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只有掉以輕心的失敗,從來沒有不經磨難的成功。所以當生活遇到挫折時,千萬不要灰心。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在失敗之後一蹶不振。逃避和退縮,才是讓我們一事無成的原因。
俗話說:「富貴誰人不欲,福祿豈能強求。」《易經》告誡:一個人富貴來臨前,往往有這三個坎很難熬,熬過去,早晚時來運轉。
一、志向未立的迷茫
世界上最可悲的不是我們總是失敗。一個人能夠屢敗屢戰,說明他有奮鬥的目標,有奮鬥的方向,一直朝著目標前進。人生最怕的就是沒有野心,總是原地踏步。這種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最終會變得平庸。
人生要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在奮鬥的過程中,一定會經歷一段孤獨的時光,熬過去,就會有光明的前途。
二、挫折困苦的考驗
許多人失敗的原因不是他們遇到了強大的對手。
曾國藩說:「要知道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就看他的對手是誰」,如果他的對手是無名小卒,這個人就沒有任何能力。如果他的對手很強大,那就意味著這個人也很強大。所以,對於真正的強者,強者,其實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贏了一個不如你自己的人,你就不會有任何成就感,也不會有進步。只有超越比自己強的人,才是人生的成功。
三、順境之中的誘惑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一個非常能幹的人,還比別人付出更多。他的確能夠一時佔得先機。然而,當他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後,就會產生小富即安的心理,他想開始追求快樂,否則他會為自己所遭受的苦難感到遺憾。
一個人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會變得懶惰,失去奮鬥的心,忽視許多可能給他帶來風險的細節,從而導致他的失敗。甚至沉溺於貪慾而無法自拔,這會使我們越來越沉淪,越來越不願意做事。
因此,成功的誘惑是最可怕的,也是人生成功的最後一道障礙。如果你能經受住誘惑,你就可以趨利避害,好運就會不請自來。
世間規律就是如此殘酷,與其自怨自艾抱怨他人,不如堅定信念發奮圖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走出困境,於逆境中崛起。
人生三道坎,都需要自己忍耐跨過。而《易經》中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度過這些艱難的時期,更少地去走那些彎路。
馬雲也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驚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少走了許多彎路。」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如今,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將其編進了國家級重點教材,並且作為高校研究生的教學用書,可見其價值的重要!
在很多人的心中《易經》是舊時代的書籍,應該被歷史所淘汰,而且易經常被騙子所利用。講道理,這樣的書籍應該是被禁才對,然而事實卻相反,他的評價高到不可動搖。
可以說,《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
《易經》不是一本簡單的佔卜之書,而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飯、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與這部經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見,《易經》並非大家想像之中的那麼高深莫測,更不是什麼迷信活動,只是有很多具體內容還有待解讀。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涵養福報的古籍!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它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手捧易經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一本僅需要56塊錢,就是一頓飯錢,借古人之經驗,少走很多彎路,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