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原創 傳遞文化
每周向全球百萬讀者
分享有品質、有情懷、有趣味的旅行故事
關注我們 每周二 三 四午後兩點 不見不散
無論目的是多麼高尚,醫學實驗室在我心裡總是陰森恐怖的存在——尤其是非現代醫學實驗室——乾淨整齊,但血肉模糊,閃閃發亮的小玻璃瓶子裡裝著毒藥,或者各種致命的微生物,大瓶子裡泡著人體器官和各種畸形屍體,琳琅滿目的精良工具都是為了把動物或者人弄碎的,空氣裡充滿血腥味和消毒藥水味……不過,把這些讓人毛骨悚然的元素裝進一件美麗的藝術品裡,我還是會不辭辛勞去看的。
香港醫學博物館在港島西部、上環南面、太平山北麓,走到這裡要爬無數陡峭臺階,橫穿許多繁忙的馬路。高大的居民樓群包圍著這座兩層洋樓,以及它的小小院子、院子裡的花園和過去用作動物屋和人員宿舍的平房。
穿過了太多港島建築的長線、直線,這座造型美好色彩鮮豔的建築突然出現,讓我眼前大亮。這是件大型藝術品,從外到內都非常耐看的精美藝術品,一件讓人愉悅的藝術品。
1906年3月15日,香港細菌學檢驗所成立,在戰勝鼠疫的戰爭中,它起到了關鍵作用。二戰後,該所更名為香港病理檢驗所。1960年,檢驗所遷往西營盤,此處主要用於生產疫苗,1973年開始,此處為政府倉庫。1990年,此建築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古蹟。1995年,香港政府將此建築產權轉移給香港醫學博物館協會,後者將此建築改造為香港醫學博物館。1996年3月16日,香港醫學博物館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