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上上媽咪,我們定居在美國洛杉磯,喜歡和大家分享各種育兒心得,好用的東西,精彩的文章。請關注我們公眾號上上媽咪在美國(ssmmUSA), 我的個人微信是ssmmdg.
【免費贈送】幼兒啟蒙Eric Carle繪本大全Mp3上上的蛀牙讓我對兒童牙齒的保護特別注意,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兒童洗牙的文章。無名同學提問:
請問小珊老師,孩子應該從多大開始洗牙?在美國的時候,我的孩子從三歲左右起,每隔半年看一次牙醫,維護一次牙齒。回國之後,這不快到半年了麼,就四處給孩子找地方洗牙。在深圳找了很多地方,有大型公立牙齒專科醫院,有兒童醫院,也有私人牙醫診所,竟然沒有一家可給孩子洗牙。不僅不能洗,而且不肯洗,同時嚴厲地反問我說:「那麼小的孩子,怎麼能洗牙呢?!!」
把我嚇得夠嗆,回家趕緊上網去查,在百度上見有人這麼說:「首先您應該知道,為什麼要洗牙。
看了這段說法,我變得更加糊塗。那為什麼在美國,牙醫一直督促孩子定期洗牙呢?另外根據我的觀察,美國兒童牙科洗牙的方式是跟大人牙科不同的,但是具體工具和藥物方面的差別,我就是外行了。請問小珊老師,您能否作為一名專業人士,對我進行一下科普教育?就是被我最近使勁給孩子找牙醫鬧得,街坊四鄰都對兒童洗牙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替大家謝謝小珊老師先!
阿小珊不是醫生,我是預防醫學科的治療師,工作是防止疾病的發生,並提供專科非手術介入性的治療。本篇文字,以及本博一切關於醫療、健康的文字,不能被用作診斷意見,藥物處方,或治療計劃,僅為一般科普,供大家參考。
I.
每天刷牙2-3次,或因應自己健康情況,按醫生要求刷更多。一般早餐後、午餐後、晚餐後各刷一次為夠。刷牙的目的是清除口腔裡,黏附在軟住組織(牙周,舌頭,上顎,口腔黏膜,等)和硬組織(牙冠,以及可能暴露的齒根和牙槽骨)上的細菌性牙垢膜和食物殘渣。
II. 每天用牙線
牙線的使用非常重要。無論你刷牙刷得多麼乾淨徹底,牙齒間隙的空間,和間隙裡的牙面是無法刷到的,只能靠細細的牙線把其中的細菌、食物殘渣刮出來。每一天都要使用牙線起碼一次,因為臨床研究表明,每次徹底清潔口腔、牙齒後,大概只需要24小時,細菌容量就可以重新增殖累計到足以對牙齒及牙周組織造成傷害的程度。
III.每天使用漱口水
漱口水的功效是進一步去除口腔內細菌,破壞細菌的生存,繁殖環境,延緩細菌容量的增加。傳統的漱口水,比如「李斯德林」等牌子,含有很高的酒精含量,常用可能導致幹口症,而幹口症則會增加齬齒發生的機會,導致口臭。抽菸人士,以及日常服用很多藥物的人應該避免高酒精含量的漱口水。一般應該選擇低酒精、含氟、含木糖醇的漱口水。使用漱口水的最佳時機是晚上刷完牙,用完牙線後,臨睡覺之前。
IV. 定時拜訪你的牙科醫生---求診的時間間隔由2到6個月不等,看各人需要。
--〉檢查牙齒有沒有蛀牙,破損,缺失,並作任何必要的修補。病向淺中醫,早期發現的蛀牙一般花費很少就可以治好。可是如果拖到晚期,需要作根管治療、烤瓷牙,甚至拔牙植牙,那沒個US$3,5000/一顆牙,收不了場。
--〉檢查牙周組織是否健康,完好。如果有牙周疾病,及時診斷並進行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牙周病是Silent Killer,無聲的殺手,病人一般沒有自覺症狀,一旦有不適感,往往已經是疾病的晚期,牙齒的缺失已經無可避免。
--〉口腔、牙齒外觀評估,根據臨床表現、牙齒功能、個人意願/期望值,決定是否要作牙齒矯正、牙齒漂白、烤瓷貼面、牙周修補、義齒,等等整容美容,或非整容美容的治療。
--〉口腔癌篩檢。口腔癌如能早早期發現並加以正確治療,絕不致命。但如果拖延到中晚期才得到診斷,死亡率增高,而且就算可以控制病情,預後也不良,生活質量和容貌外觀會受很大影響。
--〉牙醫或者Dental Hygienist會對病人的營養攝取、生活方式、全體健康,服用藥物副作用和配伍禁忌作一全面評估,如發現問題,ta有責任把病人轉介到相應的專科,作相應的診斷治療。
--〉對抽菸人士進行行為評估和戒菸諮詢。轉介自願戒菸的抽菸者去相應的專科,以便設計適合每個個體的戒菸藥物/行為介入/心理輔導/小組治療的整體治療方案。
--〉針對牙周情況,選擇合適您的洗牙/潔牙治療方式。
V.
口腔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新材料新技術飛快推陳出新,更新換代是以「季度」,而不是「年」為單位發生的。根據每個病人的身體或口腔情況,你的dentist,或dental hygienist可能推薦你使用某些特殊的牙齒、牙周保養產品。如有不明白之處請一定要諮詢明白,並且一定要按醫囑行事,以保持口腔清潔健康。所謂的「特殊產品」,舉例如下:
牙線針/Floss threader,或者超級牙線/Super floss---適合佩戴固定牙橋/箍牙人士使用
牙縫刷/Interproximal Brush or ProxyBrush---適合牙縫太寬、牙橋下空洞太大、箍牙人士使用
牙周刺激器/Gum Stimulator---適合中重度牙周病患者使用,清潔、按摩、刺激牙周軟組織
嬰兒乳牙中最先萌發的,一般是下牙床正中兩門牙。萌牙時間一般從6-10個月開始,早的3-4個月大,晚的一周歲前出牙,都算正常範圍。早於3個月或晚於12個月出牙就應該諮詢口腔科醫生。決定孩子萌牙時間的除了環境、營養、疾病外,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如果2-3歲以下的小小孩抗拒刷牙,而又易長蛀牙,就應該強制孩子刷牙。方法是將小孩子平放在床上,或地毯上,爸媽一個人俯伏孩子身上,輕輕壓住小孩子的身體,雙手按住手腳,另外一個人跪在小孩頭後,用膝蓋不輕不重夾穩孩子的頭,一手伸入孩子口腔,食指撐開一邊頰部,另一手持牙刷,輕輕刷那側的牙齒。備一杯溫水或者溫鹽水,用來蘸洗牙刷。然後換一側,直至刷好。這個方法驟看滿殘忍的,其實爸媽兩人配合默契的話,又快,孩子又沒痛苦。而且很多小孩習慣了這個方法,覺得刷牙其實一點不痛,也就學聰明了,漸漸會和爸媽討價還價,用適度的配合來交換不被強行約束,最後過渡到完全不用約束。
應從什麼年齡開始看牙科醫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1.
2.
3.
4.
----此方法適用於較大兒童,因為他們已經有足夠成熟的心智,有判斷力,和對暗示作出正確反應的能力。
5.
----此方法關鍵是要快,時間一拖長,孩子身體受傷的可能性就大增,而且這種方法對父母的心理是極大的挑戰,情緒脆弱的父母最好離開現場,否則一定當場崩潰。-我就是反面例子,很不好意思的說。
6.
----這種治療方法,能避免在精神上、情緒上、身體上傷害孩子,也能給口腔科醫生一個平靜的氛圍,從容的進行治療。缺點是有麻醉風險,而且非常昂貴。我知道的一位兒童口腔科麻醉師,集醫生、牙醫、麻醉專科醫生於一身,收費標準是:USD100/15分鐘,最低收費從2小時算始,然後按實際累加,計時從一開始上麻醉算起,到孩子治療完畢,並且完全從麻醉中甦醒過來,意識清楚,身體功能復原為止。有時恢復的時間比麻醉時間還長!而且這種費用,保險一般不包。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