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2-21 中國網新聞中心

第13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冠軍甜甜是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但她從小有一個中文夢,3歲起便開始在中文學校學習,至今已堅持了12年。她是自己所讀中文學校不斷壯大的親歷者,用她的話說,「現在,我們的中文學校可是當地響噹噹的知名品牌」。

「中文學校的學習讓我對中國十分嚮往,這些年我和父母去過中國很多地方,我見識過它美麗的山川河流,領略過它雋永的文化氣息,體驗過它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受過它那令人驚豔的時尚和令人震撼的科技力量。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地方,讓我十分著迷。」甜甜的願望是將來能到中國學習,「因為那裡是離我夢想最近的地方」。

據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甜甜的故事正是眾多海外中文學習者的縮影。

持續升溫,大有可為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範大學校長鍾英華表示,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也是促進民眾相知相通、交流互鑑、消除障礙、彌平鴻溝、達成心靈共鳴、實現發展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國際中文教育在當今時代大有可為」。

切實的數據為鍾英華的判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在日前在京舉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上,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透露的這組數據從側面印證了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作為歐洲中文教育開展較早、基礎較好、規模較大的國家之一的英國,近年來將中文列為中小學外語選修課程,納入素有「英國高考」之稱的A-level考試,還於2016年啟動「中文培優項目」,計劃到2020年培養5000名流利使用中文的中學生。「對英國年輕人來說,了解中國、學習中文以及中國文化極其重要。」 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公使包邁岫說。

當地時間2020年9月7日,中國駐埃及大使與埃及教育與技術教育部長共同籤署諒解備忘錄,將中文納入埃及中小學課程。對國際中文教育關注者來說,這不僅標誌著埃及正式將中文教學納入該國中小學教育體系,還標誌著國際中文教育又邁出新的一步。數據顯示,中文教學納入埃及國民教育體系後,預計將覆蓋埃及約1200萬的中小學生。

埃及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參贊烏麥伊麥·迦尼姆還介紹了另一組數據作為埃及中文教育蓬勃發展的補充——目前埃及已建成兩所孔子學院、多所孔子課堂,同時有16家大學開設中文系或者中文課程。

相關專家認為,隨著外國民眾對中文及中國文化的熱情持續升溫,國際中文教育將會繼續升溫。

「線下搬家,做不好線上教育」

對國際中文教育界來說,2020年是充滿新變化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各國教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國際中文教育也面臨巨大挑戰。

在疫情倒逼之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模式從線下學習為主轉向線上學習為主,教育生態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對教師和學生將帶來怎樣的改變,線上教育能否接過國際中文教育未來發展的接力棒……都是待解題。

「對國際中文教育來說,線下搬家是做不好線上教育的。」北京語言大學中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研究中心主任李宇明強調的是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協調。在他看來,線上中文教育需要技術支撐,需要整合教育資源,需要建立現代化的教學團隊,需要新的教學管理,「做好協調非常重要」。

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面,北京語言大學做了積極探索。據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介紹,除了利用中文聯盟等網絡平臺將中文課堂搬上「雲端」以外,北京語言大學還舉辦了一系列線上學術活動和文化項目。「同時利用本校學科優勢,支援了多所海外高校的中文專業建設,承擔的合作授課項目總量超過18000課時。」

英國漢語教學研究會會長施黎靜認為,疫情之下,要解決國際中文教育面臨的衝擊,需要很多創意。「比如英國的很多學校開展了項目式的學習方式、任務性的教學模式等,都是積極的探索;再比如國際中文教師能不能和計算機、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合作,將他們的最新研究融入自己的教學當中。」但她同時強調,不僅要拿出應急的解決方案,而且需將眼光放長遠,「要關照到國際中文教育的持續發展,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段,我們需要什麼。」

科技賦能,未來已來

「兩個月前,我出席了全球首個網絡中文課堂——希臘愛琴大學網絡中文課堂在線啟動儀式。網絡中文課堂採用班級制,實行遠程直播+群組輔導的教學形式,一批有經驗的教師提供遠程教學服務。兩周前,我見證了『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中國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利用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提供服務,旨在打造適應面廣、權威性強的中文學習門戶。自2019年10月上線至今,平臺註冊用戶已超過200萬,覆蓋160多個國家。」在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上,田學軍所舉的這兩個例子正是因疫情而加速新技術應用、推動語言學習變革的詮釋。

對國際中文教育從業者來說,無論做好準備與否,都必須面對新科技為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帶來的改變。正如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教授王春輝所言「國際中文教育需要新科技助力,新科技正蘊育著國際中文教育的新生態」。

為了應對疫情,相關中文教育學校、機構等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努力開拓新模式、打造新平臺。比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辦、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和漢語速成學院承辦的2020海外華裔青少年「魅力北京·多彩華夏」中華文化體驗線上夏令營,藉助新技術和多種網絡媒體搭建線上文化教學模式,讓營員們可以足不出戶,在線領略中華文化之美;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的推出,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為海外華裔學生提供了打開中華文化大門的鑰匙……都是有益的嘗試。

早在上世紀20年代,老舍先生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參與過編纂《言語聲片》系列對外漢語有聲教材。但在那時,有誰能想到,不到百年,國際中文教育已能跨越時空。如今,我們同樣無法精確預料未來國際中文教育的模樣,但改變正在發生卻是事實。

相關焦點

  • 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
    在疫情倒逼之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模式從線下學習為主轉向線上學習為主,教育生態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對教師和學生將帶來怎樣的改變,線上教育能否接過國際中文教育未來發展的接力棒……都是待解題。「對國際中文教育來說,線下搬家是做不好線上教育的。」
  • 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持續升溫 科技賦能
    「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在日前在京舉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上,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透露的這組數據從側面印證了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朋友圈」聚會了
    圖丨嘉賓手按象徵國際中文教育大家庭的水晶地球儀,一起啟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現場150多名北京有關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全球100多個國家1600多名觀眾線上參加了啟動儀式。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出席了啟動儀式。
  • 傅瑩:在人工智慧領域建設包容性強的國際治理委員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網12月20日訊 (記者李智)12月18日至19日,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見解,交流國際治理智慧,提出未來人工智慧治理研究議題。
  • 全球超70國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國際中文交流周啟動儀式現場,圖片來源: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12月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正式啟動。
  • 中國網2017中國好教育候選單位:門薩教育集團
    導語:2017年度中國好教育盛典將於12月12日在北京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以推選年度的「中國好教育」為主題,於10月28日全面啟動,共歷時一個月,通過網友網上投票和專家評審的方式,共同推選出真正的「中國好教育」。回首2017,你對中國教育有哪些思考和看法?
  • 國際中文教育中外企業家論壇順利召開
    高等教育出版社國際語言文化出版中心副主任賈巍巍圍繞有效性推導資源建設與應用、基於價值共創構建教學共同體、跨文化和國際理解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北京大學出版社漢語及語言學編輯部主任鄧曉霞介紹了北大出版社數字資源的建設和發展情況,以及北大社通過與國內外各方合作所推出的iChinesereader等在線中文產品。
  • 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聯合體成立
    本報電  (記者趙曉霞)日前,首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論壇暨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聯合體揭牌儀式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專家學者、中文教育企業家及高校師生,以現場和線上的方式參加了本次論壇。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14日在北京啟動。記者從交流周活動上了解到,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在啟動儀式上表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載體。
  • 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啟動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下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期刊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文聯盟直播平臺啟動。
  • 2020年中國影響力國際教育品牌候選:邁格森
    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校長邦承辦的2020年中國好教育頒獎盛典將於9月在上海舉辦。本屆中國好教育盛典共設置20個獎項,現場將對30餘位優秀的教育人、100餘家民辦教育機構進行表彰。
  • 「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正式啟動
    中國日報網12月16日電 (記者 王旭泉)14日下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期刊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文聯盟直播平臺正式開啟。
  • 最新_國際_新聞中心_中國網_全球熱點零時差
    太平洋,藍皮書, 島國,經濟,旅遊 2020-12-20 09:48:59 19日,由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山東省首批重點新型智庫建設單位、山東外事研究與發展智庫——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
  • 杭州國際濱和宇宙中心未來科技城,哪個地區國際學校教育更高端?
    在杭州,兩個地方的「地主們」長期打嘴仗,一邊是濱江區,自稱國際濱,一邊是未來科技城,自稱宇宙中心。這些年,國際濱VS宇宙中心,誰都不服誰!康康我倒有個判斷標準:教育。富起來的中國人要想基業長青,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還得靠教育。
  • 中國與亞洲國家中文教育合作前景研討會召開
    作為2020年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此次研討會聚焦「政府間國際中文教育合作項目現狀及展望」和「如何更好支持亞洲各國中文教學高質量發展」議題,邀請阿聯、沙特、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政府官員、海外華人組織代表、中外高校負責人和專家學者進行充分交流,總結和分享經驗,共同為推動亞洲國家中文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20多個國家的150餘名相關領域代表踴躍參會。
  • 70個和2500萬——國際中文教育基礎廣泛而堅實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櫟):教育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有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中文水平考試、中小學中文考試等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會說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
  • 我校留學生榮獲「我與國際中文教育」徵文活動全國三等獎
    新聞網訊 正值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周年之際,由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主辦、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及漢考國際承辦的「我與國際中文教育」徵文活動線上交流會暨優秀作品頒獎典禮日前在線上舉行。我校國際教育學院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留學生韓可茵的作品《通往中國的漫漫長路》榮獲本次徵文活動全國三等獎,她也作為本次徵文活動唯一的留學生獲獎代表在頒獎典禮上做交流發言。
  • 全球中文學習平臺暨科大訊飛未來港落戶青島研創中心
    12月3日,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的指導下,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暨科大訊飛未來港啟幕儀式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青島研創中心舉行,中電光谷青島園區產業運營平臺再結碩果。       山東教育廳廳長鄧雲鋒指出,科大訊飛與青島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建設科大訊飛的未來港,並將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青島市,是青島乃至山東教育或語言文化事業的一件盛事。
  • 歐海獲評2019年度教育行業影響力榜樣人物
    2019年12月12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北京京師匯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聚贏恆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禮讚70年,築夢新時代」2019
  • 合肥空港國際小鎮創展中心5月底開放
    5月底,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寶教寺湖畔,一個集合現代人居城市綜合體展示、採風休閒、餐飲為一體的創展中心,將正式對合肥市民開放。在區域展示圖上,未來的空港國際小鎮9.2平方公裡內,劃分為多個區域,寶教寺湖、焦湖兩大湖成為國際小鎮靈動的核心。據介紹,寶教寺湖周邊規劃建設生態宜居區,焦湖周邊規劃建設水上運動、現代商務休閒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