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金華市區的林振凡大爺上月被蜈蚣咬傷了腳,他心一狠把蜈蚣吃了,不僅腳不痛了,還治好了多年的頸椎病。昨天,他致電金華日報熱線,想問問醫生蜈蚣能否長期當藥服用?
6月6日晚上,今年82歲的林振凡大爺一家正在吃晚飯,林大爺突然感到左腳很痛,抬腳一看,腳底出現很大一塊紅點。此時,家人發現一條約有11釐米長的大蜈蚣正往廚房方向爬去。林大爺上前捉住了這條蜈蚣,還將其裝進了一隻塑膠袋中。隨後,林大爺的左腳開始鼓起了大包,無法走路,家人立即將大爺送往附近醫院進行處理。醫生開了兩天的藥,林大爺的左腳終於消腫了,但仍有絲絲疼痛,只能蹣跚而行。
林大爺曾從書中看到,蜈蚣可入藥服用治百病。他就特意找來老房屋的瓦片,洗淨後,將這條活捉的蜈蚣放在瓦片上烘烤,後研磨成粉,分四次口服。效果意想不到,林大爺原先被咬的左腳不僅不疼了,自己多年的頸椎病也好了,整個人都舒服多了。林大爺就琢磨著:「是不是該繼續去抓幾條蜈蚣吃吃,也許能把身上的其他老毛病都吃好?」
對此,金華市中醫院中藥房主任王國軍提醒,蜈蚣是中醫的常用藥方,但治療需要結合患者體質,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不同的患者所用藥物不盡相同,需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藥物,並隨時檢測肝腎功能,否則毒副作用也很大。據現代藥理研究,蜈蚣具有通經活絡、解毒散結作用,少量服用也許會起到一些「以毒攻毒」的效果,但不能長期大量服用,不然會對人體的肝、腎有較大毒副作用。王國軍說,蜈蚣作為藥物服用有嚴格的劑量標準,一般藥用的分量在1~3克左右,也就是不能超過3條正常蜈蚣大小的量,過量吃或單方吃,很容易導致人體出現中毒或過敏的現象。
據王國軍介紹,這段時間雨水頻繁,潮溼悶熱,導致蜈蚣出沒頻繁,市民要多加防範。人被蜈蚣咬傷後,它體內的毒液會侵入人體,傷口會紅腫、疼痛,引起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嚴重情況下還會引起頭暈目眩、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等症狀,傷者應第一次時間用小蘇打水、肥皂水等清洗傷口並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