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貓雙11預售期已近尾聲。年年表現強勁的美妝個護板塊,今年出現了雙11史上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預售額破5億元的單品——來自Whoo後價值1590元的天氣丹套裝。而達成這個成績,Whoo後只花了14分鐘。截至目前,天氣丹套裝的單品預售額依舊遙遙領先,是第二名雅萌美容儀的兩倍還多。
自從去年雙11擠入天貓美妝個護成交榜top10以來,Whoo後在今年618也繼續保持第八的排名。目前則位列雙11美妝預售榜第4位,僅次於雅詩蘭黛、歐萊雅和蘭蔻這三個大促時期難以撼動的「三巨頭」。Whoo後今年雙11的最終成績,值得期待。
除了Whoo後,雪花秀的預售成績也不錯。滋盈肌本禮盒單品預售額排名第四,雪花秀也位列美妝品牌預售榜第七。
都說韓妝式微,Whoo後、雪花秀的亮眼數據背後,韓妝在中國市場的命運發生了哪些變化?CBNData消費站試圖用數據進行拆解。
韓妝雙11爆發背後:瘋狂投直播,集中火力攻單品
可以這麼說,Whoo後今年雙11的表現,基本得益於直播。
根據ECdataway數據威的監測,在截至10月24日的預售期內,Whoo後品牌共關聯了305場直播,135位主播。在此期間,Whoo後83%的預售額都由直播間引導完成。其中,薇婭在10月20日晚的單場直播,就為Whoo後貢獻了超7成預售額。
但是,不同於其他大牌在直播間推廣旗下多款產品,Whoo後關聯的直播場次中,1/3都主攻天氣丹這一個單品。
預售期間,Whoo後在薇婭直播間只投了天氣丹和秘貼兩個商品。核算下來,這兩套產品的優惠力度分別相當於3折和3.8折。而歐萊雅、雅詩蘭黛、蘭蔻在薇婭、李佳琦直播間投放的產品基本都在10款左右。除歐萊雅折扣較低外,另外兩個品牌的優惠折算下來多在5折左右。
集中火力推介明星產品,並反覆強調雙11期間誘人的優惠力度,這也是Whoo後之所以能「貢獻」出雙11史上首個預售額破5億元單品的一個秘訣。ECdataway數據威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天氣丹套裝單品的預售額,就佔據了Whoo後預售總額的95%以上。而雪花秀滋盈肌本禮盒,也貢獻了雪花秀全品牌預售額的一半左右。這兩個韓妝品牌的共性,在歐萊雅、雅詩蘭黛們身上並不存在——後者預售成績最好的單品,也不過佔品牌預售總額的10-20%。
10月20日薇婭直播間推介天氣丹,到手商品能佔滿半個屏幕|圖片來源:淘寶直播
在主播選擇方面,Whoo後60%以上的合作主播都是頭部、腰部主播。粉絲數眾多的雪梨、烈兒寶貝,都為Whoo後帶來了可觀的成交。
比較神奇的是,為Whoo後引流帶貨的主播中,兩個國產美妝品牌的官方自播間,也為Whoo後帶來了不俗的成交。其中,ZLCA植露萃岸店播預售期間為Whoo後引導的銷售額,甚至超過Whoo後官方旗艦店的自播成績。
對此,CBNData消費站向ZLCA植露萃岸旗艦店客服進行求證,對方回答是「合作的店鋪」。
根據觀察,ZLCA植露萃岸的店鋪自播,即使在平日,觀看人數都能在百萬以上。而Whoo後的店鋪自播觀看人數,巔峰也不過60萬。
找自播成績優秀的品牌店鋪玩「同行互推」,也被大品牌作為引導成交的方式。珂潤、科顏氏、理膚泉等品牌,都能在ZLCA植露萃岸的直播間裡找到。
自去年進入「電商直播元年」以來,直播成為品牌們的「來錢」神器。Whoo後和薇婭的合作,正是始於去年雙11。Whoo後的天氣丹套盒,在去年雙11拿下2.5億的銷售成績。其中,薇婭直播間的貢獻率在50%以上。
最近一年來,Whoo後對直播非常倚重。
在抖音取消直播間商品外鏈(今年10月初)之前,大狼狗鄭建鵬、郭聰明、多餘和毛毛姐、唄唄兔等抖音平臺粉絲量千萬級的達人,都在Whoo後的帶貨達人名單之列。
而在快手平臺,Whoo後的天氣丹套裝也是「快手一哥」辛巴直播間的常客。在今年6月14日的辛巴回歸首秀中,天氣丹套盒上架3分鐘就爆單,單品GMV突破1.48億元。
正因為抓住了直播的風潮,Whoo後疫情期間在中國的銷售數據表現不錯。
Whoo後母公司LG生活健康10月22日發布的2020年Q3財報顯示,儘管疫情之下免稅店渠道大受影響,報告期內,集團在中國的美妝銷售額還是取得了22%的同比增長,而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的電商渠道,尤其是天貓超級品牌日的帶動。
而其2019年的年報則顯示,中國市場的化妝品銷售同比增長52%,主要得益於高檔化妝品(包括Whoo後、su:m蘇秘等)的出色表現。
錨定明星產品,再結合中國市場最時興的直播帶貨,Whoo後雙11期間亮眼的銷售成績也就很好理解了。
大促成績紅紅火火,韓妝在中國又可以了?
天氣丹、雪花秀熱賣背後,「韓妝式微」的聲音,卻已經傳了不止一年兩年。韓流的退潮,以及國產化妝品的崛起,使得韓國化妝品在中國的聲量大不如前。Whoo後、雪花秀傲人的雙11成績,是否意味著韓妝在中國市場的「回歸」呢?
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根據Statista的統計,截至2019年10月,日本已經反超韓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化妝品進口國。
但韓妝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卻在逐年提升。CBNData消費站根據公開數據統計,韓國化妝品對華出口增長率已由2015年的超100%下降至2019年的不到15%。與此同時,韓國化妝品對華出口的比重在2019年已升至46%。而同年佔比排名第三的美國(第二為中國香港),比例僅為8.1%。
由於產品創新乏力、韓流文化對韓妝消費驅動力的下降,韓國化妝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正被其他國家擠壓。
在中國進口韓妝增長率逐年下降的同時,西班牙、義大利等小眾國家的化妝品進口正在逐年上升。CBNData《2018跨境進口消費洞察報告》顯示,美妝類消費的小眾進口國正不斷擴大佔比,消費者的進口美妝產品選擇日益豐富。
而小眾國化妝品的崛起,往往關聯一二「爆品」的出現。例如西班牙美妝在中國的起勢,主要得益於17-18年「安瓶」的盛行,MartiDerm、Sesderma等西班牙品牌名聲漸響。今年6月,西班牙品牌ISDIN怡思丁在天貓防曬類目店鋪熱度top榜中力壓安熱沙、歐萊雅等品牌,還強勢位列天貓店鋪新品交易指數排行榜第一,毫無疑問又是一個小爆款。
每一個小眾國化妝品崛起背後,都能找到代表產品|圖片來源:CBNData《2018跨境進口消費洞察報告》
老牌化妝品牌們,則通過不斷推新,持續給市場帶來新鮮感。雅詩蘭黛在2019財年業績回顧時指出,集團2019年30%的銷售額都來自新品。最近歐萊雅集團也宣布,將在即將到來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首發至少100款新品。
但反觀韓國,近年來已很少湧現深入人心的美妝產品了。Whoo後一到大促就專攻爆品天氣丹背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產品推陳出新、造「爆品」能力的缺失。
以往由於韓流的風靡,韓妝單品或品牌的聲量銷量爆棚,多受到劇集、明星同款妝容的帶動。如今,在韓流退潮的同時,如果韓妝還是不能在產品方面有所突破迭代,未來的境遇恐怕將更加嚴峻。
中國市場優秀的電商環境,以及轉化能力突出的直播帶貨,給部分韓妝品牌帶來了不錯的「吸金」成績。但是,好的市場環境並不能當「救命稻草」,關鍵還在於品牌自身的修行。
*註:本文中,如非特別標註,歐萊雅指「巴黎歐萊雅」品牌。
本文轉載來自: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 章曉莎,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