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王陽明知行合一》,這句話說得一點不過分。
「明代一哥」王陽明對於「心」非常有研究,修心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心學也受到了大家的追捧,不僅在中國產生極大的影響,在海外也有著一眾忠實粉絲。
「未曾清貧難做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這是南懷瑾大師給世人留下的勸世良言。
人世間只有掉以輕心的失敗,從來沒有不經磨難的成功。所以當人生經歷挫折的時候,千萬不要灰心喪氣。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你本可以成功。從古至今,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的,要想成功要經歷很多的磨難,很多的坎,就如冰心寫道: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豔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很多人都忍受不了成功之前的種種打擊與灰暗,總是輕易地放棄,怎麼可能獲得成功呢?王陽明在《知行合一》中提到:一個人走大運前,會遇到3個坎,熬過去,成功越來越近。
挫折後的放棄
王陽明: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道德修養只有發自內心的自覺要求才有效果
很多人之所以會失敗,不是敗在自己遇到了強大的對手。曾國藩說過:「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能力,就看他的對手是誰。」如果他的對手是無名之輩,這個人也不會有什麼本事。如果他的對手非常強大,說明這個人也非常厲害。所以說,對於真正的強者來說,強大的對手,其實是來成就自己的。
面對挫折的態度就很重要了。有的人遇到一點困難就害怕不敢往前,有的人甚至還沒開始行動,一想到將會遇到的挫折就選擇放棄了,因此錯過了很多的機會。
身處逆境的迷茫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
人只有在磨練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這就是在事上磨練的含義,也就是要培養活智慧,而不做死學問。
每個人都不是天生什麼都懂,當我們懂得越多,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未知更多。對不確定的事情心存恐懼,這其實是一種不自信的心理在作怪,這也是我們必須熬過去的一道坎。
逆境,從來不是靠殘酷惡劣的生活條件打垮一個人的,逆境中擊倒你的是不安、迷茫和絕望。壓力和絕望交織著反覆折磨你的內心,人也就隨之被打敗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我們沒有必要因此而放棄,而是要去不斷努力自己。逆風而行。
一個人想要成功,不管面對任何困難,都要咬牙堅持到最後,才能看到比別人更多的風景。把這個坎熬過去,人生就會時來運轉。
成功後的自滿
王陽明:「滿招損,謙受益」
世間很多的失敗,都源於成功時不能抑制的驕傲自滿的情緒。有一位偉人曾說:「如果我們有了一點成功便覺得了不起,這是不可取的行為」。
「人應該謙虛, 不要讓自己的名字像水塘上的氣泡那樣一閃就過去了」。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擁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技能、卓越的智慧,那就不要自我膨脹,因為志得意滿的時候,我們總會看不到隱患,犯一些錯誤,因此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被小小的成就衝昏頭腦,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的王陽明心學升華自己的內心,那就可以來看看《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
《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相信憑藉對前人思想精華的學習,不斷追尋內心的強大力量,相信我們終有一天也能創造出不凡的成就。
我們的選擇,往往決定了我們的未來,讀書也是如此,多看一本好書,多讀一本經典,少走一些彎路,讓人生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