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初,一則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決議在業界流傳。
決議顯示:
1、該醫院輔助用藥(重點監控)藥品目錄僅保留 5 個化藥品種且需降價 20%,其餘藥品從常備目錄剔除;
2、所有中藥注射劑從醫院常備目錄剔除;
3、4+7 藥品目錄內非中標 4+7 品種從常備目錄內剔除;
4、中成藥口服等製劑僅有 30 個品種保留且需降價 20%,其他藥品從常備目錄內剔除。
藥品常備目錄,是醫院藥品採購、臨床用藥的清單,一般三甲醫院的藥品數量在1400到2000種左右。一旦這些中藥品種被踢出藥品常備目錄,就意味著將失去醫院的市場,對藥企的銷售也將造成重大影響。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湘雅二院、華西醫院等都曾發文拒絕中藥、中藥注射劑、輔助用藥進院。
為什麼大批中藥紛紛被大醫院踢出局?
去年7月,衛健委發文,要求西醫必須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且考核合格後,方可開具中成藥處方。醫保基金也對這一政策進行了支持。
2019年7月1日,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正式提出,除中醫類別外的其他類別醫師,需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核合格後,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
2019年8月2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其官微上發布了關於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的通知。在「嚴格支付管理」一項中,《藥品目錄》指出,由具有相應資質的醫師開具的中成藥處方和中藥飲片處方,基金方可按規定支付。
2020年9月14日,江蘇省衛健委出臺文件: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非中醫類別醫師或鄉村醫生,可以開具常見病、多發病的常用中成藥處方(含長期處方),也可以延續使用中醫師開具的中成藥長期處方。
這意味著,至少縣級(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西醫開中成藥處方禁令已基本解除。
之所以幾部門相繼推出政策,對西醫開中藥的資質進行限定,一方面是規範西醫開中藥亂象,推動安全合理用藥;另一方面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醫保支出。
近年來,在政策環境改變之下,臨床用藥的合理性越來越受重視,藥品加成徹底取消。這也導致醫院用藥心態徹底改變,加上績效考核的壓力,性價比高的藥品越來越受歡迎。
中藥不合理用藥現象嚴重,使用受限
去年6月,作為全國第二大醫藥市場的北京市,已經向中藥市場開刀了。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印發的《北京中醫藥「改善服務、提升質量、控制費用」三聯動行動方案》中,明確指出要嚴格控制中藥飲片大處方和超量使用,提出中成藥「單方三限」指標。
嚴格控制中藥飲片大處方和超量使用。原則上單劑中藥飲片處方藥味數平均不超過16味,劑均費用同比增長不超過10%。
中成藥合理使用「單方三限」指標。同一張中成藥處方開具的中成藥不超過2種,同一亞類中成藥只能開具1種,超出3種以上疾病的,開具的中成藥最多不超過5種。
Pietro Jeng Pexels
2019年版醫保目錄中,可以發現「中藥注射劑」使用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33種中藥注射劑限制二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使用。
據可查最新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所佔比例是54.6%;若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給藥途徑分布,靜脈注射給藥佔54.0%,其他注射給藥佔0.6%;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靜脈注射給藥佔84.1%,其他注射給藥佔1.0%。
部分二級以下的醫療機構還不具備搶救設備,所以在使用中藥注射劑時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中藥注射劑等一直存在爭議的產品,如果不能證明自身安全有效性和經濟性,還可能被直接踢出。
同時,《目錄》中還對中藥飲片做出了限制,下列中藥飲片將不予以報銷:
阿膠、白糖參、朝鮮紅參、穿山甲(醋山甲、炮山甲)、玳瑁、冬蟲夏草、蜂蜜、狗寶、龜鹿二仙膠、哈蟆油、海龍、海馬、猴棗、酒制蜂膠、羚羊角尖粉(羚羊角鎊片、羚羊角粉)、鹿茸(鹿茸粉、鹿茸片)、馬寶、瑪瑙、牛黃、珊瑚、麝香、天山雪蓮、鮮石斛(鐵皮石斛)、西紅花(番紅花)、西洋參、血竭、燕窩、野山參、移山參、珍珠、紫河車、各種動物臟器(雞內金除外)和胎、鞭、尾、筋、骨。
國家醫保局回應不存在「歧視」中藥
今年5月,林凡儒委員向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交了《關於落實中成藥扶持政策的提案》,他提出,中成藥市場仍然存在很多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醫保目錄清單中的中成藥個人自付比例偏高。
其次,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使用中成藥受到一定限制。在二級以上醫院,部分中成藥在使用過程中受到病種、重症等情況的限制,甚至部分醫療機構在實際使用中只用西藥。
第三,省級增補醫保目錄中的中成藥受到調整影響。部分省級增補醫保目錄中的中成藥受省級醫保目錄三年過渡期調整的影響,第一年或第二年就退出省級增補醫保目錄,給臨床處方和患者實際用藥帶來較大影響。
第四,省級帶量採購目錄製定過程中對中成藥存在「歧視」現象。在部分省份的帶量採購過程中,縮減中成藥採購數量。
第五,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中成藥比例較低。
國家醫保局日前進行了回復,明確堅持「中西藥並重」的方針,不管是國家基本藥物,還是醫保目錄藥品,均包括了一定比例的中成藥,醫療機構應當結合自身診療需要,選擇適宜的藥品應用於臨床。不宜對中成藥在醫療機構的配備使用政策進行強制性約束,一刀切要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機構的中成藥使用比例不低於40%。
目前,國家組織三批藥品集採,成效顯著。同時,正在推進地方針對中成藥等藥品開展藥品集採探索。當前,青海省、浙江金華、河南濮陽等地,針對部分需求大,金額高的中成藥品種,積極開展集採探索,取得顯著降價成效,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儘管中藥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力挺,但是在當前醫藥行業宏觀大背景下,中藥品種受限,藥價降低已是毋庸置疑的定局。如何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謀求轉型,增強市場競爭力,是中藥企業需要破除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