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微不足道的故事。
加班到12.回家路上經過羅森,突然想來一口零度,於是買了兩罐在裡面坐下喝了起來。拿著單反翻著路上拍的照片,突然進來了一個年紀大概50多的阿姨。
有三張桌子,我和另外兩個男的各一張。阿姨拿著個帆布袋,想找個座位落腳,估計是我和第一桌的看著年齡和她差距較大,於是她問了問第二桌的老哥能不能坐會兒。被允許後阿姨便去轉了一圈,不久回來,手裡攥著幾張殘舊的一塊錢,向老哥詢問。
「你好,請問你有沒有兩塊錢現金,可以給我嗎?」
「沒有現金。」(然後接著玩手機)
阿姨接著說,「那可以幫我用支付寶付一下嗎?我把這些錢給你,我差兩塊錢,我想喝一杯紅豆奶茶。」
(沒有搭理)
阿姨只好走開再去轉了轉,從麵包區,轉到了泡麵區,又再轉到了麵包區。
阿姨可能看我像學生從頭到尾也沒有過來搭訕。
我想幫忙,但不知道怎麼開口,於是拿起單反背書包過去晃悠了一下。
阿姨還在那糾結於泡麵的價格。她可能察覺到我看她好些時候了,於是便問我有沒有兩塊錢給她買杯紅豆奶茶。
我答應了,她給我指了指香飄飄那個商品架,「就那個紅豆奶茶,謝謝」。
(紅豆奶茶能有多貴)羅森好傢夥,香飄飄紅豆奶茶居然賣到7塊,不愧是你。
說實話,這時候心裡多少是糾結了一下,不是因為價格,而是因為怕這是白給的坑。以前我也只要看到就會給錢路邊的那個傷殘人士,但是自從有一次發現被坑以後就心有餘悸,不再敢把自己的善良交出去。(那一次是在購書中心被一個裝啞的拿傷殘證道德綁架給了30,後來聞到了他身上有一股煙味就知道被騙了)
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勇敢,但這次還是願意再去相信。
阿姨又轉到了麵包區,在那糾結是吃麵包還是泡麵。而收銀員早就在那「監視」著阿姨的一舉一動。能理解,畢竟收銀的姐也只是一個打工的,也承擔不了發生什麼事。
「這麵包和泡麵哪個好吃?」
收銀員明顯有點不是很耐煩,「這兩個不是一個東西,你可以都試下。」
「我只能買一個,我還要買紅豆奶茶」,說完便走到收銀臺,我跟了上去把紅豆奶茶放進去過機。
阿姨把那兩張攥得很舊很舊的一塊紙幣放到桌面,然後又從口袋掏出大概有7-8個左右的一塊錢硬幣。
看到這個,我心裡大概定了下來。
「掃我的吧」,我把微信支付碼遞了過去。
「誒呀你夠不夠錢啊,我把這些錢給你吧。」
我說了句不用,沒給阿姨一點機會,然後直接走了。
走出去那一刻,有一種做好事不留名的感覺。回家路上回想,這實屬不妥的sb行為,還擱這雷鋒。
即使是從善也得考慮成年人的他尊,施者更要得體。
希望下次能用更為合適的做法處理。
對,會有下次的,一定會有的。
第二個微不足道的故事
故事很簡單,原來,公益還是會透明的。
相信經過疫情公益擅用那事以後,很多人對於公益捐款已經不敢再去相信了。能理解,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
而昨晚20.20,在圖書館碼著論文的我突然收到這麼一個微信提示:還記得你曾經幫助過的ta們嗎?
當然記得,那是那次9.9公益節。
錢不多,分別捐了三個33塊給三個不同的公益項目,分別是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以及偏遠地區健康用水。(我比較在意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這兩個群體)
看到三個項目都有反饋(前兩個之前就反饋過了),於是便決定放心地再捐一次。而這一次,我選擇的項目是陽光助學,幫助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應屆高考生解決學費。
為什麼決定選這個?因為全面脫貧攻堅走向富裕,相比起其他的,他們才是未來最大的保證。
這次捐的錢也不多,一頓飯錢,只能出一點小心意。但值得開心的是,這次我終於可以用自己掙得的錢(每月補助)來行善。
算了一下,從今年6.1開始到現在也就捐了150多點。2020就要過去了,算是年底立個flag吧,以後每個月捐助一個項目,哪怕只是一頓飯錢。這件事,會和寫推送一樣,一直堅持下去,作為活著的證明。
願可以不用再為一杯紅豆奶茶而徘徊
願天下大同
故事講完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