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角質層含水量約10%-20%,低於10%皮膚乾燥、脫屑和細紋。或者瘙癢。皮膚主要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起保溼作用。皮脂不僅可以起潤滑毛髮和皮膚的作用,還與汗液一起參與皮脂膜的形成。影響皮脂分泌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溫度、飲食、激素等。真皮是人體儲水庫,真皮的含水量高達60-70%,從真皮至角質層皮膚的含水量逐漸降低。皮脂膜主要由角質細胞間脂質、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液組成。
天然保溼因子(NFM)是存在於角質層內能與水結合的物質的總稱。包括胺基酸、吡咯烷酮羧酸、乳酸鹽、尿素、尿刊酸等。
水通道蛋白3(AQP)是皮膚中表達的一種主要的水通道蛋白,具有跨膜轉運水、甘油及尿素等小分子物質的功能。主要位於基底層。
皮膚乾燥的原因:不良護膚習慣,如過熱的水洗臉,熬夜,清潔力強的護膚產品等。
不良生活習慣、環境因素、年齡、遺傳、疾病等因素均造成皮膚乾燥。
需要配合使用保溼劑治療,如化妝水、噴霧能直接補充皮膚細胞所需的水分。不僅滋潤肌膚表層,還能使肌膚含水量增加。保溼劑主要又吸溼劑、封閉劑、潤膚劑三種活性成分。保溼劑如甘油、尿素、丙二醇。封閉劑有凡士林、礦物油、矽樹脂等。潤膚劑包含一組醇和酯類等。仿生保溼劑如天然保溼因子、神經醯胺、透明質酸等可補充角質細胞間脂質,修復皮膚屏障增強保溼能力。
保溼的誤區
1、補水不保溼
補水只是直接補充角質層所需要的水分,並沒有為乾燥的肌膚解渴,必須使用保溼霜鎖住水分。比如化妝水和保溼乳液需要搭配使用。才能帶來持久的保溼效果。
2.過度補水也傷肌膚
表皮需要一定水分,但是角質細胞吸收水分過多時,會發生膨脹和減低結構的緻密程度。皮膚的通透性增高,損傷皮膚的屏障功能。即保溼面膜每周一至兩次,天天敷面膜會造成肌膚補水過多。
3、油性肌膚不缺水
油性皮膚往往會控油及過度清潔,導致皮膚缺水出油。油性皮膚更應該注意補水保溼。
不要過度清潔皮膚、破壞皮脂膜,可以選擇帶保溼效果的潔膚乳。油脂少的清爽保溼乳/咖喱適用於夏季、油性或混合性皮膚T區;油脂多的保溼霜適合於冬天、乾性或或混合性皮膚;富含油脂、天然成分多的保溼霜適用於嬰兒、老人。多吃水果和蔬菜。晚上11點到凌晨5點是皮膚修復時期,皮膚在夜間比白天更易丟失水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睡前應進行充分的補水保溼,洗澡不要過勤,每兩到三天一次即可,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即可,洗澡後立刻塗抹保溼產品。環境乾燥會導致經皮水分丟失,可在室內放置加溼器和綠色植物。增加溼度。
總之保溼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