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曾經說過:「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憂喜參半的,都會有過那麼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
王陽明一再告誡弟子,人生在世,不經過磨練就沒有擔當。
人只有在 遭到一些變故和一些挫折之後,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把命運給我們的痛擊或苦楚,當成是磨練我們的心性。能夠做到這樣,才會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斷提高。
簡單來說就是,要加強自我修養,修身養性。
王陽明: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經歷磨鍊,人生才是一場完整的修行
凡事只有熬得住,才能笑到最後
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人生好比粥一鍋,煎熬滾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張羅。」人生如粥,熬出至味。一鍋好粥,就需要精熬慢煮,才能獲得最濃厚醇香的滋味。
人生如一鍋粥,同樣需要時間和火候的熬煮,當我們加入不同的心情,融入不同的情感,這鍋粥就有了酸甜苦辣的世間百味。
這其中的滋味,也只有在我們認真品味之時,才能體會出生活的那份平淡從容的優雅。
熬,是讓我們笑到最後的智慧
評書名家單田芳,講遍了今古傳奇,卻把人生總結為簡單的一個字:「熬」。
身處逆境,唯有苦熬方能挺住;遭遇危機,唯有苦熬方能化險為夷;適逢險阻,唯有苦熬才能柳暗花明。
人生不必害怕煎熬,而是要在熬中汲取智慧,獲得力量。人生就像是山間的溪水,遇到急湍逆流也是常事,唯有熬住一時,才能奔騰入海。
熬,就是不拋棄,不放棄。守住自己應有的職責,一步步地積累自己的力量,直到煥然新生的那一天。一時的榮辱得失永遠只在一時,人要熬得住,才能笑到最後。
熬,是穩定平和的心境
閱遍世事的人都明白,一時是決定不了一世的。一時的春風得意,或者一時的失落消沉,都不會成為你生活的主旋律。
只有不急不躁,處事冷靜,可以「熬」得住的人,才算是生活中的贏家。
熬既是人生的出發點,又是人生的中轉站。就好像茶會越泡越醇,酒會越陳越香。「熬」的過程,也是一種俗世中的修行。
熬的是淡然處世的心境,修的是樂觀豁達的胸懷。
只有經歷磨練,才體現出成功的彌足珍貴。熬的不是歲月,而是一種心態。
熬,是歷久彌堅的意志
我們的人生,正是由一段又一段的煎熬和快樂交織而成的。
熬並不是坐以待斃,而是一個在困苦中磨練意志,韜光養晦的重要過程,當我們熬出頭的一刻,就是我們一鳴驚人的時候。
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懷疑自己熬不下去了想要自暴自棄,但是等到回首向來的那一天,我們又會發現,當時拼命努力的自己,其實是最可愛的自己。
真正的強者從不畏懼失敗和困難,他們在失敗中積累教訓,在困難中愈挫愈勇,在逆境中磨鍊出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肉體的強大可以隨著歲月流逝離我們而去,心靈的強大卻能伴隨我們的一生。
真正的強大就是擁有一顆強大的心靈,真正的修行就是在磨鍊和煎熬中慢慢成長。
只有經歷過磨鍊,人生才是一場完整的修行
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他歷經坎坷,但最後卻成為了承認,秘訣就是修心!
修心能讓你的身體以及精神狀態處於最樂觀的狀態,只要內心強大,才能砥礪前行。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王陽明的「心學」更流傳到東亞,成為日本民治維新的重要推手,引領日本迅速崛起,曾經有人長嘆:「中日的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想要讀王陽明的,老顧建議大家讀一讀《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傳習錄》在陽明心學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
差不多相當於《聖經》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後世所有與陽明心學相關的東西,基本都是從《傳習錄》衍生出來的。
怪不得有讀者說:即便已經看了5遍以上的《傳習錄》,但每讀一次,都能感受到心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受益無窮。隨便摘取片段,便能領略到心學思想的偉大。
另外一本是《知行合一》,這本書可以說是王陽明的人物傳記,讓你了解到他的一生,有輝煌有坎坷,裡面有王陽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讀起來有趣還能學到智慧,能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兩本智慧才89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