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古裝歷史劇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

2020-12-17 騰訊網

歷史上能夠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皇帝並不多,唐太宗李世民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之一。自跟隨父親李淵晉陽起兵之後,整個唐朝的疆土幾乎都是李世民一人打下來的,他先後領兵平定薛仁杲、竇建德、劉武周、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因為李世民的功勞實在太高封無可封,最後李淵也不得以拜其為天策上將,封秦王。

古代能徵善戰的帝王有很多,但是文治武功都擅長的卻很少,而李世民絕對是這兩方面做得都最出色的一位帝王。他登基之後,對內以文治天下,倡導節約,重視農桑,實現隋末亂世之後的休養生息,開創了歷史上最著名的盛世「貞觀之治」;對外則開疆拓土,先後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徵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等邊陲勢力,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遊牧民族融洽相處,被尊稱為「天可汗」,為唐朝後來長達百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如果非要對李世民的功績進行評價的話,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這八個字應該是最適合的。作為天下共尊的「天可汗」,李世民開創了前無古人的豐功偉績,是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而且根據史書記載,李世民的容貌十分威猛,十分符合千古一帝的形象,史書稱其「威容儼肅,百僚進見者,皆失其舉措。」就連跟李世民關係向來很好的房玄齡,在遇到太宗皇帝發怒時,也會被嚇得渾身哆嗦面無人色。

史書中直接描述李世民容貌的記載並不多,但是毫無疑問李世民是一個非常英俊帥氣之人。《資治通鑑》中就有過記載,說李密投降唐朝之後見過李世民一面,回來後跟屬下說李世民氣質非凡英武過人,簡直猶如天人一般。就連唐朝大詩人杜甫對太宗皇帝的容貌也讚不絕口,有詩云:「中有美少年,虯須十八九。秦王時在坐,真氣驚戶牖。」

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為何英氣逼人的唐太宗李世民,在韓國的古裝歷史劇中卻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堂堂大唐帝國的皇帝陛下,怎麼就成了一個半瞎之人呢?關於唐太宗形象在韓國史書中的演變過程,還真令人感到一絲尷尬,這些韓國古代史書寫得比演義小說還離譜。

在《淵蓋蘇文》、《帝國的早晨》、《安市城》等韓國歷史題材古裝劇中,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以獨眼形象出現的,他的左眼就是被安市城主楊萬春射瞎的。說起來,這個安市城確實是塊難啃的骨頭,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徵高句麗連下十餘城,最後就是被這座名叫安市城的小城所阻。後來在冬季到來前,為了避免唐軍因氣溫過低而遭到折損,唐太宗才下令班師回朝。

不過,安市城能夠阻擋住唐軍,還是有著一定的運氣成分。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因為唐軍遠道而來連克十城兵力已疲之外,東北冬季的嚴寒也是唐軍撤兵的重要原因。然而高句麗人卻並不這樣認為,而是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被安市城所打敗的,安市城的城主楊萬春也就成了高句麗民間傳說中的大英雄。

其實在明朝以前,高句麗史書中並沒有唐太宗李世民被楊萬春射瞎左眼的記載,到了清朝以後才出現這樣的記載。1732年,金昌翕編撰的《三淵集》中第一次出現了唐太宗李世民被高句麗將軍楊萬春射瞎左眼的記載:「千秋大膽楊萬春,箭射虯髯落眸子。」只不過,金昌翕寫得比較隱晦,也不敢直呼唐太宗其名,而是以「虯髯」二字代稱。而在中國的史書中,李世民就是以大鬍子著稱,還被譽為「髭聖」。

在後來的《夢經堂日史》和《桓檀古記》中,不但將李世民中箭細節描述得十分詳細,甚至還言之鑿鑿地說楊萬春當年射中的就是太宗左目。「世民憤不自勝,敢出決戰,楊萬春乃呼聲張弓。世民出陣,矢浮半空,遂為所中,左目沒焉。」隨著這些典籍的流傳,現在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都信以為真,甚至認為此事在歷史上真的發生過。

那麼,此事真的發生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這幾本韓國人眼中的史書,根本算不上是正兒八經的史書,其內容大多都是作者虛構臆想出來的,毫無史實依據。就連他們自己的學者都不信,跟金昌翕同一時期的學者李德懋就坦然承認:「安市城主世傳姓名楊萬春。三淵詩亦用之。然尹月汀謾錄。已辨其出於唐書演義。不足取信。」

雖然韓國古代學者已經坦然承認,金昌翕的三淵詩不足取信,可是還是有很多韓國人將此事當成了史實。也許是因為他們太缺乏英雄人物了吧,所以近年來拍了不少歷史人物題材的電視劇,將楊萬春、李舜臣等人都搬上了大熒幕。只不過,李舜臣好歹歷史上確有其人,而楊萬春的故事完全就是從《夢經堂日史》和《桓檀古記》中虛構的,不足取信。

相關焦點

  • 韓國歷史劇中的中國人真慘,唐太宗瞎眼,朝鮮用飛彈滅明朝大軍
    可是當你看過韓國的歷史劇後會發現,咱們的抗日神劇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古代的朝鮮居然就用飛彈擊敗明朝,唐太宗還給弄瞎了隻眼睛!大家可能都知道韓國是一個擅長整容的國家,當然,追求美並不是什麼錯誤,然而你們不知道的是他們更擅長幫歷史整容,而且還是面目全非的那一種,無論是歷史課本還是歷史類的影視劇都難逃被他們整得面目全非的命運。
  •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還記得《唐太宗李世民》裡的各色美人嗎?
    還記得小學時有部古裝可火了----《唐太宗李世民》,故事好看,人物漂亮,就連主題曲都那麼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美的無處藏!故事講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的豐功偉績和情感經歷。劇中李世民一生的摯愛是隋朝公主楊吉兒,由著名的妲己娘娘傅藝偉扮演,當時覺得王子公主的愛情太浪漫了,兩人的第一次見面簡直就是小言裡面的經典橋段。
  • 經典劇集《唐太宗李世民》,傾國傾城的女主令人久久難忘
    經典劇集《唐太宗李世民》,兩位女主算得上傾國傾城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二十多年前的經典劇集《唐太宗李世民》,這部電視作品一直以來都是備受推崇。即使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無論是電視劇的配樂還是劇情,質量都堪稱上乘,特別是劇中的男女主角,精湛的演技,令人津津樂道。一直以來反應唐朝時代的電視劇作品層出不窮,比較經典的有《唐明皇》、《武則天》、《貞觀長歌》等等,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都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唐朝的盛況。《唐太宗李世民》這部劇的側重點在於李世民與幾位女子的感情故事,通過對感情的細膩表現,讓我們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 《唐太宗李世民》播出26年,傅藝偉自毀前程,「長孫皇后」最幸福
    作為「千古名帝」,李世民深受影視作品鍾愛。在以他為主角的影視作品中,《唐太宗李世民》堪稱經典。 這部劇於1994年播出,距今已過去26年。《唐太宗李世民》屬於「古偶言情劇」,男主角林俊賢高大俊美、英氣逼人,女主角傅藝偉豔麗嫵媚、光彩照人。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剖腹藏珠唐太宗李世民對大臣們講了一個故事:西域有一個商人,偶然間得到一顆非常稀有的珍珠。因為這顆珍珠很值錢,商人一直很擔心別人會來偷他的珍珠,所以,他把自己的肚子剖開,把珍珠藏在肚子裡,當然商人最後就死了。
  • 探秘:唐太宗李世民最愛的女人
    探秘唐太宗李世民最愛的女人說到唐太宗李世民,我們可能會想到一代明君,弒君殺父,貞觀之治這些成語,他在治國之上的確有著出色的才能,但是今天我們不聊他的政治,只聊一下他的感情。李世民作為皇上自然是有很多的女人的,而且很出名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曾經也把自己的弟媳強娶進了門。而且他身邊的女人也是個頂個的厲害,比如說長孫皇后,武則天,楊貴妃這些人,那麼這麼多的女人究竟哪一個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真愛呢?我們首先來說,歷史上最出名的武則天。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是經歷過三代帝王的,而且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 荒謬絕倫:這八部韓國歷史大劇,究竟篡改歪曲了多少中國歷史?
    文/格瓦拉同志本文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近年來,韓國對中國的態度日趨惡劣,這固然跟兩國間某些具體爭執有關,也和韓國根深蒂固的「仇大」情緒有關。畢竟在歷史上,韓國/朝鮮曾作為中國的領土或藩屬國長達2000餘年,受盡了窩囊氣,要說沒點反感情緒肯定不正常。
  • 唐太宗李世民居然也是「女兒奴」?
    縱使像唐太宗李世民這樣殺伐決斷的霸道帝王,在面對女兒時,也會不自覺地流露出溫柔而感性的一面。當然,唐太宗有二十一個女兒,也不是每個女兒都能平均分得父皇的寵愛。從有限的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能令唐太宗偏愛始終的大概只有這四位——長樂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和城陽公主。不巧,這四位公主皆是長孫皇后所生。
  •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為何51歲時突然暴斃?
    然而李唐天下大定後,李淵卻立李建成為太子,這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滿。不僅如此,因李世民戰功太大,太子李建成便糾集四弟李元吉處處跟李世民作對。最終公元626年,28歲的李世民在玄武門射殺了李建成及李元吉,並逼迫李淵禪讓帝位,是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於國內,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可以說路不拾遺,百姓安居樂業。
  • 以人為鏡的唐太宗,卻在魏徵死後,為何砸了他的墓碑?
    長期以來 ,李世民與魏徵的君臣關係,一直被傳為佳話。一個是廣開言路、善於納諫的明君,一個是直言不諱、敢於進諫的賢臣。人們稱讚唐太宗寬廣的胸懷,他的那句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也流傳至今。
  • 為什麼韓國喜歡盜竊中國文化,拍攝虛假歷史劇來美化他們的歷史呢
    唐太宗李世民覬覦高句麗肥沃的土地,率領百萬大軍遠徵高句麗,高句麗的大將淵蓋蘇文一路追殺唐太宗李世民,殺進唐朝都城長安,李世民被射瞎一隻眼睛,還嚇得當面跪地求饒,並割讓長江以北的河北、山東、山西等大片土地,才換得高句麗罷兵。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明君,其皇后長孫皇后是千古賢后,二人生有三男四女,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李承乾出生於619年,即大唐建立的第二年,因生於承乾殿,被其祖父,唐高祖賜名承乾,有承繼乾坤之意。高祖武德年間,李承乾被封為中山郡王。
  • 小鳥依人一詞居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誇獎大臣的!這些成語也和他有關
    現在人們常用「小鳥依人」來形容少女或小孩子的嬌小可愛,殊不知這一成語剛形成的時候並不是用來形容女子,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用來評價大臣褚遂良的。褚遂良塑像,網絡圖識人之能與不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褚遂良這樣忠直敢言的起居郎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間一直嚴於自我約束
  • 武則天嫁給李世民11年,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只因李世民沒用
    說起武則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武周王朝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帝,即位時期已67歲,一共在位15年之久,終年82歲。在這樣一位傳奇的女皇帝身上,充斥著太多的傳奇故事,其中她的兩段婚姻史更是人們日常談論她的一個熱門話題!
  • 唐太宗李世民收藏的《蘭亭序》可能是贗品
    自東晉書聖王羲之《蘭亭序》問世以來,一直就存在神秘的傳言。對其真跡是否還存於世,是大家常為談論的話題。據說《蘭亭序》的真跡是被唐太宗李世民收藏了,那是不是真的呢?我們就要從《蘭亭序》的創作過程及李世民得到它的過程來分析。
  • 武則天14歲嫁給李世民,27歲嫁給李治,為何她只給李治生了孩子
    貞觀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駕幸洛陽宮,聽說14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娘」。當年的李世民也就是四十多歲!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的樣貌肯定是不錯的,就是因為她美,所以,李世民才娶她的。
  • 韓國電視劇亂刮古裝風 粗製濫造成為收視率毒藥
    每一輪韓劇放映,韓國各大電視臺都會推出多部古裝劇,這些古裝劇大都佔據著黃金時段。然而,今年被外界看好的韓國古裝劇「代表」《同伊》自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不及同時段播出的家庭倫理劇、愛情劇。另外兩部正在播出的古裝劇《濟眾院》和《巨商金萬德》的收視率也較為低迷。一些業內人士由此認為,韓國古裝劇曾經所向披靡、一馬當先的輝煌已經不復存在。同時,韓國劇迷對「古裝熱」的追捧也出現了衰退趨勢。
  • 唐太宗李世民兄弟喋血—宮城北門玄武門
    李淵覺得這件事情關係重大,決定第二天上朝時親自審理。當天夜裡,李世民調兵遣將,做好了部署。第二天一早,他親自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等人,埋伏在上朝時的必經之路——宮城北門玄武門。張婕好聽到風聲,馬上派人報告了李建成。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
  • 吳王李恪一度為李世民賞識,差點當接班人,為何後來沒有當成皇帝
    但歷史沒有假如。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王莽袁世凱汪精衛們要是早死了,大家說不定更是扼腕嘆息。 在這種情形下,李世民也不敢對李恪太客氣了,還要在乎大家的感受。 再說李世民兒女那麼多,公務那麼繁忙,想待見都待見不過來。
  • 看完韓國的抗中神劇,才知道臉皮有多厚
    引言:在如今的影視劇中,戰爭片一直深受觀眾的喜愛,而影視劇導演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向來喜歡以各種戰爭題材來拍攝電視劇,尤其是抗戰片,更是拍出了新的高度,將原本嚴肅的抗戰片拍出了喜劇的感覺,成為了如今令人啼笑皆非的抗日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