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是曾國藩、梁啓超、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
王陽明參透世事人心,創立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終成一代聖哲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
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坎坷不斷,他經歷過人生低谷,曾在考試的時候,幾次落榜,當別人都以落第為恥,只有他以落第為榮,在36歲時因得罪宦官而被貶到龍場驛站,雖環境惡劣,但王陽明卻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仍然不忘時常靜坐,苦苦追尋聖賢之道。想了數日之後,終於在一天夜裡,王陽明頓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
意思就是:聖人之道是什麼,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斷事情對錯是非,標準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唯有經歷艱難困苦的過程,我們收穫才會更加純粹。而決定一個人是否有出息,內心是否強大,並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種後天學習的東西。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往往是我們內在的志向。
一個人的內在志向會驅動我們努力,直到我們變成自己想要的人。擁有了志向,就沒有你攀登不了的高山。
其實「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在工作中一定會遇到挫折和打擊,如果就此一蹶不振,那並不能減少痛苦,卻能讓失敗伴你終身。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個人要達到事業、人生的頂點必定要經歷一系列的磨難。在這個過程中,增加自己的知識、磨練自身的意志,最終才可堪大任。
遇到困難我們要有百折不饒的精神,每克服一個困難,自身的水平就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距離成功就又近了一步。
當命運給了一巴掌,從容面對之,並堅定地朝自己的方向繼續前進,這是贏得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和人生大智慧
王陽明被後世的人譽為千古第一聖人,他的「心學」被人們奉為修心養性的真理。因此當代人真應該好好看看王陽明,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理解對人生、對生命更好的感悟,找到屬於你自己內心的那個「定盤針」。
這本書用非常淺顯、有趣的語言,不但講述了王陽明精彩的一生,也在這過程中把王陽明的心學作了清楚的介紹。
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相信憑藉對前人思想精華的學習,不斷追尋內心的強大力量,相信我們終有一天也能創造出不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