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陽三焦經 絲竹空|每日一穴

2021-03-04 北京針聯臨床醫案

絲 竹 空

sī zhú kōng

手少陽三焦經 之 廿三

絲竹即細小竹,空即空竅,此穴在眉梢,狀如細竹,局部呈淺表凹陷,故名絲竹空。別名巨髎、目髎,巨窌,絲竹,系竹空。

【取穴】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

【解剖】

有眼輪匝肌;顳淺動、靜脈額支;布有面神經顴眶支及耳顳神經分支。

【穴性】清頭明目,散風鎮驚。

【主治】

頭痛,目眩,目赤痛,眼瞼跳動,齒痛,癲癇。

【配穴】

配太陽、外關,清頭散風,治偏頭痛。

配率谷,治偏正頭痛。

配中渚、太陽、風池,治偏頭痛。

配攢竹、四白、地倉,治面癱。

配攢竹、四白、耳尖(放血),治目赤腫痛。

配攢竹、太陽、風池、合谷、睛明,治目疾。

配陽白、攢竹,治眼瞼下垂。

配瞳子髎、睛明、攢竹,活血消腫止痛,治目赤腫痛。

配百會,治吐涎。

配通谷、太衝,疏肝理氣,清火寧神,治癲癇。

【刺法】

1. 平刺0.5~1寸。

2. 向攢竹方向透刺、平刺0.3~0.5寸。

3. 或用三稜針點刺出血。

註:《針灸大成》謂宜瀉不宜補。

【灸法】

《甲乙經》謂不可灸。

典籍摘要

《針灸甲乙經》:痓,反目,憎風,刺絲竹空主之。眩,頭痛,刺絲竹空主之。小兒臍風,目上插,刺絲竹空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絲竹空、通谷,主風癇,癲疾,涎沫,狂,煩滿。

《醫宗金鑑》:主治頭痛,頸項腫,口僻瘈瘲。

《類經圖翼》:主治頭痛,目赤目眩,視物。

《玉龍歌》: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後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

出  處

《針灸甲乙經》:絲竹空,在眉後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醫同路人一起討論學習,共同進步,歡迎加入針灸醫案群。加群步驟:

1. 掃描(長按)下方群主微信號二維碼,加群主為好友。

2. 發送信息「入群學習」給群主。

3. 等群主發給你入群邀請,加入群。


中醫臨床技術學習交流平臺 

微信號:zljxjp

一個堅持分享中醫臨床醫案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手少陽三焦經 翳風 | 每日一穴
    翳 風yī fēng手少陽三焦經 之 十七翳即遮蔽,風即風邪
  • 手少陽三焦經 外關 | 每日一穴
    外 關手少陽三焦經 之 五
  • 手少陽三焦經
    註:手少陽三焦經: 點穴位名,了解穴位手少陽三焦經是一條少血多氣之經脈,五行屬火,與心包經相表裡。手少陽三焦經穴歌二十三穴手少陽,關衝液門中渚旁,陽池外關支溝正,會宗三陽四瀆長,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堂
  • 【十二經絡】手少陽三焦經養生知識
    三焦經的燔灼作用,自下而上,自手走頭,絡心包,主升。秉陽性相火之氣。《靈樞·經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羶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
  • 手少陽三焦經循行及圖解
    手少陽三焦經循行:起於無名指末端(關衝穴),向上行於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沿著手背到腕部,上行於上肢外側中間部,向上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上達肩部,向上進入鎖骨上窩(缺盆),布於羶中,聯絡心包,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屬於上中下三焦。
  • 手少陽三焦經~循行23個穴位,首穴為關衝,末穴為絲竹空
    手少陽三焦經分布於人體無名指、上肢外側中部、肩頸及頭面部,循行23個穴位,首穴為關衝,末穴為絲竹空。
  • (十)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亥時(21點到23點)--三焦經旺。
  • 【每日一穴】翳風穴:益氣補陽
    翳風為經穴名(yìfēng)。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翳風是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翳即遮蔽,風即風邪,此穴當耳垂後方,為遮蔽風邪之處,故名翳風。特異性:翳風穴為交會穴之一,是手足少陽之會《針灸甲乙經》。【腧穴釋義】翳風。翳:用羽毛做的華蓋穴也,為遮蔽之物,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衛外陽氣。風:穴內之氣為風行之狀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化為天部的陽氣。
  • 人體十二正經-手少陽三焦經不通的症狀
    (三焦經)主情志,主氣鬱,有鬱結之氣,情緒不穩定都可以從三焦經上來調節。三焦經是由手走頭,三焦經多按摩右側效果會更好。第一個穴位關衝穴,在(無名指)指甲旁邊,這個位置(靠小指一側),指甲縫。揉關衝穴主要是一個方法問題,就要用手指的食指的指節來硌它,才好揉到這個穴位,在坐車的時候有暈車的人揉關衝穴也有防止暈車的效果。
  • 回看心包經的主要穴位,開啟三焦經的第一穴,關衝穴,治頭面疾患
    並開始學習手少陽三焦經。心包經的穴位我們講了六個,分別是中衝,勞宮,大陵,內關,間使,曲澤。中衝是心包經的井穴,溝通厥陰心包經與少陽膽經,針刺它可以調通陰陽,急救催醒,治療昏迷、中暑等。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可以溝通少陽三焦經,能通三焦,降衝逆,善於治打嗝;內關還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能通陰維脈,溝通全身陰經,尤其是溝通陰經的氣血,能調理氣血運行不暢出現的問題,比如心悸,心痛,嘔吐,呃逆等。
  • 十二經脈 十、手少陽三焦經(共23穴)
    (2) 液門 Yèmén[定位] 在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主治] 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配伍] 配足臨泣治頸項強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熱病;配陽陵泉治脅痛。[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附註] 三焦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 三焦經 | 手少陽三焦經23個穴位圖解,這裡有最適合您的養生大穴!
    手少陽三焦經,起源於無名指末端,沿著手背面的第四、五掌骨之間,向上走行於手臂外側的中間,沿手背至腕部,向上經尺、橈骨之間,經過肘間部,沿上臂後到肩部,在大椎穴處與督脈相會;又從足少陽膽經後前行進入鎖骨上窩,分布在兩乳之間,脈氣散布,連絡心包,向下貫穿膈肌,同屬於上、中、下三焦。
  • 每日一穴:會宗
    會宗為經穴名(Huìzōng TE7)。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會宗是手少陽三焦經的郄穴。
  • 每日一穴:外關
    外關為經穴名(Wàiguān TE5)。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屬手少陽三焦經。外關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
  • 每日一穴:翳風
    翳風為經穴名(yìfēngTE17)。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翳風是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
  • (十)手少陽三焦經23個高清穴位圖
    關注我們,每日學點中醫養生知識手少陽三焦經分布於人體無名指、上肢外側中部、肩頸及頭面部,循行23
  • 耳門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主治:耳流膿汁、重聽、耳鳴耳聾、牙痛、牙周炎、頜腫、眩暈、頸頷痛、唇吻強等;
    【穴名解說】【耳門穴】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 手少陽三焦經23個高清穴道圖,精準取穴,晚上9-11點敲它最好
    手少陽三焦經分布於人體無名指、上肢外側中部、肩頸及頭面部,循行23個穴位,首穴為關衝,末穴為絲竹空。
  • 手少陽三焦經23個高清穴位圖
    手少陽三焦經分布於人體無名指、上肢外側中部、肩頸及頭面部,循行23個穴位,首穴為關衝,末穴為絲竹空。其中有13個穴位在上肢的外側,其餘10個穴位則分布在側頭、頸和肩部。手少陽三焦經起始於無名指末端的關衝穴,上行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沿手背出於前臂伸側兩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再向上通過肩部,進入缺盆穴,分布於羶中;分支由羶中向上,經鎖骨、頸側抵於耳後,一支繞耳上循面頰連於顴[圖片]穴,另一支穿耳斜上行至目外眥。
  • 【每日一穴】絲竹空穴:降濁除溼
    【穴名解說】   絲竹空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別名:巨窌穴,目窌穴。   穴位含義:穴外天部的寒溼水氣由此匯入三焦經後冷降歸地。   1)絲竹空穴。絲竹,古指弦樂器,八音之一,此指氣血的運行有如聲音飄然而至。空,空虛也。絲竹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溼水氣由此匯入三焦經後冷降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