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愛上早熟少女,禁忌之作震驚全美,深度解析《洛麗塔》

2020-12-07 影視劇材優選

改編自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由著名導演阿德裡安·萊恩執導的1998年的《洛麗塔》因為禁忌大膽的題材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放到現在的社會上來看,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個犯罪的故事,而主角亨伯特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戀童癖。但很多人包括筆者在看完電影之後卻對亨伯特這個角色更多的是抱有悲劇的遺憾,並且,更多的時候我們更願意將其歸類為一部BE的愛情片而不是一部犯罪片。我認為在這裡我們最需要感謝的是導演阿德裡安·萊恩

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很有可能感到陌生,但他導演的作品卻名聲在外。例如堪稱情慾電影教科書的《愛你九周半》還有筆者個人非常喜歡的《不忠》。阿德裡安非常擅長情愛片。在他的電影中不乏那些又欲又色氣的鏡頭,他擅長將曖昧的情慾表達的低沉婉轉,欲說還休。例如在《愛你九周半》中被蒙住眼睛餵食、冰塊慢慢融化的鏡頭都成為了影史的經典鏡頭。而同樣的,在《洛麗塔》中他更是將少女獨有的那種風情用電影的鏡頭髮揮的淋漓盡致。

被水淋溼的少女的胴體,代表著未成年的標誌性牙套,幼稚卻又假裝成熟的穿搭還有因為題材原因影片中克制又朦朧的拍攝技巧。當然,一部電影如果只有對於情慾的刻畫難免會成為一部上不了的臺面的小電影,而導演阿德裡安的高明之處便在他的影片常借情、欲、愛的"幌子",將觀眾的目光牽引到人性反思上來。如果只是為了大尺度的鏡頭而去看他的電影,那便是對其作品的褻瀆。他的人性命題主要表現在:第一,欲望驅使下的沉淪;第二,回歸罪惡與救贖的困境;第三,人格自尊與道德靈魂的理性。

欲望驅使下的沉淪

阿德裡安導演的作品中《愛你九周半》中伊莉莎白沉迷於男主角狂熱的愛情和高超嫻熟的戀愛技巧,而男主角則沉迷於瘋狂甚至變態的愛情遊戲無法自拔,這是性之欲。《不忠》中的一次相遇喚起了女主角平靜生活下對於將生活點燃的渴望,這是變之欲。而《洛麗塔》中亨伯特由於少年時初戀情人的死凍結了情感,是愛之欲。他對於少女有著不可言說的迷戀,主人公亨伯特既是現實中的流浪者、也是精神上的流亡者。他所有故事的本質便是在失去與尋找之間遊弋。而如此看來一開始亨伯特也只是想尋找這種精神的寄託,發洩自己對於少女的渴望。

"我愛的那個孩子已經死了,但我一直在尋找她。不久我拋棄了我的童年。就如同傷口滲透進了毒藥,永遠無法癒合。"

而作為一部文學電影,它的音樂、光線、很多鏡頭細節的處理都運用了壓抑的性的隱喻。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洛麗塔的腿。從洛麗塔堪稱經典的驚豔出場水花四濺中雙腿的特寫到她的腳跺溼溼地踩在亨伯特的褲腿上,她對亨伯特的勾引直到最終的叛逃,腿佔用了極多的鏡頭,那些意味深長的動作始終在撩動著亨伯特,寄託了他對於洛麗塔的全部欲望與意向。

但導演的對於欲望的態度很明顯:最低級的欲望靠放縱獲得,中級的欲望靠自律獲得,而高級的欲望要靠煎熬獲得。很明顯,主人公們只做到了第一點。這也是導演最想告訴我們的:欲望總是一往無前,最終可能會毀了一個人。有人說,欲望的火苗在萌生時就該被掐掉,等它燎原便是你墮落的開始。也有人說,欲望才是牽引人類前進的光,沒有欲望的時候做什麼都會累,而欲望是能讓你飛起來的工具。很難說,哪種是對錯,哪方是偏頗,但是我們都怕在欲望面前失了尺度。

罪惡與救贖的困境

無一例外的,這種情況下的人們最終的結局只能是一個悲劇。因為當事人身處其中,卻也察覺到了他們所做事情的罪惡性,在罪惡與救贖中苦苦掙扎,如同每一個面對欲望的我們。《不忠》裡康妮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日子裡被婚外情灌得暈頭轉向,一邊戒不掉溫存,一邊被道德所折磨。她是矛盾的,既沉迷情人的激情和新鮮感,又後悔對家庭的背叛和對婚姻的不忠。戴安連恩出色的演繹將中年主婦欲拒還迎的姿態和出軌心理展現得絲絲入扣。

《洛麗塔》這部電影的關於奎爾第的情節便是這種矛盾激化後的產物,他的出場卻引出了一個興奮點:閃爍的燈光,急促的音樂,暗光的投影,電影光與影的就刻畫無不讓奎爾第的出場充滿神秘和恐怖的色彩。這一懼怕體現了亨伯特內心的糾結:一方面他十分想要得到洛麗塔。但從道德層面出發,他也知道這麼做是錯的。奎爾第的死亡也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那一段鋼琴曲的虛寫把極端狀態下人的轉移行為描繪得淋漓盡致,直到最後他還要躺到床上,對亨伯特說滾開——這一段謀殺情節敘述節奏畫面如藍色絲絨一般華麗,將一個少女的夢想、一個中年人的懺悔與贖罪、一個兼幹色情行當的作家騙子的三重破裂層層鋪展,把影片推到了高潮。作為反派的奎爾第與亨伯特同是作家,亨伯特將洛麗塔的悲劇歸咎於奎爾第的詭計,但奎爾第會不會是男主角自身罪惡欲望的投射呢?我們不得而知。

除了隱喻和象徵的手法,阿德裡安蒙太奇手法的混剪也將這種矛盾和衝突推向高潮。《不忠》裡丈夫將天真的兒子舉過頭頂,情人將妻子高高舉起;《桃色交易》中女主與追求者把酒言歡與男主一人觀看幻燈片的暗自神傷,層層剪輯將罪惡與救贖的困境發揮的淋漓盡致。阿德裡安導演下的角色面對罪惡的時候,不是一味的沉淪,他們有過清醒的掙扎所以,我們對於本該是錯誤一方的主人公卻恨不起來,而只有深深的遺憾。但這種短暫的理性終究是不長久的,它是陷入欲望泥沼的人們如同飛蛾撲火般最後的掙扎,在熱烈面前,總是不堪一擊的。

人格自尊與道德靈魂的理性回歸

沉淪於欲望是人的常態,而在欲望面前有過掙扎也是人性的常態,而角色最後的理性回歸是阿德裡安作品的點睛之處,這種人物的設定讓本該讓人大快朵頤的結局反而成為了悲劇,影片到頭來反倒像是在玩弄觀眾的感情。導演也非常非常高明的用用一些前後呼應的物件總能在最後撞破人們情感的最後一道防線。同樣是《不忠》裡妻子將丈夫送給她的水晶球轉而送給了情人,正是是這個水晶球打斷了丈夫最後一絲理性最終殺死了妻子的情人。而最後妻子在水晶球中發現了丈夫一直藏在裡面的紙條,終於悔不當初。

《愛你九周半》中男女主角的相遇都與雞有關。"每一次我看到你,你都在買雞。" "每一次我看到你,你都在對我微笑。"而亨伯特手中總是緊握著洛麗塔的發卡。前文說過洛麗塔的腿折射出的是亨伯特的欲望,而在三年之後他再次找到洛麗塔,正又是這雙腿腳以著著拖鞋慵懶而世俗的形象出現破碎了它在亨伯特頭腦中美好印象。所以可以理解最終的結局中,亨伯特對於洛麗塔本能的欲望已經消失,他愛上了洛麗塔,他對於洛麗塔原來的佔有和對方引誘的成分已經消失,這是最後人格尊嚴和理性的回歸

"當日的如花妖女,現在只剩下枯葉回鄉,蒼白,混俗,臃腫,腹中的骨肉是別人的,但他愛她。她可以褪色和萎謝,怎樣都可以,但她只看她一眼,萬般柔情,也會湧上心頭。"

"最後我聽到了一群兒童的歡笑聲,使我悲哀的,不是我的身邊沒有洛麗塔,而是在這歡笑聲中沒有她"。最後,千帆過境,亨伯特仿佛又看到了洛麗塔從前的模樣:一身藍衣,帶著純真燦爛的笑容向他揮手,就是這個12歲的年輕女孩,誘惑了他一生。她是他一生的罪,一生的欲,一生的債,一生的終結。

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種義務,而我們則必須賦予靈魂以美感。

欲望是美的,而美麗的又是罪惡的,而又美又罪惡的東西最終一定是遺憾的。一切都是一個圈,兜兜轉轉,我們還是會回到或希望回到一切都沒發生的時刻,但阿德裡安告訴我們也許就是這個過程:愛的承諾,失去的痛苦,挽回的歡愉,讓我們變得更像人類。

相關焦點

  • 《洛麗塔》:少女被物化、被標籤化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其中不然,《洛麗塔》一書中對此有了很好的詮釋。《洛麗塔》故事並不複雜,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可以縮寫成「亨·亨」)是一位中年男子,小說是他身陷囹圄時的自述。亨伯特被某種時間的因果而左右,「洛麗塔是我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如果我沒有在一個夏天曾愛上了一個女童,那麼也就沒有什麼洛麗塔。」這就是時間和遇見的驗證,時間確實決定了亨伯特想要遇見誰,你想要見的,在某一時刻,在召喚著,這是一種命中注定。
  • 滿屏欲望之火,少女愛上大叔《洛麗塔》
  • 我想到《洛麗塔》:中年男子與未成年的原罪畸戀
    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的原罪畸戀鮑某明的事件讓我想到了電影《洛麗塔》,它是由阿德裡安·萊恩執導,傑瑞米·艾恩斯、多米尼克·斯萬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9月25日在美國上映。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與少女洛麗塔的情愛故事。
  • 洛麗塔,我們都誤解這個「小蘿莉」了
    與前一個案件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後一案件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度:必須承認的是,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處在青春期的少女之間相互的「角力」,有時是很微妙的。或許是為了所謂的平衡客觀,在某知名媒體的報導中,就將「鮑毓明案」中的養女形容為一個洛麗塔式的「不完美受害人」:任性、乖張,且有很強的依賴性。
  • 《洛麗塔》:37歲繼父與12歲繼女的不倫戀,是以愛之名的性剝削
    毫無疑問小說是成功的偉大的,但男女主角的愛戀依然存在很多爭議,中年老男人和未成年少女之間,到底是你情我願的愛情,還是不擇手段的性剝削?02 37歲繼父愛上12歲繼女37歲的亨伯特,1910年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家庭。他有著英俊的外表、優渥的生活、良好的教育,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幸運兒。然而13歲那年,初戀女友安娜貝爾卻讓他的人生發生了轉變。
  •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
    《洛麗塔》(Lolita),是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戀童癖中年男子與一個十二歲少女的戀愛故事
  •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我的生命之光,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一經問世即風靡全球,其後更是先後被電影戰神庫布裡克和另一位大師阿德裡安·萊恩搬上大銀幕,因為這本小說以及延伸的影片的巨大影響力,後來「洛麗塔」、「蘿莉」直接成為了深入人心的少女的代名詞。
  • 《洛麗塔》中的禁忌,其實只是一種出軌
    作者以第一人稱敘事,主人公是一名對於富有挑逗性的未成年少女懷有特殊興趣的教授。這部小說得到的反響呈兩極化趨勢。一方面人們認為這是一部禁忌之書,另一方面又對其讚賞有加。但是把這本書改編成電影似乎難以實現。事實上,影片《洛麗塔》通過改變女主人公的年齡,講述了另外一個故事。
  • 洛麗塔電影講的是什麼 洛麗塔電影是什麼故事
    說到洛麗塔,很多人都會想到lolita衣服,這裡要給大家講的是電影洛麗塔。那你知道洛麗塔電影講的是什麼嗎?下面就來看看洛麗塔電影是個怎樣的故事吧!  洛麗塔電影講的是中年男子亨伯特與少女洛麗塔的情愛故事。
  • 《洛麗塔》:為了接近12歲的小女孩,這個中年男人成為她的養父
    它以死囚亨伯特的口吻,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作者納博科夫自己在文中強調過:「我既不讀教誨小說,也不寫教誨小說,不管約翰·雷說了什麼,《洛麗塔》並不帶有道德說教。」他絕沒有支持亨伯特,也沒有用亨伯特教化世人。亨伯特,徹頭徹尾都是一個被文學美化了的「戀童癖」。
  • 服裝設計|洛麗塔/二次元服裝平面款式圖分享!
    洛麗塔服裝風格經過歷年的演變,現今已發展各式不同的風格,目前比較常見有三大類型,各為可愛類型、尊貴類型、混合類型。 洛麗塔的起源 洛麗塔源自俄裔美籍著名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於1955年出版的小說《Lolita》,中文音譯《洛麗塔》。後被(Stanley Kubrick)改編成同名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小說描述了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亨伯特·H·亨伯特與14歲少女洛麗塔的糾纏情慾關係。
  • 中年婦女的穿搭「禁忌」,避開這4種衣服,50歲也能穿出少女感!
    中年婦女的穿搭「禁忌」,避開這4種衣服,50歲也能穿出少女感!一提到中年婦女,我們會想到什麼?「黃臉婆」、土氣、沒氣質……這些詞語似乎成了廣大中年婦女的便籤。仔細想想,我們身邊的許多中年婦女將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丈夫、孩子,並未關注自己,這也造就了她們不懂穿搭,越穿越沒氣質,但其實只要避開這4種衣服,就能擺脫中年婦女的穿搭「禁忌」,50歲也能穿出少女感!
  • 在我的懷裡,她永遠是洛麗塔
    可是在我的懷裡,她永遠是洛麗塔。」最近在讀《洛麗塔》,開頭的這一段有文採有情感。這個中年男人亨伯特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的故事裡,有情有愛、有喜有悲。讀過、看過洛麗塔的人,或許會喜歡這個故事,又或許會討厭。
  • 禁書《洛麗塔》:在爭議中成為經典,由情色到嚴肅文學的華麗轉變
    《洛麗塔》或《一個白人鰥夫的自白》是20世紀最受爭議也是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小說講述了中年男子一位接受過高等教育行為卻逾越道德範疇的歐洲移民亨伯特,與一個可愛卻又危險無情的未成年女孩洛麗塔之間的複雜情感糾葛。
  • 三個角度看懂納博科夫《洛麗塔》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長篇小說《洛麗塔》,是二十世紀受到關注也有頗有爭議的一部作品。具有爭議的部分是作品的內容,這部作品講述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戀愛的故事。納博科夫的《洛麗塔》也是同樣,表面上作品講的是中年男子與少女的畸形戀情,實際上透過這件事本身,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對於現實的批判,對於人性慾望深刻洞察。首先,納博科夫對於現實的批判,要從《洛麗塔》的創作背景來看。
  • 《洛麗塔》:戀童癖,別玷汙了愛情
    洛麗塔(97版)電影截圖影片中的女主洛是位年僅十四歲的少女。她天真、早熟、叛逆、固執、不聽話、愛打聽閒事,對兩性關係充滿好奇。有天中年男人亨伯特住進了洛的家中。這是悲劇的開端。這時亨伯特立即駕車來到洛所在的夏令營,帶走了洛,並與之發生關係。
  • 「三棲」明星:洛麗塔
    有十年之久,大學課間在多媒體上放過這首歌。當時還不知道「洛麗塔」的由來,只是非常喜歡卓亞君嗓音中那種淡淡的憂傷。圖片來自網絡《洛麗塔》是一部小說,有根據其改編的電影《洛麗塔》。講述一個少女與繼父的禁忌之戀。
  • 為什麼《洛麗塔》裡面,Humbert最後給了Lolita4000美元時候哭了
    最後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在遙遠的鄉村裡聽到了孩子們的笑聲,我難過的不是洛麗塔不在我身邊,而且這些歡聲笑語裡沒有她」。因為明白了在這段禁忌之戀裡面,唯一沉溺於其中的從頭到尾只有亨伯特一人而已。所以說先愛上的那個人在愛情裡面的位置總是很卑微,亨伯特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是他第一眼就愛上了洛麗塔,眼光永遠在洛麗塔身上留戀,無法移開。
  • 古往今來講述禁忌之愛的7本小說 | 書單
    幸好我國信仰自由,不然好端端的甜寵文可能就要變成高虐文了……作者: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推薦理由】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亨·亨伯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戀童癖,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
  • 洛麗塔文化有多迷人,3種典型搭配盡顯少女本色,網友驚呼美呆了
    想進洛麗塔坑,想搭配穿著洛麗塔服飾,那就需要了解洛麗塔文化,知道當下洛麗塔文化的流行元素,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1洛麗塔文化西方人說的「洛麗塔」女孩是指那些穿著超短裙,化著成熟妝容但又留著少女劉海的女生,突出的特點為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