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喜歡通過居家艾灸的方式來驅趕體內的寒氣。中醫認為,可適當藉助艾灸顧護陽氣、扶正固本,從而調整和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冬季的抗病能力。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針灸科主任冶尕西介紹,艾灸雖是很好的養生手段,但艾灸的適合人群是有講究的,在進行艾灸前應辨識體質,若選用不當,非但沒效果,還可能會適得其反。
艾灸是不是人人適合做?當然不是。冶主任表示,「艾灸適合治療的是一些寒性、虛性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為主。對緩解人體虛寒、陽氣不足、四肢冰涼、月經失調、精神疲乏、腸胃虛寒的病症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艾灸不適合陰虛體質的人群,他們常有口乾咽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結、潮熱、五心煩熱、舌紅少苔等表現。因為陰虛不能制火,火熾則灼傷陰液而更虛,陰虛火旺者施艾相當於火上澆油。
以下人群也不宜艾灸:身體患有痤瘡、急性溼疹、身發高熱、局部皮膚破損的;女性在懷孕和經期;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忌灸。
冶主任還提醒,通過艾灸來保健、治療疾病,首先應當對疾病的類型進行判斷,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穴位。即使是同樣的疾病,選取的穴位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灸哪個穴位,最好還是先諮詢專業中醫師再進行操作。對於我們常見的感冒,艾灸選穴建議選取:大椎、風池、合谷、風門、肺腧、足三裡、關元等。老人多見是一些虛寒類的疾病,如關節退行性變、局部肌肉關節疼痛等。
另外,居家艾灸時,建議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頭面部後灸四肢和腹部。在頭面、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要小。艾灸的時間也不是越久越好,一般一個穴位在10分鐘左右為宜。(記者 劉威)
【來源:塞上清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