用近5個月後,電梯怎麼樣了?安全嗎?性能如何?
  • 我不建議爬樓機取代加裝電梯,容易留有隱患,應考慮清楚這4點
    雖然國務院已經連續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但加裝電梯的全面普及之路顯然還要經過一段艱難歷程,而且在上海和北京某些大城市,因為需要加裝電梯的房屋數量比較多,肯定會出現並不止加裝電梯此類型的加裝方式,根據作者在北京市豐臺區等地和上海市寶山區
  • 老小區加裝電梯,用著到底咋樣?
    2019年初,這幢老樓加裝的電梯正式運行。後來,徐女士將兩位老人接到家中一起居住。「只要天氣好,他們就會去旁邊的青潁公園遊玩,有電梯上下樓很方便。」 「目前,我們已經將電梯全權委託給物業公司進行管理,我們住戶只需要按時繳納物業費就可以了。」馬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小區普通住宅的物業費是0.6元/平方米/年,而加裝電梯後物業費為1.2元/平方米/年。
  • 上海市民打12345投訴屢遭「結案」 官方回應來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茜 上海報導近日,海報新聞報導了上海市民劉女士投訴房地產開發商存在銷售欺詐長達一個多月始終未果的事件。目前,此事又有了新的進展。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己除了對上述處理結果和過程表示失望外,近日通過詢問12345還發現,在自己發起的7次投訴中,有數次投訴的處理結果存在明顯敷衍。「例如10月15日我第一次發起投訴,直到11月3日我接到12345『您於10月15日反映的其他問題已處理』的簡訊,在這期間沒有任何相關部門曾經聯繫過我。
  • 金銘福邸小區首個加裝電梯工程順利開工
    樓裡馬上就要裝電梯,心裡特別開心。記者獲悉,9月30日,江川路街道金銘福邸小區21號樓加裝電梯正式開工,這也是江川地區首棟開工加裝電梯的居民樓。  據了解,江川路街道是個老舊住宅較為集中的街道,且老年人口多,居民加裝電梯的意願強烈。下有所呼,上有所應。
  • 電梯故障成市民訴求熱點 12345已形成問題轉辦流程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趙張昀)電梯急停、滑層、轎廂困人……猝不及防發生的種種電梯安全問題,常讓人捏把汗,一個多月來,本報對電梯安全事件進行了相關報導,引起了許多市民的關注。「問題電梯」話題引起不少市民熱議,還有市民撥打本報熱線968820,講述自己的遭遇。
  • 舊樓加裝熱潮下的「冷」思考——奧的斯、三菱、快客電梯為何能...
    2018年加裝電梯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完善配套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2019年加裝電梯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措辭從2018年的「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變成了"支持加裝電梯"。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加裝電梯第三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這3個問題很難避免
    結果我們這裡一個老鄰居悄悄說,幸好沒把電梯裝起來,不然肯定會起爭執,我們這種老舊樓房,其實不適合裝電梯。在很多人看來,加裝電梯明明是一件好事,電梯房又不會放在樓層內,而是靠著房子外面搭建,雖然外觀看上去不怎麼樣,但是只要這棟樓的居民住起來舒服就可以了。但是,有3個問題你很難避免。
  • 劍南路人行天橋已安排 市民:沒有電梯有點累
    最近,有市民向直播綿陽反映稱,劍南路大潤發超市旁的過街人行天橋可以通行了,但沒有加裝電梯,這給老年人和殘疾人士的出行帶來了不便。市民杜女士:「以前都是在路面走,車又多,很危險,現在有天橋,至少安全了嘛。」有了人行天橋,市民過街安全了,但是由於該人行天橋目前沒有加裝電梯,對於特殊群群體說,上下樓梯有些費勁。六十五的市民姜女士:「年紀大了,爬樓梯還是覺得累,爬這麼幾步就氣喘。」
  • 老房子加裝電梯出「新方案」,不用再爭了
    二來是費用昂貴,一整層樓公攤下來的費用也不菲,而低層住戶根本沒必要甚至不用使用電梯,所以他們不願意出這份錢。還有一些其它的原因,比如害怕安裝電梯對樓梯結構的破壞會產生安全問題;安裝電梯後低層房子價值反而會降低等等,都是阻礙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