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倒計時?大批中藥被踢出局 「只砍價、不帶量」集採?國家...

2020-12-26 東方財富網

  近日,國家醫保局的一份提案答覆引發了醫藥行業關注。

  今年5月,全國政協委員林凡儒向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交了《關於落實中成藥扶持政策的提案》,提議「加大二級以上醫院的醫保目錄中成藥使用比例」,並提出了「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中成藥使用比例不低於40%」的要求。

  對此,11月30日,國家醫保局在答覆該提案時指出,通過「指導地方開展中成藥集採探索」,已經在青海省、浙江金華、河南濮陽等地,針對部分需求大、金額高的中成藥品種進行了集採的試點,取得了顯著降價成效。

  國家醫保局同時明確,下一步還將繼續指導地方開展藥品集採,根據臨床用藥需求,完善採購方式,合理確定集採範圍。

  對於林凡儒的提議,國家醫保局實質上給出了否定的答覆。

  國家醫保局答覆稱,目前國家基本藥物、醫保目錄等均包括了一定比例的中成藥,醫療機構可以「結合自身診療需要,選擇適宜的藥品應用於臨床」,「不宜對中成藥在醫療機構的配備使用政策進行強制性約束」。

  結合青海試點中對腎康、喜炎平、痰熱清、血栓通等中藥注射劑採取的「不帶量限價掛網」方案,業界分析,中成藥帶量採購方案將有別於化藥,不但產品價格將大幅降低,而且市場未必會擴大。

  這也意味著,不能證明自身安全有效性的中成藥市場,或將急劇萎縮,直至消亡。

  01

  大批中藥被踢出局?

  今年11月初,一則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決議就在業界流傳。

  根據決議,這家醫院將所有中藥注射劑從常備目錄中剔除,中成藥只保留30個品種,還要求降價20%;輔助用藥目錄藥品也只保留了5個,並降價20%;其餘全部剔除常備目錄。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湘雅二院、華西醫院等都曾發文拒絕中藥、中藥注射劑、輔助用藥進院。

  藥品常備目錄,是醫院藥品採購、臨床用藥的清單,一般三甲醫院的藥品數量在1400到2000種左右。

  2017年時,商務部發布的《醫藥流通行業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全國三甲醫院中藥銷售額佔醫院整體藥品銷售的比例為26.9%。

  門診量越大,涉及的中藥採購量也就越大。公開數據顯示,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這樣的大三甲,季度採購金額就可以達到數億元級別,地市級醫院也有千萬元甚至億元級別的採購規模。很多大品種在一家醫院的月銷售額就能達到數萬元,乃至數十萬元。

  這些中藥品種被踢出目錄,基本意味著失去相應醫院的市場。

  為什麼大批中藥會紛紛被大醫院踢出局?

  去年7月,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正式提出,除中醫類別外的其他類別醫師,需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核合格後,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

  2019年8月2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於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的通知。在「嚴格支付管理」一項中指出,由具有相應資質的醫師開具的中成藥處方和中藥飲片處方,基金方可按規定支付。

  2020年9月14日,江蘇省衛健委出臺文件: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非中醫類別醫師或鄉村醫生,可以開具常見病、多發病的常用中成藥處方(含長期處方),也可以延續使用中醫師開具的中成藥長期處方。

  這意味著,至少縣級(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西醫開中成藥處方的禁令已基本解除。

  多個部門之所以相繼推出政策,對西醫開中藥的資質進行限定,一方面是規範西醫開中藥亂象,推動安全合理用藥;另一方面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醫保支出。

  近年來,在政策環境改變之下,臨床用藥的合理性越來越受重視,藥品加成徹底取消。這也導致醫院用藥心態徹底改變,加上績效考核的壓力,性價比高的藥品越來越受歡迎。

  02

  中藥不合理用藥現象嚴重,使用受限

  事實上,去年6月,作為全國第二大醫藥市場的北京市已經向中藥市場開刀了。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印發的《北京中醫藥「改善服務、提升質量、控制費用」三聯動行動方案》中,明確指出要嚴格控制中藥飲片大處方和超量使用,提出中成藥「單方三限」指標。

  嚴格控制中藥飲片大處方和超量使用,指原則上單劑中藥飲片處方藥味數平均不超過16味,劑均費用同比增長不超過10%。中成藥合理使用「單方三限」指標,即同一張中成藥處方開具的中成藥不超過2種,同一亞類中成藥只能開具1種,超出3種以上疾病的,開具的中成藥最多不超過5種。

  2019年版醫保目錄中,可以發現「中藥注射劑」使用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33種中藥注射劑限制二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使用。

  據可查最新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所佔比例是54.6%;若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給藥途徑分布,靜脈注射給藥佔54.0%,其他注射給藥佔0.6%;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靜脈注射給藥佔84.1%,其他注射給藥佔1.0%。

  部分二級以下的醫療機構還不具備搶救設備,所以在使用中藥注射劑時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中藥注射劑等一直存在爭議的產品,如果不能證明自身安全有效性和經濟性,還可能被直接踢出。

  同時,《目錄》中還對中藥飲片做出了限制,下列中藥飲片將不予以報銷:

  阿膠、白糖參、朝鮮紅參、穿山甲(醋山甲、炮山甲)、玳瑁、冬蟲夏草、蜂蜜、狗寶、龜鹿二仙膠、哈蟆油、海龍、海馬、猴棗、酒制蜂膠、羚羊角尖粉(羚羊角鎊片、羚羊角粉)、鹿茸(鹿茸粉、鹿茸片)、馬寶、瑪瑙、牛黃、珊瑚、麝香、天山雪蓮、鮮石斛(鐵皮石斛)、西紅花(番紅花)、西洋參、血竭、燕窩、野山參、移山參、珍珠、紫河車、各種動物臟器(雞內金除外)和胎、鞭、尾、筋、骨。

  03

  中成藥集採大概率「不帶量」

  而從國家醫保局對林凡儒提案的最新答覆來看,儘管業界仍然存有疑慮,但是中成藥集採已是板上釘釘。

  12月31日,《中藥註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即將執行,作為《藥品管理法》、《中醫藥法》的配套文件,國家藥監局對中成藥進行了更加詳細的分類,並提出了技術要求。在對標化藥、生物藥的基礎上,確定了同名同方、獨家品種等分類,實際上是給帶量採購劃出了賽道。

  而從青海、浙江金華、河南濮陽的試點情況看,中成藥集採與化藥會有很大區別。

  首先是不限於有「仿製藥」的產品,大批獨家品種也將納入。青海的試點中,喜炎平注射液、腎康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生血寶顆粒、複方海蛇膠囊等,都是獨家品種。其中喜炎平注射液還是年銷售額30億元以上的大品種。

  其次,不一定「帶量」。7月底開標的青海帶量採購,已經呈現出了這一特點。雖然中選中成藥並未公布具體價格,但是青海明確提出「不帶量限價」,由醫療機構與企業議價確定最終中選價。

  國家醫保局對林凡儒委員的回覆也提到,對於醫療機構使用中成藥情況,醫保部門也不會作出硬性的要求。這意味著,價格必須降,但是「量」卻不保證,是否使用的選擇權交到了醫院手裡。採多少、用多少,得看醫院「自身診療需要」。

  近年來,以藥養醫模式已經破除,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落地,臨床用藥的「指揮棒」變了。部分中成藥安全有效性缺少循證醫學支持,不良反應、禁忌「尚不明確」,醫院第一個會將其踢出局。

  青海的試點是在國家醫保局宣布對中成藥帶量採購之後開展的,且國家醫保局也明確曾對其「進行指導」,「青海模式」對接下來的地方試點、乃至中成藥國採都有指導意義。中成藥千億市場已經進入生死時速。

  04

  中醫藥市場面臨洗牌

  中醫藥市場經歷過快速增長的階段,2017年中國中醫藥工業總產值達到8442億元,約佔整個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2020年,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元。

  在這廣闊的市場中,此前有大批高毛利產品掘金。

  2015年時,天士力肝病治療、抗腫瘤、心腦血管藥品的毛利率都在72%以上。另據濟川藥業財報,其清熱解毒類產品,主要是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和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在2016年達到毛利率87.38%的高點。

  上述公司列出的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中,益佰製藥紅日藥業步長製藥的工業毛利率也都在80%以上;華潤三九雲南白藥以嶺藥業東阿阿膠的工業毛利率都在60%以上。其中,步長製藥的心腦血管產品,包括腦心通、穩心膠囊、丹紅注射液等的毛利率峰值也超過了85%。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中藥企業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例往往不足5%,銷售費用佔比卻往往高達超過30%,甚至在50%以上。這樣的格局必然造成商業賄賂的風險。

  在硬幣的另一面,70%的中成藥處方由西醫開出,客觀上增加了中成藥使用風險。而產品臨床研究不充分、不規範等問題也很突出,如:80%以上不良反應「尚不明確」,也令中成藥的有效性廣受質疑。

  從2018年開始,政策導向對中藥行業的衝擊力已經顯現,2020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這次提交提案的林凡儒委員實際控股的翔宇藥業,2019年中成藥主打產品的毛利率就呈現下滑趨勢。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70%以上的中成藥企業營收負增長,有的企業淨利潤降幅甚至超過了1000%。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到了第三季度。重點監控、醫院踢出、限制西醫開中藥等都是重要原因。

  預計隨著集採的推開,相關企業的處境或許還將進一步惡化。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大批中藥被踢出局?國家醫保局回應
    一旦這些中藥品種被踢出藥品常備目錄,就意味著將失去醫院的市場,對藥企的銷售也將造成重大影響。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湘雅二院、華西醫院等都曾發文拒絕中藥、中藥注射劑、輔助用藥進院。 為什麼大批中藥紛紛被大醫院踢出局?
  • 醫藥集採「靈魂砍價」的背後:事關國家民生大帳
    10月以來,頻現「靈魂砍價」 10月以來,新一輪醫保集採預期持續壓制醫療板塊情緒。 11月15日,心臟支架在國家帶量集採中,開出了令人震撼的「地板價」,從1.3萬降到700元左右。 而11月30日,談判專家在集採過程中的「靈魂砍價」又上了熱搜。 據報導,本輪集採大部分藥品降價8成以上,最多的甚至降價高達98%!
  • 中成藥有望納入集採,相關企業或迎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從試點的中成藥品種來看,金華市帶量採購的中成藥涉及清開靈顆粒、參麥注射液、穩心顆粒、康艾注射液和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大品種;青海帶量採購的中成藥涉及喜炎平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凍幹)、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痰熱清注射液等中藥注射劑大品種;河南省帶量採購的中成藥有天麻素、七葉皂苷鈉、葛根素和川芎嗪注射液等4個頭痛、腦血管疾病領域的產品,同樣為大品種中藥產品。
  • 第四批藥品集採倒計時 醫藥行業將加速創新轉型
    第四批國家藥品集採從12月12日開始至12月底完成報量。此前的第三批國家集採中,85款藥品平均降幅53%,最高降價幅度超95%,其中冠狀動脈支架的均價從1.3萬下降到700元左右,降幅93%。  第四批全國藥品  集採談判臨近  近日國家藥品集採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確定了第四批集採名單,涉及44個品種,90個品規。
  • 四省耗材帶量最高降幅97.76%,「靈魂砍價」再現江湖
    值得一提的是,聯採辦向重慶地方媒體大方的公開了談判現場視頻,是繼2019醫保目錄談判、武漢胰島素集採談判後,又一主動曝光談判現場的集採項目,「靈魂砍價」再現江湖。「吻合器最誇張的報價130元,降了幾倍」「你的第一次報價是1880元。但是很遺憾,你的第一次報價確實比我們的預期要高,所以很遺憾。」
  • 醫保談判「靈魂砍價」價值不止在降低藥價
    「10元零5分可以除盡」「7和4連在一起真的不好」……  據媒體報導,這兩天,除了「治療新冠藥品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外,「醫保談判靈魂砍價名場面再現」、「醫保談判時東北藥企代表說我不會說話」等跟醫保相關的話題,輿論熱度都很高。
  • ...參與常態化集中帶量採購談判 「靈魂」砍價,能為看病省多少錢?
    國家帶量採購逐漸常態化,地方性聯盟採購不斷落地,更多藥品藥材實現大降價,患者負擔大幅降低,醫藥行業發展格局也出現變化。對於今後看病還能再省多少錢,人們充滿期待。  「過去,一個心臟支架可以買6瓶茅臺。如今,一瓶茅臺可以買6個支架。」近期,網友對於冠脈支架「靈魂談判」的這一調侃,生動詮釋了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後的價格變化。
  • 29個大品種 帶量採購正式執行(附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3日,湖北省醫保局曾發布《關於開展湖北省首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的通知》,正式披露湖北首次集採的品種——涉及多索茶鹼、氟氧沙星、環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在內的33個藥品。
  • 國家藥品集採:有些明星藥降價超9成、降糖藥跌至每片不到一毛!
    與第二批國家集採相比,第三批採購規則也做了微調優化,最大可中選企業數量從原來的6家,進一步增加到8家。根據20日公布的《全國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公示》,此次集採共有55個品種採購成功,藥品品種數量接近前兩批之和。
  • 冠脈支架國家集採價格降至千元以下
    價格降至千元以下  根據此前發布的《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文件》,此次全國集中帶量採購品種範圍為冠狀動脈藥物洗脫支架系統(簡稱「冠脈支架」),材質為鈷鉻合金或鉑鉻合金,載藥種類為雷帕黴素及其衍生物。冠脈支架首年意向採購量超過107萬個,涉及27個產品,金額超過123億元,佔據心臟支架市場規模的80%。
  • 「降價不降質,群眾得實惠」——國家集採冠脈支架在雲南落地見聞
    得益於集採冠脈支架惠民新政策,他的醫療費用大幅降低。今年1月1日,國家集採冠脈支架在雲南落地,大大減輕了冠心病患者的費用負擔,讓許多像高先生一樣來自偏遠山區的患者用得起冠脈支架。雲南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金梅介紹,雲南有47家醫療機構參加國家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共採購10個中選產品的冠脈支架2.1萬餘個,佔醫療機構意向採購總量的84.8%,預計可節約採購資金2.7億元。
  • 留置針、輸液器……低值耗材省級帶量採購要來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張尼)繼高值醫用耗材開啟國家及省級層面的帶量採購後,低值耗材的集採也要來了!近期,河北省醫療保障局發布了《河北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文件(一次性使用輸液器類和靜脈留置針類)(徵求意見稿)》。小小的留置針、輸液器開啟集採後,究竟能為我們省下多少?
  • 四省聯盟耗材砍價,涉大批經銷商
    》(下稱《公告》),四省(市)醫保局決定開展跨區域聯盟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國產品牌極分散,天津瑞奇和上海逸思年銷售均不超過4億元人民幣;派爾特2018年吻合器銷售收入2.05億元,市場份額2.47%;樂普醫療2018年吻合器銷售收入1.08億元,市場份額1.3%。NO.230天內回款,醫保基金直接結算帶量採購之後,能否及時回款是械企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 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集採產品落戶商洛,人工晶體最高降價85%
    隨著國家組織冠脈支架帶量集中採購工作的展開,陝西省醫保局牽頭10省(區、 兵團)聯盟開展人工晶體帶量採購工作也已落地。此次,省際聯盟集採人工晶體,22家競標企業中選18家,申報的100個品規有56個中選(進口產品50個、國產產品6個)。
  • 集中採購新政落地 官方「砍價」藥廈門已用上92種
    今年6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到社區醫院去開藥,讓他意外的是,90多元一盒的拜糖平,竟然只花了9元多。醫生告訴他,現在藥價降了。他粗略算了下,一個月下來,包括拜糖平的費用,他所有的藥費從原來的1000元降到了300多元。像老洪一樣,在廈門,很多人都切身感受到了藥品降價帶來的益處。
  • 國家集採冠脈支架落地 受益患者點讚
    2020年11月5日,我國首次對冠脈支架進行集中帶量採購。10個品種中標,價格由均價1.3萬元下降到700元左右。湖州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俞海峰:執行新的政策價格以後,新招標的支架、球囊的材料品質跟以前是一樣的,沒有說價格便宜很多就推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是不可能的,國家有質控、有指標的,東西是一樣的
  • 看「國家隊」如何「靈魂砍價」
    上個月,設在天津的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簡稱「聯採辦」)傳出重大利好,首次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中,冠脈支架均價從1.3萬元左右跳水至700元左右,降幅達93%。明年1月1日起,新價格將正式實施,預計每年可減少上百億元支出。
  • 國家集採心臟支架落地江城,均價從1.3萬元降至700元
    1月1日起,國家組織心臟支架(又稱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結果在武漢落地。作為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的第一單,心臟支架的均價從1.3萬元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幅94.6%。
  • 「降價風暴」洗牌藥械行業:三批集採落地實行,藥品競爭格局重構
    來源:華夏時報集中帶量採購——作為近年來國家醫保局降藥價的重要舉措之一,在2020年,已形成常態化。在此背後,整個藥械行業正在面臨陣痛與洗牌。「企業進去的難受,沒進去的也難受。很多企業開始裁員了,很多醫藥代表會失去工作。」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史立臣這樣評價集採給藥企帶來的震動。
  • 醫保目錄規則調整:乙類OTC保留 八類「神藥」出局
    實際上,這八類藥品多是「改善型」藥品,即效果不明顯,成分多相似,萬金油般的「神藥」。更為關鍵的是,《辦法》將於202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也就意味著,留給相關藥企調整的時間不多了,尤其是臨床價值不確切並可以被更好替代的藥品,將會遭到臨床使用受限和醫保不予支付的雙重打擊,調出醫保目錄後勢必造成原有市場大幅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