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瑞幸模式」究竟靠不靠譜?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爆款法則·作者 | 馬小軍

一年前《實地蹲守10家店,這裡是關於瑞幸咖啡的一些新觀察》的結尾處曾留下了一個問題「通過上市融資6.95億美元續上了一口氣的瑞幸,狂飆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當時恐怕誰也並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得到了答案。

正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但相較於全行業對瑞幸踩踏式的「討伐」,一個客觀理性的角度很有必要,不吹不黑,瑞幸的模式究竟是否合理?在虛報數據、粉飾財報的操作之下,瑞幸到底怎麼了?曾經被瑞幸一手鼓吹起來的咖啡新零售,又還能繼續走下去嗎?

1.瑞幸的單店利潤合理嗎

瑞幸的單店利潤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爆款法則」將瑞幸財報中的數據與渾水此前報告中的數據作了對比,以渾水的數據以及近期的業內爆料數據作為參考,來看看瑞幸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首先,一個最簡單的大前提就是單店必須盈利才有可能談其他。以瑞幸的模式來說,APP在手,市場營銷、用戶運營都是總部來解決的,如果不承擔這部分責任的門店連單店都無法實現盈利的,其他增長空間基本上就無從說起。

那麼,瑞幸目前能實現單店盈利嗎?

「爆款法則」根據瑞幸2019年Q3財報的數據,對比渾水調研數據做了個簡單測算:

在單店收入的計算上,按照瑞幸2019Q3所有門店總數3980間來計算,平均單店月收入為13.96萬元,對應平均門店商品日均銷售量400件,單品售價為11.6元

渾水所實地調研得出的數據是,日均單店銷量263件,單件售價9.97元,反映到月總收入上,二者差了足足6萬元。也就說,以瑞幸的口徑來算,能有一個相當低的單店利潤率,以渾水的數據來算則是毫無疑問的虧損。

考慮到渾水的調查也可能因為抽樣存在偏差,「爆款法則」也與一些從業者進行了交流,看這個日均銷量從行業常態上看是否合理。

有從業者表示,雖然以較小的門面來獲取更高的坪效的設想很美好,但是一般來說,快取店通常在地理位置和流量上會遜色於普通店,因此從單量上來說反而會小於普通店。該從業者介紹,以他所服務的品牌為例,普通店的單量和快取店的單量可以達到2:1左右,表現比較好的快取店堪堪能達到400杯左右的情況。

在瑞幸上市前,「爆款法則」曾經過做過實地考察,發現瑞幸的快取店在選址上堪稱見縫插針,寫字樓大堂、酒店大堂,甚至臨街只留一個小門,門店開上二樓的情況都不鮮見。比如「深響」團隊曾實地蹲點的一家瑞幸咖啡,就開在成都一家酒店的大堂,與酒店以及周邊的美食廣場共用大堂區域,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奶茶檔口,並非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咖啡店。

如果門店偏僻到消費者不願意自取的話,外賣的佔比就會增高——考慮到外賣僅物料成本都要到3元左右,那就大概率是賣一單虧一單了。

另外,從門店前端員工的出產效率來看,單店每天可出產的單數,也存在瓶頸。另一位從業者對「爆款法則」表示,即便是一個熟練工,按照2分鐘出一杯飲品的穩定產生出,以一天能6個小時有效工作的情況下,一天的產能也就是180杯;瑞幸一般快取店裡通常僅有2名員工在崗——也就是說滿打滿算360杯,更何況大多數情況下以這樣的情況6小時有效工作的節奏也是不太實際的。所以這也是實際上從人力上給瑞幸以快取店為核心的模式,設置了一個緊箍咒。

在單店成本的計算上,「爆款法則」也統一基於瑞幸財報中的數據做了計算,但相較於瑞幸本身的單店利潤口徑(成本由原料、門店租金、設備攤銷、其他運營成本構成),「爆款法則」加入了以5000元/人的較高市場價格算入了3名員工的人力成本,而沒有算入設備攤銷的成本和財報上比較模糊不清的其他運營成本(水電、煤氣、稅費),也就意味著實際上所算出來的成本應該還會較真實的數字要低一些。

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一些較為奇怪的情況。根據計算,瑞幸財報中平均下來的單店單月房租支出為4.3萬元,也就是在假設店均佔地50平米的情況下,每平米日均支出高達48元/㎡。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舉個實際的例子,以北京最為核心的區域國貿、世貿天階區域為例,可以搜到臨街店鋪價格在2~3萬元一個月,日均租金在12.5~18元/㎡之間,較好的可能會到15~25元/㎡之間。

根據行業人士的介紹,在北京這樣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位置稍遜色但人流仍較大的大型商場內,日均租金還是可以7、8元/㎡的價格拿到的,這也就意味著瑞幸財報中所展示出來的成本,要遠遠高於市場上的均價。

根據瑞幸2019年Q3的財報,小平米數的快取店已經佔到了瑞幸門店的93.3%,由於對總運營面積的低估而帶來的價格偏差似乎也不太可能。

參考「燃財經」報導中前瑞幸員工的自述:

當時內部說,折算房租等,一杯咖啡的成本是13.5元,照此來算,絕大部分的店都不賺錢。首先外賣肯定是賠錢的,杯子、紙袋、底託一套成本是3塊多,再加上半杯多牛奶,一杯咖啡賣7塊,肯定賠錢。我們內部算過,一家店每天至少要賣220杯咖啡,才能覆蓋房租成本。

不難發現,按照折算房租「單杯成本13.5元」,「每天至少要賣220杯咖啡才能覆蓋房租成本」的表述來算,意味著瑞幸單店每個月的房租+原材料的成本大概在8.9萬元左右。以瑞幸財報中的數據來看,單店原材料的月支出大概在6.5萬元左右,也就是門店租金成本大約2.4萬元。

這和此前算出來的4.3萬之間的差值又從何而來呢?從採訪中,或許能看到一些蛛絲馬跡,瑞幸門店拓展前員工在採訪中表示,瑞幸內部存在一定的管理混亂問題,拓展團隊以60%的溢價上報的門店也同樣在迅速擴張的高KPI要求下被通過了,甚至是單店幾十萬的「轉讓費」或「介紹費」等各種其他由頭的費用,也不鮮見。

因此,或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瑞幸數據造假的問題之下,更深層次的還是在狂飆猛進的過程中,大量不合常理的支出,脫離了最本質的「經營為本」的理念,在內部管理與成本控制上嚴重失控了。

2.咖啡新零售,難道就真的不成立了嗎?

從各種數據和目前的爆料來看,瑞 幸 造假暴雷無疑是擴張數據導向之下最終玩脫了的結果。

但一個值得提出的問題是:因為瑞幸而被廣泛接受的咖啡新零售概念真的不成立嗎?

緊隨瑞幸之後,星巴克也開始在國內做外賣、快取,這難道算是被帶到坑裡嗎?那顯然也不能以瑞幸一家的問題,來否認整個行業發展的正當性。

早在瑞幸上市之前,「爆款法則」就曾提出過:

瑞幸不是精品咖啡、不是「下一個星巴克」,也不是外賣咖啡,它是目前只賣咖啡和輕食的「咖啡便利店」:面積小、座椅少、分布密集、集中服務小範圍區域內顧客、顧客停留時長短、即取即走,且產品SKU有限。假如再延長一下營業時間,瑞幸的快取店就基本上和便利店沒什麼區別了。

它所體現的實際上有這麼兩點趨勢:

小型自取門店+自動化設備代替「第三空間」概念+精品咖啡為核心的大型咖啡門店,以「效率」取代「體驗」;

以數位化的方式做線下門店的用戶經營,通過APP和小程序建立自有用戶觸達渠道,減小過去線下商家對流量渠道的依賴性。

先看第一個趨勢: 小型自取門店這個概念實際上並不是由瑞幸最早提出的,甚至在早幾年的一本暢銷書《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就已經有人總結實操過。

它的核心就是「效率」——看用戶已有的市場需求本身是否有更高效率的替代品。在商家原本的設想中,小型快取門店也該有更高的坪效,但在現實門店拓展中,卻因為面積等等原因限制,往往很難拿到流量足夠好的門店,從而導致了效率的下降。

從消費者端來看,距離近的小型門店本身對消費者而言,就是相比起大型門店來說,效率更高的替代品。 在瑞幸上市前的分析中,「爆款法則」團隊就提到過,對於這些消費者而言,咖啡好不好喝、咖啡館怎麼樣,區別恐怕都不大, 「take a coffee break」 才是這些白領們當時走進瑞幸的關鍵原因。

也因此,作為一個上班間隙的「休閒」項目, 經濟可負擔程度如何、能否體面又迅速地完成消費(免得跑出來太久被逮到),才是影響他們的重要因素。

同時,這也意味著,「瑞幸模式」(而非瑞幸本身)最大的挑戰實際上是來自於速溶咖啡和便利店的崛起。

速溶咖啡以及掛耳手衝這樣的產品,因為這兩年技術的迭代升級,完全能在風味上與中低檔的現磨咖啡匹敵,代表著消費者咖啡需求上更高效和更廉價的解決方案;便利店既有咖啡也有大量其他的產品,實質上是在向極小型商業綜合體的方向發展,代表著如何在超近距離內一站式服務的消費者多個需求的另一個「效率」方向。

所以,無論是在哪個方向上,「瑞幸模式」在「效率」這一點上都已經面臨了極大的衝擊——真正威脅你的,永遠都不是你所以為的競爭對手。

瑞幸必然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去年就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曲線」、無人零售方案瑞划算和瑞即購——兩種自動販賣機。順著這個思路,如果不是數據造假的問題爆出,瑞幸哪天開始做速溶咖啡恐怕都不會是什麼意外。

另一個方向則更毋庸置疑:在這個特殊的冬末春初,幾乎所有線下商家都已經領會到了線上渠道的重要性和價值,以及在線上構建自有私域流量的必要性。無論是加速自建線上門店,還是CEO親自下場做直播,全渠道——尤其是自有渠道的建設已經不構成爭議了。

但瑞幸本身所講的「流量池」仍然是存在問題的:用戶所構成的「流量池」是動態的,不是「一池死水」,能夠被積蓄住的前提是產品及品牌能對用戶有足夠的吸引力,才能將用戶留下來,用戶也願意為更多的品牌服務,甚至是品牌溢價買單。

如果咖啡不好喝、產品本身不過硬,那麼就相當於是堤壩潰堤,用戶留存無從做起,也就自然不存在「流量池」——換句話說,如果低價吸引過來的價格敏感性流量本身不會被你的產品所吸引,你還妄圖提高客單價、賣給他們更多商品,就是痴心妄想了。

在所謂「閃電擴張」的時代,還是回歸產品主義要來得更靠譜。

相關焦點

  • 雷射祛斑,究竟靠不靠譜?
    一般的雷射是針對黑褐色及咖啡色的色斑設計的,雷射可使色斑組織分解加速,而後更容易被身體吸取,色斑顏色也隨之變淡。由於雷射能量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即它只作用於特定顏色的色斑,而對周圍正常皮膚損傷不大,甚至幾乎毫無損傷。目前雷射已經成為改善色素斑的重要手段之一。
  • 你買的鋼筆墨水究竟靠不靠譜?
    講太多理化知識你也不懂,簡單的講吧:碳素墨水就是寫下去烏黑油亮,容易長時間保存字跡,滴在衣服上不趕緊洗就麻煩了,但是就很容易放數日就堵住筆尖縫隙,導致出水不暢。(所以要常常清洗哦)非碳素墨水就相反,通常較為淺色,不容易堵筆不容易堵筆不容易堵筆,色彩有層次等。
  • My錢包借款究竟靠不靠譜?全面分析過後才知道
    My錢包借款究竟靠不靠譜?全面分析過後才知道 2020年01月06日 17:4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My錢包借款究竟靠不靠譜
  • 牙齒冷光美白,究竟靠不靠譜呢?
    昨天有朋友在後臺聯繫我,說她因為被一口黃牙困擾,拍照時總是不敢露出牙齒,聽說可以去做牙齒冷光美白,但不知道到底靠不靠譜?今天,博仕小編就來給大家做個統一的解答吧!內源性著色:主要包括輕中度的四環素牙、氟斑牙、遺傳性黑黃齒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變色牙等。增齡性變色:隨著年齡增長,牙齒逐漸發黃。
  • 淘寶賣房靠不靠譜?
    那麼淘寶賣房到底靠不靠譜呢?首先看看淘寶的賣房模式:商品擺賣模式。但是房子是大宗商品,客戶是否願意通過網絡看一看就匆匆下單呢?很多人都明白,普通商品還有看貨,看質量。何況是關乎自己半輩子生活的房子,大多數人需要實地走訪的。如此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出來了,客戶既然要實地走訪,那為什麼一定要從網上購買呢?客戶通過網上買房,開發商肯定需要給網站佣金。
  • 漩渦過後,打在瑞幸身上的板子貌似也不重?
    註冊用戶數和活躍粉絲數,都說明用戶對於瑞幸咖啡本身的產品還是認可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安慰,甚至是決定未來瑞幸是否還可以東山再起的關鍵所在。犯了錯,還有改正的機會,對於一個依賴用戶的消費品,這樣的現狀其實還是令人欣慰的,說明此前瑞幸的一些模式和產品本身的能力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只是在誠信經營中犯了大錯。直接讓自己退市了。
  • 瑞幸咖啡為什麼不對標星巴克了?
    一位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告訴燃財經,瑞幸咖啡在去年6月研發的第一代無人咖啡機,由於不是全封閉機器,不符合食藥局規定,所以才改成了現在的二代機器。「它已經燒出了一個品牌,已經有一個品牌底子和部分客戶群體,回過頭來再填充產品線,堂食、預包裝、增值延展產品等,關鍵是用戶,這些都可以靠燒出來的品牌和在這個過程中的用戶來繼續累積用戶,它現在要往這個品牌裡裝東西,它需要新故事。」門店高速增長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 美容儀到底是黑科技還是「雞肋」市面上百元的美容儀,靠不靠譜?
    因為整容的風險越來越高,大家的接受度也變小,於是出現了一種美容儀的黑科技,0風險加上便攜的原因深受喜愛,半個娛樂圈的女星都對它愛不釋手。美容儀到底是黑科技還是雞肋呢?張雨綺更是在直播時直接拿出了上萬元的美容儀,直言平時抗皺保養全靠它,lucky真的日常羨慕富婆的生活。lucky還在網上找到了官方的權威答案,美容儀能夠按照人體機能來調節面部的儀器,的確有抗皺、美白補水等功效。
  • 瑞幸打敗不了星巴克,但未必是下一個 ofo
    不這麼說的話,咖啡界真正的霸主雀巢在手機行業其實還找不到一家可以類比的。這是瑞幸的基本邏輯,也是 7-11、全家、肯德基這些做外帶咖啡的基本邏輯。甚至連星巴克也和阿里巴巴開始合作,做起了外賣咖啡的生意。說到這裡,這幾家品牌一起犯邏輯錯誤的概率,實在是有點兒低。瑞幸的對手其實不是星巴克基本邏輯之外,瑞幸迥異於競爭對手的地方在哪裡?瑞幸的算盤究竟怎麼打的?
  • 什麼值得買網站靠譜嗎?靠不靠譜還得看用戶反饋 - 金評媒
    那麼,什麼值得買網站靠譜嗎?其實,小編很早前就聽說過什麼值得買了,至於什麼值得買網站靠譜嗎,個人認為只看網站自己怎麼說不重要,靠不靠譜還是得看用戶的反饋。但至於什麼值得買網站靠譜嗎,網友和身邊的朋友們也是眾說紛紜,因為什麼值得買網站只是一個商品展示和推廣的平臺,商品靠不靠譜網站並不能夠完全保證。所以小編也明白一點,與其糾結某個網站到底靠不靠譜,不如選擇一個自己更信任、更放心的購物平臺,像Young boss洋老闆商城,就是小編非常推薦的。
  • 不吹不黑,亞太天能A3全自動智能鎖究竟怎麼樣?
    不吹不黑,亞太天能A3的表現究竟如何呢?拆箱:外包裝簡潔 信息清晰明了剛拿到手的時候,亞太天能A3包裝給評測團隊印象最深的是簡潔設計,除了品牌名稱、相關參數、slogan、聯繫方式等必要的信息之外,並沒有其他多餘的設計,整體簡單明了,看起來賞心悅目。
  • 從「民族之光」到「民族之殤」,瑞幸咖啡究竟錯在了哪?
    有趣的是,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在瑞幸自曝後一日,還在朋友圈發文:今天也要元氣滿滿哦,小夥伴們加油~二、瑞幸模式的真相很難想像,一家連財務數據都不可信的公司,諸如網際網路思維的新咖啡,大數據精準營銷,數位化優化門店引流,重塑咖啡的需求根本,教育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等等
  • 紅線旁起舞陌陌究竟靠不靠譜?
    9月3日,針對媒體公開報導和用戶曝光的「ZAO」App用戶隱私協議不規範,存在洩漏風險等網絡數據安全問題,工信部發文稱,已經對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問詢約談,要求陌陌開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規範協議條款,強化網絡數據和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要知道的是,這個整改信息之前不久,公司重要產品「探探」才是剛從整改中剛恢復過來。
  • 「不靠譜樂隊」除了不靠「譜」,沒什麼不一樣
    還挑戰了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這支電聲樂隊之所以叫「不靠譜」是因為樂隊成員與音樂相伴真的 不!靠!「譜」!所有樂隊成員都是視力障礙者有的是全盲,有的是低視力排練、表演都不看譜,也看不了譜去年10月,在上海市殘聯宣文處的幫助下,諾寶美愛藝術中心成立,剛成立一年的「不靠譜」電聲樂隊有了專門學習、排練的場所。
  • 抖音購物車賣貨靠不靠譜?
    抖音幾乎就是天然廣告平臺,現在再打開抖音,已經不見昔日場景,廣告越來越多,那麼問題就來了,藉助抖音平臺賣出的貨到底靠不靠譜?抖音達人憑藉自身特長吸引了一定數量的粉絲,賺足了好感,依託強大流量售賣自家產品。甚至很多人明目張胆上傳仿造大牌口紅的過程,假冒名牌手錶售價只有兩千多,還貼出微信號轉帳發貨,這使得抖音平臺查封一系列帳號,並且抖音平臺也表示要嚴厲打假。
  • 瑞幸咖啡一個店一天賣多少杯咖啡,才會賺錢?
    但相較於全行業對瑞幸踩踏式的「討伐」,一個客觀理性的角度很有必要,不吹不黑,瑞幸的模式究竟是否合理?在虛報數據、粉飾財報的操作之下,瑞幸到底怎麼了?曾經被瑞幸一手鼓吹起來的咖啡新零售,又還能繼續走下去嗎?
  • 瑞幸不死,最大的「政治正確」是什麼?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中,營銷做得出色的不在少數,而做到骨灰級別的並不多,瑞幸算得上是其中之一。正如瑞幸CMO楊飛在其著作《流量池》中所言:對創業者而言,營銷範疇的「急功近利」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急功」是快速建立品牌,打響知名度,切入市場,獲得流量。「近利」則是獲得流量的同時,快速轉化成銷量,帶來實際的轉化效果。
  • 不吹不黑,OPPO Watch做到了!
    作為國產手機巨頭,OPPO也是帶來了首款旗艦級的智能手錶OPPO Watch,從某種意義上看,它甚至比蘋果Watch還更好看,讓人第一眼就能愛上,不瞞大家說,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是被OPPO Watch圈粉了!
  • AI黑科技黑白照片一鍵變彩色,到底靠不靠譜?
    早前筆者就介紹過AI無損放大圖片、AI去除馬賽克、AI自動給線稿上色之類的玩法,現在,又有人給筆者推薦了一個AI黑科技——黑白照片一鍵變彩色。AI在圖片處理領域頻頻刷存在感,就算是馬賽克,AI技術也能修復成高清,現在AI還能上色了!是的,AI可以讓黑白照自動變成彩色照片了!
  • 你究竟還要繳多少智商稅?家用體脂秤到底靠不靠譜?
    別急呀~在剁手之前,請讓本仙女給大家測試一下,各大品牌的體脂秤是不是真的靠譜再說啊~別急別急,我們一點點來扒一下關於體脂的各種小知識先怎樣減肥最有效?減低體脂才是關鍵思考題檢測各位是不是鋼鐵直男的機會到了假設小紅身高168,體重110斤,體脂率21%,那麼她算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