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事業止步不前,多半是卡在了3個點上,別等50以後才頓悟

2021-01-15 潮觀大自然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後人稱之為繼孔子之後的聖人,王陽明、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可見王陽明在歷史上的地位之高。

王陽明一生致力於心學的研究,關於人如何做事、修心,王陽明的許多話一語道破,幫助後來者解決了困擾了很多年的難題。

王陽明說:「人的事業之所以止步不前,大多是因為卡在了3個點上」,50歲之前悟透都還來得及!

一、糾結過去

王陽明說:「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過去了就意味著他沒有那麼重要了,如果還是一味地在意過去,只不過是給自己增加煩惱罷了。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為在意過去而沒有一個好的結果。

秦檜不為大宋效力,而過分在意金國過去的榮華富貴,殘忍地謀害了一代英雄嶽飛,終遺臭萬年。如若秦檜一心為大宋謀興盛,而不太在意過去,又有誰會比得過他呢?

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智者莫念昔日功」,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糾結過去之事上,不如放眼現在,展望未來。

二、擔心結果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功夫,乃有益」

意思就是人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事情上,注重過程,結果不會太差。

一個人如果太注重結果而不在乎過程,那結果一定不會好到那裡去,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如果在這你沒有一個細心照料的過程,有怎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人的一生,生是開始,死是結束,剩下的全都是過程,所有人都想過得幸福,當然是在追求生活過程中的幸福,因此為人處世,多關注過程,結果也不會太差。

三、抱怨天命

王陽明說:「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生而為人,都有七情六慾,也會遇到我們無法預知的事,但如果在每一次遇到困難時,都抱怨老天不公,抱怨命運不濟,那結果只會更遭。一度的抱怨不但不會得不到他人的同情,還會讓人感覺你這個人能力太差。

記住,天空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放晴,戰爭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和平,生活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完美,苦難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告停……所以抱怨是徒勞的,不如把心態放平,感受人生的輕盈。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心學神奇的地方在於,他所說的話,所闡述的道理雖然容易理解,但卻常常一語道破問題的關鍵,從來不拖泥帶水,這也是王陽明被推崇的原因之一。

王陽明死後,他的心學被千秋萬代的人所推崇,包括曾國藩、張居正、左宗棠等人都是陽明心學的繼承者。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評價他:「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王陽明的心學和處世智慧被整合進了《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裡,書裡將王陽明的學說進行全面且系統地總結,整合了王陽明生平的作品,包含了工作、學習、處世、婚姻、事業等方面的智慧,是當代人為人處世、涵養福報的經典。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一個人止步不前,就卡在2個問題上,可惜很多人都沒在意
    生活怎會總是一帆風順,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很有可能就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跨過去了就能繼續向前,跨不過去就只能在原地兜兜轉轉,止步不前。明代「一哥」王陽明一生著文無數,像《王陽明心學》、《傳習錄》、《知行合一》這些書,對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做人做事上,王陽明的很多觀點往往都能一語道破玄機,很多人生難題,我們都可以在王陽明的字裡行間找到答案。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因此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不是金錢和名譽,而是修心,古人其實早就悟透了這個道理,明代一哥王陽明亦是如此,他將修心當作了自己一生的伴侶,創建了心學體系,成為人們所傳頌的千古聖人。中國自古以來,不少書籍都記載了「相由心生」的說法,其實這個書說法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人內心的想法多多少少會從面相上流露出來,雖然我們不能以貌取人,卻能以相鑑人,王陽明的心學中曾經提及:「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會出現三種怪相」。
  • 王陽明:一個人止步不前,就卡在2個問題上,可惜多數人知道太晚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與王守仁、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可見後人對其評價之高。其一生著文無數,其中的很多思想對當代的我們卻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做人做事以及修心上,王陽明的很多觀點一語道破玄機,那些困擾著我們多年的難題,在王陽明的字裡行間得到答案。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其實已經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探索怎麼做好這三碗面了。明代一哥王陽明也是同樣,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是最複雜的事情之外,其他一切都不過像天上漂浮的雲罷了。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明白!
  • 歷史上的一次有意義的頓悟!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
    這就是「龍場頓悟」,此次頓悟,不僅是王陽明思想歷程的一個轉折點,而且是從宋朝以來的理學思想真正過渡到明代理學思想的交接處。他知道如何成為聖賢,如何做一個「完美的人」。在他的感悟中,有四個做人的心得體會。第一是立志:人生首要的任務是立志,因為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 王陽明:人一旦沾染了3種習慣,財運將耗盡,別等40歲以後才頓悟
    而任何習慣都是由心而生,正如馬斯洛所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也隨之改變……」明朝的王陽明也早早悟透這個道理,他潛心研究的心學體系就提到:人的一生,一旦沾染了這3種習慣,財運將耗盡,別等40歲以後才頓悟。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跌倒後才頓悟!
    王陽明在心學體系中提及:「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會出現3種怪相」。面對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我們要能夠識別出,才能消災減禍第一種:獐頭鼠目,左顧右盼這種人在和別人說話時,眼神躲避,環顧四周。他不敢直視你的眼睛,只是偷偷地假裝漫不經心地瞥了你一眼。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一生有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如果想要在社會上混出頭,成就一番事業,就不得不把這3碗面做好。其實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尋找做好這三碗面的方法,明代的王陽明也是這樣,他認為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非常複雜,其他的一切都不過是浮雲。雖然孔子被人嘲諷,但是他並不生氣,反而自嘲:「我雖外貌不死狗,可是現在這種情況,確實像一個喪家犬」。人的一生難免會聽到嘲諷和是非,如果每次聽到這些,都要生氣,那豈不是會被累死。3、不管人榮辱這裡的榮辱,大多是指得失。
  • 王陽明:人到四五十,對這3件事心狠一點,別等60歲以後才頓悟
    早在明朝就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此人便是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他是幾百年前的「心理學大師」,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王陽明:心軟之人窮一生,為人處世要對三件事心狠。最好的愛不是抓住,而是放手,此時我們需要對兒女心狠一些,不要過多地去幹涉他們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的關心反而換來兒女的不耐煩,因此我們要給雙方放出一些距離,留給對方一些自由空間。如果兒女想要做一些事情,放手讓他們試試吧,他們也許會跌倒,但那也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事,身為過來人,大家都知道苦難是人生最好的催化劑。
  • 王陽明:人若想成大器,需破除心中3賊,別等50以後才知道
    因此,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除了修心是最難的事情以外,其他的一切不過是神馬浮雲罷了,王陽明便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一生的追求,把生命全部奉獻給了心學。公元1472年,明朝誕生了一位聖人,名叫王守仁,號陽明,此人不一般,後來成為了明代真正的「一哥」,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同時他創立的心學體系被世界所認可。
  • 王陽明:心術不正的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被坑了才知道!
    王陽明在心學體系中就曾提及:「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會出現3種怪相」。1、兇神惡煞一個內心兇惡的人,他們的面部表情往往藏不住,即便隱藏得再好,也會露出破綻,尤其是要注意他們的眼神,更會讓人不寒而慄。這樣的人多半都比較蠻橫不講理,佔有欲較強,喜歡用蠻力解決問題,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遠離,避免遭致不必要的麻煩。2、獐頭鼠目獐頭鼠目的人,腦袋像獐子那樣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樣又小又圓,這樣的人多半心術不正。
  • 王陽明:人如果沾染了這3個習慣,不會富有,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如果你的內心接受了一件事,誰也改變不了。其實,早在明代的時候就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這個人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王陽明在心學體系的建樹上可以用「絕唱」這個詞來形容,創立了響屬於自己的「陽明心學」,成為後世學習和借鑑的榜樣。王陽明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生都有三不沾,越是不沾,越能積德積福,從年輕的時候就要注意,千萬別等到40歲以後才醒悟。
  • 王陽明:世間有兩種人命苦,兩種人有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明代的心學大家王陽明,是歷史上都一等一的大人物,他的心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不僅是對如今的我們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甚至對日本及東亞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影響。王陽明提出,世間有兩種人命最苦,有兩種人最有福,別等到50歲以後才知道。
  • 王陽明:一個人不能突破困境,就卡在3個問題上,越早知道越好
    尤其是為人處世及其修心上,王陽明的許多觀點一語中的玄機,那一些困惑著我們很多年的難題,在王陽明的一字一句獲得答案。王陽明說,一個人停滯不前的原因,大多數是卡在了3個問題點上不能解脫,這導致沒法前行,整日愁眉不展。1.卡點一:思想的問題,要做到不問以往,活在當下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至何益?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別等到50歲才頓悟
    這一年,王陽明被宦官劉瑾所誣陷,在遭受了80大板的酷刑後,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劉瑾不死心,再度刁難,將王陽明貶到貴州龍場驛站當驛丞,因為王瑾知道,很少有人能夠在那裡生存下來,沒想到王陽明再次活了下來,並且在那個難以生存的環境下,創造了「心學體系」,從那之後,王陽明的人生便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人生在世,我們難免會被各種事情、情緒煩擾,感到不快樂。曾經看過一句話,除了身體上的痛苦是真實存在的,其他的煩惱是價值觀帶給你的,並非真實存在的痛苦。其實也就是由心而來。這也就為什麼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世界最難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心。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出現3種怪相,別等40歲後才明白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相信「相由心生」,一個人再會偽裝,帶著多厚的面具,從面相上都能看出一些端倪,暴露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明代的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多年研究「心學」之道,他提到: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出現3種怪相,及早知道及早避免。
  • 王陽明:一個人是否命苦,到了50歲的時候,就會一目了然,別不信
    王陽明:一個人是否命苦,到了50歲的時候,就會一目了然,別不信。1、人到五十,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難免命苦。一個人,如果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穩定的收入,這樣的人,就會活得比較卑微。一個人的命苦,多半是自己的懶惰造成的。年少時貪圖安逸,不想努力,老了就要忍受空虛與「貧窮」。正在奮鬥路上的你,千萬不要怕吃苦。人生就是如此,小時不吃苦,長大了就會吃苦。每一個笑看人生的人,都是在大起大落中悟出來的。吃過苦的人懂得珍惜,吃苦是一種磨礪,吃苦也是智慧,要想有好命就得從吃苦開始。
  • 王陽明:心術不正的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吃虧了才知道!
    王陽明在心學體系中就提到:「心術不正的人,臉上多半會出現3種怪相」。第一種:皮笑肉不笑微笑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表情,一個真誠的微笑往往會打動一個人的的心,獲得別人的好感。但是總有一些人皮笑肉不笑,一般看到這種不發自內心的笑,就會覺得非常虛偽或者不懷好意。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