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業安居 江華縣如意社區一二三產業融合

2020-12-13 湖南頻道

如意社區散養生態「林下雞」產業扶貧項目(第二期)啟動。

在如意社區扶貧工廠上班的村民周春香說:「現在一個月能拿到兩到三千元的工資,這裡的工資水平跟在廣東打工時的差不多,而且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

如意社區扶貧工廠18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

紅網時刻記者 李慧 通訊員 李敏 永州報導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產業扶貧,最重要的是讓貧困群眾穩定受益,我們已初步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互為支撐的鏈條。」湖南省委宣傳部駐江華縣水口鎮如意社區工作隊隊長寧林波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村裡貫徹落實很快。

如意社區地處大瑤山深處,由原山馬村、高灘村、大車洞村合併而成,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移民大村+合併村+少數民族村」,是今年全省掛牌督戰村。

寧林波表示,如意社區貧困程度非常高、自然條件非常艱苦、生產生活非常困難。全村總人口455戶1703人,貧困戶339戶1277人,佔比高達75%;移民戶332戶1223人,佔比約72%。全村村域總面積近3萬畝,其中山林面積佔89.79%,旱地面積僅佔0.2%,存在人、地基本分離的地域現象,「生產資料」距縣城約65公裡,「生活資料」分布在四個移民安置點和三個村莊。

2018年,湖南省委宣傳部工作隊駐村時,產業發展基礎十分薄弱,村集體產業和集體經濟空白。分類發展、特色發展、融合發展是如意社區產業發展路線。

一產「林下雞」為瑤山村民找到「增收路」。工作隊考慮老村是水源保護地,生態好,組織村民成立「湘傳養殖合作社」,實施瑤山「林下雞」產業,有效解決了留守在瑤山內村民增收問題。合作社成員由3戶增加到132戶,實現戶均收入約6500元。

村民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其中46戶合作社成員共同出資40萬元在外流轉土地,修建湘傳合作社種養殖示範基地擴大規模,建成標準化的養雞棚、養牛棚、赤松茸試點, 2019年半年實現產值70餘萬元。

二產在移民安置點建 「扶貧工廠」,確保移民「穩得住、能致富」。引進廣州森合機電公司入駐掛牌「如意社區扶貧工廠」,聯合成立「瑤軒合作社」,村民不但可到扶貧工廠「就近就業」,還可通過合作社外發加工材料實現「在家就業」。

森合(湖南)有限公司如意社區扶貧工廠總經理李小平越幹信心越足,從100平方米的平房起步,到400平方米的車間,再到18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在一年多時間實現「三級跳」。2019年實現產值1000多萬元,在4個鄉鎮新開了4個分廠,提供120人就近就業崗位。

扶貧工廠的投產吸引了許多社區群眾,村民周春香說:「現在一個月能拿到兩到三千元的工資,還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70歲的賈春英和幾個老姐妹也來到廠裡學技術。扶貧工廠的這些舉措有效解決了移民安置點閒散村民就近就業問題。

三產「特色工坊」催化扶貧產業「百花齊放」。工作隊為如意社區百姓搭建「線上+線下」「店前+店後」的農副產品「特色工坊」公益平臺,增加農民富餘農產品附加值。「特色工坊」出品瑤山梗梗茶、果蔬脆等產品,填補了旅遊小鎮水口鎮旅遊產品空白,直接帶動20餘戶貧困戶,戶均增收8000元。在該平臺帶動下,村民共籌200餘萬元,建設農產品精加工工廠,除可解決50人就業外,還可帶動1470畝農產品種植,增加其附加值。

如意社區富餘勞動力紛紛投身一二三產業,產業一線活力迸發,忙致富。樂業才能安居,社區因地制宜的穩固利益連結機製得以建立。

來源:紅網

作者:李慧 李敏

編輯:肖拓

本文為湖南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5/06/7171381.html

相關焦點

  • 連雲港東海縣石湖鄉:「安居」+「樂業」 打造田園鄉村
    原標題:住得下、留得住、能致富連雲港東海縣石湖鄉:「安居」+「樂業」 打造田園鄉村整個村莊被桃林環抱,正值桃花開時,香氣芬芳馥鬱,猶如走進「桃花源」;村中建起農民新居,小樓三層,道路平整,清潔整齊、靜謐安詳;村前一座如蘇州園林般精緻卻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民公園
  • 臥龍區蒲山鎮: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
    臥龍區蒲山鎮: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 2020-08-04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滕州市財政局向荊善安居社區捐贈了垃圾桶和笤帚等工具
    7月16日下午,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馬洪光,市財政局黨組成員、二級主任科員李體巖,市財稅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高鵬,市財政投融資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召宏帶隊到龍泉街道荊善安居社區開展網格化下沉暨「雙報到」活動。
  • 百縣千村行(331)丨走進安居:產業園讓村民成了「上班族」
    安居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安居區正全面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產業特色、完善產業鏈條、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等特點的現代農業園區,為鄉村振興提供保障。村民家門口工作 分享發展紅利吳翠萍已在檸檬現代農業園區上班5年。
  • 促進火鍋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第三屆國際火鍋食品產業峰會拿下多筆...
    本次峰會邀請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人華僑、中餐業資深人士、餐飲食品生產加工和進口貿易企業,以及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區在內的國內600家知名火鍋品牌及火鍋一二三產業的企業家參加。峰會現場,對國際火鍋產業優質好食材、優質好底料、優質好調料,以及國際火鍋產業聯盟全球戰略合作夥伴進行了頒獎。
  • 【雲龍關注】福堂社區的幸福生活
    「小孩在超市門口開心地坐搖搖車,大人在超市裡自由地挑選著商品,老人在社區的亭子內悠閒地聊著天……」春節雖過,但牛年伊始的雲龍縣諾鄧鎮福堂社區依然沉浸在喜氣祥和的春節氛圍中。在7幢二單元門口,「幸福滿堂江河山川秀麗,民族團結兄弟姐妹情深」的大紅對聯顯得格外耀眼,進到裡面,23歲的楊菊玉正在家裡錄視頻給自己漲粉。
  • 安居丨安居區召開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業務培訓會
    為進一步做好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充分發揮各鎮(街道)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站支點作用,切實做好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有效管控幫教,提高禁毒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夯實禁毒工作基礎。2020年12月11日,區禁毒辦、區公安分局禁毒緝毒大隊組織召開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業務培訓會議,對全區各鎮(街道)禁毒分管領導、禁毒專職人員、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站工作人員、轄區派出所民輔警60餘人開展業務培訓。培訓會以集中開會和現場觀摩的方式召開。
  • 在廈門的你選擇先安家,還是先樂業?90%的人這樣回答被質疑!
    2020年一場突發的疫情,讓很多人被迫失業,就業一時間變成了當下最為緊迫的大事,於是先解決「樂業」成了年輕人最重要的方向。而緊接著,電視劇《安家》播出後,「安家」的話題更是引起大家熱議,「房子」成為很多人心裡的坎。在安居與樂業之間如何抉擇?
  • 江華縣第二人民醫院聯合江華縣豸山路消防救援站開展消防應急演練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醫院的消防安全工作,加強全員的消防安全意識,提升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12月17日上午,江華縣第二人民醫院聯合縣消防救援大隊豸山路消防救援站開展了冬季消防應急演練。江華縣第二人民醫院負責人認真聽取了消防部門針對此次消防演練的具體方案。何新林表示,醫院內部結構複雜,人流量大,醫療設備多,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希望以此次消防演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醫院與消防救援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提升醫院的消防「四個能力」建設,做到未雨綢繆,切實落實好醫院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上午10時,演練正式開始。
  • 瑞士:謀愛容易,謀生難;安居容易,樂業難
    然而,對那些因為愛情移民瑞士的亞洲女性來說,謀愛容易,謀生難;安居容易,樂業難。你為什麼遲遲找不到稱心的工作?該如何從求職「鄙視鏈」的底端重回職場呢?瑞士求職,有的人求而不得,有的人得而不願。
  • 陝西漢濱:搬遷群眾樂業又安居
    關廟鎮沈家嶺社區搬遷戶劉叢紅滿臉堆笑地說。關廟鎮沈家嶺社區新社區工廠正在生產(央廣網發 張昊 供圖)一年前,剛剛搬入社區的劉叢紅,面臨的還是另外一種境遇。父母體弱多病,兩個孩子在學校讀書,丈夫一人在工地掙錢,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群眾搬了新地方,生活就要有所改變。
  • 黃河灘區遷建:告別「水窩子」 圓了「安居夢」
    堤壩決口,黃河改道,修建臺房……這些詞彙,或許已經從新一代少年兒童的視野中淡出,但曾經歷過洪水災害的幾代人對此不會陌生,世代居住於黃河灘區的數十萬百姓更不會忘記那些祖祖輩輩曾與洪澇災害對抗的記憶,那些耕耘幾年積蓄卻全都用於修補房屋的苦楚,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娶親難……被困於黃河灘區,卻從未向天災屈服的灘區百姓,每一代人都有深藏於心的「安居夢」。
  • 「普法小分隊」走上街頭,咱安居胡營社區的居民更懂法了
    為了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居民尊法守法學法用法的意識,近日,安居街道法制辦聯合司法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弘揚憲法精神 建設法治中國」普法宣傳走進胡營社區活動,深入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活動中,工作人員通過設立諮詢臺、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向社區居民「普法」。向遇見的群眾發放法律宣傳單,講解學習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本次普法宣傳活動贏得了居民的紛紛點讚,不僅宣傳了法律知識,讓居民樹立起尊法守法學法用法的意識,也幫助居民解決了遇到的法律問題,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做到了為人民服務。
  • 人才安居集團奮力打造住有宜居民生幸福標杆
    同時,人才安居集團按照「統一策劃、統一招商、統一推廣、統一運營」的思路,構建了安居商業規劃及招商運營管理體系,堅持「以居住生態打造為本+增值服務擴展為主」的社區化、集群化經營模式,努力營造幸福家文化,打造「宜居生態圈」,為人才提供便捷、優質的居家配套生活服務的同時,建立社交、共享、公益的互動平臺,營造舒適、悠然的幸福社區氛圍。
  • 南京餐飲重啟近兩月 走近樂業村美食一條街「他們」的信心點燃希望
    揚子晚報記者探訪了位於湖南路商圈的樂業村美食一條街。 揚子晚報記者 陳金剛 薛玲 湖南路旁的美食街 樂業村並不是村,而是一條只有200多米長,寬不過數米的小街巷,可就是這條一頭連著中山北路,一頭接著湖北路的不起眼小街巷,卻挨挨擠擠地開了五六十家小店,其中絕大多數是餐飲小店,甚至也 因此有外地人誤以為樂業村就是湖南路美食一條街。
  • 青龍「6+1」聯動監督 助推礦山治理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青龍滿族自治縣在多措並舉推進礦山治理的同時,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探索礦山轉型發展新路子,推動礦山治理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功實現礦山向農業、礦山向旅遊產業「兩個轉型」。
  • 朧愛馬偲琪參加江浦路街道樂業空間黨員公益服務進社區主題活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由江浦路街道主辦,上海朧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朧愛校園)協辦的江浦路街道黨員公益服務進社區主題活動在「江浦匯-寶地」樂業空間成功舉行,朧愛校園黨支部書記馬偲琪出席本次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國家星級職業指導師、心理諮詢師、企業培訓師、英國倫敦城市行業協會《國際培訓師》、東方講壇特聘講師、楊浦區首席職業指導師孫海芳為學員開展講座。
  • 川劇變臉、舞龍表演……駐華外媒走進安居古城
    川劇變臉贏得點讚 羅嘉 攝走進安居古城湖廣會館,戲臺上兩名演員正在表演川劇變臉,隨著演員臉上的臉譜不斷更換,有駐華外籍記者在一旁感嘆:「哇!他變得好快!」「古城保留了原始風貌」安居古城裡居住著不少原住民,還保留了打餈粑、包粽子等傳統生活習俗。為維持安居古城的淳樸民風,在保護開發與業態培育過程中,古城都儘量保留原住民的生活習性、風俗習性和民俗活動,大力支持原住民發展本地特色美食、工藝品,讓他們的原始生活狀態與古城完美交融。
  • 楊浦殷行獲評上海市特色創業型社區 構建「1+3+2+2」體系 打造「兩...
    近日,楊浦區殷行街道參加了上海市特色創業型社區創建的評選,街道辦事處主任孫輝通過「構建『1+3+2+2』體系,打造『兩最』創業型社區」的主旨演講,介紹了街道結合自身定位和區域資源稟賦,積極打造品牌化、接地氣的創業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