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一個人是否命苦,到了50歲的時候,就會一目了然,別不信

2020-12-22 解強說歷史

王陽明,明代心學集大成者,在王守仁逝世後五十四年,王守仁從祀孔廟,他與薛瑄、胡居仁、陳獻章一起成為明朝從祀孔廟的四位學者。王守仁的從祀,表明王陽明心學最終得到了官方的認可。王陽明心學後來還傳入了日本、朝鮮等國。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歲,就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因為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明白了自己已經不是一腔熱血的青年,知道了自身的局限性,很多事情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做,所以這個時候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

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王陽明:一個人是否命苦,到了50歲的時候,就會一目了然,別不信。

1、人到五十,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難免命苦。

一個人,如果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穩定的收入,這樣的人,就會活得比較卑微。一個沒有穩定收入的人,往往就沒有穩定的工作,他們為了生活,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的,為了溫飽的日子在不斷奮鬥。

當到了五十歲的這個年齡,如果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穩定的事業,那麼,這樣的人,往後餘生,就要繼續為獲得基本生活條件而努力奮鬥。

人到五十,人的精力已經大不如以前,隨著年齡漸漸老去了,收入就會越來越少,人也就越活越感到卑微,這樣的人,下半輩子過得命苦,自然一目了然了。

2、你年輕時不肯吃苦,人到五十歲必然會命苦。

一個人的命苦,多半是自己的懶惰造成的。年少時貪圖安逸,不想努力,老了就要忍受空虛與「貧窮」。正在奮鬥路上的你,千萬不要怕吃苦。人生就是如此,小時不吃苦,長大了就會吃苦。

每一個笑看人生的人,都是在大起大落中悟出來的。吃過苦的人懂得珍惜,吃苦是一種磨礪,吃苦也是智慧,要想有好命就得從吃苦開始。

人生一路走下去,沒有誰可以一帆風順。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熬不過出局,熬過去就贏了。記住,沒有什麼捷徑能讓你出類拔萃,沒有那些艱難困苦是白白煎熬。

沒有經歷,就沒有成長,沒有傷害,就沒有堅強。苦,可以看透世態炎涼,多吃苦,未來困難難不倒,吃得苦中苦,方得福中福。

3、人到五十,如果身體疾病纏身,難免命苦。

人到五十,我們已經慢慢開始老了。這時候,我們的身體機能開始下降,如果我們不注意保重自己的身體,那麼,人到五十的我們,就很有可能被某些疾病之虎攻擊,陷入了某些疾病之中。

人到五十,如果我們的身體疾病纏身,那麼,我們的日子,就過得非常的寡淡無味。每天在病痛的折磨中,在心靈的煎熬中生活,我們自然難以開心顏,這樣的人,下半輩子過得命苦,自然一目了然了。

最後總結:

王陽明說:生活中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好命的人。可是想得再多,一個健康的心態來面對生活,最後只會走向苦命的行列。不要只會做白日夢,沒有實際行動。不要遇事總是往壞處想,沒有足夠的信心。

人生一切靠自己,就什麼都不怕。不要想著去靠別人,靠自己才是你最好的出路。人活著,自信很重要,寧願自大,也不要自卑因為相信自己,所以不抱怨生活,所以不懼任何困難。

相信自己,你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相信自己,即使失敗了,也有勇氣重新再來。如此,你的命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一定會很好。

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

作家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的思想大多集中在「修心」上,即「心即理」也,同時也強調「知行合一」。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而言是很有意義的。

這本王陽明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明代理學的根本精神在陽明,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

因此,要想了解王陽明的心學思想,這本帶有白話文翻譯的《傳習錄》,就是你的不二選擇。

另外,如果還想進一步了解王陽明的生平思想,那麼這本《知行合一:王陽明傳》也有必要一讀。這不僅僅是王陽明的個人傳記,也是我們了解王陽明思想的重要途徑。

想要購買的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

相關焦點

  • 爺爺說:一個人是否命苦,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就一目了然了
    爺爺絮絮叨叨地說起村裡幾個五十來歲的命苦之人,不由嘆息道:一個人是否命苦,也許,在年輕的時候,還不是體現得那麼清楚。但是,一個人,如果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這個人是不是命苦,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一目了然了。聽了爺爺的話,我感到很納悶,爺爺見狀,就一五一十地講開了。
  • 王陽明:世間有兩種人命苦,兩種人有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明代的心學大家王陽明,是歷史上都一等一的大人物,他的心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不僅是對如今的我們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甚至對日本及東亞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影響。王陽明提出,世間有兩種人命最苦,有兩種人最有福,別等到50歲以後才知道。
  • 王陽明:世界上這3種人很命苦,不容易幸福,希望你不在其中之一
    論起「修心」的學問,還是要看看明代的「心理學大師」——王陽明,他在心學方面的造詣至今無人能比。王陽明曾提到三種命苦之人,這三種人不容易幸福,別等到鬚髮皆白才醒悟。一、不自畏,最命苦孔子曾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人如果沒有失去敬畏之心,就會做事放肆,形成肆無忌憚的性格,容易被自己的傲慢和邪念所吞噬,久而久之終會自食惡果。
  • 王陽明:世間這3種人最命苦,不容易幸福,希望你不是
    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就告訴過世人,一個人一生幸運與否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這3種人最命苦,看看你是不是。操心的人,命苦很多人累就是因為太操心。這在中國的老人身上體現尤其明顯,兒女明明都長大了成家立業了,但是他們還是忍不住會過分關注孩子們的生活,這樣一來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 王陽明:世間有3種人最命苦,很難幸福,別等中年以後才悟透
    王陽明心學中提及了三種人,這三種人最命苦,很難幸福,別等老了才知道。一、不自重,最命苦最高的修養,不是對他人彬彬有禮,而是學會尊重自己。只有先學會尊重自己,才能學會尊重身邊的人,而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得提升自己的修養。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明代一哥王陽明也是同樣,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是最複雜的事情之外,其他一切都不過像天上漂浮的雲罷了。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明白!孔子在周遊列國之時,有很多文人學士也看不慣他,還嘲笑他:「你這樣到各地遊說,不就是借花言巧語來顯擺自己有多能耐嗎?」孔子並不理會,後來孔子到了鄭國,他跟弟子走散了,弟子向當地的人打聽孔子的去處,但是那人居然嘲諷道:「累累然若喪家之犬。」
  • 王陽明:世間這3種人最命苦,不會幸福,希望你不是
    王陽明:世間這3種人最命苦,不會幸福,希望你不是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開創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列第一陣列的大哲。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響。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成就高低,並非只是能力,而是這個
    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坎坷不斷,他經歷過人生低谷,曾在考試的時候,幾次落榜,當別人都以落第為恥,只有他以落第為榮,在36歲時因得罪宦官而被貶到龍場驛站,雖環境惡劣,但王陽明卻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仍然不忘時常靜坐,苦苦追尋聖賢之道。想了數日之後,終於在一天夜裡,王陽明頓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
  • 王陽明:一個人情緒不好,是差點智慧的表現(寫到你心坎的智慧)
    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現代科學也證明,積極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別等到50歲才頓悟
    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聞名世界的「心學體系」。王陽明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36歲那一年,可謂是王陽明的噩夢的一年。這一年,王陽明被宦官劉瑾所誣陷,在遭受了80大板的酷刑後,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劉瑾不死心,再度刁難,將王陽明貶到貴州龍場驛站當驛丞,因為王瑾知道,很少有人能夠在那裡生存下來,沒想到王陽明再次活了下來,並且在那個難以生存的環境下,創造了「心學體系」,從那之後,王陽明的人生便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一生有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真正聰明的人都活在自己心裡,遭受誹謗的時候,不解釋,過一段時間別人就會忘了這件事,不會繼續自討沒趣。2、不管人非笑鴕鳥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的頭埋在土裡,來躲避危險。後來孔子到了鄭國,與他的弟子走散了。弟子向一名隱士打聽孔子的去處,沒想到他嘲諷:「累累然若喪家之犬」。雖然孔子被人嘲諷,但是他並不生氣,反而自嘲:「我雖外貌不死狗,可是現在這種情況,確實像一個喪家犬」。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人生存在太多變數,而人永遠都會將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當人生到了50歲,一輩子已經過去了一半,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而這樣的束縛只會讓你越活越累!在人生欲望這一方面,老顧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
  • 命苦的女人,往往是這個樣子的
    有些命苦的女人,可能一部分原因是由環境導致的,但更多的應該是由於人自身的原因,而導致自己的生活質量不高,影響自己的身心愉悅。命苦的女人,不僅不太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說話往往也很喪氣,同樣的事情,換做有些人,會有另外一種積極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在命苦的女人這裡,不管多少快樂,都是痛苦。
  • 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可能是犯了這4個忌諱
    王陽明人到中年,龍場悟道後,終於明白了「人有所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王陽明用他的親身親歷告訴我們:無論是上班,還是創業,一定不能有下面這四種毛病,如果不戒掉,一定會一事無成。一個人若想取得成就,不僅需要天分、才能,最重要的是把握時機,天時、地得、人和缺一不可。在股市有一句話叫「在風口,豬都能飛上天」。這意味著,只要選對了時候,即使股盲也能賺到錢,可見,抓住機遇的重要性。
  • 年近半百,一個人的命苦不苦,一目了然
    文/唯晨人這一生,越到後面最大的願望越是「長命」。祝壽的時候總會有「長命百歲」這樣的詞出現,畢竟能活到一百歲的人不多,人的平均年齡也才七十多歲,由此可見,五十歲真的是半生已過。但很多人在五十歲的時候往往感受不到消亡的氣息,甚至不少花甲之年的人也不認為自己已經上了年紀,這種情況說好聽了是心態年輕,說難聽點是思想幼稚。人到五十,無論思想上還存在怎樣的雄心大志都已經沒了說幹就幹的資格,也許會有許多人對這個觀點表示不解,甚至要出面反駁,但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 易奇八字測算命苦的女人
    一個人的命運好壞其實與自身的八字是相關的,畢竟常說八字決定命運,自然通過八字就可以看清我們的命運如何,所以說一個女是否命苦看她的八字便可以知道答案
  • 王陽明:人如果沾染了這3個習慣,不會富有,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我們小時候就養成的習慣,往往就會伴隨我們的一生,好的習慣會給自己的生活錦上添花,而壞的習慣也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災難。但是任何習慣都是由心而生。如果你的內心接受了一件事,誰也改變不了。其實,早在明代的時候就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這個人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 王陽明:人到四五十,對這3件事心狠一點,別等60歲以後才頓悟
    其實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如果一個人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即使在寒冬臘月,他也能感受到溫暖,因此人一生追求幸福,不過是在安撫自己的內心罷了。早在明朝就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此人便是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他是幾百年前的「心理學大師」,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
  • 王陽明:人生不順的時候,記住這3句話,福報自然來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在學術思想方面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王陽明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為當時萎靡消沉的社會灌輸了生機與活力。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 王陽明:事業止步不前,多半是卡在了3個點上,別等50以後才頓悟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後人稱之為繼孔子之後的聖人,王陽明、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可見王陽明在歷史上的地位之高。王陽明一生致力於心學的研究,關於人如何做事、修心,王陽明的許多話一語道破,幫助後來者解決了困擾了很多年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