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百年之前的紫禁城中,有一種泛著幽藍光芒的器物,百年來它一直都是皇帝獨享的特殊器物,這便是紫禁城皇家寶庫中曾經最為神秘的珍品——景泰藍。景泰藍,從元朝時期傳入我國,一直是作為宮廷御用,一直是陳列於故宮大殿之上,深受皇家的喜愛。這些如今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經常見到的景泰藍,為什麼當年只有皇帝可以獨自享有?
特別是在明景泰年間,銅胎掐絲琺瑯成就了自己的名號「景泰藍」,這也是繼永樂漆,宣德爐,成化杯,萬曆櫃,帶有皇家帝王血統的藝術品,一直傳承600多年。
2020年香港蘇富比有幸呈獻首件景泰藍拍品:明初掐絲琺瑯蓮紋僧帽壺,雖也以番蓮為飾,形、質迥異,卻同證明朝帝君崇信之心。
明初佛壺奉神明
明初 掐絲琺瑯開光蓮紋帶蓋僧帽壺
22.5 公分
估價:20,000,000 - 30,000,000 港幣
永樂帝嘗邀格魯派(又稱黃帽派)創始人宗喀巴(1357-1419年)往赴南京,然屢試不果,祖師僅派遣膝下弟子面聖。然及至永樂五年(1407年),終邀得西藏噶舉派第五世噶瑪巴德新謝巴(又稱哈立麻,1384-1415年)前赴南京覲見,並為成祖往生父母作普渡大齋,行各種聖跡,如五色圓光、彩雲滿天。
如此盛大法事,必須贈禮供奉,是以成祖特命御作巧制各式瓷器、漆雕、織品及掐絲琺瑯,促使作坊大興其制,開啟工藝盛世,風延宣德,造就許多明皇朝盛世十五世紀佳作絕品,當中以此掐絲琺瑯蓮紋僧帽壺為其中佳例。
明初 掐絲琺瑯開光蓮紋帶蓋僧帽壺(局部)
藏傳佛教相信色彩的神聖,認為得道高僧涅盤時肉身虹化,轉五蘊為五色光耀成就,藍、白、紅、綠、黃,各含佛理。此僧帽壺以傳統孔雀藍為地,添綴五主色:土黃、碧綠、靛藍、赭紅、乳白。如此精緻繽紛之器,御賜佛教高僧作賜賚器,尤為宜適。
明初 掐絲琺瑯開光蓮紋帶蓋僧帽壺(局部)
明初掐絲琺瑯器極為珍罕,與此器類同之僧帽壺僅見拉薩西藏博物館藏例,其形制與此大同小異,除體型略較嬌小外,細節上有些微差別。
中國掐絲琺瑯工藝的起源,至今仍存爭議,但普遍相信技術在元朝抵華,或從拜佔庭傳入。礙於資料匱乏,就傳入初期的嬗變所知有限,但相較之下,有關十五世紀初掐絲琺瑯技藝的研究甚豐,涵蓋署款及無款器。無款之掐絲琺瑯器,可依永宣年間其他材質藝品之風格斷代,此壺正為一例,其器形、紋飾、琺瑯質素,均與同代所制吻合。所填琺瑯表面砂眼細碎,尤顯早期掐絲琺瑯器的特徵。
明初 掐絲琺瑯開光蓮紋帶蓋僧帽壺
更多精彩文章推薦
景泰藍是如何成為藝術品收藏的首選?
歷史上拍賣最高的景泰藍
故宮數字文物庫——琺瑯器
景泰藍巨匠 大師之師——劉永森
匠人·匠心——景泰藍非遺傳承人
【大國工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嘉林
為什麼選他作為國禮?而且從清朝就開始了!
「和平尊」國粹景泰藍的跨國使命
《和平尊》滿載軍運會火種開啟景泰藍收藏新熱潮!
景泰藍界六位國家級頂尖的大師,身懷絕技傳承匠心!
關注「中國工藝美術交流中心」,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