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對香水感興趣時最常做的事就是去百貨店試香,判斷自己喜好最靠譜的方式是第二天無意中聞到陌生又喜歡的氣味,想起來是昨天試過的味道,買回它一定沒錯。
味覺是有成長記憶的,以前很喜歡走進東京MUJI店裡會放的那股MUJI柑橘香,後來聞多了好像失去了欣賞力,現在喜歡的是走進Aesop店鋪裡那股清澈的木調,我相信還會有下個階段。
香味最私人,可以激活屬於自己獨特的感官記憶,你喜歡就是你的。之前偶爾分享過一些喜歡的香味推薦,最近觀察家中穩定使用的香氛香水裡有舊愛也有新歡,值得把這些好好記錄一篇合集。
法國品牌MAD et LEN 最有辨識度的便是
黑色鐵盒和獨特的擴香石。對品牌的最初認識是在東京一些喜歡的買手店裡經常放置使用,起初看著黑色鐵盒好特別,不精緻甚至有
粗糙的手工感,但和裡面的石頭搭配在一起很有氛圍。湊近了聞聞每次都被特殊的精油味吸引。
MAD et LEN 所有產品包括鐵盒都為手工生產,名字取自瑪德琳蛋糕的諧音,
靈感來自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品牌故事中介紹創始人搜集並還原了他們在旅行中遇到豐富多元的氣味,從天然素材中提煉精油,產品
味道神秘又深邃。對這種專注做氣味精油的工作室頗有好感。在東京買手店見過最大號的鐵盒,擺放在店鋪最顯眼的入口處非常漂亮。我現在家中放置的是小尺寸鐵盒,每次滴入適量精油到石頭上,蓋上蓋子等著精油吸收後再打開擴香,精油需單獨配。一個非常棒的家居裝飾品同時還可以按自己需求擴香,很人性化。
33號是le labo 香水當紅產品,不管它有多紅並不妨礙我確實喜歡
沉穩又舒適的檀香木味。
另一款我非常喜歡的是10號東京限定,那種
若即若離的味道太迷人了,是一款別人聞著極度舒適,而自己卻總是聞不到的神奇味道,有段時間我特別喜歡和噴這款香水的朋友見面,可以多聞幾下~
香水真是因人而異,同一款味道有人痴迷有人嫌棄,遵從自己嗅覺就好。
Jo Malone的香水所見即所得,不容易踩雷同時也不容易和喜歡的氣味相遇。含羞草與小豆蔻是朋友送的,
不喜歡前調卻偏偏愛上了它在衣櫃中第二天的味道,美好的味道,是Jo Malone裡唯一會回購的一款。國產品牌裡設計很優秀的一個香氛品牌,味道不俗氣。喜歡黑色這瓶
適合秋冬的檀香味噴霧,白瓶薄荷味適合春夏,每次家中打掃完衛生都喜歡噴在窗簾和沙發靠墊上,算是清潔環節的收尾工作。味道如其名:心照不宣。它作為我
多年來的枕邊香已經用過三瓶,睡前噴手腕,早起時一掀被子還能聞到昨晚殘留的好味道,心情瞬間變柔軟,可以用來順便噴噴被子和枕頭,
伴著喜歡的味道還有助睡眠。去年Aesop出了三款香薰蠟燭,乳白色的瓷杯中還暗藏著小浪漫。澳洲直郵過來打開包裝就是撲面而來熟悉的Aesop獨特氣味,味道沒有失望,簡簡單單的設計怎麼看怎麼美。在曼谷逛街遇到性價比非常好的香氛品牌 KARMAKAMET,在本土名氣蠻大,以做天然成分精油而出名。當初吸引我的是香味款式選擇非常多,站在貨架前就開始試聞起來,最後被一個香氛包吸引。印象中價格不過百,小蒼蘭和野生桑葚的味道,混合下來簡直就是我最喜歡的
乾淨肥皂水味。現在放在車裡當車載香氛,我覺得比任何大牌都好聞。
線香是近些年繼香薰蠟燭之後很常用的家居物件。日本線香品質很好,款式和氣味一般都有很多選擇,這款是我在東京loft隨便買的,相比香薰蠟燭或香氛來說線香會更有安神效果,有時早起點一根,味道非常治癒。乾淨清澈的木調,男女皆合適。味道散的很快所以用起來有些費,喜歡木質味道的應該不會討厭這款。作為國產香氛品牌「觀夏」人氣太高了,很多產品上架秒空根本搶不到。最近買的桂花味的蠟燭包裝設計做的真不錯,味道就很像祖馬龍:所見即所得,滿屋桂花香。
11、Maison Francis Kurkdjian很早就分享過的一款香水,曾經有三年持續在用這款名為「無盡之水」,真的
像水一樣從皮膚中自然散發的味道,我最初對小眾香水的認知便來自於這個品牌,連不喜歡玫瑰味的我也覺得它家玫瑰好聞。後來還買過一款名為「Amyris」的男香,有種很特別的感受:男香中的女香,女香中的男香。前調是迷迭香和橘味,基調沉木香。旅行博主,已出版《日式生活美學:大人的周末》等,朋友圈會分享很多好看的東西,識別二維碼可添加
- 清單 -
出品人:培瘋
世界太蕪雜,我幫你整理
生活、電影、閱讀、設計
- END -