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日的「首日封」——武漢市民代寫萬封明信片,為援漢醫護人員...

2020-12-21 新華社新媒體

▲3月30日,武漢市教師代表展示為醫護人員代寫的明信片。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劉婧宇)4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解封日的「首日封」——武漢市民代寫萬封明信片,為援漢醫護人員「遙寄武漢情」》的報導。

晴朗的天氣已經持續多日,4月8日一大早,武漢氣溫就超過了16℃。

馬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葉,早已由嫩綠轉向深綠。路上不多的行人,也都換上了春裝。從元月23日封城那一刻,經歷了76天、1800多個小時的苦痛掙扎,武漢終於「解封」了。

江岸區上海路14號,有一棟很有年代感的灰色三層小樓——武漢市郵政局上海路支局。今天這裡恢復營業。一層業務大廳裡,過年時掛上的紅燈籠,還沒來得及摘下來。

一些人陸陸續續來到郵局,將一沓沓印著武漢美景的明信片投遞之後,便默默離開了。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都是「遙寄武漢情」感恩活動的志願者:為援漢醫護人員代寫明信片。

「京」兵強將、「滬」你平安、「津」字招牌、銘「冀」於心、竭「晉」全力、勇「蒙」果敢、「遼」表寸心、逢兇化「吉」、「龍江」有愛……這1萬多封明信片,帶著武漢人由衷的感恩之情,雪片一樣飛向祖國大江南北。

這個武漢解封日的感恩活動,是由武漢市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發起組織的。

「你們為我們拼過命,但來不及感謝就悄然離去。就讓武漢人手寫的薄薄明信片,帶著武漢的美景和祝福,伴你們回家。」代寫志願者劉新說。

就像一部時光機,往後餘生,這些白衣執甲的逆行者,只要翻開這些蓋著武漢解封日郵戳的明信片,就會重新回到這個時候——記得這座城市最沉默的情懷,還有這裡最懂得感恩的人民。

解封的武漢,這份深情值得封存。

 (小標題)最美的不是櫻花,是武漢人感恩的心

4月8日零點,李紫陽站在武漢市高速路府河出口,看著早已排好隊的一輛輛汽車,順序通過收費站。司機們紛紛搖下車窗,向窗外的陌生人揮手:「再見,再見!」

一輛車牌「閩H」開頭的車主,衝他喊了一聲「謝謝」。就這普普通通的一句話,此時此刻,竟把這個27歲的小夥子喊哭了。

這一刻,多少人百感交集。他說,這是70多天裡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李紫陽是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成員,也是「遙寄武漢情」的發起人。疫情暴發時,他還加入民間自發組建的「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聯繫、清點物資,負責運送,到任何需要出力的地方。

雖然聽過無數遍「眾志成城」,他這回才第一次真正明白它的意義。

說起「遙寄武漢情」的緣起,實屬偶然——廣西援漢醫療隊隊員陳良嬌離開武漢時,在機場遇到工作人員送明信片。由於來不及填寫,她就聯繫志願者李紫陽,詢問是否可以代寄印有武漢風景的明信片,給家人朋友留作紀念,也送去一份來自武漢的祝福。

李紫陽是個急性子,連夜駕車跑了好多地方,才買到幾張。他寫下祝福,寄了出去。

後來,在與陳良嬌聊天時,他得知廣西援漢醫療隊不少隊員,也希望像陳良嬌一樣,有一張明信片,在帶給家人祝福的同時,也紀念自己的努力。

於是,在李紫陽的倡議下,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決定發起「遙寄武漢情」活動。他說,今年3月,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而是武漢人感恩的心,「我們要借這一張張薄薄的明信片,為各地逆行出徵的援漢醫療隊員以及他們的家人朋友,送去武漢人的感激和祝福。」

然而,當時售賣明信片的郵局和旅遊紀念品商店,都沒有恢復營業。為了不耽誤進度,李紫陽一方面請團隊志願者連夜做出小程序,收集醫療隊員的代寫需求。另一方面發動朋友,四處尋找印有武漢風景的明信片。

記者打開「遙寄武漢情」小程序,發現界面十分簡潔,只有收件人、寄語和代寫署名等關鍵信息。李紫陽解釋說:「沒有時間做美化。」

從廣西醫療隊到四川醫療隊,再到河南醫療隊……這個小程序在各地醫護人員中不斷轉發,後臺信息需求迅速達到上萬條,收信地址幾乎覆蓋了全國各地。

如此大量的明信片缺口,讓大家犯了難。他們跑遍了整個武漢,發動周圍人轉發明信片求購信息,聯繫各個可能有貨的商家清點庫存,每天找一點,積少成多。各地援漢醫療隊隊員的明信片,都被他們「承包」了。

小程序裡留言激增,教師、民警、工人、學生、消防員等普通市民,聽聞後踴躍加入代筆志願者隊伍,通過志願者報名系統領取代寫任務,寫完後由專人收回。

這些代寫志願者才華橫溢,有的作了萌萌的插畫致敬醫護人員,有的手繪各種武漢特色,並在旁邊調皮地標註「武漢周黑鴨代筆」「黃鶴樓代筆」「熱乾麵代筆」……

代筆明信片每天從全市各個角落匯集而來,最後達到1萬多封。李紫陽和七八個志願者,連續整理了四天才弄完。

這些明信片上,有著不同於往日的郵戳,刻著「大美江城 正在重啟 2020.4.8 湖北·武漢」字樣,這是武漢解封日的專屬郵戳。「為了給明信片蓋上這個特別的戳,我們特意選擇了4月8日。」李紫陽向記者展示後說。

於是,就有了市民親手郵寄「首日封」的感人場景。

在這些明信片上,還有一個很顯眼的紀念戳——一個紅色愛心桃,中間寫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中國加油」,底部落款「2020.03.18 湖北武漢」。

李紫陽覺得這個章「特別贊」,「3月18日是武漢新增確診病例首次『零報告』的日子,也是援漢醫療隊取得階段性成效的日子,武漢郵政局據此特別定製。」

這些蓋著解封日專屬郵戳和「清零日」紀念戳的明信片,仿佛是一枚枚軍功章,以民間獨有的方式,鄭重授予每一位為武漢拼過命的醫護人員。

(小標題)每封明信片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

3月28日晚,小學生吳一舟坐在桌邊,一筆一划地代寫明信片。坐在旁邊的爸爸和爺爺,也在對照著手機屏幕,認真抄寫每個字。吳一舟全家都是「遙寄武漢情」的代寫志願者。

調皮的吳一舟寫著寫著,開始在明信片上天馬行空地畫畫:一個頭戴「十字帽」的醫護人員,高舉盾牌阻擋有著很多觸角的病毒,還有旁白——銅牆鐵壁!雖然醫護人員的腿,被他畫得像兩個細長的「6」,盾牌好似擀麵杖,但絲毫不影響小傢伙的自豪與喜悅。

他挑起眉毛,眼光閃亮,舉著這張明信片說,「我終於可以儘自己的一份力了!」

這些寫給父母、愛人、孩子、朋友和老師等人的明信片,內容豐富多彩,可圈可點。河南省援鄂醫療隊隊員寫給朋友,「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字裡行間,透著江湖再相逢的豪邁;

山東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寫給父母,「報不完的恩,是父母的恩。爸媽安好,便是晴天。您們養我長大,我陪您們變老」,洋溢著對家滿滿的眷戀;

有的明信片更像一封信,空白的地方,都被密密麻麻的小字擠滿。

一位江蘇省援鄂醫療隊隊員,用這張薄薄的明信片承載著自己深深的期許,「親愛的寶貝,媽媽很榮幸有這樣一次機會,給你寫一封有意義的明信片……每個人都應該有意義地活著,平平淡淡雖好,該挺身而出的時候也不能龜縮不前……寶貝加油!做一個有責任感、有能力的小男子漢!」

甘肅援鄂醫療隊隊員馮淑芳還向李紫陽打聽,代筆志願者張成龍的聯繫方式——在朋友圈看到他為自己代寫的祝福,非常感動,希望能直接道謝。李紫陽說,張成龍是一名民警,他們現在已經聯繫上了,沒準兒會成為一生的好朋友。

每封明信片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有的關乎親情,有的關乎友誼,有的則是對戀人的期許。代筆志願者柳靚葳印象最深的一封明信片,是這樣寫的:「待到櫻花燦爛,春山可望,山河無恙的時刻,你把我帶回家可好?」

代筆志願者葉媛幫江蘇援鄂醫療隊賀龍雲寫完明信片,又加上自己洋溢著武漢式熱情的寄語,「共飲一江水,同心戰疫情。等武漢痊癒了,我帶你,逛三遍漢街,吃六碗熱乾麵,登九次黃鶴樓,看十一次武大櫻花。」

不少醫療隊還專門錄製了感謝小視頻,遼寧雷神山醫療隊隊員說,「因為疫情我們沒有機會親身感受湖北的美,待疫情退去,我們一定會回來,武漢加油!」

山東省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點讚,「感謝武漢人民用這種方式,讓我們帶走江城的美景,祝武漢明天更美好!」

一聲聲對江城的祝福,也在感謝明信片背後,一個個拼命的武漢人。

(小標題)武漢伢要挺住,冇得事!

劉新是代寫明信片的志願者之一,也是武漢民間自發組織的志願者團隊發起人。「扯奇談怪論冇得用,不單單是寫明信片,今天的一切都足以見證,武漢伢為自己城市拼過命!」劉新說。

歷經兩個多月的焦灼,他終於有點心情回歸主業,「開始琢磨『有點窮』這個事兒了」。他說,「大家在朋友圈發什麼內容,我們的感受最直接,雖然走出傷痛需要時間,但已經有活躍的氣氛了。」

3月24日,他和志願者團隊「無所WEY聚」,帶著熱辣的小龍蝦,去櫻花盛放的東湖櫻園,歡送重慶援漢醫療隊。為了讓長期高壓下工作的醫護人員放鬆一下,武漢市破例將東湖櫻園,單獨對醫護人員開放幾天。

小龍蝦是「無所WEY聚」的隊長張帆自己買好材料,又出加工費請人幫忙做的。

一眼望去,重慶醫療隊給人感覺蠻火辣,他們穿著清一色的紅色隊服。

「誰幫你們選的衣服?」劉新問。

「隊長陳老師!別的城市無所謂,我們重慶必須要紅色,火鍋,紅湯火鍋!」隊員的爽朗回答,引得大家開心大笑。

劉新形容自己的普通話「還闊以」,但同他的武漢話相比,還差一截兒呢。他不無自豪地向記者「顯擺」道:「我滴武漢話就是一管原子筆,行雲流水,我滴普通話咧,就是一管鋼筆,還是一管冇得墨水滴鋼筆,寫兩哈,還得甩兩哈。」

送小龍蝦時,有重慶妹子開玩笑說自己胖了十斤。劉新趕緊接茬:「凡是重慶醫療隊的妹子,嫁不出去的,武漢都安排啦!」他把這條小視頻發出後,留言區裡一片「求安排」。也有很多「不滿」——「你這個拐子,請把重慶妹子送回來」「你怕是想多了,哪裡有嫁不出去的重慶妹子」。

雖然經歷的實在太多,但提起這些留言,劉新覺得十分暖心,兩個一衣帶水的城市之間的情誼,用這種溫情的方式表達出來,如同長江中的深水潛流,特別厚重。

從1月末接到親友求助電話時的無助,到加入志願者團隊為武漢拼命,再到現在迎接春暖花開,劉新覺得這個過程特別「武漢」。

「武漢伢要挺住,武漢伢不信邪,冇得事!我們不往前衝,難道在屋裡頭看著微博受氣?」這話從他嘴裡說出來,聽著特別有氣勢。

舉國援助湖北、援助武漢的時候,傷痛中的武漢人也一呼百應,毫不費力便集結了大批志願者。劉新說,僅他所在的「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幾天就達到了500人,成員中有開滴滴的,也有開超跑的,但不論什麼身份,大家都只是並肩作戰、各盡所能的武漢人。

「無所WEY聚」隊長張帆甚至寫了「生死狀」:「如果我發生意外,請你們替我盡父親的責任,將孩子撫養長大;替我盡兒子的責任,為父母養老送終;替我盡愛人的責任,為我的另一半再尋歸宿。」

在物資最緊張的時候,一瓶84消毒液,劉新和幾個兄弟都省著用,每人拿一個小可樂瓶灌一點回去稀釋,但絲毫不影響他們為武漢拼命的決心。

志願者田毅是劉新認為特別「武漢」的人,他平時說話聲調又高,還經常帶著「漢罵」,口頭上滿是嫌棄,但骨子裡都是深愛。他把老婆孩子安頓好後,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租一個小房間,一直幹到了現在。

那天,他們去街頭尋找滯留武漢的流浪人員,田毅看到後衝他們吼,「有沒有飯吃啊!餓著了怎麼辦!沒有飯吃跟我們走啊!」

武漢封城初期,他們憑藉一腔熱情,哪裡需要去哪裡。後來在相關部門指導下,更加有序高效,從接收物資,搜集信息,接單、制單、派單都能統一調度分配。

劉新所在的「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不僅圓滿完成分配任務,而且無一人感染。

平日裡,劉新作為武漢電視臺的一名主持人,致力於帶給大家歡樂。這幾個月,經歷了傷痛,也感受了來自全國同胞的袍澤之情,他更加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

那個英雄的武漢從未遠去,車水馬龍的武漢正在回來。(完)

相關焦點

  • 解封日的「首日封」:萬封明信片 遙寄武漢情
    解封日的「首日封」  武漢市民代寫萬封明信片,為援漢醫護人員「遙寄武漢情」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都是「遙寄武漢情」感恩活動的志願者:為援漢醫護人員代寫明信片。  「京」兵強將、「滬」你平安、「津」字招牌、銘「冀」於心、竭「晉」全力、勇「蒙」果敢、「遼」表寸心、逢兇化「吉」、「龍江」有愛……這1萬多封明信片,帶著武漢人由衷的感恩之情,雪片一樣飛向祖國大江南北。  這個武漢解封日的感恩活動,是由武漢市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發起組織的。
  • 武漢人給援漢醫護人員的最好表達
    據統計,日本湖北總商會和日本華人華僑龍舟協會等,自1月24日發起共同募捐活動,到3月4日為止,總共收到捐款達2300多萬日元(160多萬人民幣),共捐贈了9千多萬日元(590多萬人民幣)的物資,為湖北52家醫院/抗疫單位提供了及時的援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引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 1500箱女性用品運抵武漢,捐贈給一線醫護人員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5日訊(記者朱佳琦 通訊員武芙萱)2月23日,陝西醫療隊援漢醫護人員曹釧紅護士長接過青山區婦聯送來的女性衛生用品,暖暖地笑了:「感謝婦聯,武漢加油!」疫情發生以來,除急需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外,女性醫護工作者也有生理期用品的需求。2月14日,全國婦聯所屬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緊急募集4萬包衛生巾,發放給馳援武漢市武昌區、青山區的援漢醫護人員,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 中國航天員中心向援漢醫護人員捐贈防霧劑
    中國日報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航天員中心獲悉,日前,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部分援漢醫護人員收到了一份來自航天員中心的特殊包裹,一包包航天服防霧劑讓護目鏡結霧的困擾迎刃而解,「醫護天使」的眼睛不再「朦朧」。
  • 武漢「小兩口」理髮師:落淚為醫護人員理光頭
    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小兩口」理髮師:落淚為醫護人員理光頭中新社武漢2月14日電 題:武漢「小兩口」理髮師:落淚為醫護人員理光頭中新社記者 夏春平今天是情人節,文彬和李冉已約好去紐賓凱尚居酒店為住在這裡的醫療隊員免費理髮。
  • 一條朋友圈為醫護人員徵集42個取暖器
    工人日報客戶端2月15日電 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區分局民警李宏文沒想到,自己在朋友圈裡發的一條徵集電熱油汀的信息很快得到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積極響應,短短4小時內就接到80個熱心群眾電話,不到一天時間,成功為來自江蘇的援漢醫療隊60餘名醫護人員徵集到42個取暖器,及時解決了援漢醫生燃眉之急
  • 武漢志願者發起「同袍計劃」,上千件手繪戰「疫」T恤送給援漢醫療隊
    武漢志願者徐敬陽發起「同袍計劃」,首批1200件製作完成的短袖T恤衫於3月10日送到北京、河北、天津等援漢醫療隊隊員手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三批援鄂隊員崔俊身穿鋼花小學吳蘇童小朋友塗鴉的T恤    徐敬陽 供圖武漢志願者發起「同袍計劃」 給醫護人員添衣3月2日,武漢青年志願者徐敬陽發起「同袍計劃」,計劃給疫情期間為武漢做出貢獻的醫務工作者贈送文化衫,希望援漢醫護人員離開時帶著武漢市民的情誼回家
  • 武漢封城:凌晨3點有發熱人員穿睡衣出城,眾多醫護人員堅守
    1月23日,武漢正式封城。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一個千萬級別大城市採取最嚴厲的防疫措施。凌晨2點,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 今天,武漢出發!101張照片真情留下武漢封城記憶
    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有人忽然離世,有人「中彈」感染,武漢市民憂心忡忡、人心惶惶。 從封城到解封,不論你是宅家,還是在外奔忙,幾乎都從迷茫到感動,從無助到互助,相互攙扶著、溫暖著,才跌跌撞撞抵達終點。
  • 邊城瑞麗:從封城到解封的7天
    從9月15日早上去超市搶完雞肉,瑞麗市民徐丹丹就不再擔心這次封城會像當初武漢那樣緊張。生活、醫療物資都有保障,政府規定「每個家庭3天可申請一次出門採購生活用品」。市區超市、菜市場、藥店正常營業,醫院也並未因封城而影響其他病人的救治,手術照常進行。城區之外,村寨的百貨店也照常營業。「不恐慌了,很安心。」
  • 武漢解封了!一起來製作「武漢加油」頭像,為武漢加油
    武漢作為疫情重災區,為了避免病毒造成更大範圍的傳播,在1月23日毅然封城鎖路。每一個武漢人民被牢牢鎖在這片土地上,帶上口罩熬著苦悶與無奈,與疫情抗爭到底。經過76天的漫長鬥爭,就在今天4月8日的0點,武漢終於宣布:解封了!
  • 「逆行」配鏡匠走紅援漢醫護朋友圈
    「眼鏡壞掉已有20多天,沒想到現在還能找到配眼鏡的地方……」近日,武漢中心醫院一位醫務人員來到武漢漢口一家眼科門診部尋求幫助。 4萬餘名醫護人員援助湖北戰疫,不少眼鏡族就遇到了這件棘手事。好在,武漢有一位「逆行」配鏡匠,正在為醫護人員的清晰視界保駕護航。
  • 武漢理髮師情侶:落淚為醫護人員理光頭,甚至有長髮及腰的姐姐
    今天是情人節,文彬和李冉已約好去紐賓凱尚居酒店為住在這裡的醫療隊員免費理髮。30歲的小夥子文彬和他24歲的戀人李冉是武漢著名的時尚美發連鎖店In Style漢街造型屋理髮師。近幾天,他們駕車奔波於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疫區醫療隊入住的維也納酒店、光谷金盾大酒店等地,為150多名醫護人員理髮。
  • 小學生畫文化衫送給援漢醫護人員,收穫視頻連線邀約去黃山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25日訊(記者周璐)22日晚飯後,青山區夏女士接到了一個特別的視頻電話,她趕緊向8歲半的女兒喊道:「萌萌!快來!這位萌萌,是武漢吉林街小學二年級學生曾詩琪。她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聽媽媽說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就要陸續離漢了,「我問媽媽,我能不能送禮物給他們送行,表達我們的感謝?媽媽就拿出一件雪白的文化衫,讓我把心願和祝福畫在衣服上,送給幫助過我們的醫務人員。」看到文化衫,曾詩琪喜出望外。
  • 5月12日護士節,武漢醫護人員的這些笑臉就是最好的答案
    5月12日,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 國際護士節! 在這一天,武漢當地多家醫院的護士們收到一份禮物——京東定製的浪漫鮮花和驚喜禮盒。
  • 英雄凱旋,感恩有你 肯德基為援鄂醫療隊感恩送別
    3月21日,肯德基積極響應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號召,攜手中圖機場商業集團,為即將回家的白衣戰士們送上離別的伴手禮,伴手禮包含武漢戰疫紀念版的超值大神卡年卡、武漢風景系列明信片和濃情的咖啡、深情的九珍果汁飲料。肯德基為回家的白衣戰士們準備了5000份伴手禮,以此致敬英雄!禮送英雄!
  • 離開武漢前,這群醫護人員練起了手語舞,感謝武漢戰友和志願者
    楚天都市報3月23日訊(記者劉中燦 實習生劉佳尼)3月23日上午,武昌張之洞路一個空曠的廣場上,一群穿著紅色上衣的醫護人員,隨著音樂舞動雙手,優美的舞姿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據了解,他們是吉林援漢醫療隊成員,工作醫院是協和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 瑞麗從封城到解封的7天:翡翠直播暫停 原石進不來珠寶出不去
    從9月15日早上去超市搶完雞肉,瑞麗市民徐丹丹就不再擔心這次封城會像當初武漢那樣緊張。生活、醫療物資都有保障,政府規定「每個家庭3天可申請一次出門採購生活用品」。市區超市、菜市場、藥店正常營業,醫院也並未因封城而影響其他病人的救治,手術照常進行。城區之外,村寨的百貨店也照常營業。「不恐慌了,很安心。」
  • 「漫畫」這位護士的手繪「援漢日曆」火了!
    2020年1月27日,陳默巖用畫筆記錄下了她和夥伴們在武漢第一天的生活,在這一天,她們正式進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6病區,而踏入這裡的那一刻,也正式開啟了屬於她們自己的「援漢日曆」。陳默巖,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護士,她這樣介紹自己的畫畫經歷:「主要是羨慕畫畫好的人,小時候喜歡照著餅乾桶上面的人物畫,現在孩子喜歡畫畫,我就跟著學點兒,圓小時候的夢。」2020年2月2日,「援漢日曆」的第七章。經過了幾天的防護培訓和工作交接,陳默巖和大白二號李秀麗進入病區,接替上一輪同事們的工作。
  • 他拄著拐杖,免費為援鄂醫護人員理髮
    拄著拐杖,奔波於各個援鄂醫療隊駐地之間,手法嫻熟地為醫療隊隊員們理髮,這是殘疾人理髮師、國家一級形象設計師宋忠橋疫情防控期間的常態。大年初一至今,宋忠橋帶領一支志願服務隊,共為醫護人員理髮2467人次,最多一天3個理髮師包攬了203名醫護人員的理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